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传的和氏璧惊现重庆?
“和”与“合”音意相近,珠联璧合。和氏璧外观。庄洪海摄
重庆民间收藏实力不容小觑!重庆收藏家庄洪海告诉笔者:“和”与“合”相近,珠联璧合。帝王用的叫御玺,在古代形状都是方型,有规制的长、宽、高,璧的形状是圆形的,中间一个孔,两个个体合在一起,合二为一的璧叫合式璧,状如铜钱。庄洪海摄
失传的和氏璧惊现重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美玉和氏璧,典故“完璧归赵”讲述了战国时期赵国名相蔺相如帮助国家夺回和氏璧,完整地送回邯郸的故事。由于和氏璧已经失传,真正的和氏璧究竟如何模样,已经无法得知,收藏家庄洪海先生收藏品一对精美的璧玉,雄伟大器、做工精细、色彩艳丽、美轮美奂,六匹怪兽形象,清丝合缝,严密精致。有专家眼睛一亮,惊叹:两片组成的璧是正宗的璧,体现了古代艺术家卓越的智慧和工艺水平,很有可能是神秘传奇和氏璧,当然需要科学的考证……
璧玉里面阳面六匹怪兽形象。庄洪海摄
和氏璧因“完璧归赵”的典故而名扬天下,因和氏璧已经失传,真正的和氏璧究竟如何模样,无法得知,只能通过有限的文字记载(包括文学创作)中的描述加以想象。重庆收藏家庄洪海解读收藏的“和氏璧”,他乐见人们合情合理提出各种质疑和令人信服的依据、理由来驳倒他。地大物博的中国,大隐隐于市,高手在民间,中国民间收藏宝库隐藏的难以计数古代艺术品,工艺之精湛,令人叹为观止。当然这需要现代科技进行“确真、确权、确值”,但文化艺术品,特别是饱含历史文化信息的文化遗产、珍奇物品。需要妥善保护、研究、传承,让古代艺术品活起来,挖掘其重要的历史、文化、艺术和科学价值,满足人们对文化和审美的追求,让国粹熠熠生辉,让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延续历史文脉,增强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璧玉里面凹面,与阳面凸起的六匹怪兽吻合。庄洪海摄
和氏璧,百度上解释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美玉,最早见于《韩非子·和氏》记载: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人相之,有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视之石也,忠贞之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果得宝焉,遂命曰“和氏璧”。
收藏家庄洪海认为:两千多年来,作为炎黄子孙、龙的传人,有不少人至今不知道什么叫章?什么叫印?什么叫玺?什么叫璧?章是个人符号代表,叫私章,官方职能部门用的叫官印,帝王用的叫御玺,在古代形状都是方型,有规制的长、宽、高,璧的形状是圆形的,中间一个孔,两个个体合在一起,合二为一的璧叫合式璧,关于纹饰请有关专家多多研究下战汉时的龙纹和其他纹饰,关于和氏璧改造成传国玉玺一说更是愚人节的说词,愚弄炎黄子孙两千年!三国关羽前将军印。庄洪海摄
三国关羽前将军印上方五条龙的缠绕,中间缕空,上园下方。蔡律摄
三国关羽前将军印现身重庆民间收藏。关羽(?—220年),字云长,本字长生,东汉末三国名将。刘备起兵时,关羽跟随刘备,忠心不二,深受刘备信任。刘备、诸葛亮等入蜀,关羽镇守荆州,刘备夺取汉中后,封关羽为前将军。关羽白马斩颜良;襄樊擒于禁、杀庞德、威震华夏。“纵有埋伏,有何惧哉!“,219年,关羽败走麦城(今湖北当阳东南),与儿子关平同为吴军俘杀,追谥壮缪侯。关羽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以忠义见称于后世。重庆长江三峡是三国主战场之一,关羽前将军印系民间收藏家庄洪海收藏。
重庆发现极为罕见的天然蓝宝石观音 蔡律摄
极为罕见的天然蓝宝石观音,经鉴定,重量2330克,尺寸为140.90mm× 94.87mm× 92.01mm, 硬度9.1,年代为清代,蓝宝石观音栩栩如生。清代蓝宝石鉴定数据符合蓝宝石所具的品质,定位于海拔5000多米喜马拉雅山西北吨蓝宝石矿区,民国时期已停止开采。自然界各种颜色的蓝宝石,如绿色、绿色、黄色、灰色、无色,只要符合蓝宝石的数据,单晶形态,三氧化二铝均称为蓝宝石,蓝宝石主要成分是氧化铝(Al₂O₃),蓝色的蓝宝石,是由于其中混有少量钛(Ti)和铁(Fe)杂质所致。世界蓝宝石产地不多,主要有缅甸、斯里兰卡、泰国、澳大利亚、中国等。蓝宝石以其晶莹剔透的美丽颜色,被古代人们蒙上神秘的超自然的色彩,被视为吉祥之物,蓝宝石象征忠诚、坚贞、慈爱和诚实。星光蓝宝石又被称为“命运之石”,能保佑佩戴者平安,并让人交好运。北京瀛方斋文物鉴定有限公司出具《天然清代蓝宝石鉴定证书》注明本证书承担法律责任。
北宋蔡襄作品《十二晚·欲寻轩槛倒清尊》蔡律摄
北宋蔡襄作品《十二晚·欲寻轩槛倒清尊》:欲寻轩槛倒清尊,江上烟云向晚昏。须倩乐风吹散雨,明朝却待入花园。蔡襄(公元1012年—公元1067年),字君谟,北宋著名的书法家、政治家、茶学家和园艺学家。蔡襄学识渊博,诗文粹美,书艺高深,浑厚端庄,淳淡婉美,自成一体。他取法晋人,学习虞世南、颜真卿,正楷端重沉着,行书温淳婉媚,草书参用飞白法,真、行、草、隶四体都达到妙胜之境,是宋代少见的一个书法多面手,与苏轼、黄庭坚、米芾并称“苏黄米蔡”、“宋四家”,成为宋代书法风格的典型代表之一。蔡襄《丙午三月贴》丙午三月十二日晚(即治平三年(1066),蔡襄五十五岁,正在杭州任上)蔡襄写下传世名帖。在友人家看见这幅作品,是否是蔡襄真迹,未知。
蔡律 2022年3月13日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3164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茅龙笔,啸岭南
下一篇: 苏门四学士名满天下,他们各有何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