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诗词歌赋

成语故事——水落石出

半枫荷 2023-07-27 11:46:23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名文学家苏洵的长子。

神宗当皇帝的时候,采用王安石的变法政策,苏轼因不赞成新法,和王安石辩论。那时王安石很为神宗所器重,苏轼敌不过他,被贬到湖北当团练副使,他在黄州的东坡地方,建筑了一间居住,所以又称苏东坡。自号东坡居士。

苏东坡喜欢山水,时时出去游玩。赤壁是三国时东吴和蜀汉联军大破曹操的地方;但赤壁在湖北有三处,一在汉水之侧,竟陵之东,即复州;一在齐安之步下,即黄州;一在江夏之西南一百里,今属汉阳县。江夏西南一百里之赤壁,正是曹公败处,东坡所游之赤壁在黄州汉川门外,不是曹公失败的地方,东坡自己也知道,他先后做了两篇赤壁赋,只是借题发挥而已。

名同地异,因他的才思横溢,文笔流利,写得唯妙唯肖,使后人对于赤壁这地方,都怀有向往的心情,在后赤壁赋中,他有这样几句“……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水落石出】苏轼的赋中,本来是指冬的一种风景,但后人把这水落石出四字,用做真相毕露,被悉破的意思。也有人把一件事情的原委弄清楚以后,等到真相大白,也叫做水落石出。

3634429372 : “民间历史故事”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简短四字成语故事阅读【十篇】



1.简短四字成语故事阅读

奋不顾身

李陵,字少卿,是汉武帝时的闻名大将,很受汉武帝信用,任命他为骑都尉,率军抵御匈奴的入侵。李陵擅长骑射,又懂得兵法,当时很得朝廷信任。不料,李陵在和匈奴的战斗中,由于寡不敌从,无奈投降了匈奴。

听说李陵投降,汉武帝很是生气,认为李陵辱没了自己对他的信任,朝中大臣也都纷纷指责李陵没有骨气。只有太史令司马迁不这样认为,他说:“我和李陵一向没什么交情,但我见他为人很讲义气,孝顺父母,友爱兵士。他经常想奋不顾身地解救国家的灾难,所以,我认为李陵这次在领兵不到五千的情况下,与数万名敌兵对阵,最后由于伤亡惨重,弹尽粮绝,归路被切断,才被迫投降,是情有可原的。而且我还认为,他这次投降,并非贪生,而是想等待以后有利的时机再来报答国家。”司马迁说得在情在理,但汉武帝却认为他是替李陵辩护,是非不分,将他关进了监狱,施行“腐刑”。

以后,汉武帝还杀了李陵全家。李陵知道后很是痛心,于是在匈奴娶妻成家,至死不回故土,未能实现他奋不顾身、为国捐躯的愿望。

这个成语来源于《汉书?司马迁传》,然仆观其为人自奇士,事亲孝,与士信,临财廉,取予义,分别有让,恭俭下人,常思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奋不顾身”这则成语的意思是奋勇向前,不顾个人安危。

2.简短四字成语故事阅读

画地为牢

相传在很久以前的社会里,人们都很自律,道德高尚,如果有人犯了错误,就在地上画个圈把他限制住以示惩罚。即使这样,哪怕他身边空无一人,他也绝对不会提前走出圈子半步。

商纣期间,打柴的武吉是一个孝子,一天他到西岐城来卖柴。在南门,正赶上文王车驾路过。由于市井道窄,将柴担换肩时不知塌了一头,翻转扁担时把守门的军士王相耳门上打了一下,当即就打死了,被拿住来见文王。文王说:“武吉既打死王相,理当抵命。”命在南门地上画个圈做牢房,竖了根木头做狱吏,将武吉关了起来。

三天后,大夫散宜生路过南门,见武吉悲声痛哭,问他:“杀 人偿命,理所当然。你为什么要哭呢?”武吉说:“小人母亲七十岁了,她只有我一个孩子,小人也没有妻子,母老孤身,怕要被饿死了!”散宜生入城进殿来见文王,说:“不如先放武吉回家,等他办完赡养母亲的后事,再来抵偿王相之命。不知如何?”文王准了,就让武吉回家去了。

