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诗词歌赋

被父亲霸占了妻子,又遭亲兄弟杀害,这位国君的一生倒霉而又悲摧

过山龙 2023-07-26 11:08:10

读中国春秋时期的历史,心情总是有些沉重,这里面充满了一个"乱"字。这"乱"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各诸侯国之间的纷争攻伐之乱,二是各国父子兄弟之间的骨肉相残之乱,三是后宫的荒淫无耻之乱。读来令人唏嘘不已。

鲁隐公姬息,他本来可以拥有一个平静安稳的生活,可是阴差阳错,却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

鲁惠公在位的时候,他的正夫人早逝,也没有留下孩子,有一个叫声子的偏妃生下姬息,声子虽然也是宋国公主,但不是宋国正室所生,所以到鲁国只能做妾。因此姬息是庶出,所以不能被立为太子。公子息长大以后,鲁惠公给他娶了宋武公之女仲子为妻,可是仲子到了鲁国后,鲁惠公看到仲子长得漂亮,就把她占为己有,并立为正夫人。第二年仲子生下公子姬允,姬允也被顺理成章的立为太子。

想来姬息是一个诚实孝顺的公子,妻子被父亲占有,也没有成为太子,他竟然没有任何怨言。公元前723年,鲁惠公死了,太子允年幼,姬息作为长庶子行使君权,代理政务,执掌行政大事,并不是即位,所以后人称之为"隐公"。

这一个"隐"字,太值得我们去体味了!

鲁隐公代理国君是鲁国大臣们一致举手通过的,可见他的为人谦让而诚实,而且他代理国政也非常勤勉。可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不但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而且直接把他推上了死路!

这一切,都是由鲁国一个叫姬翚(huī)的大臣一手造成!

姬翚字羽父,人称公子翚,是鲁国宗室,是春秋初期鲁国大臣。此人究竟如何,我们且看《左传》中记载的几件事情。

公元前719年,此时隐公已代理国政四年,当时宋国想攻伐郑国,想必是考虑到太子允的母亲是宋国人的关系,前来鲁国借兵。姬翚向隐公请求出兵帮助宋国,但是鲁隐公没有同意。公子翚竟然违抗君命,私自带兵与宋国会和,并与陈国、蔡国、卫国等诸侯会盟,组成联军攻打郑国。结果诸侯联军大败郑国,并掠走了宋军的粮草。

鲁隐公电视剧形象

这种严重的欺君抗命行为,鲁隐公竟然没有制止得了,回来后也没有责罚,这一方面说明了隐公的懦弱,另一方面也反应出公子翚在鲁国的权势地位和嚣张跋扈。

鲁隐公八年(公元前715年),鲁国的司空无骇死了,公子翚为无骇请求谥号与族氏,隐公便以祖父公子展的名字赐无骇家族为展氏。看来公子翚在朝中说话还是很有分量的。

公元前713年,鲁隐公将要去和郑国、齐国的国君会盟讨伐宋国,公子翚作为先锋提前率兵与郑齐两国会和。

从以上事情不难看出,公子翚不但在鲁国位高权重,而且它掌握的还是兵权!这就难怪隐公有点怵他了,毕竟自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国君啊。

这些还算不了什么,实际上公子翚还有更大的野心,那就是想做鲁国的相国!

《史记》:隐公五年,观鱼于棠

公子翚是一个很有心计的人,他知道要想当上相国必须要依靠国君才能上位,眼下隐公虽然还是代理国政,可是县官不如现管,毕竟鲁隐公现在掌握着鲁国的生杀大权。

公元前712年,也是鲁隐公代为执政的第十一年。这一年冬天,公子翚为了达到目的,暗地里向隐公献媚说:"鲁国的百姓都认为您做国君才能利国利民,您不如把那代理二字去掉,做一个堂堂正正,名言正顺的国君。如果可以的话,我请求您杀掉太子允,然后您做国君,我做相国。"

公子翚的这个提议也太直接太大胆太不要脸了吧,这几乎完全是为自己的私心所谋,那些恭维献媚的话只不过是想让隐公做他的跳板罢了。

隐公当然没有答应。隐公说:"我父王先君有命在前,我是因为太子允年龄幼小才代他管理国政,现在太子已经长大。我正在菟裘这个地方建造养老之所,等建好之后我就把国政交给他。"

隐公的回答可谓是至情至理,大有谦谦君子之风,也充分证明了他诚实守信,淡然处世的性格。

隐公和莒子会盟处

公子翚则不同了,他是一个权欲熏心,自私无情的家伙,接下来所做的事情更加卑鄙无耻!

