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家园传统文化

大约有3,000项符合查询结果,库内数据总量为1,733,768项。(搜索耗时:0.0275秒) [XML]

891. 陈致虚《德经转语》二十六 [7%]

重为轻根章第二十六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圣人终日行不离辎(zī)重,虽有荣观(guàn),燕处超然。奈何万乘(shèng)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本,躁则失君。奈何万乗乃轻身,孰是踈兮孰是亲。宝在眼前凡不识,...

栏目:道德经注解 作者:德玄

892. 陈致虚《德经转语》八十一 [7%]

信言不美章八十一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zhì)者不博,博者不知(zhì)。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既以与人己愈多,圣人不积抱...

栏目:道德经注解 作者:德玄

893. 李西月《德经注释》三十三 [7%]

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 智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修身之道,不外性命。人欲尽性立命,必先存心养性,保命全形。予以修之炼之,积之累之,则本性...

栏目:道德经注解 作者:德玄

894. 李西月《德经注释》五十四 [7%]

第五十四章修之于身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祭祀不辍。修之于身,其德乃其;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憄乃长;修之于国,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国观国...

栏目:道德经注解 作者:德玄

895. 纯阳道人解《德经》十七、十八 [7%]

太上章第十七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之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故信不足焉,有不信。犹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知,去声。此言化民之道,太上圣人之治,入人者深。下知皆有圣人在其意中,其次亲誉之...

栏目:道德经注解 作者:德玄

896. 云门鲁史《德经解》十五 [7%]

显德章第十五古之善为士者。(逐世不见圣者能之)微妙玄通。(知微之显玄妙允中)深不可识。(深藏若虚不可得闻)夫唯不可识。(惟精惟一)故强为之容。(能近取譬)豫兮若冬涉川。(骨散寒琼)犹兮若畏四邻。(必慎其独严乎指视)俨兮...

栏目:道德经注解 作者:德玄

897. 张其成《德经》第十四章 [7%]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

栏目:道德经注解 作者:德玄

898. 张其成《德经》第二十二章 [7%]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委屈...

栏目:道德经注解 作者:德玄

899. 张其成《德经》第四十三章 [7%]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天下最柔弱的东西,能够驾驭天下最坚强的东西。无形的东西能够穿入没有间隙的东西,我因此知道“无为”是有益处的...

栏目:道德经注解 作者:德玄

900. 张其成《德经》第八十章 [7%]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缩小国土,减少人口。即使...

栏目:道德经注解 作者:德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