“画地为牢”意思是在地上画一个圈当做监狱。比喻只许在指定的范围内活动,或做指定范围内的事,不得逾越。

【释义】相传上古时,于地上画圈,令犯罪者立圈中,以示惩罚。后用以指限制在一定范围内。

3.简短四字成语故事阅读

水落石出

当时,十月夜晚的月光分外皎洁明媚。苏轼和他的两个朋友沐浴着和煦的秋风,兴致勃勃地一起在城外散步。月白风清的美丽夜景,使他们诗兴大发,和朋友相聚,畅叙友情,更使他们忘记了一切烦恼,他们和歌吟诗,畅所欲言,欢乐之至,无以形容。苏轼突然想到了酒。他急忙赶回家中,询问妻子家中是否有酒。妻子笑了,拿出一罐藏了很久的酒,说这就是供给他临时需用的。

苏轼大喜过望,连连称谢,拿了酒,赶回朋友中间,来到赤壁下的长江岸边,登上小舟,泛舟游玩。

这时,只听见东流的江水发出潺潺的声响,在万籁寂静的夜晚显得特别清脆,岸边千尺陡壁,峻峭如削。一座座高大的山峰屹立,悬在山峰间的月亮显得小了;江水下落,沉在江水之下的石头,露了出来。

【解释】水落下去,水底的石头就露出来。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显露出来。

【出自】宋·欧阳修《醉翁亭记》:“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宋·苏轼《后赤壁赋》:“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4.简短四字成语故事阅读

夜以继日

周武王灭掉商朝后,建立了西周王朝。可是,没过几年,周武王就死了,他的儿子成王即位,年纪只有十三岁。因为成王年纪小,就由叔叔周公辅佐处理朝政。

周公的能力很强,担任辅政的艰巨任务后,总是忠于职守,兢兢业业,不管处于什么情况,只要公事来了,就立刻办公,从不敢稍有懈怠。

他曾经率领军队,平息了东方夷人的叛乱。他还制定礼法、刑律,分封诸侯,修建并设立东都成周。

由于周公治国过于辛苦,结果在东都建成之后就逝世了。临死之前,他把众大臣叫到身边,要他们好好辅佐成王,治理万民,提出要把自己葬在成周,以表示虽死不忘王命。

到了战国时期,孟子对周公为国家呕心沥血的精神非常敬佩。孟子说:“周公兼学三代开国君主的品德来治理周朝,发现有不适合当时情况的,就抬起头来想,白天想不好晚上接着想,等想出了好办法,就坐着等待天亮,马上去施行。”

5.简短四字成语故事阅读

铁杵磨针

唐朝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

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

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李白走过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

“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

“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

“当然!”

“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

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

“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每天的学习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6.简短四字成语故事阅读

望梅止渴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天气热得出奇,骄阳似火,天上一丝云彩也没有,部队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行走,两边密密的树木和被阳光晒得滚烫的山石,让人透不过气来。到了中午时分,士兵的衣服都湿透了,行军的速度也慢下来,有几个体弱的士兵竟晕倒在路边。

曹操看行军的速度越来越慢,担心贻误战机,心里很是着急。可是,眼下几万人马连水都喝不上,又怎么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来向导,悄悄问他:这附近可有水源?向导摇摇头说:泉水在山谷的那一边,要绕道过去还有很远的路程。曹操想了一下说,不行,时间来不及。他看了看前边的树林,沉思了一会儿,对向导说:你什么也别说,我来想办法。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队加快速度也无济于事。脑筋一转,办法来了,他一夹马肚子,快速赶到队伍前面,用马鞭指着前方说:士兵们,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们快点赶路,绕过这个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们一听,仿佛已经吃到嘴里,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许多。

望梅止渴:故事出自《世说新语》。成语,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



7.简短四字成语故事阅读

惊弓之鸟

战国时期,有个杰出的弓箭手,叫做更赢。他的射箭本领在当时可称是举世无双。

有一天,他和魏王并肩站着,天空中忽然飞过一群鸿雁。

更赢很自信的对魏王说:“我可以用弓声就把飞鸟给打下来。”

