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明朝宦官盘点那些出名的明朝太监

华里士 2023-07-23 00:31:11

明朝宦官以用事之久、握权之广着称,明朝的宦官们插手朝政、把持国家政治经济各领域,将阉宦之患发展到叁千年历史之极致。那么明朝有哪些出名的太监呢?出名的明朝太监有刘瑾、魏忠贤、郑和、汪直、王振、冯保等。

著名的明朝太监、明朝大太监一览:

郑和

郑和下西洋的故事历来为人称道,其实郑和也是一名太监。郑和,是道衍和尚菩萨戒的弟子,也是明朝伟大的航海家,塬名马叁保,生于1371年,死于1433年。10岁时,马叁保被掳进皇宫成了太监,后来进入朱棣的燕王府。在靖难之变中,为朱棣立下战功。1404年,明成祖朱棣认为马姓不能登叁宝殿,因此在南京御书“郑”字赐马叁保郑姓,改名为和,任为内官监太监,官至四品,地位仅次于司礼监。1405年—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壮举。1431年钦封郑和为叁宝太监。

刘瑾

刘瑾是明朝第一大宦官,生于1451年,死于1510年,陕西兴平人,本姓谈,明武宗时的太监,从正德元年到五年,操纵朝政,当时有“立的皇帝”之称。六岁时被太监刘顺收养,后净身入宫当了太监,遂冒姓刘。孝宗时,犯死罪,得免。后侍奉太子朱厚燳,即后来的明武宗,正德五年被凌迟处死。

魏忠贤

魏忠贤也是明朝著名的宦官之一。魏忠贤,原名李进忠,生于1568年,死于1627年,明末宦官。明熹宗即位后,开始平步青云,拉开了中国历史上最昏暗的宦官专权的序幕。魏忠贤自称九千岁,排除异己,专断国政。崇祯继位后,打击惩治阉党,治魏忠贤十大罪,命逮捕法办,自缢而亡。

汪直

汪直是明朝权宦之一。广西大藤峡瑶族人,入宫后曾伺奉明宪宗万贵妃,历任御马监掌印太监、西厂提督。因监军辽东有功,总领京兵精锐“十二团营”。后因久镇辽东,与宪宗逐渐疏远,失去宠信,被东厂提督尚铭等人弹劾,贬往南京。

王振

王振,明朝第一个专权的太监,字美旭,本是一个教书先生,后自阉进宫,英宗为太子时,侍于东宫。太皇太后死 ,王振勾结内外官僚,擅作威福。在京城东造豪华府第,大兴土木;逐杀正直官员。瓦剌大举入侵。王振鼓动帝亲征,行至土木堡,被瓦剌兵追至,全军覆没,英宗被俘,王振被明将樊忠锤杀。

冯保

冯保是明朝太监,明朝著名改革家,万历首辅张居正的政治盟友。字永亭,号双林,河北深县人,于嘉靖年间入宫,隆庆初年掌管东厂兼理御马监。万历皇帝即位,历任司礼秉笔太监和司礼监掌印太监。穆宗驾崩时通过篡改遗诏成为顾命大臣。冯保因为明神宗对他的忌恨被放逐到南京,后因病而死,家产亦被抄收。

明朝宦官制度

二十四衙门是明朝宦官体制,是宦官伺奉皇帝及其家族的机构。内设十二监,四司,八局,统称二十四衙门。

十二监:司礼监,御马监,内官监,司设监,御用监,神宫监,尚膳监,尚宝监,印绶监,直殿监,尚衣监,都知监;

四司:惜薪司,钟鼓司,宝钞司,混堂司;

八局:兵仗局,银作局,浣衣局,巾帽局,针工局,内织染局,酒醋面局,司苑局。

司礼监:为整个宦官系统中最高的权力机构,“无宰相之名、有宰相之实”。

司礼监的主要职权为:

1. 批答奏章,传宣谕旨;

2. 总管所有宦官事务。司礼监不仅在各宦官机构中处于“第一署”的地位,而且实际上也居于总管、统领其他宦官机构的地位。司礼监总管大太监为所有宦官的首领;

3. 兼顾其他重要官职。如南京守备,或专由司礼兼领,或为司礼外差。司礼监总管大太监兼任东厂提督一职。

御马监:管理御用兵符;

内官监:主要掌管采办皇帝所用的器物,如围屏、床榻、桌柜等;

司设监:掌管卥簿、仪仗、围幙、帐幔、雨具等;

御用监:掌办御前所用之物;

