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对应关系:“五行配伍”在礼教方面的应用
有“礼仪之邦”美誉的古代中国,“五行配伍”还充分体现在礼教伦理上。《礼记•王制》曰:“子五十里。”“诸侯五日而殡,五月而葬。”战国邹衍将“五行配伍”发展为“五徳终始说”。《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始皇推始终五德之传,以为周得火德,秦代周德,从所不胜。方今水德之始,改年始,朝贺皆自十月朔。衣服旄旌节旗,皆尚黑。数以六为纪,符法冠皆六寸,而舆六尺,六尺为步,乘六马。更名河曰德水,以为水德之始。则毅戾法,事皆决于法,刻削毋仁恩和义,然后合五德之数。”这是根据“五行相克”的顺序推演的,即“舜土、夏木、殷金、周火、秦水”。
西汉时,刘邦也根据“五行相胜”的理论,将以前的祭“白、育、黄、赤”四帝改为祭五帝,增加了一个黑帝,这是中国古代宗教史上的一次重要改革,以倡导“天人感应”学说。著名的西汉大儒董仲舒进一步赋予五行以道德属性,把五行由自然、人亊上升到神意,为忠孝道德观念找到了理论依据。他说:“天有五行……木,五行之始也;水,五行之终也;土,五行之中也。此其天次之序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此其父子也。木居左,金居右,火居前,水居后,土居中央,此其父子之序,相受而布……常因其父以使其子,天之道也……故五行者,乃孝子忠臣之行也。”
东汉的谶纬神学进一步发展了董仲舒的五行理论,《白虎通•五行》提出了“五行休王说”,作为五朝更替和历史发展规律,同时,又把五行关系进一步演化为君尊臣卑、夫尊妻卑的等级关系,文中说:“五行者……言行者,欲言为天行气之义也。地之承天,犹妻之亊夫、臣之事君也。不以父命废五命,何法?法金不畏土,而畏火。”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qimenjichu/4117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