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被凌迟的皇帝:四肢被钉在牛车上,割了1516刀,死时年仅16岁
要说起太平天国运动,我们大概知道这是在清朝建立的。当时清政府腐朽衰败,洪秀全揭竿而起,全国人民积极响应,不久时间便成为清军害怕的队伍,但是天平天国却在建立后被镇压了,其中第二代皇帝无情地被判凌刑。
怎么回事呢 当时救万人水火之中的洪秀全在全国美名远扬,他建立太平天国之后,积极改革,大获人心。但是这个洪秀全似乎有点教子无方,他的儿子洪天贵福并没有去学习什么治国之道,却学得一身跳大神的本领。
说来这个洪秀全也算是宠溺这个幼主,长到九岁,就给他了娶了四房媳妇。而以往历史告诉我们,享乐使人灭亡。就是在这样养尊处优的环境下,洪秀全这般纵容儿子,再稳固的江山恐怕也会岌岌可危。
在公元1864年,一代英雄洪秀全退出了历史舞台,接替他的,自然是洪天贵福,史称幼天王。但是朝廷之中真正的掌权者,却是信王洪仁发、勇王洪仁达、幼西王萧有和及安徽歙县人沈桂,此时的太平天国可以说是日薄西山了。
在同年1864年的7月19号,太平天国军队与清军开战,不幸以失败告终。这个才当上一个月的皇帝洪天贵福,龙椅的座还没捂热,就不得开始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活。因为清政府趁虚而入,开始疯狂地在天京屠杀,据说被抓住的天平军中,但凡女子,都被骑着木驴游街,然后凌迟处死。
这时候另一个历史人物出现了,那就是李秀成。为了掩护幼天王出城,他和手下士兵扮成清军的模样,然而两房混战,李秀成也是铤而走险,佣自己当做诱饵,掩护着幼天王安全撤离,但是也是夹缝中求生存,洪天贵福每天是东躲西藏。
不幸中的万幸,洪天贵福等一行人逃到一片偏僻村庄里,并且被当地一家农民收留,因为此时的洪天贵福,模样和乞丐差不多了。可是我们也知道本性难改,这个洪天贵福以前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如此一个娇生惯养的幼主,哪里懂得感恩,更不用说在听到农户让他干农活的时候,他是百般不情愿,这也自然也被下了逐客令。要说这洪天贵福也太不知道识时务了,人家好心收留,却不知大丈夫能屈能伸,还沉浸在自己的皇帝梦中。
这不,一出去就被清朝的人活捉了,然后严关把守送到了南昌审问。据历史记载,当时是清朝大臣沈葆桢负责主审,通过对太平天国运动的总结,可以说洪天贵福承担了父亲做下的所有事情,被大清判了个凌迟的结果,也就是要把他千刀万剐。
用沈葆桢的话解释这个结果就是,虽然这个洪天贵福年仅16,照理说不该判这么大的刑,然而谁让他的父亲叫做洪秀全。这个太平天国一直是大清朝的眼中钉,洪天贵福也算是“父债子还”,再者就是让那些天平军残余灭了复仇的念头。
据说执行刑法前,洪天贵福还被活活钉在牛车上,开始了游行巡街,这也在告诫百姓叛乱的下场。就这样小小年纪的他被凌迟了1516刀,这样的结局也是让人唏嘘不已。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自古成王败寇,太平天国运动的衰败也注定了洪天贵福的悲剧。纵观整个帝王史,被这样凌迟处死的皇帝,除了洪天贵福,没有第二位了吧
