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风干物燥,燥令司天。秋燥易伤人津液,劫损肺阴,而见口干咽燥、干咳少痰、声嘶胸痛、大便燥结、皮肤枯槁等症状。此时,人应顺应自然而奉收,阳气内敛,阴气渐长,养生贵在滋阴敛阳。饮食宜多进滋阴养血、清燥润肺之品。
传统的滋阴润燥膳食有:生地粥、黄精粥、黑芝麻粥、雪梨玉竹粥、生山药粥、沙参二冬粥、脊肉粥等。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滋阴药物易于“碍胃”,常常影响胃肠的消化功能。如龟板、鳖甲、阿胶等补益药物较为滋腻,如果使用不当,会产生食欲减退、消化不良等副作用。因此,应遵循“补而不腻,补而不滞”的原则,同时配合服用一些健脾理气的药物,可避免出现副作用。
导语:秋季的天气干燥、凉爽变化不同,所以我们要特别注意生活上的习惯与饮食上的习惯。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秋季养生的8大原则,欢迎大家参考!
一、秋季养生原则
1、调理饮食:秋季健康饮食要以滋阴润肺为基本原则。年老胃弱者,可采用晨起食粥法来益胃生津,如百合莲子粥、银耳冰糖糯米粥、杏仁川贝糯米粥及黑芝麻粥等食物。除此之外还应该多吃一些酸味果蔬,少吃辛辣刺激食品,这对护肝益肺大有好处。
2、早起早睡:早睡以顺应阴精的收藏,早起以舒达阳气。秋天应适当早起,可以减少血栓形成的机会;起床前适当多躺几分钟,舒展活动一下全身,对预防血栓形成也有着重要的意义。这类的疾病在秋末冬初发病率很高,发病时期多在长时间睡眠的后期,这是因为在睡眠时血液在脑血管的流动速度减慢,血栓容易形成之故。
3、增强体力:秋天气候渐冷,衣服不可一下子增加过多,有意地让机体冻一冻,经受一些寒凉之气的锻炼,这也是增强机体对冬季寒冷气候适应能力的重要方法。金秋时节天高气爽,是运动锻炼的好时期,尤其应该重视耐寒锻炼,如早操、慢跑和冷水浴等,以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
4、预防疾病:秋末气候转凉,这个时期是中风和心肌梗死发病的`高峰时期,极容易导致猝死。患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肺心病的人,对气候的变化也很敏感,很容易导致复发、病情恶化。故患有这类疾病的患者应该特别注意提高警惕加强预防,家中应备有急救与治疗药品,以防不备之需。
5、预防秋燥:秋天气候干燥,因而皮肤水分蒸发快,故容易造成皮肤干裂、皱纹增多、咽喉燥痛、大便秘结等症状,因此秋天预防秋燥是一项重要的保健原则。室内要保持一定的湿度,重视补充机体的水分,避免过劳和剧烈运动使津气液的耗损。为了防止皮肤干燥可涂擦各种护肤霜。但应该注意口唇干裂不可擦甘油,更不可用舌头经常舔口唇,否则会使口唇干燥皲裂加重。
6、慎食瓜果:夏令大量食瓜果虽然不至于造成脾胃疫患,却会使肠胃抗病力下降,入秋后再大量食瓜果,势必会更助湿邪损伤脾阳,脾阳不振则不能运化水湿,腹泻、下痢、便溏等急慢性胃肠道疾病就会随之发生。因此,入秋之后应该少食瓜果,脾胃虚寒者尤其应该禁忌。
7、适时进补:进补时需要注意不要无病进补和虚实不分滥补。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证病人就不宜用补药。虚病又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区分,对症服药才能够补益身体,否则就会适得其反。还要注意进补适量,忌用药代食,提倡食补法。如乌骨鸡、猪肺、龟肉、燕窝、银耳、蜂蜜、芝麻、核桃、藕、秋梨等。这些食物与中药配伍,则效果更佳。
8、多饮汤水:秋季空气干燥,把进补的物品制做成汤水服用比较适宜。一般人宜用食补方法,即选择新鲜的白菜、萝卜和莲藕等加入鱼、肉等做成汤,如花生鸡爪汤、莲藕牛肉汤、菠菜猪肝汤、萝卜排骨汤等。还可以食用有于利尿解热作用的寒凉类水果,如苹果、雪梨、柑橘、荸荠、葡萄等,可补充大量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秋季气候较干燥,口渴感强,但是不宜多饮含气体的饮料,可选用胖大海加冰糖或者白菊花加蜂蜜浸泡,经常服用,既可以补充体内水分,又可起保健治疗作用。
秋季养生食物:
1、主食:大米、小米、玉米、荞麦、大麦、小麦、糯米、糙米、高粱、豆腐、豆浆、扁豆等。
2、肉蛋奶选择:羊肉、牛肉、鸭肉、鱼类、猪腰子、猪肺、鳖肉、乌骨鸡、鲍鱼、鳝鱼、蛋类、奶 类等。
3、蔬菜选择:豆芽、菜花、菠菜、胡萝卜、茄子、莲藕、甘薯、马铃薯、山药、芋艿、芹菜、小白菜、莴笋、洋白菜、南瓜、菱角、百合、香菇等。
4、水果选择:橘、柚、葡萄、柿子、梨、苹果、枣、香蕉、山楂、草莓等。
5、其它:栗子、胡桃、花生、芝麻、蜂蜜、枸杞子、白木耳、田螺等。
立秋过后进补是有诸多讲究的,下面对此进行简单介绍
方法/步骤
