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南·芣苢【原文】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注音】1.芣(fú)苢(yǐ ):即车前草,野生植物名,可食用,可入药。
2.掇(duō):伸长手去采。
3.捋(luō):顺着茎成把地采。捋,多音字,用手指顺着摸读(lǚ),用手握着摸读(luō)。
4.袺(jié):提着衣襟兜东西。
5.襭(xié):提着衣襟兜东西。这两个字意思完全相同,但在诗中为了变化而用不同字。也许古代衣服的袺和襭确有不同,今人不得而知。
【观点】诗经有几大显著特点,除了修辞的赋比兴,多数均用四言诗外,重章叠句算是一大特点,在《芣苢》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全诗三章十二句,每章仅换了两字:采、有,掇、捋,袺、襭。这类诗只有反复吟诵才能体会到作者所表达意思的细微差别,也非常考验读者的文字功底。当然,也正因为这个特点,诗经之诗易诵易记,但难模仿。
这首诗的本意,多数说法是表现了古代妇女采芣苢的场景,我个人倒认为更像是儿歌,像一群儿童相邀去田野采摘芣苢的场景。特别是最后两句,袺之襭之,古代妇女一般不会提起衣服解开衣襟来兜东西,那样子太有失体统了,但如果是小孩子这样做就显得自然,而且俏皮。
【译文】
采啊采,快快来,
大家一起采芣苢,
你采我采大家采。
采啊采,快快来,
大家一起采芣苢,
你采我采比谁快。
采啊采,快快来,
大家一起采芣苢,
遍地芣苢任你采。
采啊采,快快来,
大家一起采芣苢,
遍地芣苢任你摘。
采啊采,快快来,
大家一起采芣苢,
采来芣苢放口袋。
采啊采,快快来,
大家一起采芣苢,
口袋装满解衣带。
1、芣苢,读作fú yǐ,即车前草,多年生草本,高20—60厘米,全体光滑或稍有短毛。根茎短而肥厚,着生多数须根。
2、根出叶外展,长4—12厘米,宽4—9厘米,全缘或有波状浅齿,基部狭窄成叶柄,叶柄和叶片几等长,基部膨大。花茎较叶片短或超出,有浅槽;穗状花序排列不紧密,长20—30厘米,花绿白色。苞片宽三角形,比萼片短,二者都有绿色的龙骨状突起;花冠裂片披针形。蒴果椭圆形,近中部开裂,基部有不脱落的花萼,果内有种子6—8粒,细小,黑色,腹面平坦。花果期4—8月。
芣苢中的"捋"读 [luō]
捋(luō):顺着茎滑动成把地采取。
芣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注释
⑴采采:采而又采。芣(fú)苢(yǐ ):野生植物名,可食。一说即车前子,其叶和种子都可以入药,有明显的利尿作用,并且其穗状花序结籽特别多,可能与当时的多子信仰有关。
⑵薄言:发语词,无义。这里主要起补充音节的作用。
⑶有:取得。
⑷掇(duō):拾取,伸长了手去采。
⑸捋(luō):顺着茎滑动成把地采取。
⑹袺(jié):一手提着衣襟兜着。
⑺襭(xié):把衣襟扎在衣带上,再把东西往衣里面塞裹。[2][3][4]
译文
采呀采呀采芣苢,采呀采呀采起来。采呀采呀采芣苢,采呀采呀采得来。
采呀采呀采芣苢,一片一片摘下来。采呀采呀采芣苢,一把一把捋下来。
采呀采呀采芣苢,提起表襟兜起来。采呀采呀采芣苢,掖起衣襟兜回来。
参考:。
古代劳动人民的劳动场面,体现了劳动的崇高和美丽。请你用自己的语言将本课两首诗的场景描述出来。
(1)《芣苢》:清代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说,这首诗读来好似“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原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若远若近,忽断忽续,不知其情之何以怡而神之何以旷”。我们读《芣苢》,可以想象这样一幅画面:每到春天,就有三五成群的妇女,在那平原旷野之上,风和日丽之中,欢欢喜喜地采着它的嫩叶,一边唱着那“采采芣苢”的歌儿。她们不停地采,手捋满了,用衣襟兜着,用裙角裹着,满满的收获,满心的欢心,那真是令人心旷神怡的情景。
