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在中国传统一般指除夕到十五。那么春节大年正月初一到十五的习俗有哪些 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在春节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仙、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正月初一
正月初一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到今天许多地方还保存着一习俗,除夕前扫除干净,年初一不出扫帚,不倒垃圾,备一大桶盛废水,当日不外泼。新年里也不可以打碎家具,打碎了是破产的预兆,得赶快说声“岁(碎)岁平安”或“落地开花,富贵荣华”。
春节俗称“过年”,原名“元旦”,隋代杜台卿在《五烛宝典》中说:“正月为端月,其一日为元日,亦云正朝,亦云元朔。”“元”的本意为“头”,后引申为“开始”,因为这一天是一年的头一天,春季的头一天,正月的头一天,所以称为“三元”;因为这一天还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称“三朝”;又因为它是第一个朔日,所以又称“元朔”。正月初一还有上日、正朝、三朔、三始等别称,意即正月初一是年、月、日三者的开始。
正月初一讲究的是开门炮仗: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拜年,大年初一第一天,到亲朋好友家拜年或是打电话问候是必不可少的,说声“过年好”,祝福每个人全年都是大吉大利。
正月初二
年初二,出嫁的女儿回娘家,要夫婿同行,所以俗称“迎婿日”。这一天,回娘家的女儿必须携带一些礼品和红包,分给娘家的小孩,并且在娘家吃午饭,但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在过去,一家人也会选择这一天拍张全家福。
正月初三
大年初三又称赤狗日,与“赤口”同音,通常不会外出拜年,传说这天容易与人发生口角争执。不过这个习俗早已过时,因为现在人们难得春节团聚,对此已经淡化许多。
正月初四
大年初四是祭财神的日子,过去,老板想将某人“炒鱿鱼”,这天就不请他来拜神,对方也就心知肚明,自个收拾走人。还有传说说,灶王爷这天要来查户口,因此也不宜远出。
正月初五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要“赶五穷”,包括“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人们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扫卫生。鞭炮从里往外放,边放边往门外走。说是将一切不吉利的东西都轰将出去。这天,民间通行的食俗是吃饺子,俗称“捏小人嘴”,天津人破五这一天,家家户户都吃饺子,而且菜板要剁得叮咚响,让四邻听见,以示正在剁“小人”。
正月初六
年初六,商店酒楼才正式开张营业,而且要大放鞭炮,不亚于除夕的境况。传说这一天最受欢迎的是当年满12岁的男孩,因为12是6的二倍,这叫六六大顺。这一天,每家每户要把节日积存的垃圾扔出去,这叫送穷鬼。
正月初七
初七是人日,即人的生日。根据《占书》记载,由初一开始,上天创造万物的次序是“一鸡二狗、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八谷”,所以初七就是人日。这天,香港市民喜欢吃及第粥,所谓及第,是希望科考状元高中。人日要尊敬每一个人,连官府也不能在这一天处决罪犯,家长也不能在这一天教训孩子。
正月初八
初八是谷日,传说是谷子的生日,也叫顺星节,传说是诸星下界的日子,天空星斗出得最全,如果这天天气晴朗,则预示这一年稻谷丰收,天阴则年歉。
正月初九
农历大年初九,民间习俗是玉皇大帝的诞辰,要举行盛大的祭天活动。信众要主祀玉皇大帝,向天公祝寿,并且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平安健康。
正月初十
初十是石头的生日,这一天凡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动,甚至要祭祀石头。在山东郓城等地有抬石头神的说法。初九夜,人们将一瓦罐冻结在一块平滑的大石头上,初十早晨,用绳系住瓦罐的鼻子,由十个小伙子轮流抬着走,石头不落地则预示当年丰收。
