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封建社会,皇位继承一般遵循的是嫡长子继承制,即皇帝将自己的嫡长子立为储君,以便自己百年之后,由嫡长子继承皇位,但是皇子从立为太子,到当上皇帝,大多要经过数年,或者数十年时间的等待,直到先皇去世后,他才能继承皇位,而这个过程中,还有很多变数,有些太子还没有等到先皇病逝,自己先病逝了,还有些太子因为得罪皇帝,被废掉了太子之位。
我国历史上的这5位太子,他们在被立为太子之后,究竟做错了什么,为何会被皇帝废掉太子之位。
一、杨勇
杨勇是隋文帝的长子,史书记载他容貌俊美,为人好学,有文采,个性温厚率真,是个不错的皇子,起初也很得隋文帝的喜爱,他当上皇帝之后,将杨勇立为了太子,但是隋文帝是个很节俭的人,而杨勇当上太子后,生活很奢华,让隋文帝开始不满他。杨勇还得罪了自己的母亲独孤伽罗。独孤伽罗是个善妒的女性,不能容忍自己的丈夫杨坚纳妾,还反感别人三妻四妾。
她的儿子杨勇不但娶了妻,还纳了不少妾,关键是,杨勇宠信妾云昭训,不爱正妻元妃。这让元妃气出了病,没两天就死了。元妃死着太突然,让独孤伽罗怀疑,是杨勇为了让宠妾云昭训做太子妃,联手云昭训毒杀了元妃,所以愈加不满他,最终在独孤伽罗的劝说下,杨坚废掉了杨勇的太子之位。
二、刘荣
刘荣是汉景帝的长子,他的母亲是汉景帝的宠妃栗姬。刘荣被立为太子后,长公主刘嫖为了讨好太子,向太子母亲栗姬提出,将自己的女儿阿娇嫁给刘荣为妻。这是给儿子增加强力帮手的大好机会,但是栗姬缺少远见,因为长公主刘嫖经常给汉景帝进献美女,导致她失宠,所以她内心不满刘嫖,直接一口气回绝了这门亲事。这导致刘嫖大怒,将女儿嫁给了王夫人之子刘彻。
栗姬得罪刘嫖后,刘嫖经常在汉景帝面前说栗姬坏话,让汉景帝愈加不满栗姬。后来,汉景帝生病后,嘱咐栗姬要照顾好其他皇子,但是栗姬不但不同意,还为此顶撞汉景帝,这让汉景帝失望到了极点,觉得栗姬不适合做国母,所以在不久后,废掉了栗姬之子刘荣的太子之位。
三、李承乾
李承乾是李世民的长子,母亲是一代贤皇长孙皇后。李承乾因为他生母是李世民挚爱的长孙皇后,所以在他8岁的时候,被李世民立为了太子。李承乾幼年的时候,聪明仁爱,很受李世民喜爱,他还派了派陆德明、孔颖达辅佐和教导太子,但是李承乾身有腿疾,让他内心很自卑。
李承乾当上太子后,生活奢靡,让他受到了不少批评,他还因为宠爱一名乐人,惹着李世民大怒。李承乾和皇帝之间的感情出现裂痕后,魏王李泰就有了夺嫡的想法,这让李承乾更加慌张,他联合杜荷、侯君集等人,准备起兵逼宫,夺取皇位。事情败露后,李承乾被废掉了太子之位。
四、刘据
刘据是汉武帝的嫡长子,他的母亲是卫子夫,舅舅是大将军卫青。汉武帝晚年的时候,出现了巫蛊之案。公孙敬声依仗自己是皇后姐姐卫君孺的儿子,当朝丞相公孙贺的儿子,行事骄奢不守法纪,后来因擅用军饷而被关押入狱。公孙贺为了救儿子,抓住了“以武犯禁”的阳陵大侠朱安世,想以功补过,救儿子一命,但谁曾想到朱安世反过来告发公孙敬声用巫术诅咒汉武帝。
此事将公孙贺、诸邑公主、阳石公主、卫青之子卫伉,以及卫长公主之子曹宗等多人牵连了进去,导致卫子夫的数位亲人被杀,王充因此得罪了卫子夫和太子刘据,他害怕将来遭报复,想尽办法陷害刘据。
公孙贺等人被杀之后,巫蛊之案并没有就此结束,而是越烧越旺,大量的后宫嫔妃、朝臣被牵连进入。王允还设计将太子刘据也牵连了进入,刘据想面见皇帝为自己辩解,但是遭到了王充等人阻拦,为了自保,他在母亲卫子夫的帮助下,起兵杀了王允,但因此背上了谋反罪名,汉武帝派兵征剿刘据。兵败之后,无路可走的刘据选择了自杀,他的母亲卫子夫也随即自杀。
五、胤礽
胤礽是康熙的嫡长子,赫舍里氏之子,他的母亲赫舍里氏在生胤礽时,难产而死,康熙出于对胤礽的疼爱,将胤礽立为了太子,还悉心培养他,自己率兵征讨噶尔丹时,让胤礽替自己监国。
