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 运动健身 >> 气功养生

太极养生技击秘要

道医 2023-06-24 19:44:28

太极养生技击秘要

《太极养生技击秘要》内容介绍:

太极拳以其深奥的阴阳哲理及武术内涵,成为中华武林中健身、养生、技击的上乘功夫。它以其独特的内气运行、疏通经络、润泽脏腑而缓解衰老;以其松活弹抖、快慢相间、刚柔相济、螺旋缠丝、借力发劲而享武林一绝之盛名美誉。

本书由太极养生、太极摔法、太极擒拿、太极分筋点穴等编组成。养生编要求在练习时心神安定,内外放松,以身行气,以气运身,神行结合,意气相依;动作中突出动开静合,行于外则为旋腰转胯、旋腕转膀、旋踝转膝、螺旋缠丝、点穴拍击;意于内表现为气沿大小周天运行。久练此招法可达强心、养肝、健脾、补肺、益脑、固肾、调气、活血等作用,故可延年益寿。摔法编、擒拿编都是以陈氏太极拳推手为接劲形式,在相互缠绕中,逢我顺人背(即得机得势)时,用四正手(棚、捋、挤、按)或四隅手(采、列、肘、靠)丹田旋转、胸腰折叠、弹抖发劲使对方跌扑,或擒、或拿或反关节扭转,使对方失去反抗能力。分筋点穴编,分别介绍了麻筋部位诸多经络穴位,点穴的手法、点穴的方法、点穴步骤及练习过程等。

作者简介

李务公,男,汉族,系河南省博爱县西介沟村人。生于1944年3月,大专学历,中学高级职称,博爱县介沟乡中教师。省一级拳师,个人传略已录入《陈氏太极拳志》、《中国民间武术家名典》、《中国当代教育名人辞典》。现任博爱县武术协会副会长,河南太极体育健身有限公司太极拳教练。

目录

第一编 太极养生秘法

一、太极养生秘法简介

二、太极养生秘法招式名称

三、太极养生秘法动作图解

第一式 天鹅捋毛

第二式 静听天鼓

第三式 巧叩食门

第四式 是非皆明

第五式 左右巡察

第六式 寿星缩头

第七式 呼尽吸足

第八式 千手佛光

第九式 动静分合

第十式 虎开寿门

第十一式 指开慧井

第十二式 心雄胆壮

第十三式 胸宽气长

第十四式 前采后发

第十五式 海底捞月

第十六式 智取环跳

第十七式 膑触天井

第十八式 遥盼旭日

第二编 陈氏太极拳摔法四十六招

一.陈氏太极拳摔法四十六招简介

二、陈氏太极拳摔法四十六招动作名称

三、陈氏太极拳摔法四十六 图解

第一招 水中按瓢

第二招 猿猴开锁

第三招 柴王推车

第四招 雁别金翅

第五招 野马旋橛

第六招 孤雁出群

第七招 黑熊翻背

第八招 瞎驴拉磨

第九招 猛虎出林

第十招 马失前蹄

第十一招 力劈华山

第十二招 苍龙摆尾

第十三招 老鹰倒捉

第十四招 狮滚绣球

第十五招 泰山压卵

第十六招 夜叉探海

第十七招 彩凤夺巢

第十八招 燕子回风

第十九招 白云盖顶

第二十招 单臂推山

第二十一招 摘星换斗

第二十二招 二女争丝

第二十三招 恶鬼搜山

第二十四招 左打虎式

第二十五招 右打虎式

第二十六招 怀中抱月

第二十七招 医圣采药

第二十八招 金凤点头

第二十九招 蜻蜓点水

第三十招 乌龙出洞

第三十一招 太白传艺

第三十二招 小擒推腹

第三十三招 退步跨虎

第三十四招 禹王送客

第三十五招 引蛇入洞

第三十六招 孔明摇扇

第三十七招 神农扬场

第三十八招 霸王扬鞭

第三十九招 太公钓鱼

第四十招 白猿献书

第四十一招 钟馗降妖

第四十二招 罗汉降龙

第四十三招 二郎担山

第四十四招 鳌鱼翻身

第四十五招 迎风接刃

第四十六招 饿虎扑食

第三编 陈氏太极推手四十六擒拿

一、陈氏太极推手四十六擒拿简介

二、陈氏太极推手四十六擒拿名称

三、陈氏太极推手四十六擒拿图解

第一招 周郎折箭(一进一退)

第二招 擒打逆拿(一进一退)

第三招 走马回头(一进一退)

第四招 高采仙果

第五招 肘推折腕(合步我顺)

第六招 封领转拿

第七招 捋扣勾肘(一进一退)

