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有3,000项符合查询结果,库内数据总量为1,733,768项。(搜索耗时:0.0103秒) [XML]
今天我们来说《道德经》的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
栏目:国学文化 作者:诗词自有痴情客
第二十章 绝学无忧。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儡儡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馀,而我...
栏目:大话道德经 作者:荆十三
第三十四大道汎(fàn同“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不名有,爱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于大。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此章是教人归于大窍,而不着底意思...
栏目:道德经注解 作者:德玄
第六十四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
栏目:道德经注解 作者:德玄
知者不言章第五十六知(zhì)者不言,言者不知(zhì)。塞(sè)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栏目:道德经注解 作者:德玄
第六十六章为百谷王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人,必以言下之;欲先人,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人不重,入前而人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
栏目:道德经注解 作者:德玄
第七十五章贤于贵生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惟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从来民为邦本,食为民天。国无民则国谁与辅?民无食则...
栏目:道德经注解 作者:德玄
孔德之容,唯道是从。道之为物,唯恍唯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大德的状态完全跟随着“道”。...
栏目:道德经注解 作者:德玄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探求学问,一天比一天增加;探求“道”,一天比一天减少。减少又减少,一直达到无为的境界。无所作为却没有什么...
栏目:道德经注解 作者:德玄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圣人没有固定不变的意志,而是以百姓的意志为意志...
栏目:道德经注解 作者:德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