正月十一
正月十一是“子婿日”,是岳父宴请女婿的日子。初九庆祝“天公生日”剩下的食物,除了在初十吃了一天外,还剩下很多,所以娘家不必再破费,就利用这些剩下的美食招待女婿及女儿,民歌称为“十一请子婿”。
十二至十五
过了正月十一,人们开始准备庆祝元宵佳节,从正月十二开始选购灯笼,搭盖灯棚。童谣是这么唱的:“十一嚷喳喳,十二搭灯棚,十三人开灯,十四灯正明,十五行月半,十六人完灯。” 正月十五就是“元宵节”了,它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大地回春的夜晚。
正月十五日元宵节,亦是道教上元天官大帝圣诞,为天官赐福之辰,又称为“上元节”。
元宵燃灯的风俗起自汉朝,这一天少不了还要吃元宵、汤圆。正月十六夜则是小孩的节日,所有的小孩拿出自己的灯笼对着别人的重重一撞,然后笑哈哈的看着别人的灯笼着火,这个叫做“碰灯”。讲究的是今年的灯笼不能留到明年,必须以“碰灯”的方式销毁。
3634429372 : “民间历史故事”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农历初一禁忌
农历初一禁忌,农历正月初一俗称过年,以往古人把这天称做为元日,是汉族民间最隆重、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大家对农历初一并不陌生,农历初一有很多的讲究,以下分享农历初一禁忌
农历初一禁忌1 忌同房
每个月的初一是月廓亏空之时日,月属阴,此为阴虚,民间也忌房事,惟恐阴阳不调。
注意风水
每一个月的初一,其实都是需要忌讳一下风水的,在初一这一天最好不要太早开门,因为这样容易使得自己和家人被邪气侵袭,同时这一天也不宜吃荤腥,不然也会使得家里饲养的动物健康不良,甚至影响家人的健康运。在每个月的初一,如果可以的话最好拜祭一下家神,这样才可以保证这个月风调雨顺。
忌扫地
每月的初一其实都是不适合扫地的,因为这时候刚好过去了一个月,家中的财气已经积累到了一个阶段,这时候正是刚好可以对家里人产生影响的时候,如果在初一的时候扫地了,那无疑就等于扫财出门,这样的情况很容易导致自己家里人整体的运势都变得很差。
忌吃青菜
一般初一这一天都是不适合吃青菜的,因为本身这一天就是属于一个月刚刚开始的时候。是等着上个月底收成的时候。这个时候吃青菜就寓意着地里长草,是对运势很不好的。如果是在城市中上班的公司白领,那这样其实也寓意着自己这一个月很容易在工作上出现节外生枝的事情,影响也很不好。
早餐忌吃稀饭及药品
过去的传统,穷人家才吃稀饭,所以初一的上午一定要吃干饭,表示家里接下来都会很富有,另外除了家里有重病人,不得不吃药之外,一般的补品补药,初一不要吃,是为防止病气绵延。
农历初一禁忌2 1、杀鸡杀鱼
鸡和鱼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家常菜,所以很多人经常买活鸡和活鱼,然后屠宰烹饪。但是在当天的第一天,就禁止杀鸡杀鱼,尤其是在农村地区。
2、不要说脏话
第一天是一个月的开始,所以在第一天最好不要说脏话,有一定的怨恨,如果不好的话可能是一个月不快乐。
3、大吵大闹
第一个月的第一天是每个月的第一天。很多人认为每个月的第一天很重要,所以如果你想要家庭和睦,你不能在第一个月的第一天制造很多噪音,否则你将会厌烦神,这将导致下个月,家庭充满了噪音,整天吵闹,没有幸福,家庭气氛不协调。
4、不做任何诅咒形式
在第一天的第十五天,许多人会拜佛祈祷,希望一切都能顺利进行。所以在第一天的'第一天,他们做一些事情是非常明智的。有些人会选择第一天的第一天来诅咒对他不利的人或事情。诅咒又邪恶又阴暗。在这样美好的一天,你为什么不为快乐祈祷呢?因此,在一个月的第一天,我们不能做任何事来诅咒别人。
5、洗衣
幸福是每个人都想拥有的,因为拥有幸福的生活更容易,而生活、工作也会很顺利。据说,在第一天不能洗衣服,如果这一天洗衣服,很容易洗自己的祝福。所以,如果你想保留你的祝福,你最好不要在这一天洗衣服。
6、洗头、洗脚
虽然有些人很难坚持在第一天不做这些事情,但即使对自己的家人和自己的运气有点困难,也要坚持下去,否则很容易带来厄运。
农历初一禁忌3 1、忌动针线
初一动了针钱,生下的小孩,眼睛如同针眼一样小。妇女也不得动针线,否则一年到头和别人争吵不休。
