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南·江有汜
【原文】
江有汜,之子归,不我以。
不我以,其后也悔。
江有渚,之子归,不我与。
不我与,其后也处。
江有沱,之子归,不我过。
不我过,其啸也歌。
【注释】1.汜(sì):由主流分出而复汇合的河水。
2.不我以:倒装句,不以我,不带我。以下“不我与”、“不我过”同。
3.渚(zhǔ):水中小洲。
4.处:一说是忧愁,假借为“癙”。一说是居住,住处。
5.沱(tuó):一说是长江的支流名称,一说与“汜”同,无实指。
6.过:至也。
7.其啸也歌:闻一多《诗经通义》“啸歌者,即号哭。谓哭而有言,其言又有节调也。”
【观点】这首诗,有的说是弃妇怨诗,有的说是小老婆抱怨大老婆的诗,有的说是男人因为女友出嫁但“新郞不是我”而长歌当哭的诗。要正确理解《诗经》之诗意,须从比兴着手。我们常说,触景生情,景由情生,不同身份之人,怀着不同心情,其所见景亦不同。一般人写江水,通常会写到奔腾向前的主流之水,而本诗开篇则是“江有汜”,汜,江水之支流也,由此推断本诗作者很可能是小妾身份。古代男人妻妾成群较为普遍,所以作者也认可了“江有汜”。我们可以设想这样一个故事情节,男人娶妻后去外地做生意,在外面又养了一小妾,这小妾有情有义有性格,快到年关了,男人要回家,却不肯带着小妾一块回,妾心有怨意,但通情达理,不哭不闹,还到江边码头给男人送行,看着小船从支流转过江心小岛慢慢汇入大江,看着渐渐远去的船帆,看着滚滚流逝的江水,强忍着的泪水终于哗哗流下来,并发出如此慨叹。
【译文】
长江之水有支流
郞君归家不可留
不管不顾把我丢
今日你若把我丢
明日后悔在心头
船儿已过江心洲
郞君归家不可留
既然郞心有去处
今后你我各西东
莫要愁来莫要忧
沱水终究汇入流
郞君此去不回首
妾心已随郞君去
恨不能再相厮守
望断江水泪自流
不见一面就离去,将来号哭有何益!
作品原文
江有汜
江有汜⑴,之子归⑵,不我以⑶!不我以,其后也悔。
江有渚⑷,之子归,不我与⑸!不我与,其后也处⑹。
江有沱⑺,之子归,不我过⑻!不我过,其啸也歌⑼。
注释译文
【注释】
⑴汜(sì四):由主流分出而复汇合的河水。
⑵归:嫁。
⑶不我以:不用我。
⑷渚(zhǔ主):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水中小洲曰渚,洲旁小水亦称渚。”
⑸不我与:不与我。
⑹处:忧愁。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处’,假借为‘癙’,实为‘鼠’”《诗经·小雅·雨无正》“鼠思泣血”,鼠思,忧思也。
⑺沱(tuó驼):江水的支流。
⑻过:至也。一说度。
⑼啸:一说蹙口出声,以抒愤懑之气,一说号哭。啸歌:闻一多《诗经通义》“啸歌者,即号哭。谓哭而有言,其言又有节调也。”
【译文】
大江自有分流水。这个人儿回故里,不肯带我一同去。不肯带我一同去,将来懊悔来不及!
大江自有洲边水,这个人儿回故里,不再相聚便离去。不再相聚便离去,将来忧伤定不已!
大江自有分叉水,这个人儿回故里,不见一面就离去。不见一面就离去,将来号哭有何益!
诗经——风——召南——江有汜
江有汜,之子归,不我以!不我以,其后也悔。
江有渚,之子归,不我与!不我与,其后也处。
江有沱,之子归,不我过!不我过,其啸也歌。
江:长江。汜(sì):由主流分出而复汇合的河水。
渚(zhǔ):水中小洲。
沱(tuó):长江的支流名称。或以为与“汜”同。
江水决堤啊又流回,心爱的人儿别处飞,从此再不和我相随。没有我相伴相陪你,终有一天你会懊悔。
江水静流啊积沙岛,心爱的人儿别处飞,从此再不和我相交。在没有我的日子里,祝你平安岁月静好。
江水改道啊又成河,心爱的人儿别处飞,从此再不来看望我。虽然我们不再相逢,愿你好日子歌里过。
在此略作解释,因为对诗经的理解不同,可能分为几个学派,而此文仅为我心中对于诗经的理解,不代表学术,不论及经典,只是表达心中所想,如有不实之处,忘谅之。
此篇,让我有些纠结,在网上查阅了很多记录,又与原文对比,发现没有头绪。索性就随着性子写下去吧,朋友们喜欢就读读看,不喜欢也别当真就好。
文中江,指长江。汜、沱均为长江支流,也有人认为汜与沱本是一条水脉中的两个名字,此不去考究。渚为江中小岛。有意思的是汜水自长江中分出,绕过渚后又归于长江,这就是本诗的大约脉络。
重点来了,子是指谁。有两派说法,其一为文中女子的夫君,而文中女子只是弃妇。其二为男子正妻,而文中女子为妾,古时有身份的人成亲,都会有正妻带着陪嫁一起,而文中的子即为正妻,作者即为妾,不知是何原因,正妻成亲却未将陪嫁带着一起,所以,作者做为陪嫁而未嫁,所以才有所哀怨。
那么,做为读者的你,你会认为子所指何人呢?