魏王很怀疑。

正在那是,一只孤雁很低很慢的飞过。鸣声凄惨。更赢见了,就张着弓,扣着弦,砰的一声,直入云宵。那孤雁果然应声落地。

魏王惊叹之余,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

更赢解释说:“那孤雁飞得低且慢,因为它已经受过箭伤;它鸣叫的声音悲而哀,因为它离了群。身伤心碎,突然发出弓弦的声音使它心跳加速,极力上冲,但受伤的两翼却无力上升,体重失去平衡,坠落下来。正如人们吃饭时,突然听见雷声,筷子落地的情况一样自然而平常。”

后人根据上面的故事,做成了“惊弓之鸟”这个成语,形容先前多次受过惊吓的人,忽然遇到同样可怕的事物,就吓得魂飞魄散,惊惶失措,不知如何去应付新的环境。

8.简短四字成语故事阅读

井底之蛙

一只青蛙生活在一口废弃的浅井里,它对东海来的一只鳖夸耀说:“我真的很快乐!想外出的时候,一下子就能跳到井栏上;累了就回到井里,在残破的井壁边休息。我跳进井水中,水刚刚没过我的胳肢窝,托着我的下巴,我蹦啊跳啊,烂泥也只没过我的脚丫。看看周围那些虾蟹啊蝌蚪啊什么的,没有谁能比我快乐。而且这是我的地盘,我跳跳停停,逍遥自在。你到了这里,怎么不进来看看呢?”

鳖的左脚还没有踏进浅井,右膝已经被卡住了。于是,它慢慢地退了回去,告诉青蛙关于海的事情:“即使用千里来计算,也说不出它的广阔;即使用千丈来测量,也算不出它的深度。大禹治水的时候,十年九涝,海水也没看出增多;商汤的时代,八年中倒有七年是干旱的,海水也没见减少。大海啊,时间长短对它的容量没有什么影响,旱涝也不能使海水涨落,这是我居住在东海里的快乐!”

青蛙听得惊呆了,觉得若有所失。

9.简短四字成语故事阅读

明察秋毫

齐桓公小白、晋文公重耳曾在春秋时先后称霸,统领诸侯,是霸主中的代表。

几百年后,战国时的齐宣王田辟强也想称霸。

齐宣王对孟子说:“您能把有关齐桓公、晋文公的事迹讲给我听听吗?”

孟子答道:“对不起,我们孔夫子的门徒向来不讲霸主的事。我们只讲王道,用道德的力量来统一天下。”

齐宣王问道:“那要有怎样的道德才能统一天下呢?”

孟子说:“我听说,有一次新钟铸成,准备杀牛祭钟,您看见好好一头牛,无罪而被杀,心中感到不忍。凭您这种好心,就可以行王道,施仁政,统一天下。问题不在于您能不能,而在于您干不干罢了!比方有人说:‘我的力气能举重三千斤,但举不起一根羽毛;眼力能看清秋天鸟兽毫毛那样细微的东西,却看不见满车的木柴。’您相信这种话吗?”

齐宣王说:“当然不相信!”

孟子紧接着说:“是呀,不能相信。如今您的好心能用来对待动物,却不能用来爱护老百姓,这也同样难于叫人相信。老百姓之所以不能够安居乐业,是您根本不去关心的缘故。显然,这都是干与不干的问题,而不是能与不能的问题。您问能不能行王道、统一天下,问题也是如此,是不去干,而不是不能干!”

10.简短四字成语故事阅读

愚公移山

传说古时候有两座大山,一座叫太行山,一座叫王屋山。那里的北山住着一位老人名叫愚公,快90岁了。他每次出门,都因被这两座大山阻隔,要绕很大的圈子,才能到南方去。

一天,他把全家人召集起来,说:“我准备与你们一起,用毕生的精力来搬掉太行山和王屋山,修一条通向南方的大道。你们说好吗!”

