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诗词歌赋

陈独秀晚年凄惨生活,仍现中国人气节

艾灸师小爱 2023-07-27 20:06:00

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之一,是新文化革命的先驱,文艺理论家、著名教授,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位重要的、也是极其复杂的人物。晚年客居距重庆江津区30多里的鹤山坪――石墙院。

据江冿区委党史研究相关资料记载:1932年10月15日,已被开除党藉的陈独秀仍在上海被捕,关进南京模范监狱。他坐了蒋介石的5年牢之后,1937年“8.13”事变爆发,国民党政府迫于舆论压力,不得已释放政治犯,陈独秀获释出狱。

在暂住南京期间,蒋介石派陈立夫、陈果夫请他出任国民政府劳动部长,还要求陈独秀组织一个新共产党,并供给10万元经费和国民参政会5个名额,陈独秀凛然道:“这岂不是让我向蒋介石投降 ”遭陈独秀断然拒绝。老友胡适之从美国写信来力邀他去美国,说一家图书公司请他写自传,也被他婉言谢绝了。他认为,在国难当头之际,跑到美国去写自传赚钱,拿共产党人鲜血染红的旗帜炫耀自己,那无异于亵渎和背叛。他说:“过去一些大军阀、大官僚垮台以后,都跑到外国当寓公,这是一件十分可耻的事”。做人的气节令人敬佩。

在监狱中,陈独秀写下了《独秀文存》第九版,蔡元培亲自为这个在押犯人写序。令国民党大员们唏嘘不已。

《独秀文存》被评为二十世纪中国最有魅力的文集之一。

陈独秀被关押期间,宋美龄等显要都曾前来探望,只有胡适路过南京而未至。陈独秀怒斥之:“吾知适之是大忙人,此际正与达官贵人拜会饮酒,宁有暇访我哉。不过一旧朋友而已,失之可也。”胡适闻言急忙赶来,但两人一见面即争吵不已,陈独秀托胡适设法把《资本论》译成中文,胡适认真操作,经常写信报告进展情况,叫他放心。而本无深交的蒋梦麟特地前来探望,并携来几部章回小说,被陈独秀视为知音。

八一三淞沪战役后,日本战机轰炸南京,老虎桥监狱被炸。陈独秀幸卧桌下,没有受伤。金女大中文系主任陈中凡(陈独秀在北大时的学生)商请胡适等联名保释他。政府当局表示,本人写悔过书,立即可办。陈独秀大怒:“我宁愿炸死狱中,实无过可悔。”

1937年南京沦陷前,陈独秀被提前释放。胡适、张伯苓、周佛海、傅斯年等名流为其接风洗尘。席上,周佛海请陈独秀到国防参议会挂个名,可保后半生衣食无忧,静下心来研究学问,陈独秀的北大学生、时任浙江省主席的朱家骅也禀承蒋介石的旨意,动员陈独秀出任国民政府劳动部部长,胡适让他去美国写自传的邀请,谭平山要他出面组织第三党的建议,均遭陈独秀严词拒绝。

同时也拒绝去延安。在武汉时,董必武曾去拜访,并对他说:“鄙人受中央之托,专程而来,欢迎你回党工作。”唯一的要求是他写个书面检讨。生性狂傲的陈独秀说:“回党工作是我所愿,惟书面检讨,碍难从命。”又说:“时至今日,谁有过,谁无过,在未定之数,有什么好写呢!”

几经辗转,陈独秀带着潘兰珍到来重庆偏僻的江津县五举乡石墙村隐居,生活清贫凄苦、穷困潦倒。期间叶青送的200元、朱家骅赠送的5000元、蒋介石等从银行汇的钱他都一一拒绝,说“无功不受禄。”

战国初魏国丞相向魏文候说识人五法:

1、居视其所亲:看一个人平常都与谁在一起;

2、富视其所与:看一个人如何支配自己的财富;

3、达视其所举:一个人处于显赫之时,就要看他如何选拔部属;

4、窘其所不为:当一个人处于困境时,就要看其操守如何;

5、贫视其所不取:人在贫困潦倒之际是否不取不义之财。

送钱者是出于对陈独秀的敬仰,而陈独秀的拒收给人留下的是更多敬仰!此等性格和人品,历史上有几人能做到

在武汉期间,董必武曾受中共之托探望陈独秀,争取他到延安,陈不同意。陈独秀的固执已见,使他忘却了“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的古训。他既拒绝了国民党的高官厚禄,又拒绝前往延安,从此走向了茫然惆怅、穷困潦倒的漫长之路。

据同乡前辈龚灿滨先生(北大学生)回忆:1938年7月,陈独秀从武汉辗转长沙来到重庆,遇见同乡、同学邓初(季宣),经他又认识了江津名绅邓蟾秋、邓燮康叔侄。邓蟾秋仰慕陈独秀之名,邀请他来江津。

