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南·汉广
【原文】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
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
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
之子于归,言秣其驹。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注音】1.翘翘(qiáo):本指鸟尾上的长羽,比喻杂草丛生。
2.错薪:丛杂的柴草。
3.刈(yì):割。
4.秣(mò):喂马。
5.蒌(lóu):蒌蒿,嫩时可食,老则为薪。
【观点】这首诗,有的说是一首樵夫唱的恋歌,有的说是一首因求女不得而唱的失恋之歌。要正确理解《诗经》,从“兴”这个角度去思考非常重要。诗中以乔木、楚、蒌,比兴游女、马、驹,顺着这个角度去理解,就能真正触及本意。乔木为什么不可休,是因为它下面翘翘错薪,杂草丛生,所以,必须先割掉灌木,粗的荆条,再割去细的蒌草。汉之游女为什么不可求,是因为她要有人帮助喂马,然后马生了马驹后还要有人继续帮她喂养马驹。所以说是樵夫恋歌就太牵强了。
【译文】
南方乔木高又大
我却不能休息在树下
汉江姑娘真美丽
我却无法追到她
汉江之水阔又广啊
不能游泳难渡江
长江之水长又长啊
坐上竹筏也无望
乔木之下多杂草啊
我来割下粗荆条
美丽姑娘嫁给我吧
我愿为你把马养
汉江之水阔又广啊
不能游泳难渡江
长江之水长又长啊
坐上竹筏也无望
乔木之下多杂草啊
我来割下细蒌蒿
美丽姑娘嫁给我吧
我愿为你把驹养
汉江之水阔又广啊
不能游泳难渡江
长江之水长又长啊
坐上竹筏也无望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 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
这是流行于汉水流域的一首民间情歌,描写一个男子爱慕一个女子而得不到的苦闷心情。方玉润曾在《诗经原始》里写道:“首章先言乔木起兴,为采樵的;次即言刈楚,为题正面;三兼言刈蒌,乃采薪余事”,将《汉广》诗旨概括为“江干樵唱”,否定其恋情诗的实质,不免有些迂阔。但诗中确有对采樵过程的暗示,既有文本依据,也符合劳动经验,因此一般说来,都将抒情主人公解读为一位青年樵夫。
全诗共三章,前一章独立,后二章叠咏,全部采用比兴手法。
第一章一连用了四个比喻,说明意中人无法追求。旧说将“游女”解释为汉水的女神,进而把这首诗说成是歌咏汉水女神的诗,像《楚辞》中的《湘君》、《湘夫人》歌咏湘水女神一样。但是,就这首诗的内容来看,似乎将汉水女神看成一种比喻更合理。闻一多先生说它:“借女神之不可求以喻彼人之不可得,已开《洛神赋》之先声。”说得很有道理。
第二、三两章描绘了痴情的幻境:有朝“游女”来嫁我,先把马儿喂喂饱;“游女”有朝来嫁我,喂饱驹儿把车拉。可是,幻境终有破灭之时。他闭上眼睛将一腔私心恋慕化作美好的幻想,睁开眼却只见汉水茫茫。从美好的幻想中落回到现实中,他只有悲叹:“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这首诗每章的后四句都是一字不易地重复,一唱三叹,循章进意。第一章表达主人公对爱慕的女子渴望以求的心情,后两章对“汉广”、“江永”的复唱,已是幻境破灭后的长歌当哭,将求之不得的无限怅惘之情渲染到无以复加的程度,比之首唱,真有男儿伤心不忍听之感。
《国风·周南·汉广》是先秦时代的民歌。这首诗是男子追求女子而不能得的情歌。抒情主人公是位青年樵夫。他钟情一位美丽的姑娘,却始终难遂心愿,情思缠绕,无以解脱,面对浩渺的江水,他唱出了这首动人的诗歌,倾吐了满怀惆怅的愁绪。全诗三章的起兴之句,传神地暗示了作为抒情主人公的青年樵夫,伐木刈薪的劳动过程。
从结构形式上分析,《汉广》全篇三章,前一章独立,后二章叠咏,同《诗经》中其他重章叠句的民歌,似无差异。但从艺术意境看,三章层层相联,自有其诗意的内在逻辑。可析而为二。
首先,全诗三章的起兴之句,传神地暗示了作为抒情主人公的青年樵夫,伐木刈薪的劳动过程。方氏由此把《汉广》诗旨概括为“江干樵唱”,否定其恋情诗的实质,仍不免迂阔;但见出起兴之句暗示了采樵过程,既有文本依据,也是符合劳动经验的。
其次,从结构形式看,首章似独立于二、三两章;而从情感表现看,前后部分紧密相联,细腻地传达了抒情主人公由希望到失望、由幻想到幻灭,这一曲折复杂的情感历程。有希望有追求,才有失望有失落;但诗篇于此未作明言,对这位青年当年追求思恋的一往深情,让读者得之言外。
诗篇从失望和无望写起,首章八句,四曰“不可”,把追求的无望表达得淋漓尽致,不可逆转。一般把首句视为起兴;如果换一种读法,把“汉有游女,不可求思”置于首位,那么,“南有乔木,不可休思”便可视为比喻,连同“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构成一组气势如潮的博喻;瞻望难及的无限怅惘之情,也表现得更为强烈。当年苦恋追求,今日瞻望难及。但心不甘、情难拔,于是由现实境界转入幻想境界。
三、三两章一再地描绘了痴情的幻境:有朝“游女”来嫁我,先把马儿喂喂饱;“游女”有朝来嫁我,喂饱驹儿把车拉。但幻境毕竟是幻境,一旦睁开现实的眼睛,便更深地跌落幻灭的深渊。他依然痴情而执着,但二、三两章对“汉广”、“江永”的复唱,已是幻境破灭后的长歌当哭,比之首唱,真有男儿伤心不忍听之感。总之,诗章前后相对独立,情感线索却历历可辨。抒情主人公是位青年樵夫。他钟情一位美丽的姑娘,却始终难遂心愿。情思缠绕,无以解脱,面对浩渺的江水,他唱出了这首动人的诗歌,倾吐了满怀惆怅的愁绪。