神宫监:掌管太庙及各庙的洒扫及香灯等;

尚膳监:掌管御膳、宫内食用和筵宴等;

尚宝监:掌管宝玺、敕符、将军印信;

印绶监:掌管古今通集库以及铁券、诰敕、贴黄、印信、图书、勘合、符验、信符等;

直殿监:掌管各殿及廊庑洒扫之事;

尚衣监:掌管皇帝的冠冕、袍服、靴袜等;

都知监:起初负责各监行移、关知、勘合等事,后来专门跟随皇帝,负责导引清道。

惜薪司:掌管宫中所用柴炭和二十四衙门、山陵等处内臣柴炭等;

钟鼓司:掌管皇帝上朝时鸣钟击鼓以及演出内乐、传奇、过锦、打稻等杂戏;

宝钞司:掌管造办粗细草纸;

混堂司:掌管沐浴之事。

兵仗局:掌造军器,包括刀枪、剑戟、鞭斧、盔甲、弓矢等各类兵器;

银作局:负责打造金银器饰;

浣衣局:该局是二十四衙门中唯一不在皇宫中的宦官机构,局址在德胜门以西,由年老及有罪退废的宫人充任;

巾帽局:掌管宫中内使帽靴、驸马冠靴及藩王之国诸旗尉帽靴;

针工局:负责制作宫中衣服;

内织染局:职掌染造御用及宫内应用缎匹绢帛之事;

酒醋面局:掌管宫内食用酒、醋、糖、浆、面、豆等物;

司苑局:掌管宫中各处蔬菜瓜果及种艺之事。

明朝有哪些比较出名的宦官?他们为何出名?

明朝有很多比较出名的宦官。比如说郑和,还有魏忠贤,刘瑾,王振等人,都是明朝时期的宦官,他们有的因为把持朝政,为祸朝廷而出名,也有因为贤德而出名的。

第一,魏忠贤。

说起明朝时期的宦官,人们首先想到的应该就是魏忠贤,他在巅峰时期甚至是以九千岁自称,全新朝野,虽不是君王,却堪比君王,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势专断国政,开启了宦官专权的先锋。后来崇祯帝上位以后,以迅雷之势惩治阉党,处决了魏忠贤一党。

第二,郑和。

很多人都听说过郑和下西洋的故事,但也许人们不知道的是郑和也是一个宦官,他在10岁的时候进了皇宫,做了太监,后来跟了朱棣,在靖难之役的时候,郑和为朱棣立下大功,朱棣为他赐名郑和。后来郑和下西洋的故事成为了人类历史上的一次伟大壮举。

第三,王振。

王振一开始的时候,是一个教书先生,后来进宫成为了太监,他可以说是明朝时期第一个专权的宦官,在明英宗还是太子的时候,王振就跟随明英宗身边,后来明英宗上位,王振的事业也到达了巅峰,仗着君王宠信,为非作歹,作威作福,后来还蛊惑明英宗御驾亲征,最后导致了明英宗被瓦剌俘虏,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土木堡之变?,而王振也在这场土木堡之变中被人杀死。

第四,刘瑾。

刘瑾是跟随在明武宗身边的太监,他也是明朝的第一大宦官,他本来是姓?谈?的,在六岁的时候,他被当时的太监刘顺接进皇宫里,净身成为了太监,也就跟了刘顺姓?刘?了,后来犯了死罪,但是没有被处决,又伺候了还是太子的朱厚燳,直到明武宗统治时期,他才被处决,判处了凌迟处死之刑。


明朝名声较好的宦官有哪些

中国三个朝代的宦官干政是非常厉害的,东汉、唐朝和明朝,明朝有名的大宦官可以说都是声名狼藉,无恶不作的形象深入人心,像刘瑾,王振以及权势熏天的魏忠贤。但宦官集团里面也不是没有好人的,如永乐帝时期七下西洋的郑和就是杰出宦官的代表。明朝万历时期,还有一个宦官叫做陈炬,他的权势也可以说是跟魏忠贤达到了同一水平,但他的名声是非常好的。

陈炬在嘉靖26年被征选入宫,开始只是司礼监秉笔大厅太监高忠门下的一个小跟班。三年之后,蒙古俺答汗部开始侵扰京师,高忠全副武装率领将士奋勇保卫京师,陈炬把师傅的一言一行都看在心里。万历26年,久经磨练的陈炬得到万历皇帝的信任,当上了司礼监秉笔太监并掌管了东厂这一特务机构。作为皇帝私人特务机构的老大,自然少不了达官贵族的巴结。有的人想要陈炬在皇上面前美言几句以便升官发财,有的人则想借机打击政敌,都对陈炬曲意逢迎。但都遭到陈炬拒绝,他坚持他的原则,祖宗法度,圣贤道理,并没有利用自己的手中职权,擅权植党,干一些没良心的事情。