忌猛补肉类 由于刚刚经历了“苦夏”,人的脾胃功能有一定的受损,骤然进食大量肉类无疑会加重肠胃负担,非但不利于补身体,反倒对身体有害;
少辛辣多润肺 正所谓“秋不食姜”,这时段须少食用葱、姜、蒜及辣椒等辛辣之物,可多食用莲藕、银耳、大枣、枸杞等煮粥喝,达到润肺养肺的功效;
清热解毒多吃豆 立秋时节可多食用豆类,例如绿豆、红豆等,配以大米或小米煮汤,能起到清热解毒、保健脾胃的作用;
远离寒凉之物 一方面注意调节空调的温度不宜过低,风扇不要直吹身体,再者立秋后西瓜等性寒物要少吃少饮;
起居多留心 宜早睡早起,安神养气,保持心态平和,不宜动怒;立秋后气温多变,感冒多发,须注意及时添加衣服;随着气温逐降,可适当增加运动量以提高免疫力。
注意事项
立秋进补不宜过猛,应循序渐进;
多食用豆类或枣类的汤粥饭,益气润肺养脾胃;
适当增加运动量,提高免疫力。
1.多喝盐水和蜜水
秋季气候的特点是燥,这对人有直接伤害,其中以肺为最。在干燥的秋季,如果我们光喝白开水,并不能完全抵御“秋燥”带给我们的负面效应。水分进入人体后,很快就会被蒸发掉或排出体外。
对付“秋燥”,我国古代医学家为我们提供了一条最佳的饮食良方:“朝朝盐水,晚晚蜜汤。”换言之,喝白开水,水易流失,若在白开水中加入少许食盐,就不那么容易流失了。这种方法与我们现代医学中的给病人补充生理盐水是一个道理。
白天喝点盐水,晚上则喝点蜜水,这既是补充人体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养生、抗拒衰老的饮食良方,同时还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真是一举三得。
2.及时进补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从养生角度看,秋季是很关键的。秋季是由夏季往冬季过渡的过程,此时进补,不仅对人体适应秋季气候变化、保证秋季健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为“冬藏”做好了准备。
尽管秋季是进补的黄金季节,但不恰当的进补方法不仅收不到预想的效果,有时还会损害健康。大量临床实例告诫人们,秋季若不注意进补原则、方法和补品的选择,盲目“乱补”,不但于健康无益,反而可能致病。
秋季进补有四忌:
一忌多多益善。任何补药服用过量都有害,“多吃补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是不科学的,过量进补会加重脾胃、肝脏负担。在夏季里,人们由于喝冷饮、食冻品,多有脾胃功能减弱的现象,这时候如果突然大量进补,会骤然加重脾胃及肝脏的负担,使长期处于疲弱的消化器官难于承受,导致消化器官功能紊乱。
二忌以药代食。重药物轻食物的做法是不科学的,药补不如食补,许多食物也是好的滋补品,如多吃荠菜可治疗高血压;多吃萝卜可健胃消食,顺气宽胸;多吃山药能补脾胃。日常食用的胡桃、芝麻、花生、红枣、扁豆等都是进补的佳品。
三忌越贵越好。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同,与之相适应的补品也就不同,价格昂贵的补品如燕窝、人参之类并非对每个人都适合。每种进补品都有一定的对象和适应证,应以实用有效为滋补原则。有些人认为价格越高的药物越能补益身体,人参价格高,又是补药中的圣药,所以服用的人就多。其实,滥服人参会导致过度兴奋、烦躁激动、血压升高及鼻孔流血。
四忌只补肉类。秋季适当食用牛羊肉进补效果好,但经过夏季后,由于脾胃尚未完全恢复到正常功能,因此过于油腻的食品不易消化吸收。另外,体内过多的脂类、糖类等物质堆积还可能诱发心脑血管病。因而,秋季食补中不应忽视蔬菜,它可以为人体提供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3.少吃生菜、沙拉等凉性食物
秋天里,要想保护脾胃,最好多吃些易消化的食物,少吃生菜、沙拉等凉性食物。尤其应避免瓜果,因为“秋瓜坏肚”,如西瓜、香瓜易损脾胃阳气,所以不妨适量吃些苹果、柿、柑桔、梨、葡萄和龙眼。
4.不宜食用过于油腻或辛辣的食品
秋天气温干燥,人容易上火,所以要少吃辛辣食物,这些食品包括辣椒、花椒、桂皮、生姜、葱及酒等。当然,将少量的葱、姜、辣椒作为调味品,并无大碍,但不要常吃、多吃。秋天气候干燥、燥气伤肺,如常吃辛辣的生姜,更容易伤害肺部,加剧人体失水、干燥。
在古代医书中出现过这样的警示:“一年之内,秋不食姜;一日之内,夜不食姜。”看来,秋天不食或少食生姜以及其他辛辣的食物,早已引起古人的重视,是很有道理的。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qiujiys/3079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秋风起,吃螃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