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诗词歌赋

我是刘邦

槐米 2023-07-20 13:20:44

不务正业,常和一班人吃酒打架,好骂人,好记仇,撒谎,好色,勾引有夫之妇,没文化没教养,不是富二代也不是官二代,偏偏还很傲慢——这样的人,有人说是痞子无赖,有人说是人渣。可这无赖当了皇帝,世人对他的看法随之改变。

此人便是刘邦。

对!就是丰邑的那个小混混刘三,后来当了个小吏——泗水亭亭长,再后来成了沛公,封了汉王,终于当了大汉皇帝。

【骂人】

刘邦好骂人是出了名的。你是刘三,骂人也就罢了;当了沛公和汉王,总得装装门面,嘴里不干不净成何体统 可刘邦照旧。即便做了皇帝,文化上倒是提高了,老毛病一点没改。略举几例,可见一斑——

例一:郦食其想要寻觅一个值得自己“智力投资”的潜力股,经过打听,觉得刘邦可行——虽为人傲慢,但胸怀大度。请刘邦手下的一位骑士(此人曾是他的街坊)替他引见。这位骑士叮嘱他:沛公不喜欢儒生,来客只要戴着儒生的帽子,沛公总是解下儒生的帽子尿尿。和人说话,常常破口大骂,你可千万别说你是“儒生”!郦食其没当回事,去见刘邦,看见他坐在那儿,大大咧咧岔开两条腿,让两个女人给他洗脚,对郦食其爱搭不理,鼻子翘得老高。郦食其那个时候六十多岁,比刘邦年长一大截,见此情景,没有下拜,只作了一个长揖,问刘邦:“您是要助秦灭诸侯呢 还是想率领诸侯破秦 ”刘邦一听,非常恼火:“该死的儒生!天下人被秦祸害久了,所以大家才反,你怎么能说我是助秦呢 ”……

例二:刘邦当皇帝之初,听说“商山四皓”是高人,想请他们做官。四个老头子知道刘邦好骂人,躲了起来,而且躲得极为隐秘,刘邦派人怎么找也找不到。按说,请你做官这是多好的事,搁现在,跑官买官还得腆着脸舔屁股。不过,那个时候的高人和现在的高人有点不同,他们认为:做官妙处虽多,但是人格尊严更重要。

当然,这几个老头子后来还是出山了,辅佐太子刘盈。有人说,“商山四皓”是假正经,待价而沽罢了!我倒不这样认为,皇帝比太子权大,老子比儿子厉害,如果待价而沽,刘邦比刘盈能出更大的价码。要是现在的高人,肯定选老子,为了利益最大化,受点辱算什么

其实,刘邦招手,“商山四皓”也不是没动心,权力对男人有着不可抗拒的魅力(正如美女对男人的诱惑力)。谁不希望封妻荫子,光宗耀祖 设身处地想一想,头发胡子都白了,满腹才学一辈子藏在肚中哪能甘心 估计四个老头子心里也纠结——送来的官帽,真是诱人啊!可是想到被一个没文化的家伙(虽然他是皇帝)张嘴就骂,文化人情何以堪 罢罢罢,这帽子不戴也罢!

后来,太子向他们伸出橄榄枝,写了一封言辞谦逊诚意殷切的信,当然还有丰厚的礼品,请他们做自己的老师。四人一看,里子面子都好看,这样的帽子哪里寻 赶紧接着。

【记仇】

刘邦胸怀大度,不过也好记仇。未央宫落成时,刘邦非常高兴,在前殿大宴群臣。想到天下在握,望着这辉煌的宫殿,来到他父亲面前敬酒,说:“当初您总认为我不行,不能创业治家,不如二哥能干。现在您看看我的产业和二哥相比,谁的更多呢 ”此言一出,太公反应如何 史书上记载:太上皇笑,殿上称万岁。——老子笑得好尴尬,群臣山呼万岁,帮这对父子圆场。

你说刘邦这人,有意思不 这种话说出来小家子气,人前炫耀,“报复”老子。

当年,刘邦在丰邑混世时,曾有几次带朋友到大嫂家吃饭,大嫂特烦他们,假装锅里的汤已经没有,用铲子刮得锅底“蹭蹭”响,几位朋友不好意思,纷纷告辞,弄得刘邦很没面子。等他看到锅里还有汤,心里老大不快。后来刘邦伟业初定,大封宗族内亲,就是不封大嫂的儿子。太公说情,他还是不封,拖了几年后,总算封了侄子刘信“羹颉侯”。

