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偏方秘方

三子养亲汤组成,主治,临床加减应用医案

道医 2023-06-26 16:10:00

【组成】紫苏子6g 白芥子9g 莱菔子9g

【主治】咳嗽气急,痰多胸痞,食欲不振,舌苔粘腻,脉滑者。

【病案】刘某,女,65岁。2002年2月1日初诊。咳喘有年,遇寒辄发。咳嗽痰白而黏,咯而不畅,喉鸣气促,夜不平卧,胸痞而满,胃纳不振,神倦乏力,病加重已10余天。舌质淡红,苔白腻,脉细滑。证属痰壅喘逆之证。急拟镇咳降逆,化痰平喘为法。三子养亲汤加味:苏子15g,白芥15g,莱菔子15g,薏苡仁30g,苍耳子15g,杏仁15g,车前子18g,茯苓15g,橘皮15g,橘络9g,姜半夏15g,浙贝母15g,地龙15g。5帖。2月24日二诊。首剂药后,咳嗽大减,即能平卧。咳痰色白,易咯出,气促亦缓,胸痞豁然而开,胃纳稍振,神倦乏力。舌质淡红,苔白,脉细滑。痰饮温化,气降痰少,继以上方加全蝎6g,5帖。立方既有司肃降逆、气顺痰消之意,又起纳肾平喘之功,从速控制标症。10帖药后,喘证已悉,咳嗽较少,胃纳好转。转投固本之剂以缓图之。 (摘自《安徽中医临床杂志》)

【分析】此例以咳嗽痰多为主。大凡脾虚运化失常之人,常会导致饮食停滞、积湿成痰的病理变化。痰壅阻气则气滞不行,气滞则肺气不得肃降,于是出现咳嗽喘逆、痰多胸闷、食少胃胀等症状。患者“咳嗽痰白而黏,咯而不畅,喉鸣”是痰多的表现;痰壅气滞而“气促,夜不平卧”;痰湿内停又影响脾气的运化功能而食积不消见“胸痞而满,胃纳不振,神倦乏力”;“舌质淡红,苔白腻,脉细滑”为痰湿佐证。该患者虽然年事已高,“咳喘有年”,但此次为急性发病,根据“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而选用以攻为主的三子养亲汤加减。

白芥子温肺利气,快膈消痰;苏子降气行痰,使气降则痰不逆;莱菔子消食导滞,使气行则痰行。三者合用,痰化、气降、食消,正对上述主要症状。另配薏苡仁、茯苓、陈皮健脾祛湿,以治生痰之源;苍耳子、车前子增强利水祛湿;橘络、制半夏、浙贝母增强化痰之功;杏仁止咳;地龙平喘。标本各有兼顾,以攻为主,故首剂药后病情即明显缓解,继而转投固本之剂以缓图。

三子养亲汤原为老年人所设,根据以消为补的原则,治老年人痰多,故以“养亲”为名。但临床上亦不拘于年龄。方中三味药的用量,原方中并无明确规定,亦无固定比例,可以各药等量,也可以依据症状的侧重情况而选择某药为主。苏子长于降气,气逆不降而气促喘甚者,以此为主;白芥子长于快膈,胁痛痰多者,以此为主;莱菔子长于消食导滞,食少痞闷明显者,以此为主。

——本文摘自《方剂学案例分析》

三子养亲汤怎么做?

如果想要祛痰,可以试试化痰糖浆之类的。三子养亲汤对胃不好。

材料:白芥子、苏子、莱菔子等量。

做法:将它们洗净后,微炒,之后用纱布包裹起来,煎汤频服。

用法:每次服用时,可以煎汤,也可以炒后打粉用开水冲服。

功效:温肺化痰,降气消食。

这三种药可以等量而用,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症状突出某一中药的用量。苏子、白芥子、莱菔子三者均有化痰、理气、定喘的作用,综合起来,三子养亲汤对于那些消化不好又有痰的人而言,比较有效。

三子养亲汤具有一定的化痰功效,但是三子养亲汤是不可以经常喝的,一定要按照说明书上来服用,而且如果是胃酸过多的人,喝多了三子养亲汤对胃的伤害也是有的,而且三子养亲汤是不可以当茶喝的,虽然说三子养亲汤是中草药,没有副作用。晚上咳嗽厉害很有可能是由于咽炎引起的,平时可以多吃一些润肺的东西,有条件的可以经常炖上一点燕窝来吃,有很好的止咳效果。