大家都表示赞成,但愚公的老伴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大家的力量加起来,还不能搬移一座小山,又怎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搬掉呢?再说,把那些挖出来的泥土和石块放到哪里去呢?”

讨论下来大家认为,可以把挖出来的泥土和石块扔到东方的海边和北方最远的地方。

第二天一早,愚公带着儿孙们开始挖山。虽然一家人每天挖不了多少,但他们还是坚持挖。直到换季节的时候,才回家一次。

有个名叫智叟的老人得知这件事后,特地来劝愚公说:“你这样做太不聪明了,凭你这有限的精力,又怎能把这两座山挖平呢?”愚公回答说:“你这个人太顽固了,简直无法开导,即使我死了,还有我的儿子在这里。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孙子又生孩子,孩子又生儿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而山却不会再增高,为什么挖不平呢?”

当时山神见愚公他们挖山不止,便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天帝被愚公的精神感动,派了两个大力神下凡,把两座山背走。从此,这里不再有高山阻隔了。

水落石出的意思

水落石出的意思解释: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显露出来。
水落石出(拼音是shuǐluòshíchū)是一则汉语成语,最早出自宋·欧阳修《醉翁亭记》。
”水落石出“原指水落下去,水底的石头就露出来,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显露出来;其本身结构为紧缩式;在句子当中充当谓语、宾语、补语;含褒义。
成语寓意:一块石头沉在水底,岸上的人都看不见,只有等水位落下去了,石头才会显露出来。事情的真相正如沉在水底的石头,只有等水位降下去了,真相才能浮出米面。人们要了解事情真相,所要做的就是把水位降下去——把裹在真相外围的表象一一找出来,然后剔除它们。

形容水重要的成语故事

『壹』 和水有关的成语搞笑典故

词 目 跋山涉水
发 音 bá shān shè shuǐ
释 义 跋山:翻过山岭;涉水,用脚趟着水渡过大河。翻山越岭,趟水过河。形容走远路的艰苦。
出 处 《诗经·鄘风·载驰》:“大夫跋涉,我心则忧。”《左传·襄公二十八年》:“跋山涉水,蒙犯霜露。”
示 例 同样的青春,同样的年龄,有人~,为改变祖国一穷二白的面貌而感到莫大的幸福。(魏巍《路标》)

词 目 巴山蜀水
发 音 bā shān shǔ shuǐ
释 义 巴、蜀指四川一带。四川一带的山山水水。
出 处
示 例 多少思怀在这圆圆月中,一次偶然的月下促膝,常成一生追念,于是~近来,洞庭湘河近来,扬子江钟山也近来……(萧白《晚祷》)

词 目 白山黑水
发 音 bái shān hēi shuǐ
释 义 长白山和黑龙江。泛指我国东北地区。
出 处 《金史·世纪》:“生女之地有混同江、长白山。混同江亦号黑龙江,所谓‘白山黑水’是也。”
示 例 ~之间,是我大清发祥地,你们去看看体验一下也好。(唐明浩《曾国藩》第三部第四章)

词 目 尺山寸水
发 音 chǐ shān cùn shuǐ
释 义 指每一小块山水。
出 处 清·张问陶《青神舟中饮酒排闷》诗:“丹稜彭君古豪杰,对予常笑峨嵋劣;曾向华严顶上来,尺山寸水皆能说。”

词 目 残山剩水
发 音 cán shān shèng shuǐ
释 义 指国家领土大都沦陷后残余的部分。也比喻未被消除而剩下来的事物。
出 处 唐·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诗:“剩水沧江破,残山碣石开。”
示 例 然而南宋的小朝廷却仍旧在~间的黎民施威,在~间行乐。(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田军作〈八月的乡村〉序》)

词 目 重山复水
发 音 chóng shān fù shuǐ
释 义 指山峦重叠,水流盘曲。
出 处 宋·林逋《风水洞》诗:“平昔常闻风水洞,重山复水去无穷。”
示 例 此日一帆凭顾盼,~是江南。
陈毅《东征初抵高淳》诗