第八招 高探臂拿

第九招 含胸托肘(合逆)

第十招 六封拿指

第十一招 回身搬枝(一进一退)

第十二招 下跪求饶

第十三招 单臂举鼎(一进一退)

第十四招 二女右分(合顺)

第十五招 上请贵客(合逆)

第十六招 退步旋橛(合逆)

第十七招 仙童迎宾(合顺)

第十八招 失蹄前推(合顺)

第十九招 淑女拜福(合逆)

第二十招 金丝缠腕(合顺)

第二十一招 接手盖顶(合逆)

第二十二招 王樵捆柴(一进一退)

第二十三招 旋橛里推(一进一退)

第二十四招 泰山压卵(一进一退)

第二十五招 双顺看相(双顺)

第二十六招 降龙伏虎(合逆)

第二十七招 钟馗捉鬼(合逆)

第二十八招 金丝反缠(合逆)

第二十九招 怀中抱月(合顺)

第三十招 再展两仪(一进一退)

第三十一招 右缠左臂(合逆)

第三十二招 天星坠地

第三十三招 二女左分(一进一退)

第三十四招 乌龙搅柱

第三十五招 二郎担山(一进一退)

第三十六招 迎宾送客(合顺)

第三十七招 神枪面缠(合顺)

第三十八招 攀桂折枝(一进一退)

第三十九招 肘手双逆(一进一退)

第四十招 左肘压缠(合顺)

第四十一招 王母拐线(合逆)

第四十二招 左金丝缠(合逆)

第四十三招 龙卷云从(一进一退)

第四十四招 苍龙回首(一进一退)

第四十五招 胸腹折腕

第四十六招 把式伸手(合顺)

第四编 太极分筋点穴术

一、太极分筋点穴术简介

二、挫骨、擒拿与分筋点穴概述

三、分筋篇

麻筋部位

臂部麻筋

肩部麻筋

腰部麻筋

腿部麻筋

四擒拿点穴篇

点穴理法

点穴功

点穴步骤

十二时辰应点之穴

穴位

点穴的方法

第五编 李务公太极理论选编

“上下九节劲,节节腰中发”浅谈

论规矩

第六编 太极宗师及名家谈交手

宗师陈照奎谈太极拳及推手

陈正雷老师口授作者交手理法

附录一

张启武小传

附录二

人体经络图

附……

太极拳的养生功效,揭秘六大养生功效

我们经常能在公园看见三两老大爷在一边静静的打太极,大家都知道太极是一种修身养性身心兼修的运动,太极一般比较注重意气的运动,以心行气,演练时立身中正,轻灵洒脱,拳势舒展大方,动作柔顺,架势可高可低,适合各种年龄层次,那么他对养生还有什么功效呢?

养生太极拳是拳术。让太极拳达到了能够产生攻防实效。养生太极拳属于内家拳术。按张三丰太极丹诀、王宗岳太极拳论内外兼修。内练意气劲力,运太极阴阳。外练拳势招式,显气势神态。通俗说法:形体力量和精神气质同时锻炼。

养生太极拳具有中华传统哲学理性。以《道德经》、《内经》、《易经》,太极阴阳原理说拳理。养生太极拳是传统养生功法。吮李道纯、张三丰等道家丹诀法乳,结合现代医学科学知识,练身、心、意三家,合精、气、神三元的太极修炼功法。符合中西医学科学原理,具有神奇的疗疾健身、修性养生功效。

功法特点

养生太极拳理精法密,练形、意、松、息、气、劲、神,由浅入深,逐阶进修,层次修炼,真修实证。按层次功阶进修,功夫深浅,各有功效。练一式得一式,练成一阶进一阶。进门学习,学一式练一式,学练结合,以练为主,以迅速显效。

由于太极拳将意、气、形结合成一体,使人身的精神、气血、脏腑、筋骨均得到濡养和锻炼,达到“阴平阳秘”的平衡状态,所以能起到有病治病,无病健身的作用,保证人体健康长寿。

练拳

练拳:变着转接是关键。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上下左右相间,左右相行。阴阳虚实。顶劲虚实,拳到身到,静入水动如海啸。

练意

练意:有为以始,无为以成。练拳要练意。形体、动作、精神宁静、乐观,则百脉通畅,机体自然健旺。太极拳调气机,以养周身。太极拳以呼吸协同动作,气沉丹田,以激发内气营运于身。

练松

练松:随息放松是锻炼逆腹式呼吸、拳势呼吸的过渡功法。肺主气司呼吸。肾主纳气,为元气之根基。肺、肾协同,则呼吸细、匀、长、缓。这种腹式呼吸不仅可增强和改善肺的通气功能,而且可益肾而固护元气。