(2)《插秧歌》:农忙时节,全家老少一齐出动。种田的农夫将秧苗抛在半空,农妇一把接住,小儿子把秧苗拔起,大儿子再把秧苗插入水中。可是,偏又遇到阴雨连绵,斗笠是头盔,蓑衣是战甲,但似乎没什么用,雨水从头上进入,直湿到肩胛。农妇喊农夫停下来吃早餐好休息一会儿,那农夫低头弯腰,努力插秧,半天不回答。秧苗根部尚不牢固,栽种也还没完成,怎么能“歇半霎”呢?一定要照看好小鹅小鸭,不要让它们来破坏秧苗。
2.《芣苢》和《插秧歌》描写古人的日常生活和劳动场景,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不管是采芣苢,还是插秧,都不是轻松愉快的玩耍,但是作者不去突出劳动的艰辛,也不浓墨重彩刻画人的疲倦乏累,两首诗都充满了劳动的欢欣,洋溢着劳动的热情。正如余冠英《诗经选》:“这篇似是妇女采芣苢时所唱的歌。开始是泛言往取,最后是满载而归,欢乐之情可以从这历程见出来。”歌颂劳动,歌颂劳动人民,反映作者的民本思想,也体现出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3.以《芣苢》为例,说说《诗经》重章叠唱的形式有什么好处。
《诗经》中的民间歌谣,有很多用重章叠句的形式,但像《周南?芣苢》这篇重叠得如此厉害却也是绝无仅有的。以第一章为例:“采采”二字,以《诗经》各篇的情况而论,可以解释为“采而又采”。第二句“薄言”是无意义的语助词,“采之”在意义上与前句无大变化。第三句重复第一句,第四句又重复第二句,只改动一个字。所以整个第一章,其实只说了两句话:采芣苢,采到了。第二章、第三章竟仍是第一章的重复,只改动每章第二、四句中的动词。全诗三章十二句,只有六个动词“采、有、掇、捋、袺、襭”是不断变化的,其余全是重叠。但这种看起来很单调的重叠,却又有它特殊的效果。在不断重叠中,产生了简单明快、往复回环的音乐感。同时,在六个动词的变化中,又表现了越采越多直到满载而归的过程。诗中完全没有写采芣苢的人,令人读起来却能够明白地感受到她们欢快的心情,情绪就在诗歌的音乐节奏中传达出来。这种至为简单的文辞复沓的歌谣,确是适合许多人在一起唱,重章叠唱的形式很好地把这欢快表达出来。
芣苢(车前草)
开放分类: 植物、中药
学名:Plantago asiatica Linn.
英文名:Asia Plantain
科名:车前科 Plantain
释名:也称当道、马舄,牛遗、牛舌草、车轮菜、地衣、蛤蟆衣。
多年生草本,高20—60厘米,全体光滑或稍有短毛。根茎短而肥厚,着生多数须根。根出叶外展,长4—12厘米,宽4—9厘米,全缘或有波状浅齿,基部狭窄成叶柄,叶柄和叶片几等长,基部膨大。花茎较叶片短或超出,有浅槽;穗状花序排列不紧密,长20—30厘米,花绿白色。苞片宽三角形,比萼片短,二者都有绿色的龙骨状突起;花冠裂片披针形。蒴果椭圆形,近中部开裂,基部有不脱落的花萼,果内有种子6—8粒,细小,黑色,腹面平坦。花果期4—8月。
荒地或路旁常见,分布几遍全国。 嫩叶可食,有些地区用作饲料;全草与种子都可入药,能利尿、清热、止咳;全草捣烂与肥皂(或与苦楝、菖蒲)配制成农药防治棉蚜或蚜虫有效。7—8月种子成熟后采收。
根含桃叶珊瑚甙,全草含胆碱、腺碱、柠檬酸、维生素等;种子含脂肪油、 树脂和车前素等。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scgf/8718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兔罝
下一篇: 汉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