词 目 楚水吴山
发 音 chǔ shuǐ wú shān
释 义 楚地的水,吴地的山。指古时吴、楚两国所属地域。后用以指长江中下游一带。
出 处 唐·白居易《江南送北客因凭寄徐州兄牙书》:“故园望断欲何如,楚水吴山万里余。”
示 例 寄怀~外,得意唐诗恶帖中。
宋·陆游《出游归鞍上口占》

词 目 出山泉水
发 音 chū shān quán shuǐ
释 义 出山:比喻出仕。旧指做了官的人,就不象未做官时那样清白了。
出 处 唐·杜甫《佳人》诗:“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词 目 观山玩水
发 音 guān shān wán shuǐ
释 义 犹言游山玩水。
出 处 《五灯会元·法眼宗·宝塔绍岩禅师》:“诸仁者还明心也未?莫不是语言谭笑时……观山玩水时,耳目绝对时,是汝心否?”

『贰』 关于水字的成语典故

大禹治水 [dà yǔ zhì shuǐ]
基本释义
禹:三皇五帝时中原的领袖。大禹治理水患为百姓谋福。
褒义
典 故
禹为鲧之子,又名文命,字高密。相传生于西羌(今甘肃、宁夏、内蒙南部一带),后随父迁徙于崇(今河南登封附近),尧时被封为夏伯,故又称夏禹或伯。是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建立者,同时也是奴隶社会的创建者。
尧在位的时候,黄河流域发生了很大的水灾,庄稼被淹了,房子被毁了,老百姓只好往高处搬。尧召开部落联盟会议,商量治水的问题。他征求四方部落首领的意见:派谁去治理洪水呢?首领们都推荐鲧(gǔn)。
尧对鲧不大信任。首领们说:“现在没有比鲧更强的人才啦,你试一下吧!”尧才勉强同意。
鲧花了九年时间治水,没有把洪水制服。他就偷了天上的土那种土叫息灢能自生自长,天帝知道了,大怒,命令火神将鲧处死,鲧临死前嘱咐儿子“一定要把水治好”。
禹改变了他父亲的做法,他带领群众凿开了龙门,挖通了九条河,把洪水引到大海中去。他和老百姓一起劳动,戴着箬帽,拿着锹子,带头挖土、挑土,禹常年脚长年泡在水里连脚跟都烂了,只能拄着棍子走。
经过十年的努力,终于把洪水引到大海里去,地面上又可以供人种庄稼了。
禹新婚仅仅四天,还来不及照顾妻子,便为了治水,到处奔波,三次经过自己的家门,都没有进去。第一次,妻子生了病,没进家去看望。第二次,妻子怀孕了,没进家去看望。第三次,他妻子涂山氏生下了儿子启,婴儿正在哇哇地哭,禹在门外经过,听见哭声,也忍着真心没进去探望。
当时,黄河中游有一座大山,叫龙门山(在今四川)。它堵塞了河水的去路,把河水挤得十分狭窄。奔腾东下的河水受到龙门山的阻挡,常常溢出河道,闹起水灾来。禹到了那里,观察好地形,带领人们开凿龙门,把这座大山凿开了一个大口子。这样,河水就畅通无阻了。

『叁』 有关水的成语故事

以石投水 解释 象石头投入水里就沉没.比喻互相合得来.
出处 三国魏李萧远《运命论》:“及其遭汉祖,其言也,如以石投水,莫之逆也.”
残山剩水 解释 指国家领土大都沦陷后残余的部分.也比喻未被消除而剩下来的事物.
出处 唐·杜甫《游何将军山林》:“剩水沧江破,残山碣石开.”示例 然而南宋的小朝廷却仍旧在~间的黎民施威,在~间行乐.(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田军作〈八月的乡村〉序》)
臣心如水 解释 心地洁净如水.比喻为官清廉.
吹皱一池春水 解释 作为与你有何相干或多管闲事的歇后语.
海水群飞 解释 比喻国家不安宁.出处 汉朝扬雄《太玄经·剧》:“海水群飞,终不可语也.”
近水楼台 解释 比喻能优先得到利益或便利的某种地位或关系.
出处 宋朝俞文豹《清夜录》:“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逢春.”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解释 流动的水不会发臭,经常转动的门轴不会腐烂.比喻经常运动的东西不易受侵蚀. 出处 《吕氏春秋·尽数》:“流水不腐,户枢不蝼,动也.”
落花有意,流水无情 解释 比喻这一方面有情,那一方面无意(多指男女恋爱).
木本水源 解释 树的根本,水的源头.比喻事物的根本或事情的原因.
出处 《左传·昭公九年》:“我在伯父,犹衣服之有冠冕,水木之有本原,民人之有谋主也.”
山长水远 解释 比喻道路遥远艰险.