万历31年发生了一件大事,有人私自发了些小传单到达官贵人的门前。说后宫中的郑贵人联合一些不法大臣,想要废掉太子。万历皇帝得知消息后大怒,非要查个水落石出。万历皇帝命令陈炬和锦衣卫查办此事。整个朝堂人心惶惶,很多人害怕成为了此次打击的牺牲品,也有很多人希望利用这次机会干掉自己的政敌,如当时的首辅就希望干掉他强劲的竞争对手次辅。陈炬知道自己责任重大,也不想被大臣当枪使,最终他将此案查了个水落石出,查出一个街头无赖干了此事,保全了大臣,避免了大臣之间的相互恶斗。

万历33年,陈炬的势力达到了巅峰,不但掌管的东厂,而且成为了司礼监掌印太监,手握全国最高的监察大权。但他始终没有滥用职权,并且多次告诫万历皇帝要做一个英明的皇帝。两年后陈炬去世,它并没有如普通人享受盛大的葬礼,而是像僧人一样用立棺而葬。出殡那天,文武大臣为他扶灵,数万人自发为其哀悼,整个街上水泄不通。

明朝有哪些知名太监?哪些是祸国殃民的?

明史专家认为,明朝的宫廷对宦官的培养和其他的朝代不同,明朝对太监的培养是按照文官的方式培养的,可以说,明朝的宦官在中国历史上的宦官里面整体素质是最高的同时为国家的确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明朝知名太监有:王振、汪直、刘瑾、张永陪、杨一清、魏忠贤、郑和、亦失哈、阮安、怀恩、张敏、田义、王安、吕芳、冯保、陈洪、黄锦等等。他们其中有坏人,可大部份都是安份守己的,有的还立下大功,宦官英雄里面首推明成祖年间的三宝太监郑和,七下西洋宣扬国威,大长了我中华帝国的威风,连现在的西方国家也不的不认为世界上第一个航海家是中国的郑和,其次才是达伽马哥伦布等人。在郑和以后,明朝起积极作用的太监也远多于祸国者的,例如,明武宗正德年间,刘瑾乱政,八虎之一的太监张永陪杨一清西北平叛,一举消灭叛乱,在回京后协助文官政府搞跨了刘瑾。在明宪宗年间,万贵妃称霸后宫,因为万贵妃本人不能生育,便想方法杀死很多怀孕的妃子,结果搞的的宪宗几乎绝后,多亏了门监张敏和司礼监的怀恩暗中保护了已经怀孕的纪氏,宪宗留下了骨血,也因此,张敏吞金自杀。嘉靖年间,严嵩独霸朝纲,也是太监黄锦协助徐介清除了这个朝廷中的大蛀虫。这种类似的事情太多了,不一一赘述。

王振、汪直、刘瑾、、魏忠贤是祸国殃民的大太监。

明朝宦官专权人物有哪些 盘点两大不得不说的宦官

1、刘瑾,陕西兴平人,原本姓谈,六岁时被太监刘顺收养,并净身入宫做了太监。明孝宗时期,刘瑾犯了死罪,好在养父刘顺疏通关系,才得以赦免。随后刘瑾被派到东宫侍奉太子朱厚照,刘瑾善于取悦孩童,这让生性贪玩的朱厚照十分欢喜。刘瑾渐渐把控了朝政,民间戏称武宗朱厚照为坐皇帝,刘瑾为站皇帝。1510年,太监张永向武宗揭发了刘瑾的罪行,武宗大吃一惊,并下令彻查刘瑾,听到刘瑾藏着两把匕首时,武宗一怒之下将刘瑾凌迟处死。

2、魏忠贤,明末时期的宦官,少年时是市井无赖,后为了躲债而净身入宫。魏忠贤勾结明熹宗的乳母客氏,排除异己,掌控朝政,民间传言只知有忠贤,不知有皇上。魏忠贤为首的阉党为祸多年,阉党人都称魏忠贤为九千岁,仅次于皇上的万岁,连袁崇焕这样的名将都不得不为魏忠贤建立生祠。崇祯皇帝朱由检即位后,惩治阉党,并逮捕了魏忠贤,魏忠贤闻讯后自知死罪难免,于是自缢而死。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9977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