3634429372 : “民间历史故事”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史上被凌迟处死的人最多割了多少刀?历史上被凌迟处死的人最多割了3600刀。
明朝天启进士、翰林院庶吉士郑曼,崇祯年间遭温体仁诬陷,以“杖母不孝”被“凌迟”处死,剐了3600刀。
凌迟处死,刑罚名,始见于辽代。“凌迟”俗称“千刀万剐”,是我国封建社会死刑中最残酷的刑罚。“凌迟”主要是针对谋反、犯上作乱、“口语狂悖”等“大逆”、“逆伦”罪的人设置的。
“凌迟”主要是用来处死危及封建统治阶级利益的政治犯的。“凌迟”的执行方式是将犯人零刀碎割,使其极尽痛苦而死,让那些声称“脑袋掉了不过碗大个疤”的好汉,想速求一死而不得,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
据民间传言,“凌迟”处死时,刽子手先在犯人前大肌上割一块肉抛上天,这叫“祭天肉”;第二刀叫“遮眼罩”,刽子手把犯人头上的肉皮割开,耷拉下来遮住眼睛,避免犯人与刽子手四目相对,防止犯人在极其痛苦时放射出异常阴冷、恐惧的目光而使刽子手心慌意乱,影响行刑。
扩展资料:“凌迟”受刑个例:
1、刘瑾:
明武宗时代重要的宦官,1510年被处刑。传闻磔刑凌迟三日,割三千三百刀。据说第一天的行刑后,刘瑾回到监狱,还吃了白粥。整个行刑过程后,燕京围观百姓,特别是受过刘瑾迫害的人及其家属,以一钱争夺其肉,下酒生食之,以泄其愤。
2、王杲:
明末建州豪强,曾受封为建州右都指挥使。因屡犯明边,于1575年被凌迟处死于北京。
3、郑鄤:
崇祯年间庶吉士,被温体仁等告以“杖 *** 妹”之罪,1636年凌迟处死。
4、袁崇焕:
崇祯年间著名将领,因崇祯皇帝怀疑其谋反,以“通虏谋叛”被凌迟处死,据说当时京中百姓争啖其肉。
5、耿精忠:
清朝康熙年间,因康熙帝撤藩,与吴三桂等人发动三藩之乱,失败而被凌迟处死。
6、洪天贵福:
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之子,为清朝大臣沈葆祯所俘虏,判凌迟处死(处决时年仅十五岁,可能是最年轻受刑者)。
7、康小八:
人称康八爷,抢劫杀人无数的恶匪,成事全靠他心狠手辣和一把从洋人处偷来的手枪,大闹京师,惊动太后慈禧,终被正法。
8、符珠哩:
清末一名奴隶。因谋反(杀害一名自己侍奉的蒙古王子)于1905年4月10日被处刑,亦可能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凌迟受刑者(凌迟两星期后被废除),亦是少有有人拍下整个凌迟过程,而且较为清楚的一次。
-凌迟处死
谁知道凌迟处死到底需要多少刀? 凌迟,愿意指缓缓的山丘,这里取其缓慢之意思。缓缓的死,慢慢的死,用我们俗话就是千刀万剐。我国历朝历代都使用过凌迟之刑。但在明代以前从来没有超过一千刀的。在元朝,大元律首次明文规定,凌迟处死需要一百二十刀,第一百九十九刀这人不能死,还要会说话,要会骂人。到了明朝,明太祖一看:“靠,一百二十刀,这哪成啊?改!乘三十!”就是三千六百刀。这下可难为坏了那些刽子手们,三千六百刀杀一个人,到了三千五百九十九刀这人还要会说话。就有人去跟朱元璋反应:“皇上,你弄那东东我们玩不转啊!”朱元璋一听也对,于是就问:“谁用的刀数最多啊?”这时一个刽子手就说:“皇上,我的最多!”“你用了多少刀”“回皇上,三千三百五十七刀”从那时开始,大明律上明文规定,凌迟处死就是三千三百五十七刀!