后来,康熙巡幸塞外时,皇十八子胤祄患了重病,康熙心急如焚,但他发现胤礽毫不关心,忍不住说了他几句,胤礽为此事和康熙顶嘴。随后,康熙发现胤礽半夜偷偷接近他的营帐,有弑君的嫌疑,吓得他不敢睡觉了。诸皇子见状,纷纷举报太子不仁,导致胤礽被废掉了太子之位。
胤礽被废后,出现了诸子夺嫡的情况,康熙为了平息儿子之间的内斗,又将胤礽复立为太子之位,但这并没有让夺嫡之风平息,反而让胤礽产生了不安全感,他为了早日夺得皇位,联合党羽准备密谋逼宫。事情败露之后,胤礽再次被康熙废掉了太子之位。
3634429372 : “民间历史故事”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胤礽当太子几十年,被废还是因为太看重自己利益了,历代王朝可以说没有哪个人一出生就是太子,但是胤礽就是这样的,身份地位可能太尊贵,让他从小就养成了这种性格,小时候身边人自然就会顺着他,因为按照那时候的规矩,他很可能就是继承者,本身挺好的身份,可却让自己“被废”。
当然了胤礽出身就能这么显赫,主要还是皇后为他铺垫的,本身赫舍里皇后就是康熙的第一任,而且还是在生胤礽时候难产而去,所以一出生就是被康熙最喜爱的儿子,康熙对他可以说是寄予厚望,出生身份就尊贵,而且从小就开始培养了,为了让他成为合格的太子,读书写字亲力亲为,文武双全的去培养,投入这么多也是有意传位的。
没想到太子就是不“给力”,反倒是养成了骄纵个性,可以说什么都没经历过,反倒有时候不够聪明了,野史中可以看得出,经常被别的阿哥“牵着鼻子走”,身上总是自带着优越感,自己做事情不努力导致最后的结局,其实每天做什么事情康熙心里都很清楚,不过自己的儿子还是比较“放纵”他,可曾想太子最后会被废了。
儿子太多还都优秀也是挺复杂的,都知道康熙在位时间很长,儿子太多对于皇位都是觊觎很久,之间还经常争斗,不知道胤礽是被算计还是本身“愚笨”,接连被废了几次,最终只能被关押起来,反倒是最让人“心疼”的,可以说“天真”的性格害了自己。
因为朱标并不是真的有意顶撞朱元璋,而是在朱元璋一些有争议的举措,朱标敢于提出反对意见,朱元璋也理解朱标,所以不会因为这些事情而废掉朱标的太子地位。朱元璋立朱标为太子,不仅看中他的为人修养在一众皇子里是出类拔萃的,而且朱标对他的这些兄弟也是爱护有加。
由于太子传给了朱标,离皇帝之位也就更近一步,朱标的有些皇兄就有些不满,甚至私下勾结势力,想要谋反,不过被朱元璋及时发现。本是掉脑袋的事情,就算是朱元璋的儿子,也是不可容忍的,但是朱标却多次向朱元璋替这些皇兄求情,希望能够饶他们一命。开始,朱元璋也不同意,但是时间一久,也有些心软了,于是就没有杀掉这些皇子。
在朱元璋心里,他可能觉着朱标能够如此爱护手足,以后皇位传给他,也不会出现手足相残的事情,虽然皇家里人与人之间的情分是如此薄凉,但是朱元璋也希望他们兄弟和睦。还有一次,朱元璋想要杀掉宋濂,朱标又一次极力反对,多次向朱元璋劝说,才留住了宋濂的性命。宋濂是朱标的老师,自古?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朱标对他的老师一向是非常敬重,而朱元璋要杀宋濂,也是被小人挑拨。朱标为保住老师的性命,不惜又一次冒着触犯龙颜的风险,朱标又一次和朱元璋杠上了。不过朱元璋也见怪不怪了,如果朱标不救他的老师,反而会被朱元璋觉得奇怪。
像以上种种,对于朱标和朱元璋,就是很日常的交流方式。不过朱标也不是一味地反对朱元璋,而是当朱元璋做的一些事情,确实有争议的时候,朱标会提出反对意见,事后,朱元璋也非常庆幸有这样的太子,所以朱元璋是不会废掉朱标这个太子的。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1394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陈独秀晚年凄惨生活,仍现中国人气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