啥叫“羹颉” 就是铲子刮锅的声音。呵呵,这个封号很有创意!——刘邦这是恶心他大嫂。

刘邦老了,回老家走了一趟。“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那叫一个风光无限!心情舒畅,金口一开,永久免除沛县百姓的赋税徭役,老百姓感动不已,请求也免除丰邑的赋税徭役。刘邦说:“不行。丰邑虽然是我出生的地方,我不会忘。但当年雍齿叛乱时,丰邑百姓都反对我,投靠了魏国,这一点我也不会忘。”——你看,这么多年刘邦心里一直有疙瘩。

沛县百姓颇懂人情世故,再三恳请,刘邦终于答应恩加丰邑。

为什么这样做 就是让丰邑的百姓知道:你们当年怎么对待我,我可没忘。施恩是我肚量大,你们要感恩。

【撒谎】

刘邦善于撒谎,善于圆谎;说谎面不改色,大义凛然。他一生中,说谎的次数多了去了,其中的两次不得不说——“贺钱万”和“鸿门宴”。

先说“贺钱万”。刘邦当泗水亭亭长时,沛县县令的老友吕公为避仇家,全家逃到沛县。县令心里嘀咕:吕公来投靠我,总得帮他弄点钱才有面子哦。和萧何一合计,如此这般。萧何到处放话:县令的好友来了!县里的乡绅、官吏听说,都来送贺礼喝酒。萧何主持宴会,为了多收一点贺钱,想出一个现代人常用的办法:招标。他宣布:凡交纳礼金不够一千钱的只能坐在堂下。都是有头有脸的人,为了面子,只好多送一点。刘邦是个小小的亭长,平时和这些人混得挺熟,他也去凑热闹。可是没钱怎么办 他进门后递上一张帖子,上面写着“贺钱万”三个大字。吕公一看这帖子,大吃一惊,赶紧起身相迎。萧何知道刘季一个子儿也没拿,不过怕他惹出麻烦,让他进了堂屋,还替他打圆场:“刘季这人爱吹牛,不能成大事,大家别太在意啊。”要是别人,早臊得脸红。刘邦才不!坐在上座,就像真的出了一万块礼钱,喝酒吃肉,坦然自若。吕公心想:嗯,这人脸皮厚得像城墙,有如此气势,连萧何也让他三分,是个有胆量的家伙!眼下虽有县令照应,不能老是麻烦人家,要赶紧找个倚靠,才能在这儿扎根。他仔细看了看刘邦的面相,鼻梁高挺,眉骨圆起,美须飘逸,心里一动:把女儿嫁给他。

刘邦当时四十三四岁,算是老光棍了,而吕雉还不到二十岁——骗吃骗喝不算,还赚了老婆。

其实,吕婆不愿意把女儿嫁给刘邦,可是吕公坚持。史书上说,吕公会相面,看出刘邦是贵人之相,所以把女儿嫁给他。这有点瞎扯,真要有这本事,也不会结下仇家。刘邦后来发达了,估计吕公夸耀:“你瞧瞧,当年我就看出这小子不是一般人!……”抬高了女婿也抬高了自己,听的人谁不奉承 于是有了相面之说。

至于“鸿门宴”,故事大家都知道。事情的起因是:刘邦听从鯫生的建议,封锁函谷关,企图阻止项羽和其他诸侯入关,以便自己在关中顺利称王。项羽大怒,告诉手下:兄弟们吃饱喝足,明天早上我要灭了刘邦这家伙!一场大战迫在眉睫,项羽的叔父项伯曾受过张良救命之恩,于是连夜赶往刘邦大营通风报信给张良,让他赶快跟自己走。张良把情况告诉了刘邦,刘邦大吃一惊:这下子完了!怎么办 急忙向张良讨主意。张良给他支招:政治欺骗。刘邦心领神会,这个难不倒我,不就是撒谎嘛!先去忽悠项伯,让他在项羽面前帮自己说话。第二天的鸿门宴上,刘邦的表演更加出色,虚情假意的话说得真心实意,谦卑,真诚,有理有据,骗过了项羽。一番惊心动魄后,瞅准机会逃跑了。

这次撒谎刘邦使出了浑身解数,充分展示了他过人的机智和胆略。假如当时项羽看穿了刘邦的表演,假如项羽听从范增的建议,把刘邦杀了,历史这条小道就此改变了方向。

【好色】

刘邦好色,咱就不多说了——男人嘛,就这点乐趣。吕雉是他老婆,她儿子刘盈是刘邦的嫡长子,后立为太子。可刘邦还有个庶长子刘肥,比刘盈年长不少,是一个曹姓女人生的。刘肥后来封了齐王,这封号曾是韩信的。刘邦把韩信的军权和封号撸了,齐国这么重要的地方当然给亲骨肉才放心。你看,还是儿子亲——甭管是合法生的,还是非法生的。