古代的凌迟处死,他规定了要剐多少刀吗? 凌迟发展到明朝,终于达到了登峰造极的水平,人们发现一片片脔割皮肉,比连筋带骨割更省力,时间也更久,大太监刘瑾被剐,按例该剐3357刀,每十刀一歇一喝,第一天割357刀,暂时结束时给他喝点粥维持生命,总共剐了三天。后来郑曼被剐,闻宣读圣旨,应剐3600刀,可见刀数并不绝对固定,但这两例都在3000刀以上。如果刽子手技艺不高,可能犯人老早就死去了,或者犯人家属给刽子手一些好处,刽子手也会让他死得痛快些,清代散文家方苞就记录过刽子手索要贿赂的事情。
望采纳 望采纳凌迟处死,剐到50刀以后,大脑神经对人体皮层还有疼痛知觉? 多少刀后轮到内脏?嗯,一直到死,也不可能轮到脏器……我觉得你是小说看多了。
————
【现实】凌迟之称早期多见于宋代记载,如《宋史刑法志一》:「凌迟者,先断其支(肢)体,乃抉其吭(再挑开喉咙),当时之极法也。」这是由于宋代对犯罪防治采取了刑罚威胁主义,使得犯罪处罚走向了重典化。不止凌迟,刺配刑也是典型。
而更早则称「磔(刑)」,但无论叫什么,大致流程多见类同之处。不过字词含义里,凌迟也指他人正在实施的精神虐待,而磔刑、剐刑则是指心理上已经承受的痛苦。类似而不一样。
至清末,最后遭遇凌迟的几名罪犯中,分别涉及滥杀(康小八)、弑主(符珠哩)、弑母(佚名少年)和灭族(王维勤)。可以说,受刑者多是猪狗不如一样的畜类。
PS:我看到评论有说杀这种人连小鬼子都比不上?不知是什么心态。1900年,日本因《娼妓管理条例》和善种学,曾强制娼户绝育,即剥削其生育权,尤其是感染性病的那些。此事一直都未停息,1940年《优生法》、1996年变体,《产妇(母体)保护法》,多由黑帮“游说(shuì)”那些存在遗传缺陷的家庭自愿接受绝育手术。
————
【小说】在上世纪的一些民间小说中,凌迟就是千刀万剐,所以在受刑前,据称对犯人的待遇很好,有些刽子手甚至会自己掏钱补贴犯人,因为行刑过程中,如果犯人死了,刽子手也是会倒霉的。
一些详细的说明会有小刀刘、凌迟时长(三天),固定刀数等等……并且也有提到,用渔网勒住,让表皮的肉通过渔网凸出来,这样方便行刑的说法。但是这大多是受以前的小说,尤其是「分而食之、生啖其肉」的影响所致。比如:
“……一齐拥入宫中,碎割岑昏,生啖其肉。”《三国演义》
“百姓观者无不下泪而暗恨志伯,几欲生啖其肉。”《海公案》
“那少年无亲眷的饿死了,被人家将衣服扒了去,众人遂将肉割下分而食之,令人见之可惨。”《孝感天》
所以真实的千刀万剐并不存在,理解成“千刀万剐”,是类如万箭穿心那样的,突出惨状,或让观者解恨,又或同情。至于其他一些添油加醋的说明,比如浇热油或其他,在私刑上是存在过的,自秦汉开始可见,比如向民间授权,或“非成例法”的使用,像刘邦把大将彭越剁成肉泥,这就是私刑。至于秦代……「夫为寄豭(jiā,托养别家的公猪,指通奸重婚等),杀之无罪」也是个多有讨论的。
小说是小说,演义是演义,很多写文章的根本连史书都没仔细考究过,就像现在古装剧导演能把宋朝的官帽扣到明朝县老爷的头上一样,不可信的。
一位被凌迟处死的公主,被割三千多刀,究竟是为什么 爱新觉罗莽古济,她是清朝唯一一个被凌迟处死的公主。她究竟犯了什么错事?竟然要遭受这样的出发,她是努尔哈赤的女儿,说起关系,她还是皇太极的姐姐,血肉亲情并没有让皇太极对她手下留情。
