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有3,000项符合查询结果,库内数据总量为1,733,435项。(搜索耗时:0.0073秒) [XML]
第四章和光同尘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若存。吾不知谁家子,象帝之先。帝者,上帝也。先者,无始之始也。道者何?太和一气,充满乾坤,其量包乎天地,其神贯...
栏目:道德经注解 作者:德玄
《易经》云:“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同样的声音能产生共鸣,同样的气味会互相融合。人也是一样,志趣、意见相同的人互相吸引,自然而然地结合在一起。所有的遇见,都是内心的感念。内心想什么,会形成一个磁场,吸...
栏目:诸子百家 作者:佚名
...教老聃的一段对话,来做进一步的引申与讨论。在老子《道德经》里面,谈到求学与问道的不同,最有代表性的是
栏目:大话道德经 作者:荆十三
原文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译文天下万物都有本始,把这起始作为天下万物的根源。既然知道了根源,就能认识万物;既然认识了万物,又持守着万物的根源,那么终身...
栏目:大话道德经 作者:荆十三
第三章不见可欲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圣人之治天下也,与其有为...
栏目:道德经注解 作者:德玄
第六章谷神不死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修炼一事,只缘人自有身后,气质拘于前,物欲蔽于后——犹精金良玉,原无瑕疵,因陷于污泥之中,而金之精者不精,玉之良者不良,所以...
栏目:道德经注解 作者:德玄
道家的主题就是什么?“玄” “玄”就是“有”和“无”的辩证关系,有而不有即无,无而不无即有一玄。我们始终要在这种“有”和“无”的关系中生活,叫“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因为我们自在了,我们打破了对生活、对事物的...
栏目:大话道德经 作者:荆十三
政治理想——治国原则:绝圣弃智(一) 第十九章,这跟儒家的观点相反的,儒家的观点希望圣人出来,圣贤出来治国。“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这三条是...
栏目:大话道德经 作者:荆十三
第八章:“上善若水”的神奇(二)【老子在本章中阐释了两个核心要义】第一是提出了上善的新概念,并阐释了上善的真意。对于人来说,也就是悟道后的真善,老子以此来戳破红尘中的伪善,也就是“下善”。第二是拥有上...
栏目:大话道德经 作者:荆十三
第三十章:军事谋略的准则【经典故事】唐朝皇帝李世民身边有个魏征,经常给李世民提一些不同意见,甚至是反对意见。有时,李世民气得要杀他。过后,还是很感谢魏征。人们常说,“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说的是现...
栏目:大话道德经 作者:荆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