『肆』 关于水和进取的成语故事或典故

【毛遂自荐】西汉·司马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载:公元前257年,秦军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国国王派平原君去楚国求救,国难当头,其门下食客毛遂(战国时期鸡泽人)自荐请缨,随平原君出使楚国。当合纵未决时,毛遂按剑数语,气吞云梦,说服楚王歃血为盟,成就了一段“三寸之舌,胜百万雄师”的传奇。

《史记》所写的人物,主要是活动在历史舞台上的名震千古的大人物,他们大都处于一定社会各种矛盾斗争的中心。《史记》也写了一些小人物,但他们无一不与那些大人物大事件息息相关。有些大人物能够完成某些大事,主要是依靠这些小人物的智慧和力量。他们的历史作用,使他们与大人物并驾齐驱,甚至使有些大人物相形见绌。《毛遂自荐》就具体反映出这一有趣的历史现象。它通过“合从于楚”这一重大事件的记叙,具体表现并高度赞扬了平原君的舍人毛遂的智慧、勇敢及主动承担重任的精神。

《毛遂自荐》的故事可以给我们这样几个方面的启示:一个成功人士首先应当要自信,因为自信是一种优秀品质;要有胆有识,知天下,有辩才,具有挺身而出、勇纾国难的精神。在今天,作为人才自身不妨自荐(自荐并不等于出风头,自荐是为了推销自己;目的是为社会做贡献,实现自身价值,不必介意用什么方法)。用人的领导应该不可妒才,努力相士,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闻鸡起舞】《东晋·祖逖传》》:“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成语“闻鸡起舞”,形容发奋有为,也比喻有志之士,及时振作。
祖逖(266~321),字士雅,民族英雄,河北范阳逎县(今河北保定市涞水)人,中国东晋初有志于恢复中原而致力北伐的大将。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曾经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今河北保定市定州人)一起担任司州(治所在今河南洛阳偃师)主簿。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天以鸡叫为号,晨光下舞剑,苦练武艺、研究兵法,寒来暑往,从不间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征北中郎将,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著名的“闻鸡起舞”就是讲述祖逖和刘琨的故事,二人奋发向上的勤奋精神一直感染、激励着后人,并告诉我们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只有不断努力,才有可能获得成功。闻鸡起舞的故事也因此成为激励青年人努力上进的著名典故。

『伍』 关于水的成语小故事

背水一战
发生于汉高祖三年(前204年),汉军和赵军在井陉交战,汉军大将专韩信利用赵军主帅陈馀轻敌属之心,摆下兵家大忌的背水阵,鼓吹本军将士奋勇作战以求死里逃生,并另调两千轻骑趁隙夺取赵军军营并在军营内插满汉旗。赵军想回营稍作歇息之余惊见本营插满汉军旗帜,以为汉军已经全部俘获赵国的国王和将领们,大势已去,于是军队大乱,纷纷落慌潜逃一哄而散。

『陆』 与水有关的成语故事

水滴石穿来
shuǐ自dīshíchuān
[释义] 滴:液体一点一点地往下落;穿:破;透。指水一滴一滴不断地往下落;把石头穿透。比喻只要有恒心;不断努力;事情自然会成功。
[成语故事]
宋朝时,张乖崖在崇阳当县令。当时,常有军卒侮辱将帅、小吏侵犯长官的事。张乘崖认为这是一种反常的事,下决心要整治这种现象。