2、忌斧子劈木柴
“初一斧子劈开柴(财),劈开再也回不来”
3、早餐忌吃稀饭、荤食和药品
在年初一的上午一定要吃乾饭表示家里整年度都会很富有、因为过去认为穷人家才吃稀饭,而年初一的早上叫做万神盛会,表示所有的神出来拜年,因此为表尊敬首先不要吃荤,要吃素。
4、忌叫他人姓名催人起床
年初一的上午不要叫人姓名催人起床,这样表示对方整年度都要人催促做事情。
5、已出嫁的女儿不能回娘家
过年的第一天如果嫁出去的女儿回娘家,意指着会把娘家吃穷,因此只能在初二或者初三回娘家。
6、忌跟还在睡觉的人拜年
起床以后还得走亲戚拜年,如果年初一时喜欢睡懒觉的亲戚还在睡梦中,不要跟对方拜年,等对方起床再拜年,因为这样会让对方“一整年都在病床中”。
7、禁忌动剪刀
“初一动了剪刀,口舌是非全难免”
8、不可午睡
过年期间白天睡午觉,表示 “整年度都会很懒惰”。因为过年期间有很多客人到家里拜年,如果睡午觉的话对人很失礼。
9、忌倒污水、扫地
过年期间不要从事洒扫的工作,因为这样容易把家中的财气扫掉。真是折磨死有洁癖的小伙伴。如果要扫,烧炮仗的碎纸向门内扫至墙角,不扫外,不装垃圾桶。
10、忌被他人自口袋掏取物件
过年期间不要让人从自己口袋掏东西,这样表示整年度钱财都会被人家掏走。
11、忌洗衣
水有水神,水神的生日在初一初二,因此这两天不要洗衣服。
12、不说不吉利的字
避免说出“死”、“病”、“输”、“败”等不吉利的字眼;若不慎犯忌,要以吐唾沬、说“童言无忌”等方式化解可能的不祥后果。
13、忌啼哭
不能打人、骂人以及哭泣,以保持好兆头。此外,还忌小孩说脏话、年轻人打架斗殴、家里人抬杠伴嘴。
14、忌打盘、碗、酒具等易碎物品
当家人由于不慎打碎了易碎物也不要紧,只要赶快说上一句:“岁(碎)来(了)好,岁来好,岁岁平安”,就会化凶为吉了。
其实在我们中国文化里面,在这个大年初一,这么喜庆的日子里面其实一切不好的事情其实都要禁止的,而且我从小的时候我父母就跟我说那个在春节的时候绝对不要吵闹,因为在家喜庆的日子里面是不能随随便便打人骂人的,而且应该是每一位小孩子应该在那个时候都会被父母告诫,说一定不能挑食吧,其实除了这么多小孩子在春节不要哭闹的禁忌,其实还有许多的忌讳的事情。
不能洗澡,一般是要在过节的前一天,就是在前一年的最后一天,把澡洗完了,而且澡洗完之后要及时把衣服洗了,大年初一最好就不要再洗衣服了,而且晾衣服也不能把衣服晾在外面,据说这样是会把身上的喜气给洗掉,所以这个也是比较忌讳的事情。
打扫卫生,这个和洗澡一样,就是要在过年前就把自己的卫生情况处理清楚,无论是身上的还是家里的,就是要清理完之后再过年,就是不要在大年三十的时候打扫卫生,这样子会很容易把刚刚粘上的喜庆给扫掉。
不能泼水,因为人们觉得如果泼水的话,就会把自己身上的福气和财气给泼走,有种往外泼水的意思,这是不吉利的。
当然,也不要吵架哭闹,在大年初一的时候就发生吵架,这就表示这一年都不会顺利,会时不时的就和人发生争吵发生口角
一定不能把碗打碎,其实这是非常不吉利的,因为人们会觉得就会让人破财,会让我们在新的一年内赚不到钱。
这都是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传统,有着一定的寓意,无论时代怎样发展,这依旧是我们的传统。
正月初一不宜洗头。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正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月份,有很多讲究和禁忌。以下是一些正月的禁忌:
1、正月初一要守岁,不宜熬夜睡觉,否则会影响身体健康。
2、正月初一不宜洗头,因为正月初一是祭祖和拜神的日子,洗头会被认为是洗去了新年的好运。
3、正月初一不宜打破东西,因为“东方开门,祸从口出”。
4、正月初一不宜借东西,因为“借东西借不到”。
5、正月初一不宜吃豆腐脑,因为“豆腐脑”和“糯糯稀”谐音,被认为会导致家庭关系“糯糯”。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禁忌和讲究在现代社会已经逐渐淡化,很多人不再过于在意,但是在传统文化仍然得到一定程度的遵循。
【七要】
一,要瞌头。
过年的主要活动是磕头。
早上起来,满堂儿孙,包括媳妇,都要给长辈磕头作揖。一齐跪下,同时完成。
比如给爷爷磕头,边磕边说:“磕头昂爷爷。”爷爷说:“不用磕了不用磕了,来了就有了。”长辈一边迎头,一边开磕头礼。