练气

练气:养生太极拳练拳练气和静功练气,动静相修,这是疗疾健身和功夫性锻炼的太极修炼基础功夫。丹田气充,则鼓荡内气周流全身,脏腑、皮肉皆得其养。太极拳动形体,以行气血。太极拳以意领气,以气运身,内气发于丹田,通过旋腰转脊的动作带动全身。

意气合力

意气合力是太极拳综合理论,练拳、松、息、气合一意,练到意力足,气力自生。气机周流全身之后,气复归于丹田,故周身肌肉、筋骨,关节、四肢百骸均得到锻炼。具有活动筋骨,疏通脉络,行气活血的功效。

【结束语】太极拳,是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结合易学的阴阳五行之变化,中医经络学,古代的导引术和吐纳术形成的一种内外兼修、柔和、缓慢、轻灵、刚柔相济的汉族传统拳术。

太极拳呼吸与技击

太极拳呼吸与技击

本文所说的呼吸与技击的关系,是抛开了太极拳四平八稳似的呼吸,呼吸的匀称关系了动作的匀称,这在太极拳练习放松习柔很有帮助,但是我们就这样简单认为这就是太极拳的呼吸,那么你将进入一个误区:

以为慢吞吞的就是太极拳,事实上太极拳的威力在于慢而后快,慢只是表面,是训练,快才是根本,要快就得呼吸配合上,当你连续进攻的时候,你根本无法做到守则似的匀称,而是要提一口气,进行无氧的进攻,因为无氧进攻,那么我们体力消耗是非常大的喘气是很正常的,那种对太极拳“出一身汗,但不喘气的观点”在现实搏斗中是根本站不住脚的,持这种观点的人要么对太极拳的真正搏斗技术不懂,要么就是一种误导,后者的罪过比前者更大,请记住在这里我们主要说的是呼吸与技击的关系,这是拳学与健身无关。

我们抛开那些吓人的术语,用浅显的文字阐述呼吸与技击的关系,这样让太极技击爱好者能够看得懂,也希望同诸位爱好者交流,达到共同进步。

武术中有内练一口气,这是什么气?有人说是丹田之气,丹田之气是从那里来?道家认为是人的先天之气,那么既然有先天之气那么我们还要呼吸干什么? 其实,丹田之气气源还是从外界而来,通过持之以恒的练习,扩大肺活量,通过加强加深肚子的.一起一伏的深度,再通过腰劲下塌,姿势上的正确,气自然下沉,这就是气沉丹田,因为气要吸的满,丹田之气才充足,拳论上说:气足则力足。我们仔细体会我们搬抬重物的时候,往往是先吸一口气,以加强力量。

吸一口气如果马上吐出,那么我们想要达到的力量效果就会很差。因此必须把气蓄住,蓄住就是隐忍不发,然后看准时机吐气发力,因此这个过程就是:吸—留—发。当然在你一口练习打击的时候,你必须做好无呼吸的练习动作,最后吐气,一个回合也就完成了。因此,无氧呼吸才是技击的灵魂,也是耐力好坏的一个标志,我们在平时练习的时候根本没有无氧练习的这一课,我们天真的认为一招制敌,等到真正运用的时候才知道所学的一切都不管用了,当然你如果要想连续攻击的话,你就要让气留在你身体里的时间更久一些,然后在练习攻击后吐出,准备下一个回合。我们慢吐吐的练拳,一味提倡有氧运动,有氧运动可以健身,对技击是没有效果可言,无氧运动才是击打的根本,我们往往陶醉于前辈的传说之中,在现代科学发展的今天,应当去掉神秘化,我们讲阴阳,讲哲学,实际上前辈许多拳家高手,是目不识丁的,因此,阴阳误人。

太极大道应当是由技入道,而不是由道入技,这才是现代拳家的真正悲哀。

如何利用呼吸法打通小周天

在中国古代,如果哪位武学大师要想武功“更上一层楼”,就要打通人体最重要的前后生命线:前方的任脉,后方的督脉。能把在人体最重要的任督二脉打通,就相当于为人体接通了“精气神”的输入管道。

事实上,这是历代名医所公认的养生要法。

前方的任脉,其实非常好分辨,前胸重要的穴位有两个,一个是肚脐(专业术语叫做“神阙穴”),一个是两乳中间的穴位,叫做“膻中穴”。把人体前胸的这两大要穴用一条线连起来,就是“任脉”。非常好记忆吧。而且,在这条经络上,还有一个大家都熟悉的养生要穴丹田(肚脐之下3寸,专业术语叫做“关元”)。

知道了任脉,就非常容易记住另一条生命线 督脉。任脉在前胸,那么,在后背和任脉对应的那条经络,就是督脉。

有人会问:说任脉、督脉是人体的前后“生命线”,是不是太夸张了,真有那么大的威力吗?