邓燮康说陈独秀在未去鹤山坪石墙院之前,曾经在江津白沙镇邓氏旧居住过两个多月,并应聚奎中学校长周光午之约,对学生作过讲演。其时正值邓蟾秋先生70大寿,陈独秀用篆书题了“大德必寿”赠聚奎中学,另书“寿考作仁”赠邓蟾秋,后来都镌刻在聚奎中学校园巨石上,可惜“文革”期间被当作“四旧”毁了。邓燮康还回忆说:在邓宅的一次晚餐席间,陈独秀说“西安事变”不杀蒋介石是延安方面的主张,这一决策是从国家安危、民族前途着想的,如果按照当时西北军和东北军一些将领的意见杀掉蒋介石,那么,何应钦会向日本投降,黄埔系的军官会发动内战,阎锡山、李宗仁、白崇禧会割据一方,坐观成败。这样,中国就会大乱,日本军国主义者便可坐收渔人之利,从而加速中国的灭亡。稳定局势,促使蒋介石和全国军民一致共同抗日,是当时惟一可行之路。陈独秀客居江津后,平时总是沉默寡言,对时局发表看法还是第一次。其眼界之开阔、见解之独到,可见一斑

据邓初(季宣)先生回忆说:陈独秀落脚在石墙院,生活一方面靠朋友馈赠,北大学生会是经常支持的,另方面靠卖文、卖字。他的诗、文、书法都属一流。夫人潘兰珍为生活所迫,避着陈独秀典当了首饰,连柏文蔚(陈的老友、曾任安徽都督)赠给他的皮袍子也当了。为了补贴生活,在院墙后门外空地种过土豆。陈独秀住在石墙院,虽远离城市,交通又不便,但前来拜访的人络绎不绝,有县长和当地名绅,还有已做了大官的学界名人傅斯年、罗家伦。至于陈的老友高语罕、邓仲纯等安徽老乡、北大同学,江津名流,就更多了。

陈独秀因坐过五年牢,到处奔波,生活不安定,此时年纪已大,心情又不好,吃饭早一顿晚一顿,热一顿冷一顿,导致患了胃病、高血压、心脏病等。其间生病多由留德归国医生邓仲纯为他义务诊治(邓在重庆开了一家延年医院),其他医生也为他义务治过病,有时则利用民间草方。

1942年5月23日,曾代表陈独秀参加过中共一大的包惠僧来探望陈独秀,老友重逢,他非常高兴,中午吃了四季豆(长豆角)烧肉,引起胃病复发,潘兰珍延请好几位医生医治无效。当陈独秀生病卧床之际,中共驻重庆国民政府代表周恩来,在辛亥革命元老安徽人朱蕴山陪同下,探访了陈独秀。《成都晚报》吴塘的文章,对这次访问有详细记载:周恩来在朱蕴山陪同下,一走进石墙院,一股凄凉之气向他袭来,不禁一阵心酸。走进房门,只见陈独秀手捂着胃,停坐在一张木床上,周恩来亲切地问道:“独秀先生,久违了,你好!”朱蕴山接着说:“独秀先生,恩来在百忙中,特地从重庆来看望你。”陈独秀说:“恩来、蕴山,你们好!你们来看望我陈某,不胜感激。”陈独秀费力地要支撑起来,周恩来走到床边与陈独秀握手,说:“独秀先生,你就靠着,不要起来。”陈独秀握着周恩来的手,心头一阵潮涌,不禁眼睛模糊,往事涌上心头。周恩来此次拜访,仍继续劝说陈独秀,希望他放弃个人成见与固执,回到延安去。陈独秀说:“李大钊死了,延年死了,……除周恩来、毛泽东,党中央没有我可靠的人了,我也落后了,年纪也大了,中央开会,我怎么办呢 我这个人又不愿被人牵着鼻子走,我何必弄得大家无结果而散呢。”陈独秀还是老脾气,是直言不讳的。毛泽东始终不曾忘记过这位“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他再三讲过,陈独秀对他的影响“也许超过其他任何人”。

1942年5月27日晚上,陈独秀病情突然加重,他自知将不久于人世,向跟随他多年的北大学生何之瑜交代:“我死之后,丧事从简,也不要登报。”并说:“小儿松年早已分居独立(时在江冿国立九中任职),夫人家中无亲人可依靠,放心不下,请你务必多多关照。并嘱夫人今后一切自主,生活务自立,我在南京狱中,朋友赠我的5个显德四年古瓷碗,留给兰珍。后事料理后,稿费如有多余,也留给她一部分……兰珍吾妻,望今后一切自主,生活务求自立……”话未说完,心脏病突发,抢救无效,与世长辞,时在1942年5月27日晚9时40分,享年63岁。当时除夫人潘兰珍、三儿陈松年夫妇、孙女长璋、长瑜、侄孙长文等亲属外,尚有包惠僧、邓仲纯、何之瑜在侧。