给大人发支烟,给小孩子发的就多了,糖果、花生、饼干、水果、鞭炮等,过去还把柿饼、核桃等特产当磕头礼,不过,小孩子最喜欢的还是崭新的票子。
我曾尝试,从小就不让儿子们给我磕头,但他们长大后娶妻成人,不磕融不进主流,离家再远,过年也非要回来磕个头。说明这一文化的根深缔固不可改变。
我们这里有个习惯,夫妻之间不直呼其名,都称呼孩他爹孩他娘。丈人爹、丈母娘、公爹、婆母也一般不叫,但过年这一天磕头时,必须叫一声。今天早晨,一个媳妇刚从婆母家磕头出来,我问她:“你叫娘了吗?”她说:“我平时不叫吧过年我还不叫嘞?”也就是说,相当一部分人,一年只叫一次。
磕头还有个规矩:初一给本家即直系亲属的长辈磕,初二给姑妈、舅舅、岳母等旁系亲属磕。
如果父母去世,初一初二不磕,名曰,“佛孝”,等到初三才磕。
王金庄村,长不过三里,石板街,宽不足八尺。磕头的队伍,拥拥挤挤,寒喧问候,笑逐颜开,这家出来,那家进去,一片详和。
二,要吃好。
初一早晨要吃扁食(饺子),中午也要吃好的,再穷,这一天也不得吃糠咽菜。没有白面,就用玉米面、谷面捏扁食,面里掺榆树皮、榆树根碾成的面做粘合剂。
小时候盼过年,就是盼这一天能吃顿好饭。大年初一,终于不用吃糠窝头,不用吃糠炒面。
三,要换衣。
过年小孩子要穿新衣服。贫穷时期没有新衣服,那就把棉袄翻转,过年以前表是表、里是里,过年这天里是表、表是里。现在好起来了,年前母亲都要到县城给儿女买新衣服,以至年前一段时间客车特别拥挤。
四,要放炮。
提前把鞭炮准备好,有两响的大炮,还要放一串鞭炮。村子大了,家家都放,主要集中在0点,0点一到,沉寂的山庄,忽然间,忽通忽通的,噼噼啪啪的,即使山中有老虎,也会吓得扯屁蹿。
小孩子尤其喜欢放炮,我就是个炮迷,小时候还学会了自制土炮。有一次把手崩了个黑青,从此再不敢放。我老伴每年买炮,她也不敢放,非要让我去完成。斗大的字不识一个,炮文化却誓死捍卫。
五,要挂案。
每一族都有案,我们李姓一族,有三大分支,每一支又有小分支,支支有案,大年时由一住宅宽敞的户,将案悬挂于堂屋正墙,初一这天,子孙而等,先到案上,烧香磕头,祭祀列祖列宗。
六,要上坟。
到了半前晌,磕头的任务基本完成,陆陆续续开始往坟上走。初一要上坟。
上坟时提一卤壶,里面盛有扁食汤,这个卤壶是上坟专用器皿,市面上已经买不上了。现多用其它瓶罐代替。
初一十五上坟和清明十月一有所不同。初一十五不烧纸,仅是烧香泼汤或烧点冥币。
初一十五上坟,仅限男子,清明十月一儿子闺女都去。
初一十五上坟忌哭,清明十月一哭声嚎啕,泪雨倾盆。
七,要团圆。
初一的伟大之处在于,全村的人不论在什么地域,居然这么自然、情愿、真心实意地回到咱这山沟沟,还是每年一次,这就是家庭中亲情的力量,让每个人能够自觉地遵循着人伦的大道,它大于宗教,大于政治,大于金钱,不管在穷乡僻壤,还是在灯红酒绿的都市,都要千里迢迢、跋山涉水回家来,谁也阻挡不住回家过年的脚步。
这个文化的主脉,就是以家为核心衍生出的亲情之线。一个人即便走到天涯海角,心中都扯着一根无形的线。任皇权更迭、王旗易帜,回家过年来滋润亲情的初心始终不改。“有钱没钱回家过年”。
【七不要】
一,不要贪觉。
初一要早起,天不亮就要起来,不能睡懒觉,初一懒,一年懒,好吃懒做不是好人。
二,不要打扫。
一说是,会将财运扫地出门,另一说是,扫地招风,扫去了一年的风调雨顺,还有啥也说不上来,就是不敢扫。
三,不要干活。
初一是农民的星期天,忙忙碌碌一整年,过年说什么也得歇歇。
四,不要发火。
过年不要打孩子,不要打毛驴,不要生气,有什么问题过了年再说。平时的磕磕绊绊、泼妇骂街、斗嘴抬杠、吵吵闹闹,过年都不会出现。
五,不要回家。
大年初一媳妇不能回娘家,出嫁的女人已经不再是自家人,回娘家就要犯大忌。出嫁的姑娘必须在婆婆家过年,哪怕是不回婆婆家,但也不能在娘家过年,这一条在我们这里是死规定,必须遵守,出嫁的姑娘必须等到年初二的那天由娘家的人去叫才能回娘家。正月十五,这一天是团圆节,但也不能回娘家,必须在婆婆家过年。
犯什么大忌?会出现什么灾难?没人能说得上来 ,但谁也不敢冒这个险 。
六,不要营业。
店铺不开门,尤其是药铺。
七,不要开丧。
有福人生在初一十五,没福人死在初一十五。一旦死在初一,不哭泣,不埋葬。就连开丧都是禁忌的。不开丧叫“闷丧”,憋闷在家里,等过了年再说。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scgf/11270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