小人当然有小人之心,也会有小人之举。挑唆离间是小人惯用的伎俩,无数事实证明,这种伎俩的成功率达百分之九十九以上。

他见自己无法说服隐公,又担心太子允知道后对他不利,既然这棵树不能乘凉,那就把它砍掉!于是心里就产生了除掉隐公的恶念。

公子翚又跑到太子允面前诬陷隐公,他说:"隐公欲遂立,去子,子其图之。请为子杀隐公。"(《史记·鲁周公世家》)

前面在劝说隐公的时候,他还是想借隐公之手杀掉太子允,这次在太子允面前竟提出自己要亲自去把隐公杀死,其用心之恶毒,实在让人愤恨另加痛恨!

太子允也是一个没有脑子的家伙!竟然信以为真,他同意了姬翚的请求。他怎么不动动脑子想一想,(补充一下,前面似乎已经说过他没有脑子,所以他哪里还有脑子可用 )。若是隐公真的有篡位之心,还要等到今天吗 在你小的时候就把你捏死了!看来在君权利益面前亲情不过就是一张使用多年的窗纸,怎能经得起风吹雨打

鲁隐公最终死于公子翚的阴谋之下,也是死于自己弟弟手里。关于姬翚弑杀隐公的过程,《史记》和《左传》里都有较为详细的记载。

鲁隐公做公子时,曾在一次与郑国的作战中被郑国俘虏,他通过贿赂郑国大夫尹氏才得以脱身。所以鲁隐公为了报恩,就把尹氏的家神供奉在一座园子里,并经常前去祭拜,祭拜完之后就住在附近大臣蒍氏家里。羽父就趁隐公去祭拜时率军把隐公杀死在蒍氏家中。

太子允正式即位,这就是鲁桓公,为了掩盖杀兄弑君的恶行,桓公和公子翚以弑君之罪讨伐蒍氏,把蒍氏作为他们阴谋的替罪羊。

《春秋》隐瞒了隐公被桓公和公子翚所弑事件,也没有记载隐公死的地点,因而也没有记载鲁隐公是如何被安葬的情况。无白书生觉得《春秋》上的简短的记载更能激发人们的想象:"冬十有一月壬辰,公薨(hōng)。"

《左传》又载:"不书葬,不成丧也。"

意思是,在记录这件事情时,不写如何安葬,也没有丧礼!

这一切,全是因为一个"隐"字!

此文至此终结,而心却不能平复,作诗一首,以表叹惋:

隐去怨怀隐去志,

隐去功名隐去身。

不隐诚信真君子,

从此不做侯门人。

: “民间历史故事”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求分享 求点赞

描写父亲外貌的作文300字

篇一:我的爸爸[300字] 杨卓涵
我有一个非常爱我的爸爸。他外貌英俊,一米八的身高拥有着一个强壮的身体,他的穿衣风格经常很休闲,只有在公司会议的时候才很正规的穿西装。
爸爸的表情总是很开心,经常告诉我无论什么事情都要乐观面对。我五岁时有一次和爸爸晚上出去散步,突然,一辆车鸣着喇叭向我行驶过来,爸爸紧张地喊了声:“靠边!”我正准备靠边时,爸爸推了我一把,我躲过去了,爸爸却被石头绊倒了,右胳膊一大片都是血红的,我吓得要哭了,爸爸说:“没事!这点小伤不算什么,只要你没事就好!”爸爸保护了我而自己受伤了,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浓浓的父爱。
爸爸不仅在生活上关怀我,而且在学习上也关心我。
记得有一天下午,我在家里写作业。有一道奥数题把我难倒了,我冥思苦想也想不出来,就在这时爸爸微笑着走过来:“来,爸爸帮你看看。”讲一遍我不懂,讲两遍我还是不完全明白,爸爸耐心地用各种方法终于让我云开日出解答出了这道题。
我感觉父母的爱是用金钱买不到的,父母的爱是无法比喻的!