皇太极继位以后,莽古济一母同胞的兄长,莽古尔泰被皇太极革去了大贝勒的称号,莽古济从中嗅到了一丝不和谐的气氛,皇太极的大位慢慢的稳定,他就开始排除异己,首当其冲的就是莽古济的一派亲戚,莽古尔泰也嗅到了这一信息,莽古济帮着他谋划造反,只可惜,莽古济并没能完成她的设想,连边都没有挨着,和她相处不欢的丈夫立刻向皇太极自首,一场没有爆发的政变,被扼杀于萌芽之中。 造反罪,无论你是什么身份,都是死罪,对于皇太极来说,虽然是他的亲人,但是皇族的血是冷的,不得不杀了她,为了不能让后人效仿她的作为,因此,杀鸡儆猴的结果,就是凌迟处死。 可怜的莽古济,必须要忍受3357刀,在最后一刀的时候,行刑者才能让她断气,真可谓惨!袁崇焕最后凌迟处死是剐了几刀?3367刀还是1000刀? 史书没有记载。
后金军退兵后,袁崇焕却被治罪。当初后金军进入的关口是属于蓟辽总理刘策所管辖,而袁崇焕得知后金军入关,直逼京城,于是千里迢迢赶来救援,自认为有功无罪,但是朝中大臣却有很多人认为是袁崇焕放清兵入关,于是纷纷诽谤袁崇焕与后金军有勾结,朱由检对此也很怀疑。此时后金军也设计离间,说袁崇焕与后金军有秘密约定。十二月,朱由检将袁崇焕下狱。 魏忠贤遗党王永光、高捷、袁弘勋、史褷等人想趁机给魏忠贤报仇,以擅自与后金军议和、擅杀毛文龙两条罪名定袁崇焕死罪,崇祯三年(1630年)八月,袁崇焕被凌迟处死,家人被流徙三千里,并抄没家产。 的人(175)最多(8)
主要是洪秀全的儿子不是一个普通的太平天国遗孤,他可是从6岁起就已经涉猎太平天国的朝政,是实打实太平天国的幼天王,不仅手握太平天国的大权,而且他还被洪秀全给神化了。所以慈禧不可能放过这么一个对大清帝国有威胁的孩子,处以极刑才能震慑住那些想要推翻清朝统治的人。
幼天王洪天贵福洪秀全一生只有4个儿子,而洪天贵福就是他的长子,所以洪秀全对洪天贵福非常重视,重视到,当洪天贵福还是个婴儿之时,洪秀全就将他神化。
众所周知,洪秀全创立天平天国之时,号称自己是上帝之子,也就是耶和华的儿子,而耶稣就是他的哥哥,因此他是天之子,也就是理所当然的天下之主。而作为他的儿子,洪天贵福就是天之子的后代,也就是所谓的真主。
之后洪天贵福就成了天平天国的幼主,尽管那个时候他还只是个婴儿。并且洪秀全精心教育洪天贵福,不让他学习正统文化,按照他的神化教育,让洪天贵福一步步成为太平天国的幼天王,尤其是让小小年纪的洪天贵福早早涉猎朝政,很多朝政奏章其实都是洪天贵福在批阅,洪天贵福俨然已经成为太平天国有实权的人。
天平天国的灭亡要知道如果没有太平天国的内部争斗,按照太平天国的实力,也许清帝国的江山就会岌岌可危。但很可惜,太平天国内斗不断,死的死,逃亡的逃亡,倒让清帝国有了机会一举歼灭太平天国,于是与清王朝抗争了14年的天平天国就被清政府给灭了。
而当时洪秀全已经病逝,太平天国新的主人,就是14岁登基的幼天王洪天贵福。也就是说,清朝灭掉太平天国之时,洪天贵福就是所谓的亡国之君。而且天京城破之时,太平天国的军队拼死反抗,让清王朝损失不小。所以清王朝对于洪天贵福这个太平天国的亡国之君,没有多少好感度,不杀一儆百,似乎都不能完全平息这些年清王朝对太平天国的恨意。
尤其是洪天贵福还突围出了天京,并且他带着十几万人的太平天国军队,打算东山再起。这不仅让清王朝后怕不已,也让清王朝对太平天国的恨意加深,尽管洪天贵福被俘之后,他态度非常好,大有誓死效忠清政府的觉悟。但清王朝却不敢给他这个机会,生怕洪天贵福只是诈降,寻得机会逃出生天后,成为清王朝江山的威胁。
震慑天下都知道清朝初期,民间反清复明的运动颇多,那时候民间有不少打着朱三太子旗号的人谋反,打算推翻清王朝的统治。而当时盛世之君的康熙大帝,也没有对这些反叛之人心慈手软,当他捉拿住真正的朱三太子之后,那个已经白发苍苍并且安心做个平凡人的朱三太子,最终被康熙帝诛杀。
就连英明神武的康熙大帝都不敢对威胁不大的朱三太子网开一面,就更别说清朝末期,清王朝那摇摇欲坠的统治之下,对洪天贵福这种神化的反叛头领,敢心慈手软,毕竟洪天贵福对清王朝的威胁可比一个安心平凡的朱三太子要多得多。而且洪天贵福确实有号召力与信众的拥护,但凡他有一丁点二心,对于清王朝来说都是灭顶之灾。
