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灭六国,刘邦做了哪一国的“亡国奴”呢
这个问题并不容易搞清楚。
《史记·高祖本纪》交待有刘邦的出生地,说:“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
必须说明一下,东汉学者应劭曾解释说:“沛,县也;丰,其乡也。”《史记集解》中孟康也称:“后沛为郡而丰为县。”
即沛原先是一个县,而丰是一个乡;后来沛改为郡,丰改为县。
据说,以前丰县老县衙门匾有云:“古宋遗风,汉皇故里”。
说明了这个刘邦的故里所在,在春秋战国时期属于宋国领地。
事实上,丰县不但属于宋国领地,还是宋国最后一任国君宋王偃的都所。
但《史记·宋微子世家》记:“王偃立四十七年,齐湣王与魏、楚伐宋,杀王偃,遂灭宋而三分其地。”
宋王偃四十七年就是公元前286年,这一年,宋国被齐、魏、楚三国联手瓜分了。
注意下这个时间点:公元前286年。
然后,我们不妨来看一下刘邦的出生年。
刘邦生年现在还是一个谜。
《高祖本纪》只记录了刘邦的卒年——汉十二年“四月甲辰,高祖崩长乐宫。”这里的“汉十二年”为公元前195年。
宋代人裴骃的《史记·集解》引用西晋人皇甫谧的说法:“皇甫谧曰:高祖以秦昭王五十一年生,至汉十二年,年六十二。”秦昭王五十一年就是公元前256年。
如果皇甫谧的说法靠谱,那么刘邦就出生于公元前256年。
不难看出,刘邦降生时,宋国已经灭亡了三十年。
即刘邦不能算是宋国人,但他父亲刘太公可能是。
《汉书·高帝纪》引用有汉元帝时专门掌管皇族相关事务的宗正、汉朝封国楚元王刘交四世孙刘向说过的话:“汉帝本系,出自唐帝,降及于周,在秦作刘,涉魏而东,遂为丰公,丰公盖太上皇父,其迁日浅,坟墓在丰鲜焉。”
这里提到的太上皇,是指刘邦的父亲刘太公;而太上皇父指的就是刘邦的爷爷。
这整一句话的意思是说:刘氏本是唐帝后裔,先祖在秦国时以刘为姓,后来迁入魏国。刘邦的爷爷被魏王封为丰公,因为迁到丰邑时间太短,所以丰邑没有刘氏先人的坟墓。
这说明,刘邦一家,是在他爷爷辈才搬到丰邑的。
不过,刘邦爷爷这个“丰公”并不是宋国封的,而是魏国封的,这是怎么回事
原来,《史记·楚世家》又说:“(楚顷襄王)十五年,楚王与秦、三晋、燕共伐齐,取淮北。”
即顷襄王十五年,也就是公元前284年,楚王联合了秦、魏、韩、赵、燕五国伐齐,攻取了齐淮北之地。
丰邑属于淮北之地。按照这条记载,宋国灭亡后,丰邑先是被齐国占领,两年之后,又落入了楚国手里。
不过,《史记·楚世家》又记:“(楚顷襄王)十八年,楚人有好以弱弓微缴加归雁之上者,顷襄王闻,召而问之。对曰:‘……还射圉之东,解魏左肘;而外击定陶,则魏之东外弃,而大宋、方与二郡者举矣。’”
这段文字说的是:楚顷襄王十八年,楚国出现了一个善用小弓射击北归鸿雁的人,顷襄王慕名传召他前来问话。他用射箭来比喻攻略六国,其中提到:回头射击圉的东部,就等于斩断魏国左肘;射击定陶,就会迫使魏国放弃东部要地,那么,就可以轻松合拿下大宋、方与这两个郡了。
“大宋”,就是今河南商丘及江苏砀山一带,而“方与”为今山东嘉祥及江苏丰县一带。
由此可知,丰邑已为魏国所得。
那么,刘邦的爷爷被魏国封为丰公,应该是楚顷襄王十八年,即公元前281年前后的事。
即刘邦的父亲刘太公并不是宋国人,也没属于过齐国,他和刘邦都应该属于魏国人。
上面所引刘向的话里,其实前面还有一句:“秦灭魏,迁大梁,都于丰。”即魏国都城大梁被秦国占领后,魏国的流亡士大夫,又以丰邑为新都,组建了流亡政府,继续抗秦。
刘邦后来起事,留雍齿驻守丰邑,自己出征薛地。
陈胜乘机让魏国人周市前来攻城。
雍齿没有作太多考虑就投降了。这其中除了有雍齿不服刘邦的因素,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丰邑城大多为魏国人。