当然,在养生的具体方法上,如果一个人能够用真气打通前后的任督二脉,那么,就被称之为“打通周天”,也就是说,通过养生习练,让人体的真气像泉水一样沿着任督二脉所构成的圆环流动,如此一来,“真气从之,病安从入?”

为什么任督二脉有如此重要的养生功能呢?这要从被称为“中国近代医学第一人”的中医大家张锡纯说起,因为他可以让大家单用《黄帝内经》中“四气调神论”,就能够进行任脉、督脉的养生保健,效果甚至比药物还要好!

不信,就请看张锡纯在其著作《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讲述的3个医案故事:

有人因事北上,在路上偶感风寒。忽然想起张锡纯先生在其医著中提到的“炼气治病法”,于是在车中尝试“呼降吸升”,车走了大约30里路,就觉得心爽体舒,感冒顿时化解得无影无踪。

有个患者得了屡治无效的严重泄泻病,自己怀疑无药可医。后来,张锡纯教给这位患者“呼降吸升”的练气治病法,仅仅试了四五天,就觉得原来冰冷的小腹部变得温暖起来,再坚持一段时间,屡治无效的顽症终于痊愈了。

还有位患者得了一种重病,发病的时候喘得厉害,不能坐也不能躺着,吃遍很多药物也都没有用。后来,张锡纯就告诉他“呼降吸升”的练气治病法。一年后,就觉得丹田常暖,热力充满周身,困扰多年的疾病霍然而愈。这位患者感慨道:“医林之秘乎,抑天地之精乎!非明造化之机者,孰能与乎斯?慎之,秘之,非人勿传!”

呼降吸升法

这种胜似药物的养生法,其实非常简单,也就是医案中提到的“呼降吸升”:

呼吸的时候,只要让“呼气”和“吸气”分别对应着“任脉”和“督脉”就可以了。

(1)“呼气”的时候,让气息沿着前胸任脉的方向,从上(两乳间的“膻中”位置)降到下(肚脐也就是神阙位置),再降到丹田位置;

(2)然后,吸气的时候,让气息沿着后背督脉的方向,从下向上,直到头顶。

也就是说,让呼吸的气息沿着任脉、督脉所构成的一个圆环进行流动,就可以了。

张锡纯曾这样描述其神奇的效果:“盖通督脉可愈身后之病;通任脉可愈身前之病;督任皆通,元气流行,精神健旺,至此可以长生矣。”

唯一要注意的是“呼降吸升”这个要点。这样,不通过点按任脉、督脉的穴位,也能够让呼吸的气息在任督二脉内循环流动,反复循环,化为真气。虽不点按穴位,而百穴气血自然畅通,正如《黄帝内经》所言:“真气从之,病安从入?”

有人会问,“呼吸降升法”是不是只养“精气神”中的气,而不养精和神呢?其实,精、气、神三位一体,相互依存,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正如中医名著《类证治裁》中所说:“精化气,气化神。故精者身之本,气者神之主,形者神之宅也。”经过百年传承的养生良法,都能对人体“精气神”全面补养,而非偏于一隅。

张锡纯本人因悟到《内经》的真髓,专心习练这种养生功法,结果原本40多岁就开始感觉逐渐衰弱的身体,在练习了这种真气治病法之后,直到70多岁,精力体力也丝毫不减。张锡纯在其73岁时写了一篇《论医士当用静坐之功以悟哲学》的文章,专门针对广大中医同行,倡导用静坐之功,“呼降吸升”之法,达到“聪明顿开,哲学会悟”、“用药调方,随手奏效”的效果。而我用这种方法更是帮助很多久病不愈的患者,让他们恢复精气神,走上健康路。

《道德经》上说:圣明的人之所以不病(没有毛病),是因为他能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并立刻用行动来改变自己的缺陷了,所以,就不生百病。而对于我们普通人的身体健康来说,更要随时意识到身体的缺陷和病症,立刻用最好的养生方法(比如:呼吸降升法)来修复自己的健康,这样,也能最终做到“不病”啊。


;

太极拳身法要求

1、头部达到要求的具体表现是,下颏微收,颈项和衣领的后部微贴。但要避免因强行僵项而造成头颈呆滞。要使头部和颈部保持灵活舒畅。

2、脊背至尾闾要在一条垂直线上,这是体现“中正安舒”的重点,。脊椎关节放松以及尾闾向下垂悬的基本功练习,对于养生架子的运用、技击架子的发劲都会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3、肩肘为上臂的两端,老拳谱上有“沉肩坠肘”之说。意思是说不要耸肩翘肘,那样会影响意气下沉。