1942年6月1日,陈独秀葬于江冿城大西门外康庄,衣裳、棺木与墓地等均由邓蟾秋、邓燮康赞助,社会各方多有支持,捐赠和赙仪总数为33750元,支付38753.01元,超支5000元,由北大同学会拨付。1947年2月,陈独秀灵柩迁回安徽安庆与原配高夫人合葬。

3634429372 : “民间历史故事”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陈独秀一生最宠溺的女儿,晚年是如何沦落到孤身一人的地步

在2004年4月14日的一所美国医院内,一名93岁的中国老太太病逝了,由于没有亲人陪伴,她的遗体被存放在停尸间内。而这位孤苦无依的老人,就是陈独秀最疼爱的小女儿……陈子美。

陈子美是陈独秀和妻子高君曼所生育的女儿,也是陈独秀最小的女儿。

幼年时的陈子美被幸福紧紧地包裹着。彼时,陈独秀与妻子高君曼恩爱有加,他本人也正处于人生的高光时刻。那时的陈独秀事业爱情双丰收,自然对女儿格外的宠溺了。

陈独秀的书房有一个规矩,那就是不允许外人进出,但这对于陈子美来说却是一个例外。每当陈独秀在书房内写作时,陈之美就坐在父亲的书桌旁吃一些小点心,陪着他。

可惜,幸福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从陈子美13岁开始,她的父亲陈独秀就变得非常忙碌,与她们母女之间聚少离多,渐渐地,陈独秀夫妇之间的感情出现了问题,最终走到了婚姻的尽头。之后,陈子美和弟弟跟随母亲来到了南京,但她们的生活从此以后只能用穷困潦倒来形容了。

生活的窘迫使得陈子美姐弟只能通过半工半读来缓解家境,期间为了照顾重病缠身的母亲,陈子美在学校学习了护理专业。然而,命运并没有眷顾她们。1931年,母亲高君曼一病不起,最终病死在了南京。

母亲走后,因为人生的选择并不相同,陈子美姐弟俩也分道扬镳了,甚至至死都没有再次见过面了。

学有所成的陈子美一直都在医院工作。一次偶然的机会,她认识了年长自己十岁的张国祥,并与之结为夫妻。

可惜的是,原本以为是郎才女貌、天作之合,没想到这一切都是谎言。

1936年,当子美刚生下第三个孩子时,张国祥带着“表妹”来照顾她。不久之后,“表妹”就向陈子美摊牌了,告诉她,她才是张国祥的发妻,她——陈子美是真正的第三者。这对陈子美而言,无疑是一场巨大的打击。虽然之后张国祥与发妻离了婚,但陈子美原本平静的生活还是笼罩了一层乌云。就此挣扎了几年,1945年,陈子美和张国祥还是离婚了。

离婚后不久陈子美在浦东认识了开推土机的李焕照,并与其孕育了两个儿子。本以为能幸福的过日子,但命运依旧没有眷顾她。

文革时期,陈子美被拉去批斗,受尽折磨,日子实在是过不下去了。

终于,1970年9月的一个晚上。年近60的陈子美就绑着汽油桶,漂了十几个小时,漂到了香港,连警察都为之动容。

1975年,陈子美带着小儿子定居美国。在美国时,她努力拼搏下了一点产业,还买上了房子。可惜的是,在1991年,陈子美放在家中的所有积蓄全部被人偷走了。虽然她没说是谁偷的,但从此以后,她对外一直都说自己没有儿子。

因为没了积蓄,陈子美到了交不起房租的地步,因此被告上了法庭。无可奈何之下,她向媒体公开她是陈独秀的女儿,希望得到 社会 的帮助。最后通过海内外华人的募捐,为陈子美筹集了足够的善款,这才保证了陈子美人生的最后几年能过得平稳。

2004年4月14日,陈子美在美国病逝。可惜的是没有一个亲人在她的身边,为她送葬。可以说,陈子美的一生过得都十分凄凉。

陈独秀晚年见过胡适吗

1937年最后一次见面
1937年,刚刚出狱不久的陈独秀去中英协会和胡适等人晤谈,期间胡适对陈独秀说:“我觉得仲甫可以进国防参政会,现在国难当头,正是用人之际……我现在也是国防参政会参议院,仲甫若进来,我们又可以轰轰烈烈在一起干了。”
面对胡适的邀请,陈独秀丝毫没有给这位曾多次营救他的老朋友面子,直摇着头说:“蒋介石杀了我许多同志,还杀了我两个儿子,我和他不共戴天。”
胡适听了默不作声,他知道陈独秀的脾气,也不便再强求。而这次不算愉快的会面,也成了二人此生当中最后一次晤谈。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1394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