当然就算洪天贵福没有那个野心,可保不齐别人利用他的身份,来推翻清朝统治,尤其是洪天贵福被俘虏之时,已经不是个孩子,十五岁的年纪,心性与价值观都已经确立,清王朝与太平天国之间的仇怨,他不会轻易忘记。也就是说想让洪天贵福完全无二心臣服清王朝的统治,清王朝根本不信。
历史上对待反叛者最好的处理办法就是杀,而且还是处以极刑,这样的话,才能震慑那些想要推翻清王朝统治的人。对于清王朝来说,在内忧外患严重的末期,只有这个办法,似乎才能震慑住那些反叛之人。
所以慈禧这个清末实际的主人,她对洪天贵福不可能网开一面。尽管洪天贵福才15岁,但在慈禧的眼中,洪天贵福是威胁大清王朝的一个隐患,不杀不足以安心。再加上杀了一个幼天王,就能震慑天下,慈禧自然愿意用洪天贵福的头,来巩固清王朝的统治。
太平天国是中国最后也是最大的一场农民革命运动。可是这场曾经咤叱风云的运动从洪秀全率众起事开始,到占领南京建立“天朝”政权,仅仅只维持了11年的时间就覆灭了引起覆灭的根源是“天朝”的腐败与荒淫。说起荒淫,洪秀全的儿子9岁的时候居然有4个老婆。
清人陈徽言在《武昌纪事》中说,在占领武昌期间,太平军天天派人在阅马场搞“讲道理”宣讲活动,每次都敲锣打鼓让大家去仔细临听,内容无外乎“天父功德”、“天王勤苦”、“东王操劳”等,意让大家跟随“天王”打江山,去天国享福。
但“讲道理”有时也会有不和谐之音,据陈徽言的记载,他曾亲眼看见某士人高声抗辩,驳斥其宣传离经叛道。太平军的演讲家辩论不过,恼羞成怒之下,“讲道理”变成“不讲道理”,要将此人“五马分尸”。
可是,抓来的五匹马未曾受过“分尸”的专业训练,分了半天也没把人弄成五块。最后,演讲家大不耐烦,跳下台一刀砍死了这个不知好歹的“封建卫道士”。
以拜上帝会的教义出发,太平军烧毁孔庙、砍死儒生并不稀奇。史景迁在《洪秀全与太平天国》一书中曾提及:
太平军在攻入南京后,至少有30名真正的天主教徒被持有武器的同等信仰者“烧死在家或者抛尸街头”,而幸存下来的天主教徒被拜上帝会的信徒们捆绑起来,勒令他们接受自己的祈祷仪式。
虽然拜上帝会也规定7天为一礼拜,但洪秀全却别出心裁的颁布了太平历(一年366天)。就算是《圣经》,洪秀全也敢于删改,如《创世纪》中第九章中一些不符合中国礼法的内容也被断然删去。
“天王”吃饭的食具是金制的
太平天国从建都天京之日起,以天王洪秀全为首的领袖人物就丧失了进取心,实行无为而治。他从1853年3月进入天京到1864年6月52岁时自杀(一说饥饿病死),11年中从未迈出过天京城门一步,只一次坐64人抬的大轿出宫,去看视生病的东王杨秀清。其余时间都在他的太阳城金龙殿坐享荣华,其帝王生活的威仪和气派,是相当排场的。
据英国翻译兼代理宁波领事富礼赐在《天京游记》中记录着天王府的情景,提到有一次他在王宫前调查时,忽然间声音杂起,鼓声、钹声、锣声与炮声交作,原来是天王进膳的时间,直至膳毕,这些声音才停止。此时:“圣门半开,好些软弱可怜的女子或进或出,各提盘碗筷子及其它用品,以侍候御膳用。各种物品大都是金制的。”天王有王冠,以纯金制成,重八斤;又有金制项链一串,亦重八斤。他的绣金龙袍亦有金钮。他由内宫升大殿临朝,亦乘金车,名为圣龙车,用美女手牵而走。
教主定都后将自己的住处称为天王府,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大选妃子充实后宫。整个天王府没有太监,全用宫女。他将后宫里的妃子们分为16个等级,有爱娘、嬉娘、妙女等,正式老婆有88个,算上宫女一共有2300多个女人。有了这么多漂亮妹子,教主哪还有心思处理国事,他得忙着给开光啊!