4、腰胯相通,老拳谱有“松腰松胯”之说,腰是全身动作的中轴,胯随腰转。放松腰胯是使全身动作灵活的关键,要在腰的周围形成一个气圈。要特别注意把腰、胯和全身的活动有机地、协调地联系起来,发挥其养生和技击的功能。

5、虚灵顶劲;虚灵顶劲即“顶头悬”。练拳时讲究头部的头正、顶平、项直、颏收,要求头顶的百会穴处要向上轻轻顶起,同时又须保持头顶的平正。要使头正、顶平,就必须使颈项竖直、下颏里收。顶劲不可过分用力,要有自然虚灵之意。做到虚灵顶劲,精神才提得起来,动作才能沉稳。扎实。
6、气沉丹田:气沉丹田,是身法端正,宽胸实腹,“意注丹田”,意识引导呼吸,将气徐徐送到腹部脐下。太极拳在运动时,一般都是采用腹式呼吸,同时“意注丹田”,这样能达到太极拳“身动、心静、气敛、神舒”的境地。用腹式呼吸来加深气息的深长,应自然、匀细、徐徐吞吐,要与动作自然配合,不能用强制的方法。

养生太极拳是什么

养生太极拳是什么养生太极拳是拳术。让太极拳达到了能够产生攻防实效。

养生太极拳具有中华传统哲学理性。以《道德经》、《内经》、《易经》,太极阴阳原理说拳理。

养生太极拳是传统养生功法。吮李道纯、张三丰等道家丹诀法乳,结合现代医学科学知识,练身、心、意三家,合精、气、神三元的太极修炼功法。符合中西医学科学原理,具有神奇的疗疾健身、修性养生功效。

功法特点

养生太极拳理精法密,练形、意、松、息、气、劲、神,由浅入深,逐阶进修,层次修炼,真修实证。按层次功阶进修,功夫深浅,各有功效。练一式得一式,练成一阶进一阶。进门学习,学一式练一式,学练结合,以练为主,以迅速显效。

由于太极拳将意、气、形结合成一体,使人身的精神、气血、脏腑、筋骨均得到濡养和锻炼,达到?阴平阳秘?的平衡状态,所以能起到有病治病,无病健身的作用,保证人体健康长寿。

练拳

练拳:变著转接是关键。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上下左右相间,左右相行。阴阳虚实。顶劲虚实,拳到身到,静入水动如海啸。

练意

练意:有为以始,无为以成。练拳要练意。形体、动作、精神宁静、乐观,则百脉通畅,机体自然健旺。太极拳调气机,以养周身。太极拳以呼吸协同动作,气沉丹田,以激发内气营运于身。

练松

练松:随息放松是锻炼逆腹式呼吸、拳势呼吸的过渡功法。肺主气司呼吸;肾主纳气,为元气之根基。肺、肾协同,则呼吸细、匀、长、缓。这种腹式呼吸不仅可增强和改善肺的通气功能,而且可益肾而固护元气。

练气

练气:养生太极拳练拳练气和静功练气,动静相修,这是疗疾健身和功夫性锻炼的太极修炼基础功夫。丹田气充,则鼓荡内气周流全身,脏腑、皮肉皆得其养。太极拳动形体,以行气血。太极拳以意领气,以气运身,内气发于丹田,通过旋腰转脊的`动作带动全身。

意气合力

意气合力是太极拳综合理论,练拳、松、息、气合一意,练到意力足,气力自生。气机周流全身之后,气复归于丹田,故周身肌肉、筋骨,关节、四肢百骸均得到锻炼。具有活动筋骨,疏通脉络,行气活血的功效。

太极拳在技击上别具一格,特点鲜明。它要求以静制动,以柔克刚,避实就虚,借力发力,主张一切从客观出发,随人则活,由己则滞。为此,太极拳特别讲究?听劲?,即要准确地感觉判断对方来势,以作出反应。当对方未发动前,自己不要冒进,可先以招法诱发对方,试其虚实,术语称为?引手?。

一旦对方发动,自己要迅速抢在前面,?彼未动,己先动?,?后发先至?,将对手引进,使其失重落空,或者分散转移对方力量,乘虚而入,全力还击。太极拳的这种技击原则,体现在推手训练和套路动作要领中,不仅可以训练人的反应能力、力量和速度等身体素质,而且在攻防格斗训练中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qigong/5790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