一天,他在衙门周围巡行。突然,他看见一个小吏从府库中慌慌张张地走出来。张乘崖喝住小吏,发现他头巾下藏着一文钱。那个小吏支吾了半天,才承认是从府军中偷来的。张乘崖把那个小吏带回大堂,下令拷打。那小吏不服气:“一文钱算得了什么!你也只能打我,不能杀我!”张乘崖大怒,判道:“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为了惩罚这种行为,张乘崖当堂斩了这个小吏。

『柒』 关于水的成语故事

以石投水 解释 象石头投入水里就沉没.比喻互相合得来.
出处 三国魏李萧远《运命论》:“及其遭汉祖,其言也,如以石投水,莫之逆也.”
残山剩水 解释 指国家领土大都沦陷后残余的部分.也比喻未被消除而剩下来的事物.
出处 唐·杜甫《游何将军山林》:“剩水沧江破,残山碣石开.”示例 然而南宋的小朝廷却仍旧在~间的黎民施威,在~间行乐.(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田军作〈八月的乡村〉序》)
臣心如水 解释 心地洁净如水.比喻为官清廉.
吹皱一池春水 解释 作为与你有何相干或多管闲事的歇后语.
海水群飞 解释 比喻国家不安宁.出处 汉朝扬雄《太玄经·剧》:“海水群飞,终不可语也.”
近水楼台 解释 比喻能优先得到利益或便利的某种地位或关系.
出处 宋朝俞文豹《清夜录》:“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逢春.”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解释 流动的水不会发臭,经常转动的门轴不会腐烂.比喻经常运动的东西不易受侵蚀. 出处 《吕氏春秋·尽数》:“流水不腐,户枢不蝼,动也.”
落花有意,流水无情 解释 比喻这一方面有情,那一方面无意(多指男女恋爱).
木本水源 解释 树的根本,水的源头.比喻事物的根本或事情的原因.
出处 《左传·昭公九年》:“我在伯父,犹衣服之有冠冕,水木之有本原,民人之有谋主也.”
山长水远 解释 比喻道路遥远艰险.
出处 唐朝许浑《将为南行陪尚书崔公宴海榴堂》诗:“谩夸书剑无好处,水远山长步步愁.”
山高水长 解释 原比喻人的风范或声誉象高山一样永远存在.后比喻恩德深厚.
出处 宋朝范仲淹《严先生祠堂记》:“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清尘浊水 注音 qīng chén zhuó shuǐ 解释 比喻相隔很远,会面没有希望.
出处 三国魏曹植《七哀诗》:“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
水晶灯笼解释 比喻遇事能明察是非的人. 出处 《宋史·刘随传》:“随临事明锐敢行,在蜀人号为水晶灯笼.” 水陆杂陈 注音 shuǐ lù zái chén 解释 形容菜肴丰富.
水落归槽注音shuǐluòguīcáo解释 四溢的洪水流入了河槽.比喻一心惦记着的事有了着落.
菽水承欢 解释 指奉养父母,使父母欢乐.《礼记·檀弓下》:“啜菽饮水尽其欢,斯之谓孝.”
水深火热 解释 老百姓所受的灾难,象水那样越来越深,象火那样越来越热.比喻人民生活极端痛苦. 出处 《庄子·梁惠王下》:“如水益深,如火益热.”
望穿秋水 解释 眼睛都望穿了.形容对远地亲友的殷切盼望.
无源之水,无本之末 解释 没有源头的水,没有根的树.比喻没有基础的事物.
示例 这篇文章所阐述的所谓理论,其实是~,根本就站不住脚.
行云流水 解释 形容文章自然不受约束,就象漂浮着的云和流动着的水一样. 出处《宋史·苏轼传》:“尝自谓作文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
一口吸尽西江水 解释 原是一气呵成、贯通万法的意思.后比喻过于性急,想一下子就达到目的. 出处 《景德传灯录》:“待汝一口吸尽西江水,即向汝道.”