虽然在起义时砸了孔孟的牌坊,但那只不过是考不上科举泄愤而已,教主骨子里其实还是个很传统的人。他在建立天国时也说过男女平等之类的话,但实际上在他的后宫,男女一点都不平等,那些宫女犹如他的奴隶。什么奴隶?自己想象。
洪教主给后妃宫女们定了许多苛刻的要求,比如:他规定:服事不虔诚--打、硬颈不听教--打、起眼看夫主--打、问王不虔诚--打、躁气不纯静--打、讲话极大声--打、有嘴不应声--打、面情不欢喜--打、眼左望右望--打、讲话不悠然--打。
真是可悲啊!你说一个原本志愿于开创太平盛世,建立人人平等和谐社会的人,怎么就变得像地主老财一样了呢?洪秀全可真是忘却了初心,他的一言一行终究会自食恶果,在未来付出代价。不仅如此,他的子孙后代也不会好到哪里去。洪秀全一生中有五个儿子,他们的结局是怎样的呢?
长子洪天贵,为二妻赖莲英所生。
1864年6月1日夜,洪秀全病逝,6月6日,时年16岁的洪天贵福继位,称为“幼天王”。洪天贵福面对的是一个 烂摊子,很显然应对不了,所以很快在一个多月后,清军进入天京城,天平天国灭亡,李秀成带着洪天贵福逃出了天京城。
洪天贵福就这样开始了逃亡生涯,但是寡不敌众,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就被抓住了,直接被押到南昌审问。这个时候的洪天贵福还很天真,谁叫他还只是孩子呢?此时他心里仍对清廷留有一丝幻想,希望年少无知的自己能得到饶恕,无罪释放。他的供词还极力撇清自己跟太平天国的关系。说打江山都是老天王的所作所为,即便是自己登基后,也都是干王、忠王他们所做的,自己现在只想好好读书,希望将来能够考取秀才。
然而,这份供词最终还是没能换了一条活路。不仅没有活路,相反,清廷给洪天贵福留下了一条惨绝人寰的死路,不可思议这竟然是对于一个16岁孩子的惩罚。他们把洪天贵福的手脚都死死钉在牛车上,然后先是赶着牛车绕着城里游行一圈,赶着牛车游行完后,刽子手开始动刀,总共割了1516刀,、洪天贵福最后在自己的声声痛苦嚎啕中死去,年仅16岁。
对于自己的这个长子,洪秀全是寄予厚望的,早早地就把他立为了幼主。
可是,由于他的愚蠢,却生生把一个活泼可爱的儿子变成了白痴。
洪秀全是如何把儿子变成白痴的呢?基本分为两步:
第一步,洪秀全不给儿子请老师,而是自己亲自教育。大家知道,洪秀全只是个连秀才都考不中的失败者,他的知识水平可想而知。如果他好好教,也就罢了。可是他事务繁忙,给儿子上课的时间非常有限。没办法,这个工作基本就由他的大女儿洪天娇替代了。
第二步,更严重的是,洪秀全不允许儿子读那些四书五经之类的传统书籍,只准他阅读一类书:拜上帝教的相关理论书。这个举措,关闭了洪天贵福从书本中获取见识的渠道。洗脑都洗到自己儿子身上了,真是走火入魔了。
如果不能从书本中得到见识,从现实生活中得到也不错。可这个渠道,也被洪秀全给关闭了。为何?洪秀全把洪天贵福养在深宫里,不让他踏出宫门半步。洪天贵福每天就与身边固定的那几个人打交道,与外边的世界发生不了任何联系。
所以,洪天贵福长大后,就变成了一个文字不通、五谷不分、见识短浅的白痴了。
洪天贵
