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魏相的易学渊源,《汉书●魏相传》日:‘“相明《易经》,有师法。”可知魏相易学是有“师法”的,但《汉书》并没有说他师从何人。汉代经学传承极其重视“师法”,为什么说魏相易学有“师法”却又不说其师从何人?这不能不令人生疑。弄清楚魏相易学的师承,对于了解西汉中后期的易学走向,无疑有着积极的意义。《汉书●魏相传》于魏相早期的经历记述日:
魏相字弱翁,济阴定陶人也,徙平陵。少学《易》,为郡卒史。举贤良,以对策高第,为茂陵令。
笔者认为,《汉书》“少学《易》,为郡卒史”一句,透露了魏相是通过经学考试走上仕途的,我们或可循此线索揭开其易学师承何人。首先解释-下什么是“卒史”,李迎春先生说:“ 卒史一职起源于战国,在秦汉时期,是包括中央列卿和地方郡守、都尉等二千石左右级别官员的高级史类属吏,以处理文书、协理长官为主要职责。”关于汉代卒史一职的取得途径,杨天宇先生指出,其有三个途径:“经考试而录用”,“长吏所辟除”,“输钱谷以获其官”。“经考试而录用”的方式成为郡卒史,是西汉公孙弘为丞相时实施的- -项奖掖经学士子的制度。《汉书●儒林传》记载元朔五年(前124年)六月丞相公孙弘上汉武帝疏:
为博士官置弟子五十人,复其身。太常择民年十八以上仪状端正者,补博士弟子。郡国县官有好文学,敬长上,肃政教,顺乡里,出入不悖,所闻,令相长丞上属所二千石。二千石谨察可者,常与计偕,诣太常,得受业如弟子。一岁皆辄课,能通一艺以上,补文学掌故缺;其高第可以为郎中,太常籍奏。即有秀才异等,辄以名闻。其不事学若下材,及不能通一艺,辄罢之,而请诸能称者。臣谨案诏书律令下者,明天人分际,通古今之谊,文章尔雅,训辞深厚,恩施甚美。小吏浅闻,弗能究宣,亡以明布谕下。以治礼掌故以文学礼义为官,迁留滞。请选择其秩比二百石以上及吏百石通一艺以上补左右内史、大行卒史,比百石以下补郡太守卒史,皆各二人,边郡一人。先用诵多者,不足,择掌故以补中二千石属,文学掌故补郡属,备员。请著功令。它如律令。
学者指出:汉武帝元朔五年置博士弟子员,标志着太学的创立,是我国古代创立正式大学的纪元。这为魏相走上仕途创造了条件。缘于“博士官置弟子”的制度,魏相在年满十八岁后通过郡县选拔,“诣太常,得受业如弟子”;赴太常学《易》一年后,通过了“设科射策”《 易经》科的考试,以“通- -艺”而得以“补文学掌故缺”,也就是“一岁皆辄课,能通一-艺以上,补文学掌故缺”;又以文学掌故的资格成为年秩百石的郡卒史,也就是《汉书》中常常出现的“文学卒史”一这也与 《汉书●韩延寿传》“时魏相以文学对策”的记载相符。关于魏相的生活年代,按《汉书●魏相传》的记载,其当生于汉武帝中后期,活跃于汉昭宣帝时。我们由“少学易,为郡卒史”之语,可见魏相的少年早成;又.
考知魏相于汉昭帝始元元年(公元前86年)通过举贤良对策为茂陵令,假设魏相十年间从郡卒史到茂陵令,则其生年在公元前115年左右,其入太常学《易》的时间在公元前95年左右。
那么,教授魏相的易学博士是谁呢?西汉第一位《周易》经学博士当是杨何。《汉书●百官公卿表》:
武帝建元五年初置《五经》博士。《史记●儒林列传》:
何以《易》,元光元年征,官至中大夫。《汉书●儒林传》亦日:同授淄川杨何,字叔元,元光中征为太中大夫。
汉武帝建元五年为公元前136年,元光元年为公元前134年,前后相距仅两年,故可推知杨何以《易》征,当是被征为《易经》博士。《汉 .书●儒林传赞》:
自武帝立《五经》博士,开弟子员,设科射策,劝以官禄,讫于元始,百有余年,传业者浸盛,支叶蕃滋,一经说至百余万言,大师众至千余人,盖禄利之路然也。初,《书》唯有欧阳,《礼》后,《易》杨,《春秋》公羊而已。
班固的“《易》杨”之语,也印证了自汉武帝置《五经》博士起,第一位易学博士是杨何。由之可见,王国维《汉魏博士考》日:“《易》之有博士,始于田王孙,在武帝时。”①这一观点是值得商榷的。杨何是否是魏相的易学师傅呢?尚需进-步考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何元朔中以治《易》为汉中大夫。
杨何于元朔年间由太中大夫升迁为中大夫。西汉大夫官职中以中大夫最为显要,杨何大约以此官职致仕。汉武帝元朔年号一共用了6年(公元前128-前123年),而为博士置弟子员的奏疏始于元朔五年,此时距杨何为易学博士,已经整整10年之久。另外,《史记》记载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卒于公元前110年)“受《易》于杨何”,按常理推断,杨何的年龄当至少年长司马谈20- -30 岁,故杨何升迁为中大夫时,年岁已老,当未必在太常教授博士弟子。故魏相在太常学习时的易学老师,当县《汉书●儒林传》中明确记载为易学博士的田王孙。
田王孙是易学名师,魏相是汉宣帝重臣,为什么《汉书》不明说魏相易学师承田王孙?原因当在于魏相“如弟子”的身份,一个“如”字,道出了这类学生不在博士弟子之列。故魏相虽然师从田王孙,但不能算是田王孙的嫡传弟子。这当是《汉书》说魏相易学有师法而不说师承何人,说魏相“表采《易阴阳》及《明堂月令》”人其易学而不说他有违师法的原因所在。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qimenjichu/4073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贾谊易学的时代意义探讨
下一篇: 魏相易学的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