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综合浏览区 >> 传统资讯 >> 传统文学

“扬州八怪”怪在哪儿

大道家园 2023-07-14 16:17:07

扬州八怪雕像

读书看报,常见“扬州八怪”之说。“八怪”都是谁?说法不一,一致的看法,是郑燮、金农、罗聘、黄慎、李方膺、高翔、李鱓、汪士慎八位风格比较相近的清代画家。

他们究竟怪哪儿?

怪在他们的人生经历。他们在生活上大都出身贫困,历经坎坷,最后走上了卖画求生之路。他们虽然卖画,却是以画寄情,在书画艺术上有更高的追求,不愿流入一般画工的行列。他们怀有不平之气,同情贫民疾苦,凭着知识分子的洞察力和同情心,以激愤之情对丑恶的事和人加以抨击,或写于诗文,或融入书画。但是他们的言行都没有超出当时礼教的范围,和名士交流,参加诗文酒会,表现都是正常人的作派,不同于魏晋“竹林七贤”的酗酒疯癫行为。

怪在他们独辟蹊径的立意。他们不愿走别人的道路,而是勇于创新,另辟蹊径,创作出“掀天揭地之文,震惊雷雨之字,呵神骂鬼之谈,无古无今之画”的作品;他们不囿于古人,也不追随时俗,创作的书画有违一般人欣赏习惯,让人看了都觉得有些“怪”,正如郑燮所说:“下笔别自成一家,长于诗文。”他们的学识、经历、艺术修养、深厚功力和创新的艺术追求,不同于一般画工,从而达到了立意新、构图新、技法新的境界。

怪在他们挥洒自如的笔锋。他们学习继承石涛、徐渭、朱耷的创作方法,但不死守临摹古法。比如,郑燮推崇石涛,“撇一半,学一半未尝全学”,秉其“古人须眉,不能生我之面目;古人肺腑,不能入我之腹肠;我自发我之肺腑,揭我之须眉”的论述,坚持从大自然中发掘灵感,从生活中寻找题材,下笔自成一家,所以他的书画令人耳目一新。人们常把少见的东西视为怪异,所以对郑燮等人抒发自己心灵、纵横驰骋的作品感到新奇,称之为怪。

怪在他们特立独行的品性。他们中除郑燮、李方膺、李鱓做过知县小吏外,其他人都不愿做官。就是做过官的郑燮也与其他官员不同,据说他到山东上任时,便在官衙墙上挖了百十个孔通到街上,说是“出前官恶俗气”,表示要为官清廉。其他人也把志趣融于诗文书画之中,或反映民间疾苦,或发泄内心愤闷,或表达自己的追求和向往。他们都喜欢画梅、竹、石、兰,以梅的高傲、石的坚冷、竹的清高、兰的幽香表达自己的志趣。罗聘还爱画鬼,他笔下的鬼形形色色,并解释说“凡有人处皆有鬼”,这分明是通过鬼态撕下了披在那些趋炎附势、欺压贫民的贪官污吏身上的人皮。

大清一朝,封建制度极端残酷,动不动就兴文字狱。在这样的时代,扬州八怪却与众不同,通过书画标新立异,难怪当时一督抚摇头直称“怪哉、怪哉”;近代学者邓拓在咏清代画家郑板桥时也写道:“歌吹扬州惹怪名,兰香竹影伴书声。”可见,扬州八怪“怪”得有理,有据,有节。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4057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