刘邦回来攻打了三次丰邑,都未能攻下,也充分说明丰邑是按国都标准修建的。
而结合周巿劝降雍齿说的那句话——“丰,故梁徙也”,也可以推知,在秦灭魏国时的公元前225年,丰邑还是属于魏国。
当然,楚国比魏国多存活了两年,丰邑后来被楚国占领了,从这一点上说,刘邦原本是魏国人,因为魏国亡了,他就成了楚国人,也未尝不可。
秦灭六国,丰县被并入了沛县,刘邦做上了沛县泗上亭长。由于泗上是前楚国沛县属地,秦的沛县县治也是前楚国沛县县治,刘帮从此居住到了前楚地沛县城乡,受楚风熏陶,善楚歌、能楚舞,也为他的楚人身份增添上了几分色彩。
最重要的是,楚国南公死前留下了“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诅咒,陈胜、项羽叔侄都以楚人的身份反秦,并且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支持和响应,刘邦以楚人身份投入反秦洪流之中,也不足为奇了。
有人也许会感到奇怪:刘邦先属魏,再属楚,当了两次“亡国奴”,为何他在反秦过程中没提过半句关于“亡国之恨”的话呢
话说,在天下诸侯共尊周天子的西周,各诸侯国的子民并不是很看重自己所在诸侯国的国籍的。
即使到了春秋战国时代,对那些志在四方,一心要施展自己抱负的人来说,他们也不会被自己所在的诸侯国的国籍所羁绊。
比如说,百里奚本是齐国没落宗室子弟,早年在齐游学,壮年投虞为大夫,虞灭为晋灭,奔楚牧牛,最终入秦为相。
又比如商鞅,他本是卫国国君的后裔,卫国人,入魏侍奉魏国国相公叔痤,再入秦效力。
再比如范雎,出生于魏国,先入齐,后事秦。
还有张仪,魏国人,长大后游走于赵、楚、秦等国,成名于秦国。
与张仪齐名的苏秦,雒阳人,得燕昭王赏识,使齐,一度兼佩六国相印。
……
秦灭六国,六国原贵族子弟不甘沦为平民,不断以恢复故国为口号,一种“故国情怀”才倏然兴起。
比如汉初开国功臣张良,他的祖上三代为韩丞相,因韩被秦所灭,他就积极图谋恢复韩国,结交刺客,并在古博浪沙行刺秦始皇。
陈胜和吴广在大泽乡率众起兵,因为两人的家乡原先都是在楚国境内,起义之后,就以“张楚”为国号,意思是“张大楚国”。
还有项梁、项羽叔侄,先是拥立景驹为楚王,后来又拥立楚怀王的孙子芈心为义帝,打出了楚国旗号。
……
刘邦除了出身不显,和张良、项羽这些人不可比之外,还要注意前面刘向那句话里说的“在秦作刘,涉魏而东,遂为丰公”,即刘邦的爷爷原本就是从秦国迁到魏国的,而且,从秦国迁到魏国后,直接就在丰邑落户了。
那么,说不准刘邦还是在秦国都城咸阳出生的。
我们看,刘邦举事,他的妻子吕雉家族里立刻有人出来追随,比如吕雉的哥哥吕泽、吕释之等等;刘太公的亲戚,却都是在刘邦攻入秦国都城咸阳后才来投奔的,比如刘贾、刘泽等等。
还有一个小细节可以间接佐证刘邦对秦国咸阳饱有感情——刘邦成为了沛县泗上亭长,“常繇咸阳”,他之所以这么热衷于到到咸阳出差,说明他不但对咸阳熟,而且,咸阳那里有自己的亲属。
也就是说,刘邦先是秦国人,后来迁居成了魏国人,魏国亡后成为了楚国人,秦灭六国又成为了秦国人,最后灭秦建立了大汉朝,成为了大汉帝国的主人。
从这一点上来说,刘邦实在没有什么“亡国恨”可提。
3634429372 : “民间历史故事”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大家都知道秦始皇最后是消灭了六国,统一了华夏的,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称皇帝的人。但是现在却有很多人说六国其实被楚国灭了。这就让人感到很奇怪了,六国被灭为什么楚国最冤?历史上明明记载是秦国灭亡六国的,楚国也被灭亡了,为什么要这样说了?还有人感觉这就是瞎编的,其实看看后来秦国的下场觉得这句话还真的是正确的。
六国其实被楚国灭了
