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素《自叙贴》
说起书法界的明星范儿,怀素的魅力无人能及。李白也不禁为他作诗,赞颂他淋漓畅快的癫狂。他以僧人最自由的心态,写下世间最浪漫的书法。
世人觉得他癫狂怪诞,然而在他自己看来,唯有自由才能让他快乐。
不拒酒肉的醉僧
怀素10岁时“忽发出家之意”,剃度为僧。虽是僧人,却不遵从清规戒律,照常喝酒吃肉。他想做僧人,也不愿舍弃酒肉之乐,想来这一“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的世间双全法,他比济公实践得还要早。
如此看来,他是随心所欲的僧人,是自由自在的僧人。他吃肉,觉得世人的异议令他有所不便,他便在《食鱼帖》中发了这样一通牢骚:“老僧在长沙食鱼,及来长安城中多食肉,又为常流所笑,深为不便……”
怀素《食鱼贴》
草书,29×51.5cm,8行56字
达官贵人送的酒多,不曾需要自己买;喝得兴起,不分墙壁、衣物、器皿,任意挥写。他说:“饮酒以养性,草书以畅志。”因此,人们称他为“醉僧”。
怀素《醉僧贴》
释文:“人人送酒不曾沽。终日松间挂一壶。草圣欲成狂便发。真堪画作醉僧图。”
怀素练蕉
怀素年轻时,书法在于“不师古”。按照中国的笔法传承,他还“不得法”,还处于正统书法的门外。传说他学习草书的经历十分感人,因为买不起纸张,怀素就找来一块木板和圆盘,涂上白漆书写。
后来,怀素觉得漆板光滑,不易着墨,就又在寺院附近的一块荒地种植了一万多株芭蕉树。芭蕉长大后,他摘下芭蕉叶代替纸张来练书法。
由于怀素没日没夜地练字,老芭蕉叶剥光了,小叶又舍不得摘,于是他又想了个办法,干脆带了笔墨站在芭蕉树前,对着鲜叶书写。就算太阳照得他如煎似熬,刺骨的北风冻得他手肤迸裂,他还是在所不顾,继续坚持不懈地练字。
他写完一处,再写另一处,从未间断。他还为自己的居所起名为“绿天庵”。
不仅如此,他还乐于求教。怀素长途跋涉到长安去寻师访友,然后探索出自己的狂草书风,用他自己的评语来说是得到了“草书三昧”。他的书风来自于“豁然心胸,略无疑滞”。
怀素狂草《过钟帖》
他也能做诗,与李白、杜甫、苏涣等诗人都有交往,也好饮酒。李白有诗赞美怀素:“少年上人号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墨池飞出北溟鱼,笔锋杀尽中山兔……起来向壁不停手,一行数字大如斗,恍恍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
用最精炼的比喻来形容怀素莫过于“惊蛇走虺,骤雨旋风”,从中可以领略怀素书法之神奇。
怀素书法
怀素《苦笋贴》
狂草,内心的写照
经颜真卿、张旭等众多文人名士的指点后,怀素渐渐地领略了书法真谛,四十岁的他书法创作进入了巅峰状态。他一生的代表作主要有《自叙帖》、《圣母帖》、《老僧食鱼帖》、《苦笋帖》、《论书帖》等作品。
在怀素所有作品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自叙帖》。
怀素《自叙帖》
纸本墨迹卷,28.3×775cm,126行698字
怀素的《自叙帖》,乃是他中年的草书巨制,也是怀素一生草书艺术的写照。通篇神采飞扬,笔墨活泼飞动,笔下虎虎生风。
《自叙帖》笔法似游丝,犹如轻盈的彩绸,在回环缠绕之中,令人永远找不到打结的结点。
怀素《自叙帖》局部
释文:“怀素家长沙,幼而事佛,经禅之暇,颇好笔翰。”
如果说王羲之《十七帖》,用的是隶书含蓄而内敛的笔法,字字在独立中形同算子;那么怀素的《自叙帖》就是用劲挺秀逸的篆书笔法,在连绵不绝之中形成“一笔书”。怀素本人更是得意于自己的书法,他将时人对其书法的赞誉,写进了《自叙帖》里。
怀素《自叙帖》局部
释文:“然恨未能远覩前人之奇迹,所见甚浅。遂担笈杖锡,西游上。”
怀素晚年患有“风疾”,可能是“类风湿”或者是“风湿性关节炎”。他拿笔的时候,有强烈的疼痛感。他留下的《小草千字文》用笔如“冬树枯柴”,只能当作苦行僧信笔的“寒涩”之作。
怀素《小草千字文》
怀素的一生纵情快意,真正获得了自由。他将心情与感受放在了他的书法中,不仅是在书写记录,更是将艺术发挥到淋漓尽致。要说放飞自我,谁能如他一般纵情人间。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3225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