盈盈一水 解释 比喻相隔不远.《古诗十九首》之十:“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跋山涉水 白山黑水 杯水车薪 背水一战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不服水土 不通水火 残山剩水 车水马龙 臣心如水 出水芙蓉 啜菽饮水 吹皱一池春水 打落水狗 滴水成冰 滴水穿石 反水不收 覆水难收 高山流水 海水群飞 河水不洗船 洪水猛兽 浑水摸鱼 混水摸鱼 积水成渊 交淡若水 蛟龙得水 近水楼台 近水楼台先得月 井水不犯河水 镜花水月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流水落花 落花流水 落花有意,流水无情 木本水源 逆水行舟 牛不喝水强按头 萍水相逢 泼冷水 千山万水 清尘浊水 清汤寡水 蜻蜓点水 穷山恶水 秋水伊人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如水赴壑 如鱼得水 弱水之隔 撒水拿鱼 山长水远 山高水长 山高水低 山光水色 山明水秀 山清水秀 山穷水尽 山水相连 剩山残水 十日一水,五日一石 菽水承欢 双瞳剪水 水到渠成 水滴石穿 水过鸭背 水火不相容 水火无情 水尽鹅飞
水晶灯笼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水来伸手,饭来张口 水陆杂陈 水落归槽 水落石出 水米无交 水磨工夫 水清无鱼 水 *** 融 水软山温 水深火热 水土不服 水泄不通 水性杨花 水涨船高 水至清则无鱼 水中捞月 顺水人情 顺水推舟 汤里来,水里去 拖泥带水 拖人下水 万水千山 望穿秋水 污泥浊水 无源之水,无本之末 细水长流 行云流水 悬河泻水 一败如水 一尺水十丈波 一口吸尽西江水 一清如水 一潭死水 一碗水端平 一衣带水 以石投水 以水济水 以水投水 饮水思源 盈盈一水 游山玩水 盂方水方 远水不解近渴 远水不救近火 走花溜水
水涨船高 一潭死水 心如止水 水清木华
水字当头的成语
水到渠成 水涨船高 水泄不通 水落石出 水 *** 融
水火无情 水深火热 水性杨花 水月镜像 水中捞月
水字在二位的成语
饮水思源 逆水行舟 流水不腐 细水长流 顺水推舟
混水摸鱼 萍水相逢 覆水难收 车水马龙 似水流年
万水千山 滴水成冰 滴水穿石 杯水车薪
水字在三位的成语
山青水秀 山穷水尽 山重水覆 火耕水耨 山高水低
风起水涌 木本水源 镜花水月 高山水长 金沙水拍
水字在尾的成语
如鱼得水 一衣带水 高山流水 一潭死水 马山楚水
行云流水 望穿秋水 拖泥带水 穷山恶水 落花流水
跋山涉水 晴蜓点水 蛟龙得水 双瞳剪水,以石投水
灌水有理
水到渠成 望穿秋水 水 *** 融 水利枢纽 水涨船高 水土保持 水中捞月 水泄不通 水土流失 水体行云 流水污染
一衣带水 一山傍水
车水马龙,水火不容

『捌』 有关珍惜水的成语典故

滴水抄不漏
积水成渊袭
一尺水十丈波
鱼大水小
滴水穿石
水贵如油
惜水如金
水激则旱
鱼大水小
滴水穿石
滴水贵如油
饮水思源
杯水车薪
覆水难收
远水不救近火
蛟龙失水
吃水不忘打井人
细水长流
万涓成水
惜水如金
饮水思源
细水长流
万涓成水
山穷水尽
流年似水
覆水难收

『玖』 形容水浪拍打的成语故事

”风急浪高 【解释】形容风浪很大。形容波浪滚滚,无边无际,水势益甚,城-渐渐浸塌,风急浪高。

『拾』 好“水”有关”能够体现美德的成语故事

喝水不忘挖井人:告诉我们享受前人成果,或者是他人成果的时候,能有感恩的心记住他人为我们付出的辛勤劳动。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1270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