女子居于汜水之畔,巧遇如意男子,后嫁与男子,居家生活在汜水之滨。男子为行商之人,本是居无定所,走南行北的。此时正好行于汜水之滨,因与女子情投意合,故结为良缘,一起在此处行商生活,日子过得尚有些美满。
日子久了,男子思及家事,便欲归去。男子家乡远离汜水之滨,此次将行,归期何期?其实男子在家乡已有婚事。男子离去便不欲带女子同归。于是女子心伤,却对男子念念不忘,便于汜水之浜歌道:“江有汜,之子归,不我以!不我以,其后也悔。江有渚,之子归,不我与!不我与,其后也处。江有沱,之子归,不我过!不我过,其啸也歌。”
其大意是,你看那汜水与长江同根而生,今离长江而去,不过终有一日它又会归于长江。而你今天离我而去,将来你一定会后悔把我来寻,我们也一定会在一起的。我心爱的人啊,没有我的日子,你会快乐平安吗?如果你此别之后再也不归,那么你以后请多多保重吧!
男子绝情夹寡恩,只顾自己而抛弃女子,女子心生哀怨,我想就是此诗的大意吧!因为在网上读了好多的解释,于是对于自己的想法更加有所怀疑。各位朋友,请多多担待!
这首诗也是一首“怨妇诗”。《诗经》中“怨妇诗”的比例很高,可见当时女性的地位确实不高,很容易遭遇“遇人不淑”的情况。
这首诗,贡献了如今仍在经常使用的汉语超高频词汇——“后悔”。
没错。“后悔”就出自这里。
“江有汜,之子归,不我以。不我以,其后也悔。”诗以大江有支流来比喻男人有多妻,女子先是为男子找到了“花心”的理由,又埋怨他有了新欢就抛弃旧爱,迟早会因为抛弃自己而后悔!
江,长江。汜(sì),由主流分出而复汇合的河水。归,这里指的是丈夫荣归故里。不我以,倒装语序,“不以我”,不在让我跟你在一起。
第二节,“汜”变成了“渚”。渚(zhǔ),水中小洲。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水中小洲曰渚,洲旁小水亦称渚。因此,渚可是是河流中的沙洲,也可以是河流的分支。
”不我与,不与我相聚。处,忧愁。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处’,假借为‘癙’,实为‘鼠’”《诗经·小雅·雨无正》“鼠思泣血”,鼠思,忧思也。
从“不在一起”,到“不再相聚”,女子对待男子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由“你早晚得后悔”,变成了“你早晚得想我”。
到了第三节,男子的态度更加恶劣。不仅“不再相聚”,甚至连经过女子住的地方都不愿意了(“不我过”)。女子对他的行为,也很不满,她觉得(或者说希望)男子以后想到自己的时候,会感慨唏嘘,号哭啸歌。
沱(tuó),长江的支流名称,也可以理解为跟“汜”相同。过,至也。其啸也歌,啸是唱歌没有谱和调的意思,有“狂歌当哭”的含义。一说出声,以抒愤懑之气,一说号哭。
闻一多《诗经通义》“啸歌者,即号哭。谓哭而有言,其言又有节调也。”啸,蹙口出声,以舒愤懑之气,言其悔时也。歌,则得其所处而乐也。
男子日渐冷淡,女子毫无办法,只好反过来替男子考虑,为他开脱,委婉告诫,希望他不要抛弃自己,以免将来后悔。可即便如此,男子仍旧变本加厉,似乎仍然没有回心转意的意思。
诗经专题第22篇,总第022篇。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8748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小星
下一篇: 野有死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