篇二:我的爸爸[300字] 王可仁
我的爸爸是位大数学家,什么题都难不倒他,当然,谁都认识他。高高的鼻梁上,架着一个黑框眼镜,一看,就知道他是一个博士。今天,他一脸严肃滴收拾东西,他有什么重要的事?一打听才知道,他原来是要去看望老师。我疑惑地问爸爸:“您怎么还有老师?”爸爸则拍拍我的图,说:“这些都是秘密》”我请求爸爸带我去见见他的老师,爸爸考虑了片刻,说到:“那好吧。”不过你要安安静静的,不能胡闹……我答应了他所有的要求,我们便上路了。
我本以为他会带我去哪个大学里,可是,我们居然来到了我所就读的小学并来到了我曾上过的一(3)班,这时,我终于见到了爸爸的老师,这个老师竟然是我的数学老师,也是爸爸曾经的老师。老师拍拍爸爸的肩膀,说:“你这些年,在数学是上成就确实很大,我们全校都以你为荣!”爸爸却谦虚地说:“我要感谢老师您,是您人我懂得了更多的知识。”
这时,我才明白,爸爸虽然是数学家,可是他也有一年级的老师。
篇三:大厨师爸爸[300字]
我的爸爸,他下厨的次数简直屈指可数,可今天,爸爸却自告奋勇地对我说:“晚上我来给你们烧菜,让你妈妈好好休息休息。”我感到非常惊讶,心想:啊,难道今天的太阳从西方升起来了?
晚上五点半左右,爸爸就信心满满地走进了厨房,一会儿切姜片;一会儿切白菜;一会儿切肉片,一会儿又把鱼叠起来切成一块一块的,他忙得不亦乐乎。我却带着不信任的眼光看着爸爸忙东忙西的,心想:晚上的饭菜能好吃吗?
过了一会儿,切东西的声音停止了,爸爸开始做菜了。他把锅拿出来,在里面放了少许的油,过了一会儿,油热了,他把肉片给倒进去;只听“哗啦啦”一声,香气顿时扑鼻而来;爸爸再把大白菜放进去,炒了几下,放上调料,盖上锅盖,不一会儿,我最爱的大白菜炒肉片就烧好了,我拿起筷子夹了一块肉片塞进嘴里,哇!味道真不错啊!
爸爸接下去又烧了一道菜——小黄鱼烧咸菜,爸爸烧得色香味俱全,这时,我对爸爸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原来爸爸的厨艺这么高超,真是深藏不露啊。
看着一盘盘香喷喷的美味佳肴,吃着可口的饭菜,妈妈笑了,笑得像盛开的花儿一样美。

篇四:发现爸爸[300字]
在我的心目中我的爸爸是一个高大。健壮。勇敢的男子汉,他不但长得英俊更是工作中的能手,他就像一本厚厚的字典我能从他身上学到许多 有趣的知识。和做人的道理,他值得我去翻阅。去钻研。
我爸爸在城里开了一家消防器材店,也算是一个小老板了每次在他有空的时候,就会拿着一本书认真地看起来,我好几次都想问他读什么书啊,这么认真,可我不忍心打断他的学习,话到嘴边又吞回去了。一个星期天,我蹦蹦跳跳地来到店里,看见爸爸正捧着一本【新编消防知识】津津有味地看着。我忍不住了就跑过去问;‘爸你这么大年纪还读什么书呢。’他揉揉眼睛微笑地说;爸爸肚子里的墨水少,再不看点书就会被社会淘汰了。听了爸爸的话我感到很惭愧,心想,平时在家里做作业不是想着看电视就是急着去玩,而爸爸却在认真地读书……
我要像爸爸一样做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更要做一个学问渊博的人。

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个小国的国君的夫人被一个大国的君王垂涎然后霸占,后来这个夫人念旧情,还偷偷出来见

息国国君与息夫人,有桃花庙的典故。

息国亡国后,息侯被俘后成了楚国都城的守门小吏,息夫人在楚宫中备受宠爱,三年的时光一晃就过去了,息夫人为楚文王生下两个儿子,但却始终不发一言,楚文王十分纳闷,一定要息夫人说出道理来,息夫人万般无奈,才泪流满面地说道:“吾一妇人而事二夫,不能守节而死,又有何面目向人言语呢!”
转瞬秋风送爽,桂子飘香,楚文王兴高采烈地出城打猎,预计两三天后才能回宫。息夫人趁此机会,悄悄地跑到城门处私会自己的丈夫,两人见面,恍同隔世,息夫人边哭边说:“妾在楚宫,忍辱偷生,初则为保全大王性命,继则为想见大王一面,如今心愿已了,死也瞑目。”
息侯心碎肠断,安慰息夫人:“苍天见怜,必有重聚之日,我甘任守城小吏,还不是等待团圆的机会么!”
息夫人认为与其痛苦地偷生苟活,不如慷慨地一了百了,于是奋力朝城墙撞去,息侯阻拦不及,眼看自己的妻子香消玉殒。息侯大恸,顿时万念俱灰,为报答息夫人的深情,也撞死在城下。
楚文王打猎回来,听说此事,黯然神伤,有感于二人的纯情,竟也以诸侯之礼将息侯与息夫人合葬在汉阳城外的桃花山上。后人在山麓建祠,四时奉祀,称为“桃花夫人庙”,又称桃花庙。至今仍为汉阳府(今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的名胜之一。唐代诗人杜牧途经汉阳时,曾到庙中凭吊,题诗道:“细腰宫里露桃新,脉脉无言度几春;毕竟息亡缘底事,可怜金谷坠楼人;息亡身入楚王家,回看春风一面花;感旧不言常掩泪,只应翻恨有荣华。”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scgf/10906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