罗大伦三子养亲汤 痰湿体质及其摄养

痰湿体质的人我们又称之为多痰族。由于痰湿“堆积”体内,可引发许多疾病。例如当今好发的糖尿病、肥胖症等,多与痰湿关系密切。一、痰湿体质的表现形体肥胖或素肥今瘦,或容易发胖,腹部肥满松软;面色淡黄而黯,面部皮肤油脂较多;口黏腻,或甜,喜食肥甘甜黏之品;痰多,常恶心呕吐黏液,胸闷身体沉重;上下楼梯腿如灌铅,形体不爽,下肢经常肿胀;舌胖大,舌质淡,苔滑腻偏厚,脉滑;汗多食少,大便黏腻,女性白带过多。此类体质的人,对梅雨季节及湿重环境适应能力差,易患糖尿病、中风、高脂血症、冠心病、风湿关节等病。
二、痰湿体质的成因
造成痰湿体质,大概与以下因素密切相关:①年老体弱;②暴饮暴食、过食肥甘及病后水湿停聚;③缺乏运动;④先天遗传。
综合言之,痰湿体质的人,因多吃少动,脾的运化功能失调,导致营养物质“堆积”。经过积累,使得进入体内的食物在转变为津液时,不能自由流通,造成“津液不归正化”,从而形成“湿、瘀、痰”等在体内积聚。痰湿体质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大腹便便,一副“富贵相”。
三、痰湿体质的分型
痰湿体质可分为:
1 胃热滞脾证型:多食,消谷善饥,形体肥胖,脘腹胀闷,面色红黯,心烦头昏,口干口苦,胃脘灼痛、嘈杂,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2 痰湿内盛证型:身体重着,肢体困倦,胸膈痞满,痰涎壅盛,头晕目眩,口干而不欲饮,神疲嗜卧,苔白腻或白滑,脉滑。
3 脾虚不运证型:神疲乏力,身体困重,胸膈脘胀,便溏或便秘,舌淡胖、边缘有齿印,苔薄白或白腻,脉濡细。
4 脾肾阳虚证型:神疲嗜卧,气短乏力,脘胀、便溏、自汗气喘、动则更甚,畏寒肢冷,尿昼少夜频,舌淡胖,苔薄白,脉沉细。
四、痰湿体质的养生原则和调养措施
养生原则:健脾祛湿。因为脾是生痰之源,所以应保护脾。以不伤脾为原则。
调养措施:
1 情志调理:避免不良情绪的产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营造和谐人际关系与和睦家庭氛围,使气机条畅,气血平和。
2 饮食调养:忌肥甘油腻之品,以清淡为主,多食用具有宣肺健脾益肾、清利祛湿化痰作用的食物。不要吃
健脾祛湿的食物有薏米仁、白扁豆、淮山、赤小豆、鲫鱼、鸭肉、生姜、大枣、大米、小米;蔬菜有洋葱、冬瓜、黄瓜、紫菜、海带、荸荠、韭菜、香椿、辣椒、大蒜、葱等。
膳食举例:
黄芪山药薏仁粥——益气养阴、健脾化痰、清心安神;
菊花薏仁粥——清热解毒、化痰止咳,除湿软坚;
菖蒲薏仁粥——清热化痰、祛湿解暑。
3 起居调护:少用空调,衣服宽松,促进出汗,远离潮湿环境,多晒太阳。
4 运动锻炼:长期坚持体育锻炼,可选择散步、慢跑、球类、游泳、武术及各种舞蹈,活动量由小到大逐渐增强,让疏松的皮肉逐渐转变成结实、致密的肌肉。气功方面,以站桩功、保健功、长寿功为宜,加强运气功法。
5 药物调理:
胃热滞脾证——小承气汤合保和丸类;
痰湿内盛证——导痰汤类;
脾虚不运证——参苓白术散合防己黄芪汤加减;
脾肾阳虚证——真武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减。
6 经络调理:“三位一体法”——浴足(红花10克水煮,每晚泡脚)+足底按摩+身体穴位按摩(足三里、合谷、内关穴)。
附:
▲名中医治痰湿基本方:法半夏12克,陈皮12克,白术12克,佩兰12克,车前子15克,再加辨证用药。
▲红枣姜茶:红枣8枚,生姜3片,蜂蜜少许,开水冲泡当茶饮。
责编/纪生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pianfang/8842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