陈启源《毛诗稽古编》把《汉广》的诗境概括为“可见而不可求”。这也就是西方浪漫主义所谓的“企慕情境”,即表现所渴望所追求的对象在远方、在对岸,可以眼望心至却不可以手触身接,是永远可以向往但永远不能到达的境界。《秦风·蒹葭》也是刻划“企慕情境”的佳作,与《汉广》比较,则显得一空灵象征,一具体写实。
《蒹葭》全篇没有具体的事件、场景,连主人是男是女都难以确指,诗人着意渲染一种追求向往而渺茫难即的意绪。《汉广》则相对要具体写实得多,有具体的人物形象:樵夫与游女;有细微的情感历程:希望、失望到幻想、幻灭;就连“之子于归”的主观幻境和“汉广江永”的自然景物的描写都是具体的。不为无见。当然,空灵象征能提供广阔的想像空间,而具体写实却不易作审美的超越。钱锺书《管锥编》论“企慕情境”这一原型意境,在《诗经》中以《秦风·蒹葭》为主,而以《周南·汉广》为辅,其原因或许就在于此。
在很久以前在古诗词群的时候已经有很多人让我讲诗经,我自然是不好讲的,不敢讲的。读是读过,粗略的很,自己读之尚犹黑夜摸行,跌跌撞撞,岂敢误人子弟,贻笑大方。年龄亦长,所见亦多,今在读之,略有所悟。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这是出自《诗经》中风篇的周南,原诗是叫做《汉广》的。汉,是汉水,学过地理的大概都知道,此为长江最长支流。广,是广阔。很多解释中对题目是忽略的,我的理解换作白话应该是“广阔的汉水”。那么我们再看原诗就有点丈二和尚,摸不著头脑。我们大概给这首诗定义一下,应该是情诗,爱而不得的情诗。这对我们理解,有很大的意义。“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思并不是思念,它是语气助词,没有意义。这里一说,理解起来就有种豁然开朗的意思了。“乔木”高大的树木,在很多注释中,是这样解释的,我有不同的看法。我认为“乔木”是种不知名的树木,并不影响理解,这是一种起兴的手法。“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则“所咏之辞”方是重点,这里不必纠结。
“南方有乔木啊,却不能在它下面休息。”你眼睁睁的看着它,太阳炽热,但你却不能休息。正好夏天,比如你家有空调,但是却不能用。这种感觉大概是相通的。记住它。
前面已经说是起兴,那么后一句必定是承接的,这种感觉很像我们学过的“乐府双璧”之一的《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手法是很异曲同工的,不过由于篇幅的不同,略有差异。“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有上一句的理解,那么这里的意思就明了了。“汉水有外出游玩的少女啊,却不能够去追求。”爱而不得,看而不能言,承接的完美,若天成。关于这里的“游女”,我想起一个故事来,它出自《韩诗外传》:
一个名为郑交甫的男子在汉水边游玩时,遇到两位女子,郑交甫上前请求女子赠佩,两人于是解佩赠之。郑交甫同学当然很高兴,小心翼翼的将它收入怀中。走出十几步,探手入怀,怀中空无一物,回首,两位女子杳然无踪。这是很有浪漫主义的,让我想起《洛神赋》。有很多人都认为这里的游女,就是这里的神女,但我认为不可取,诗经是现实主义的鼻祖。浪漫主义,不可能。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汉水如此广阔啊,游泳如此果断,长江如此漫长啊,木筏也渡不过。”这句话是揭示他的身份的,能想到游泳和木筏的,绝对不是什么贵族。这里的汉水和长江不仅是空间上的距离,我想代表的更是社会地位上的差距。这点后面的诗中是可以看出来的。这很正常,毕竟单相思,同时也解释了“不可求思”的原因。相隔两岸,这让我们很容易想到牛郎织女的故事,但究竟是否源于这里,不得而知。但《古诗十九首》中有一句“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脱胎于此,我可以确定。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翘翘,是高出的样子。错薪是丛丛杂生的柴草。刈,是割,楚,是荆树。“柴草丛丛啊错杂乱生,我用刀啊割去荆树的枝条。”这里主人公的身份很明了了,他是樵夫,这应该是他的日常生活。我们常说“人中翘楚”,翘楚二字来源这句。
“之子于归,言秣其马”于归,是女子出嫁。秣马,是用谷草喂马。“姑娘就要出嫁了,赶快喂饱她的马。”这里是主人公的想像,由于现实“不可求”,所以呢,他开始幻想,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意淫。然后后面又是重复,“汉之广矣,不可泳思……”这也是诗经的一种反复吟咏的手法,很有音乐美。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我们这里解释一下最后一个字,参照上面可以自己试试翻译。蒌,蒌蒿。后面的解释也只是浪费口舌,诗经中很多东西是有套路的翻译的。最后又是“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诗经是很美的,至少我这样认为,我记得有个电影还是电视剧,叫做《夏有乔木雅望天堂》,这说明起名的人还是有水平的,至少他读过诗经,就可以说话了。
“不学诗无以言”,孔老夫子说的大概还是有道理的。我们学过“叨陪鲤对”出自《滕王阁序》,这又是另一种知识了,这里不提。
? ? ? ? ? ? ? ? 汉广
? ? ? ? ? ? 先秦 · 佚名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8718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芣苢
下一篇: 汝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