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游程
家住庐江,七月“水深”,八月“火热”,暑期“周边游”耽搁至今,终于成行。
八点半,八人两辆车出发。
至周潭,入峡谷。酷暑,干旱数日,流瀑不再。细流遍布谷底,水清,有小鱼若许,寸余。越谷底,登山,山路蜿蜒。此处虽未开发,新修一水泥小路。拾级而上,两旁杂树成荫,不甚热。
路尽,一水库郝然矗立,夹两山之腰,形如半月。上有深潭,碧色如玉。缘山而上,老树古藤,隐隐有小路,杂草覆盖,乱石遍布,枯树朽木卧于道。且行且歇,潭面阳光跳跃,山风徐徐,秋波微兴。远眺山顶,乱石簇拥。将至,无路可寻,时近中午,炎热,乃罢。
原路返。在枞阳一农家乐午餐。
下午,经店桥黄山寨,过双庙,刘墩,至黄屯一竹谷,慕竹海而来。然尘土飞扬,正在修路,车不得行,游兴大减。远观竹海,匆匆而别。过黄屯街、龙桥街,经夹板、盆形、洋河,返泥河。
此行,绕庐江东、南一周。
(二)附记
秋初至,绿色浓郁。一路行,绿树,绿草,一片片稻田眼前掠过,晚稻秧苗已“发棵”,茂密如绿毯。坐在副驾驶上的老马虽然早跃“农门”,却对稻田情有独钟,“嗯,这片田种了晚稻,没有撂荒,这里的人勤快……”“嗯,这里的田也没荒,不错……”——大概,他想起当年干“双抢”了吧。
那时“双抢”,一稻一秧都靠双手双肩,面朝泥水背朝天。如今,多用机器。当年一怕“双抢”,二怕读书——两害相权取其轻。高考名落孙山,我去城里复读,一个班八九十乃至上百人,“挤挤”一堂。这位从少年起被尊称为“老马”的老马,便是在补习学校的“战友”。
同行八人,两位杨先生,两位夏先生,老马偕夫人,王二以及周先生。
周先生喜游,此次虽如约而来,却不甚乐,面有愧色。这位老兄颇有家国情怀。庚子年世道堪忧,疫情肆虐后,洪水肆虐,加之外患频仍,内外交困。周忧国忧民,虽不能助其万一,深感匹夫有责。游乐之,饮乐之,诗乐之,为周先生“三乐”——为表明心迹,去其二,仅留一“饮”,算是与国共难。
周不忍拒众人邀约,今日与七匹夫同游,是故心有愧,不敢乐。
如此看来,王二没心没肺。活着不易,病毒,洪水,战争,命如蝼蚁,战战兢兢。2020,世界不太平,人类瞎折腾。侥幸活着,认真活着,该乐,乐;该游,游。我等小民,不给社会添负担,便是为国做贡献。
到了周潭,周先生得知这里就是“周家团”,惊喜。——原来这儿是他的祖居地!小时候他听说,祖上居周家团。
周潭,地处枞阳县,又叫周家团。此名由来,延之清末,村民参加义和团,而此地周姓聚集。解放前周潭民风剽悍,好勇斗狠,据说周家团与张家团曾数次械斗。
无意之中,促成周先生寻根。有家才有国,周先生心中愧疚稍解,欣慰。
周潭山下,有大片梨园桃林。去年春天我们随杨先生至此,看桃红梨白,如霞似雪。杨先生是最佳驴友,县境周围景点无一不知,这次行程亦由他安排。
游乐,在景又不全在景,老友相聚,放松心情,乐在其中。烈日炎炎,周潭峡谷细流中的小鱼安在 烤鱼 煎鱼 水煮鱼
感谢两位资深“司机”——杨先生和夏先生!尤其夏先生,他用额头上的大包证明:周潭的树确实不可亲近。
最后附上周先生的诗作——
七月流火恁蹉跎,周潭寻根爱恨多;深涧幽泉清如许,断是王二送秋波。
呵呵,惭愧!老眼昏花,周潭清波岂是王二之流能送 !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9117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女流之辈
下一篇: 我是刘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