【心眼活、眼光远、善听、大度】

刘邦好骂人,一方面是他出身底层,耳濡目染加上痞子习性所致;另一方面也是一种领导策略。他手下的那些人,很多是跟着他起事的沛县同乡,有亲戚,有朋友,有旧同事,有发小有哥们,大家对刘邦知根知底。这些人不好辖制,搞不好就跟他当面锣对面鼓干起来。刘邦的“公司”越开越大,规章制度是管理的刚性手段,骂人是他驾驭这些人的柔性手段。骂有各种各样的理由,各种各样的妙用,粗鲁中透着坦率,严厉中蕴含亲近,让被骂的人心甘情愿:老大骂我,没拿我当外人,我得好好干!

刘邦骂人看对象,他骂的人很多,却从没骂过张良。张良曾是韩国贵族,不仅出身高贵,品行端正,而且谋略一流,刘邦从心底欣赏他仰慕他,和张良说话,客客气气称“子房”,从不敢造次。但对那些有求于己的人,刘邦特傲慢。

他不喜欢儒生,认为他们百无一用,而且迂腐。不过,对有本事的儒生,刘邦立马换脸——变得谦恭有礼。前面所说的郦食其就是如此,第一次见面被刘邦大骂,他不卑不屈,质问刘邦:“既然要破秦,一定要聚义兵、诛无道,你不应该这么没有礼貌地见长者吧 ”刘邦一听,嗯,看来这人有本事!脚也不洗了,架子也不摆了,起身整衣,恭敬地请郦食其上座,并且道歉。

还有投靠他的陈平、叔孙通。陈平跳槽三次,刘邦是他的第三任领导;而叔孙通六易其主,更是个老江湖。——刘邦不管那么多,有本事就用。

韩信破齐楚联军,攻下齐国后,立即上书刘邦:“乞自立为齐假王(代理齐王)”。刘邦大怒,跳脚大骂:“韩信,你他妈混蛋!我被困荥阳这么久了,盼着你赶快发兵来助我,你却得寸进尺要封王——”正要骂出更解气的话,站在身边的张良、陈平一见这场面(韩信使者就在外面),不约而同地都踩了刘邦一脚,附在他耳边说:“我们在这儿被动得很,想阻止韩信称王也不行,您不如做个顺水人情,如他心愿。不然,说不定会出意外。”刘邦马上反应过来,住口不骂。不过刚才骂声太大,大家都听到了,这个弯怎么转 刘邦的脑子真灵活,索性接着骂:“韩信你小子,真没出息啊!大丈夫平了诸侯,就应该封王。什么代理不代理的,要当就当正式的王!”

刘邦立即派张良去齐,立韩信为齐王,同时征集韩信的军队联合击楚。

雍齿和刘邦是旧交,挺会打仗。刘邦起兵不久,把沛县这个大本营交给他驻守,他禁不住诱惑,背叛刘邦,投靠魏国。后来,又跟着刘邦干,虽然立下不少功劳,刘邦心里的恨一直没消。得到天下后,刘邦分封了不少有功之人,也杀了许多结仇结怨的人。天下土地有限,僧多粥少,手下的将领争功不休,刘邦很头疼。有一天,刘邦看到那些没有被封的将领们在殿外三三两两聚集议论,问张良:这些人议论什么 张良说:他们认为您“所封皆故人所爱,所诛皆平生仇怨”,担心自己分不到土地,更担心您会因为他们的过失痛下杀手,所以正在商讨谋反一事。刘邦急了,问应对之策,张良建议:封一个您最讨厌的人为列侯,就能安抚这些人的情绪。刘邦一想,那就雍齿吧。于是,雍齿光荣当选。

果然,那些将领们安心了:你看,连大王最讨厌的雍齿都封了侯,我们还担心什么呢

【对后世的影响】

刘邦这一生,很多成就堪称经典——

咸鱼翻身,市井逆袭,痞子当皇帝,是成功学的顶级案例;既能做爷也能装孙子,亦正亦邪,能屈能伸,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是厚黑学的先驱;没文化没修养却成功驾驭众多有文化有修养的能臣谋士,如张良,谋略高超,“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偏赏识刘邦,辅助他闹革命;韩信打仗特厉害,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战功赫赫,在楚汉相持阶段是“落一子而动全局”的人物,蒯通曾建议韩自立为王,他果断拒绝,甘心为刘邦所属(终落个“兔死狗烹”的下场,死前悔不听蒯通言);萧何、曹参、郦食其、叔孙通、陈平、随何、陆贾这些人都乐颠颠为他卖力,这难道不是领导艺术的典范

提三尺剑,领一群人,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打得赢往死里打,打不过就跑,喘口气回来再打,不怕失败,死磕到底;善用“股份制”和“分红”激励手下,齐心协力群殴项羽,蚂蚁搬倒了大象!