有趣的是,这个毛还没长齐的小伙子竟然有成人才有的成熟。洪天贵在监狱中创作了不少诗歌,给后人留下了珍贵的历史研究文献。从他的表述中我们可以了解洪秀全是怎么培养后代的:天王不让儿子们看古书,觉得这都是妖书,应该读的是洋人之博物新编,然后熟悉三字经之类教授儿童基础学识的书籍就足够了。而且,洪天贵不仅没有得到优良的教育,还在9岁的时候就被包办了四场婚姻,成日里就困在家中无所事事。因此,许多臣子才会说:“自幼主登基之后,军又无粮,兵又自乱。主又幼小,提政无决断之力。”
次子洪天曾,出生于1852年,只是阳寿不长,不到两岁便早夭了。
三子洪天光、四子洪天明,这两位天王后代在天京陷落的时候不知去向。有人说当时李秀成为了保护洪天贵,抛弃了这两个小子,结果反而弄巧成拙,让新天王被抓了,俩小子可能混入群众中成功逃脱。当然,他们被清军士兵杀害也是极为可能的。
天京陷落
最小的儿子洪天佑并没有在天王府居住,他被过继给了东王杨秀清,避免杨家断后。1861年6月,洪天佑被封为幼东王。这天王的半个儿子、半个侄子也算熬成了天国第一臣。可惜天京陷落之时,再大的官也没用。洪天佑也在两军混战之中失踪,从此杳无音信。
看来,这人还真的不能忘本,要不然上天报复起来可真是招架不住啊!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在这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中,什么都可能出现,尤其是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帝王史中,太监的数量远远多于皇帝,而在这些太监中,有如郑成功等流芳百世的,但也有如刘瑾等争权夺利谋权篡位遗臭万年的,当然,想刘瑾这种的下场也都好不到哪去,据悉,刘瑾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被凌迟处死的大太监。
这种处死人的刑罚可谓是惨无人道,最早在秦汉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当时的国家法典不允许,算是私刑。凌迟刑真正开始于五代时期,法定于辽代。到了南宋时期,凌迟刑正式成为法定死刑的一种。这种刑法主要用于处罚那些十恶不赦的犯罪分子,如谋反、大逆等。到了清朝乾隆时期,如果打骂父母或公婆、儿子杀父亲、妻子杀丈夫,也是触犯伦理道德的重罪,仍然要处以凌迟刑。
说到这里,那么刘瑾到底又是何故遭受凌迟刑的呢?且听我娓娓道来:
刘瑾,他原本姓谈,六岁时被太监刘顺收养,后净身入宫当了太监。之后便改姓,随养父刘顺的姓氏了。
刘瑾当了太监之后,曾侍奉太子朱厚照,也就是后来的明武宗。他善于察言观色,随机应变,对朱厚照百依百顺,照顾有加。当然了,朱厚照对他的这份恩情也是铭记于心的。后来,太子朱厚照继位后,对刘瑾是非常感恩戴德的,便陆陆续续地升他官职,后来逐渐爬上了司礼监掌印太监的宝座。
大权在握后的刘瑾,他利用权势,肆意贪污受贿,还引诱武宗沉溺于骄奢淫逸中,自己趁机专擅朝政,排陷异己,朝中正直官员大都受他迫害,背着皇帝干尽了坏事。时人称他为立皇帝,武宗为坐皇帝。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1270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成语故事——水落石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