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早年主要是在鲁国太庙做祭祀官(孔子30岁到34岁期.间及37岁到51岁期间,前后长达20年之久),实际上是个大祭司。当时祭祀官称作“儒”,孔子长期做儒官,所以后世称孔子为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书艺文志》说:“儒家者流, 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司徒是古代主管教化的官。《汉语大字典》 说:“儒, 春秋时从巫、史、祝、卜中分化出来的,熟悉诗、书、礼、乐而为贵族服务的人(按:故帛书《要》记载孔子要与史、巫分开。)。《说文人部》:‘儒, 柔也,术士之称。’《周礼.天官太宰》: ‘四曰儒,以道得民。’郑玄注:‘儒, 诸侯保氏有六艺以教民者。’
贾公彦疏:‘ 诸侯师氏之下,又置一保氏之官,不与天子保氏同名,故号日儒,掌养国子以道德,故云以道得民。”如此说来,儒本源于巫祝。日本学者白川静先生全面研究了中国文明与巫祝文化传统的渊源关系后发现,认为孔璺老庄诸子之学皆出于祭司阶级,儒者起源于巫祝,他说:牺牲系用巫祝,被当作断发而请雨的牺牲者,需也。需,系含有为需求降雨而断发髡形之巫的意思。如此的巫祝,乃儒者之源流也。此牺牲者一巫,又有时会被焚杀,关于汤之神话亦有采其形式者。
因此白川静说:“儒家最早出 自巫祝之学,以周之礼乐为主要教授科目,以其礼教文化的创始者周公为理想;周公,为周初在所谓‘明保’圣职地位之人。”@叶舒宪说:“这样, 自商汤至周公再至孔子,由巫到儒的演进过程大致有了清晰的线索。”并说:“ 儒与巫与尹与史皆一源而分流者也。”就连“《诗》 、《书》、《易》、 《礼》 四部古经,虽有祝颂、记言记事、占卜、仪式规范这四种内容上的差别,但究其本源,仍可视为巫师一职的派生产物。”叶舒宪进而认为,儒道同源于“祭司王”(古称孔子为“素王”),他说:“弗雷泽指出, 最早的帝王是从原始社会中的祭司、巫师一类的神职人员发展而来的。他们原本不是执行政治统治职能的社会领袖,而是被社会成员视为半神半人的宗教性领袖,后来逐渐发展为政教合-的部落首领,再后来才演变为国王。”
江晓原在《天学真原》一书中详细论述了古代之巫都是“传天数者”,是观察天象研究天学的最早自然科学家。
孔子在太庙做祭司《论语.八脩》 有记载,谓“子人太庙,每事问”,并说太庙祭的主要事项是“告朔”。《周礼.太史》 说:
“正岁年以序事,颁之于官府及都鄙,颁告朔于邦国。闰月,诏王居门,终月。”贾公彦疏:“太史, 日官也者,以其掌历数,故云日官。”郑玄注:“中数日岁, 朔数曰年,中、朔大小不齐,正之以闰。若今时作历日矣。定四时以次序,授民时之事。《春秋传》日:‘ 闰以正时,时以作事,事以厚生,生民之本于是乎在。’”又说:“《月令》 十二月,分在青阳、明堂、总章、玄堂左右之位。惟闰月无所居,居于门。故于文,王在门,谓之闰。”
《说文》也说:告朔之礼,天子居宗庙,闰月居门中。闰从王在门中。儒官主祭祀,主要内容在天文历法,这与《艺文志》对儒家的定义是一致的, 并与明堂有关。所以孔子家语.观周篇》载孔子观明堂之事:
孔子至周(或无“至周”二字),观乎明堂,睹四门,墉有尧舜之容,桀纣之像,而各有善恶之状,兴废之戒焉。又有周公相成王,抱之负斧依,南面以朝诸侯之图焉。
蔡邕<明堂月令论》说:“古者诸侯, 朝正于天子,受月令以归而藏诸庙中,天子藏之明堂,每月告朔朝庙。”证明太庙祭祀的主要任务是“每月告朔”,其目的是授民时以作事而厚民生,即明天道以达政事。说到底就是一个“历政”问题。这种明堂礼仪有人称作“仪式历法”,叶舒宪先生在《中国神话哲学》一书中作了详细阐述,读者可参阅。哎利亚德在《永恒回归的神话》第三章“不幸与历史”中说:通过举行全社会性的周期的礼仪活动,使社会生活同宇宙运行的节奏相协调一致,或者说使人的生存加入到宇宙节律之中。这些标志着宇宙运动节奏的周期性礼仪包括:新年礼,季节性礼仪,关于太阳与月亮运行周期的礼仪等等。对于这种在太庙举行的周期性祭祀体系活动,叶舒宪说:
“隐约表示着当时的人们如何借这种周期变化的太阳运行规则去体验和捕捉神圣的‘天道'节律。”③把握了天道规律,然后安排人们的社会生活活动。张成秋先生说:哲学是研究宇宙人生根本原理的学问,其中又分为人生哲学与形而上学两大部分。人生问题比较现实,与我们的生活与幸福攸关,然而形而上学乃人生哲学的根据,因为人生是宇宙运行的一部分, 所以人生哲学方面的结论不能与宇宙运行的定律相悖。所以孔子研究人生哲学,首先研究的是宇宙运行规律,重点是太阳和月亮的运行规律以及“治历明时”活动。《礼记月令》 记有按季节、月份所确定的人类活动时间表。其模型就是明堂。
《汉书.地理志》说“好祭祀,用史巫”,说明祭祀是由史巫来主持的。而“史兼执筮与卦”,这在《周易》中已有记载,如巽卦九二爻辞说:“巽在床下, 用史巫纷若,吉无咎。”故孔子在帛书《要》中说“史巫之筮”。虽然孔子与“史巫”同祖,然而巫只懂天文不懂筮数(“赞而不达乎数"),史只懂筮数不懂义理(“ 数而不达于德"),而孔子是天文、筮数、义理(“玩其辞")都懂,且重德义,故曰“吾与史巫同涂而殊归者也”。而且与其师老子也“殊归”,一个是道家鼻祖,一个是儒家鼻祖。陈桐生说:
中国史官从它诞生的开始阶段就履行天文术数和祭祀之类的天官职责,并从天官职能中派生出记言记事的职能,即使是在记载职能产生之后,史官的职责仍以天文术数等宗教事务为主,这种情况直到司马迁时代尚未改变,以致于有人说太史不是史官而是天官。国孔子作《春秋》也是史官,又主20年祭祀,懂天文术数也在情理之中。《论语●述而》 云:
“子不语怪力乱神。”孔子本为太庙祭司,为什么又不谈论“怪力乱神”呢?那他谈论什么呢?他谈论的是“天人”之术,即上谈“天数”“天象” 等宇宙运行的自然科学,下谈人生社会科学。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qimenjichu/4067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天人合一的模型建筑——明堂
下一篇: 孔子是殷人的后代,属东夷族,精通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