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家园传统文化

大约有800项符合查询结果,库内数据总量为1,733,026项。(搜索耗时:0.0177秒) [XML]

91. 用2012年运气解读《寒论》刺期门的临床价值 [10%]

2012年是中国农历壬辰年,五运属木运太过,风气大行,应人肝胆,若生气亢奋可乘脾侮肺,故脾、肝、肺三系为今年容易发病的脏腑。六气恰逢太阳寒水司天和太阴湿土在泉,寒湿合德,冬夏颠倒,气候反常,人体若不能适应...

栏目:健康生活 作者:推拿按摩助人为乐

92. 寒论第20,辨不可下病脉证并治在线阅读_作者:张仲景 [10%]

寒论》第20 辨不可下病脉证并治卷第九脉濡而弱,弱反在关,濡反在巅,微反在上,涩反在下。微则阳气不足,涩则无血。阳气反微,中风、汗出而反躁烦;涩则无血,厥而且寒。阳微不可下,下之则心下痞硬。动气在右,...

栏目:中医书籍 作者:中药大全

93. 娄绍昆:一个自己的病例,进一步体悟到《寒论》的确是临床真实的记录 [10%]

导读:康治本《寒论》第9、第10、第11这3条都是有关桂枝汤的误治,即桂枝汤用错了地方。这3条条文里都有一个相同的词语——“服桂枝汤”。第9、第10条是“服桂枝汤”,第11条则是“反服桂枝汤”。其实第9条与第10条的“...

栏目:杂谈 作者:荆十三

94. 寒论第15,辨不可发汗病脉证并治在线阅读_作者:张仲景 [10%]

寒论》第15 辨不可发汗病脉证并治夫以为疾病至急,仓卒寻按,要者难得,故重集诸可与不可方治,比之三阴三阳篇中,此易见也。又时有不止是三阴三阳,出在诸可与不可中也。脉濡而弱,弱反在关,濡反在巅,微反在上...

栏目:中医书籍 作者:中药大全

95. 寒论第14,辨阴阳易阐煮劳复病证并治在线阅读_作者:张仲景 [10%]

寒论》第14 辨阴阳易阐煮劳复病证并治伤寒,阴阳易之为病,其人身体重,少气,少腹里急,或引阴中拘挛,热上冲胸,头重不欲举,眼中生花,膝胫拘急者,烧裩散主之。烧裩散方右取妇人中裩近隐处,剪烧灰,以水和服...

栏目:中医书籍 作者:中药大全

96. 痛泻要方(原名:白术芍药散)(寒论基础用方的精华汇总) [10%]

痛泻要方(原名:白术芍药散)痛泻要方(原名:白术芍药散)【出处】《景岳全书》引刘草窗方,《丹溪心法》【分类】和解剂-调和肝脾【组成】白术(30克)白芍(20克)陈皮(15克)防风(20克)【功效】补脾柔肝,祛湿止...

栏目:杂谈 作者:医案日记

97. 寒论之脾约证与麻子仁丸证探析 [10%]

【摘要】通过研究“胃强脾弱”、“肺失传送,脾亦失调”、“脾胃湿热相搏”等学说,探讨脾约证与麻子仁丸证的涵义及异同,提出麻子仁丸证不等同于脾约证的观点以及脾约证有胃热脾约及脾胃湿热两种理解。因经络相互络...

栏目:偏方秘方 作者:道医

98. 寒论第22,辨发汗吐下后脉证并治在线阅读_作者:张仲景 [10%]

寒论》第22 辨发汗吐下后脉证并治卷第十此第十卷,第二十二篇,凡四十八证,前三阴三阳篇中,悉具载之。此以下诸方,于随卷本证下虽已有,缘止以加减言之,未甚明白,似于览者检阅未便,今复校勘,备列于后:桂枝...

栏目:中医书籍 作者:中药大全

99. 辨证伤寒派学术特点 [10%]

...此指导立法处方,是辨证伤寒派的主要特点。他们强调《寒论》的六经决非为伤寒一病而设,而是分司诸病的提纲,伤寒当宗此六经,杂病亦当宗此六经。柯韵伯说:“太阳之头项强痛,阳明之胃实,少阳

栏目:杂谈 作者:佚名

100. 浙派中医中的伤寒学派 [10%]

“浙派中医”中的伤寒学派,以《寒论》为学术研究的主要对象,其经历了孕育、成长、兴盛几个发展阶段,大大提高了中医学的临证水平,其发展史是浙江中医学术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浙江医家对《寒论》进行探讨研...

栏目:杂谈 作者:祝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