秦始皇在位期间最大的梦想就是统一华夏,事实上他自己也确实是做到了。秦始皇先后灭亡了韩、赵、魏、楚、燕、齐。秦始皇的丰功伟绩也被记录在册。很多人也称秦始皇是千古一帝。但是最近有很多人都说六国其实被楚国灭了。这样的话题不免让人感到十分的有趣。难道是史书上记载错了?其实并不是史书上记载错了,秦始皇确实灭亡了六国,但是说楚国灭六国的说法也是正确的。
为什么要这样说了?其实你看看后来秦国的下场就知道了。到了秦二世的时候,秦国在赵高的把持下可以说是明显落败了,胡亥残杀自己的兄弟姐妹,百姓也是苦不堪言。就这样,陈胜吴广起义了,后来刘邦,项羽等人也都跟着起义。那么起义总要出师有名啊,这样天下才可以跟随你,这个时候楚义帝熊心出现了。据说他是楚怀王熊槐之后,楚国灭亡后便在民间放羊。后来项羽要起兵,范增建议迎接楚怀王熊槐之后熊心为帝。就这样天下的反秦义军都是受楚义帝熊心命令。而且当时项羽也是楚国的贵族。最后秦国也确是在刘邦,项羽的攻击下灭亡的。那么这样一来,楚灭六国的说法也是对的。
秦灭了六国,但是最后楚国算是复国了,在义军的扶持下,秦国被灭亡了,那也就等同于是楚灭了六国。所以说这样的说法不是错误的。当然这是一个间接的关系,直接关系来看,灭亡六国的还是秦国,毕竟这也是历史。只能说这两个说法都是正确的,只不过第一个说法是最正确的,第二个有点牵强,但也不能说不正确。
再来说说这位楚义帝熊心,但是楚义帝熊心与各义军约定,谁要是可以先攻入咸阳,那么就可以称王。刘邦最先进入关中,项羽报告楚义帝熊心想让他不承认,但是楚义帝熊心还是说按照约定办,就这样项羽怀恨在心,在半路上杀死了楚义帝熊心。这也成为了后来刘邦攻打项羽的一个好借口,称自己是为了替楚义帝熊心报仇。
哲学书里说:“事物的变化发展是由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其中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所说的意思,自然是强调内因作为根本原因的重要性
尽管此话有所忽略外因(秦国)的作用,但也告诉我们:内因才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我们万万不能忽视.
我们都知道,是秦灭了六国,统一了中国.是农民起义反抗秦国,最后刘邦这个农民起义把秦灭了,创了汉朝.然而杜牧不这么认为,他认为把六国灭掉的不是秦,而是六国它们自己.打败秦国的也不是农民起义,而是秦自己.
这是怎么回事呢?自己怎么会灭自己呢?我想说,自古以来,所有国家灭亡,都是它们自己搞的!想想,那个王朝的盛世,百姓能安居乐业,国家富强,周围的国家都怕,都不会欺负它.就是被欺负,也是欺负者自作自受.而最后,都是那个朝代自己衰败下来,弱小得不堪一击,所以才被灭的.这难道不是自己的问题吗?如果它本来就是强大的,会被灭吗?
请想想你失败的时候.当你说出“是别人不对”,“是裁判不公正”,“是天气不好”,“是队员缺席”这种种可能对可能不对的怨天尤人的理由时,看看你自己的缺陷吧!究竟是别人不对,还是你不对?你的能力足够强大,裁判不就偏心你了?天气不好,你和对手都是一样的.队员缺席,你说出这句话就说明你没有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总之,失败的原因都是你自己造成的,无论别人怎么样,都是你自己让自己失败的.你没有对方好,这就代表你有缺陷.别人可以安慰你,但你自己绝对不能安慰自己!
我们要用正确的心态面对失败,越说是别的地方,别的人不对,其实自己就越是不对,而且会越来越不对.所以,让我们记住这句被翻译后的话:打败自己的,不是对手,而就是自己.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1455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