斩蛇起义,估计也就是一条大蛇而已,偏说是白帝之子,被赤帝子斩了——你看,多高明:刘邦是赤帝之子,跟着他造反还怕啥呢

布衣做了皇帝,怕镇不住天下,于是他的出生有了一个故事:刘母当年在湖旁歇息时,不知不觉睡着,做了一个梦,梦里与一神仙相遇。当时雷电交加,天色昏暗,刘太公急忙去寻老婆,看见她身上盘桓着一条蛟龙,吓得不敢近前。回家不久,刘媪就怀孕了,这孩子就是刘邦。——这样一来,刘三当皇帝是天授神权,乃真龙天子。

两千多年前就懂得包装的重要性,思维绝对超前!

刘邦的包装术不止讲故事,还善于作秀:项羽曾杀义帝,这事被刘邦大做文章,他痛哭流涕,大骂项羽不义。世人纷纷赞叹:汉王仁义啊!其实,即便项羽不杀,后来刘邦也会杀了义帝(世无二主)。刘邦善打舆论战,阵前“十罪项羽”,指责项羽犯十大罪状——把项羽抹黑,搞得自己很高尚似的。说实在话,人格上刘邦和项羽真没得比。项羽对刘邦,是天真遇到了老道,哪里是刘邦的对手 刘邦为人,不求高尚,但求高明;刘邦行事,不求光明,只要高明!

在刘邦之前,王侯将相都是世袭,那些高高在上的位置刘三八竿子也打不着。他草民一个,从小讨厌读书,认了两字就不学了,不好好干活还惹事,当了亭长对家里也没甚好处,带着狐朋狗友回家混吃混喝,乡里人看不起他,连老爸也瞧不上他。好不容易上位,哪能失去 被逼着往前冲,跌倒了爬起,再跌再爬,硬是一步步爬上帝王的宝座。

自打刘邦打败项羽,夺了天下,“成王败寇”的理念对后人影响深远——刘邦成为渴求成功者崇拜的偶像,他成功的诀窍被世人不停地挖掘、提炼,丰富,学以致用。到了两千多年后的今天,“刘邦精神”更是发扬光大——成功学大行其道,厚黑学堂而皇之,包装术无处不在,骗术打扮得花枝招展……

刘邦被不断复制——我是刘邦,你是刘邦,他是刘邦。

遍地是刘邦。

往期文章:

2019年的一头猪

王二的学生

为何说刘邦人生中最大的优点,值得我们去学习,刘邦的优点是什么?

刘邦从一个平民到坐上皇帝宝座,必然有他的过人之处值得后人学习,那么刘邦究竟有何优点呢?

一、刘邦善于运用人才。

季布和丁公曾经是项羽的手下大将,季布曾经打败了刘邦,丁公也曾经率兵追击刘邦但最终放了他。后来刘邦做了皇帝以后就想到了自己曾经被季布打败,顿时气不打一处来,所以想到了要打季布抓来解恨。

抓到了季布以后,刘邦顿时想通了,季布能够打败自己那也算是一个人才了,他自己也需要这样的人才,所以就放下了对季布的恨然后放了他,并且给他封了个官。那时候丁公见到季步受到刘邦的封赏了,想到自己必定也能,因为他曾经放过刘邦一马。所以当他准备投靠刘邦时,刘邦却让人将他抓起来,说项羽就是因为有你这样的手下才会导致失败,最终失去了天下,所以就下令处死了丁公然后还在军中示众。从这件事可以看出刘邦是个善于运用人才的人。

二、善于筹谋。

刘邦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利就削弱了相权,借机将萧何的权利削弱。一次萧何建议刘邦将上林苑开放,这样可以让百姓去耕作,因为那时候的上林苑基本已经荒废了,只是皇帝偶尔去那边打打猎物。但是刘邦听到了这话以后就非常生气,说萧何这是拿了别人的钱替别人说话说完就派人把萧何关进牢狱。

过几天几个老臣就去问刘邦萧何究竟范了什么罪,刘邦就说以前李斯担任秦国宰相的时,功能都是秦始皇的,做什么不对的都是李斯自己承担的,但是现在萧何竟然收了贿赂要求开放上林苑来收买人心,因此让他入狱。其实刘邦早已忌惮萧何的功劳,只不过是通过这件事削弱了萧何的权利,从而提高自己的权利的一种手段。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9118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