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综合浏览区 >> 传统资讯 >> 传统文学

相同又不同——馆阁体vs展览体!

大道家园 2023-07-08 02:49:47

每年都有大量的展览,你可能正在准备一个展览,或者几个,不管是全国的还是各省份,机构举办的书法展更是不计其数,在展览评比以及后续的利益驱动下,一种“展览体”书法蔚然成风。

所谓“展览体”,其实是一种戏称,通常以“炫技”为主,即流行于当今各级各类书法展览中的一种书风、书作,亦即一种容易入选各级各类书法展览的书风、书作。

在中国古代,中国书法也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为了迎合考官们的喜好,书写字形方正,点画光洁的书法,但并不是书法艺术,这就是馆阁体。

陆润痒楷书《西湖风景记》

这两种“体”,有着很大相似性。也就很大的区别

一:产生机制相似

这两种书风,都是应合而生

馆阁体

为了应合科举考试考官的口胃

那么多的考卷,在一个时间段里要考官们阅完,而阅卷主要是“阅”其文章内容,并非书法艺术,所以自然要求考生的卷面字迹以工整、清晰、好读为首要,即所谓的“乌方光”——墨色乌黑、字形方整、点划光洁。考官既有这种需求,考生应该如此应合而“上有所好,下必盛焉”,于是“馆阁体”流行数百年——如果科举不废,估计还将流行下去。

展览体

是为应合各级各类书法展览的评委胃口而产生的

那么多书法投稿,评选要在规定时段内完成,所以书展的评委们与科举考官们所处境地和所怀心理是一样的,只不过书展评委主要是“评”书法,内容好认、好读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件作品要在这么多的稿件中“跳”出来,所谓“抢眼”,即“抢”得评委之“眼”,所以太“平”的不行——哪怕功力再深厚,一眼看上去,结体不够险峻、章法不够跌宕、墨色反差不够强烈,自然缺乏强烈视觉冲击力,自然很容易被淹没在稿件的海洋中;

太“老实”的不行——哪怕你写得笔笔如“兰亭序”,字字是“祭侄稿”,但评委选这样的作品容易被人议论眼光和水平不够高;太“个性”的也不行——个性一强烈,自然让评委在几秒钟,最多是几分钟内很难一眼看出出自哪个碑哪个帖,其“个性”是不是书者纵笔乱涂出的,所以评委选这样的作品风险太大,他没必要冒这个风险。

如此一说,评委最喜欢哪一类书风的作品呢?自然是大效果上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保证首先能将评委的目光瞬间吸引过来),再则是字迹的点划间保证让评委能看出来路和传统(最好这来路,不能是评委太熟悉的“兰亭序”“祭侄稿”之类,最好是评委自己只看到过,有点印象,但并没有实践过的,并不知深浅的某个说偏不偏,说不偏又有点偏的碑帖),第三要有一点自己个性化的所谓“创新”意识和意味——“展览体”于是乎就产生了!书法爱好者以这样的字投稿各级各类展览,屡试不爽,“展览体”于是乎就流行了!

二:这两种书风都无关“心画”。

馆阁体”无关“心画”其实情有可愿,因为学写它的士子们,原本并不是为了练习书法艺术,而是为了在科举考试中在答卷作文时将卷面写得更好看,从而为文章锦上添花,让阅卷考官给个高分,所以说到底,“馆阁体”原本就只是一种“实用书写”,自然与书法表情达意之“心画”无关;“展览体”原本是为参加“书法展览”的,原本自然是书法,至少是打着书法的旗号,但因为其书者的创作(如果也算是创作)目的其实并不是为了表情达意,而是为了参展,其所有努力都只在形式上,所以其作品与工艺品本质无异,事实上却与书法之艺术原则背道而驰、南辕北辙,所以也与“心画”无关。 三: 产生影响相似

这两类书风之于真正的书法艺术危害是一样的。

馆阁体书法是书法艺术史的一种特殊现象,千人一面,一字万同,毫无生机,使书法走向工整化、程式化的极致,它对于书家的才华、性情无疑是一种束缚,是对书法抒发情性本质的悖反,因而成为书法发展的桎梏

展览体是最近十多年才兴起的,相对于兴盛于明清两代达500多年的馆阁体,其时间尚短,但因当今信息的高度发达,其对书法发展影响之广、程度之深,已不亚于明清的馆阁体。展览体作为展览机制下的“新生事物”,它的出现,是书斋文化向展厅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慢生活向快生活发展的必然结果。

试想,在数以万计、堆积如山的投稿作品中,在偌大的展厅内,如果不瞬间抓住评委或观众的眼球,哪怕你的作品内涵再丰富,也会被评委忽视,更不用说留下观众的匆匆脚步。展览体,对引领书法走入传统、走入经典,其意义无疑是正面的,是值得肯定的。但其过度强调形式而忽视内涵,过度强调技法而忽视书家内心的表达,将书法从“艺”的层面带入了“技”的层面,这无疑是倒退,是对书法发展的阻碍和伤害。

馆阁体与展览体区别

馆阁体是为了实用(如写公文)展览体是为了艺术;书体上,馆阁体只指楷书,而展览体包含了篆隶楷行草诸体;幅式上,馆阁体一般较小,而展览体追求大幅,甚至超大幅;用纸颜色上,馆阁体一般为素色或单色,而展览体追求的是花色,各种颜色纸都敢用,不惜挖空心思用染色或拼接来达到此效果;用墨上,馆阁体是用黑墨,而展览体不仅用黑墨,有时还用红墨、黄墨、绿墨,而且敢于颜色混杂,等等。在明清馆阁体盛行的年代,不仅有大量书奴,也有以独特的风格名世的书法大家,如徐渭、王铎、傅山、八大山人、金农等。作为一名真正的书法家,我们不能被展览体时风牵着鼻子走,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和追求。时代呼唤着创新,书法也将在继承和创新中得到发展。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3165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