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阿泉在微信上跟我说刘老师退休了,再到济南时跟老师聚一聚,我答应着。这些年间,去济南是经常的事儿,见老师同学是偶尔的事儿。
我还想着刘老师也就三十不到,从北镇(现滨州)刚调到济南,当我们的班主任,清瘦清瘦的,喜欢抽烟,站在那里偶尔还喜欢抖抖腿,那时候师母还没调到济南,他们两地分居,忘了那时候他唯一的儿子有没有出生。反正刘老师在我印象中还是小青年儿一个。
怎么一弹指一挥间他就到退休的年龄了呢 又一想,哦,眼看我们毕业都快30年了。
那时候刘老师住单身宿舍,偶尔周末会请外地的同学去他那里打打牙祭,我在他那里知道了“吃在北镇”的说法,也在老师家知道一道叫“醋溜白菜”菜式,那年寒假回家,给家里人用白菜梆子照猫画虎般做了一道醋溜白菜,家人品过都觉不错,于是这也成了我的“拿手菜”之一。每当我在厨房捯饬做菜的时候,常会想起一些人一些事,因为那道醋溜白菜,便经常会想起刘老师。
还好,除了做菜吃饭的这些事,他教我们的机械制图我还没忘,是我学得最好的功课之一,除了刚开始对三视图的不开窍,后来我的制图从来没考过94分以下。参加工作后所在的工厂有一次摸底考试,理论课有一道制图题,我怎么也画不出,后来判断是题出错了,跟厂里总工说,他说不可能,后来又跟技术厂长反映,他是高很多届的我们的校友,自己做了一遍,又看了我画的立体图,说了句”题错了“。暗下的得意也是对老师的感谢,把我们教得不错,没给学校丢脸。
在学校里有一次生病,没去上课,在宿舍里头痛。我还记得跟老师说:老师你不知道我头多沉重啊!老师道:我又不能把你头割下来称称 我看看是用工程力学来解还是用制图方法算算你的头多沉。老师其实很严肃有点不苟言笑,这是他的幽默是我听过的他唯一的玩笑话了。次日老师端来小米粥,那是给我的“病号饭”,大概是他自己在宿舍自己熬的,现在想起,还是感慨老师对学生的那份用心。
明天是教师节。于我,每逢佳节,必有回想。其实我是个比较木讷的人,前段时间看对处女座人的分析,说我们有”社交恐惧症“,我给自己贴上标签,深以为然,每到节日都比较被动地问候示好,每逢教师节等,也知道应该至少发些祝福的短信之类,但是……大概羞于启齿吧。
上的学不多,直接的老师还是遇到过很多位。有的老师,已经忘了名字,但有的老师,毕生难忘。
小学一年级,在农村老家丁界头小学,启蒙老师应该是庄会美(音)。我们老家素来尊师,老辈的人还习惯称老师为”先生“,当年村里找不出几个识字的人的时候,写封信都要称二斤香油果子( 油条)跑几里路到道口请先生写信,所以庄会美老师在当地的知名度很高。她好像只教过我们几个拼音字母就随丈夫去淄博工作了。当年农村小学只有几间破屋,”石凳子石桌子泥孩子“,一个教室装两个年级的学生,老师教完一年级的aoe,布置写作业,再教二年级的课。
我妈曾说,那时候的老师真厉害,一个人教语文数学美术唱歌体育不说,还教两个年级!我还记得上学要自己带WU子(一种方凳),学生写字有的还用石笔石板,夏天在学校午休要带蓑衣,把蓑衣铺在地上休息;还记得有个男生调皮捉了豆虫放在一个女生的蓑衣上,吓得那个女生花容失色,被庄老师告到家里……说起来也快40年没见过她,再见,我不认得她她肯定也不记得我了。
二年级转学后去到的学校还叫“卫东红校”,后来恢复校名“实验小学”,班主任老师姓牛,我已经不记得她的大名也记不清她的模样了,只记得她有一儿一女,儿子叫赵文革,呵,学校和老师孩子的名字都有显著的时代痕迹。四年级时又换了个姓李的班主任,也不记得名字,很凶的一个女人,大概我选择性地对她进行了遗忘,但还是特别记得几个关键事件。一是她曾给过我的一篇作文95分的高分,刚学完《李四光》,《我的理想》作文写的是当一个地质勘探队员,立志为祖国发掘宝藏,想想真没出息,我的理想如果是地质学家至少能当队员吧 后来去北京在地质大学的宾馆住过几天,还遗憾没在那里上过学。
也记得她在班上声讨同学写作文以“有一次”和“记得”开头,“你们不写记得和有一次就不能开始作文是吧 !”所以到现在我还有个”毛病“,文字段落如果开头是”有一次“或”记得“,都会想起李老师的不允许,会下意识地修改、替换掉。小学四年级还是五年级,有一次的作文是写电影的观后感《千万不要忘记》,我没写过观后感,大概把电影的故事情节讲了一遍,洋洋洒洒写了最长的作文,被老师在课上批得狗血喷头。
有一次,前些年我甚至专门写过每一段都是”有一次“开头的博客文章,抽时间找出来飨之。
可见,小学老师对一个人的影响有多大!我的好多小学同学钢笔字写得非常好,并没有专门学过书法,想来是受小学老师的影响。那时候小学老师的板书都非常了得,庄老师、牛老师还有李老师,在黑板上的字我至今记得都是令人”仰止“的高度。 还有从小学到中学遇到的其他科目的老师,比如小学的体育老师,带我们去孟庙上课讲孙膑庞涓;比如历史老师,讲历史就象讲故事;比如地理老师,上海人,每次只带一只粉笔来上课,徒手画世界地图惟妙惟肖,我至今保留着他刻的一份油印试卷,那硬笔书法才叫飘逸……
如果我有幸受过更高等的教育,会遇到更多的好老师。其实即便走向社会,也遇到过很多可称为师的老师。济南习惯把所有人称呼为“老师”大概就是"三人行必有吾师“之意。
我上的初中是个新建校区,班主任是张老师。五月份随父参加他的战友聚会,还跟几个同学去拜访过她。看到老师身体比几年前好了很多,自己能下楼去活动活动了,甚感欣慰。写于2014年9月9日。教师节前夜
插图:东北师大附中历史教师赵登明手绘世界地图
几年前曾写过一篇同题”作文“,贴在这里。宫师妹,如果你来这里恰好看到,代问老师好。
点击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1021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老师好
下一篇: 椰蓉面包卷深夜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