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朱棣谋权夺位的,而朱棣的爸爸朱元璋是一个农民出生的人,其短视和对中国不完整的认识也会影响到朱棣。但是历史选择了他没办法。小农意识和自然经济的熏陶是其思想的主要来源。他主张多妻多子是自然的。
朱棣十一岁就被父亲朱元璋封为燕王,并于二十一岁就藩北京,当时元朝的势力虽然已经被赶到了大草原上,但还具有相当强的军事实力,并不断骚扰明朝的北部边境。因此北京并不安宁,他是作为一个军事重镇而存在的。朱元璋将朱棣分封在北京,就是希望自己的儿子能代替功臣宿将掌握兵权,从而使明朝的政权更加稳固。可谁知就是这个四皇子,竟利用手中的兵权最终夺取了皇帝的位子,这是当初朱元璋无法预料到了。
朱棣在北京期间,在众多有作战经验的猛将的指导下,迅速成长为了一位合格的军事指挥家,并在对元朝的作战中取得了重大的胜利,自己的军事实力得到了加强,在洪武末年已经成为北方最强的一镇诸侯。朱元璋去世后,皇太孙朱允炆即位,年号建文。
但是,朱棣是不愿意服从这个年轻的皇上,更不愿在他的皇位下称臣的,他从建文帝即位开始,便秘密在燕王府中打造兵器,招揽兵勇,等待时机。为了蒙蔽朝廷,他还真的豁出来了,装疯卖傻,竟然到燕京的大街上抢吃的,还卧于街头酣睡。大夏天的守着火炉子,披着棉衣。这些举动确实蒙蔽了建文帝,使建文帝开始“削藩”的矛头并没有指向他,直到朱棣有一位家人将他的造反计划报告了朝廷。
建文帝即位之初除了进行一系列的必要的改革之外,便在齐泰等人的提议下开始削藩。在先后削夺了五位藩王后,建文帝才把矛头指向得了“式心疯”的燕王朱棣。朱棣也立即采取行动,还是装疯,将朝廷派来的将官骗进王府杀掉,又杀死了朝廷派到北京的驻守大臣,发动所谓的“靖难”之役。
由于洪武时期的功臣战将已经被朱元璋杀戮殆尽,因此朝廷只得派一些宗室亲贵年轻将领挂帅。但由于朝廷的兵力强大,双方还是处在一个拉锯战的形势下。而此时建文帝的软弱就暴露了出来,由于它的一些列决策错误,加之朱棣直捣南京策略的成功,建文四年,朱棣占领了南京,建文帝不知所终。在群臣的“劝说”下,朱棣在南京即位,年号永乐。
永乐初年,为清除建文余党,朱棣采取了血腥的政策,“瓜蔓抄、杀十族”都是在这一时期产生的,有的文人犯了罪,不光他的亲戚九族,而且他的朋友也要被株连处死,这就叫杀十族。当时的恐怖气氛可见一斑。太监的势力在永乐朝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许多太监都参与到了政治中来,并成为了举足轻重的人物。这也是明朝宦官专政的祸根。
朱棣能把军事政变弄到成功,这种事在历史个是很少有人能弄成的,朱元璋一死,朱棣短短几年内就把侄儿-建文皇帝给闹没了。我们常说:人心向背与正义是非是决定战争胜败的关键因素,这一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放在朱棣面前,恰恰失效了。民心不向他,他也不正义,居然就弄成了。实践 是检验真理的唯一婊子。真理坚挺,朱棣就欺负实践,向国内外宣布:老爹本来是要把位置传给他的,却让建文篡了位。这样,非正统的就变成了正统!
明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人建立的大一统王朝,从开国太祖朱元璋建国算起,到崇祯帝煤山自缢,共传十六帝,享国276年。明朝皇帝总体质量不算太高,但也绝不至于除了朱元璋和朱棣之外,都是二流子皇帝。
朱棣继承了父亲朱元璋残暴好杀的特点,在位期间杀人也是极多。但是他先后五次北伐蒙古,将蒙古人打得望风逃窜,确保了国家的安全和稳定。而且他还派郑和下西洋,编订了永乐大典,修建了北京城,重修了明长城,创造了明初盛世。
这两位皇帝,无论如何是没人敢黑的,即便是对明朝最反感的人,提起朱元璋和朱棣,也要称赞他们是好皇帝,事实上,这俩父子对中国历史而言功大于过。
在朱元璋和朱棣之间,还夹了一位皇帝,就是朱元璋的孙子朱允炆,为建文帝。建文帝在位四年,期间干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削藩,因此激的朱棣被迫发动了?靖难之变?,叔侄俩打了四年仗,最终朱允炆兵败丢了皇位。在位时间短,且无明显的功过,所以也就谈不上好皇帝还是坏皇帝。
明朝第四位皇位为仁宗朱高炽,在位不到一年;第五位皇帝为宣宗朱瞻基,在位十年。这俩父子的执政理念比较相似,都是采取了轻徭薄赋,与民生息的政策,在对外战争中也没吃什么亏,所以后人把这十一年的?幸福时光?合称为?仁宣之治?。唯一的缺陷是朱瞻基喜欢斗蛐蛐,为此很有些劳民伤财,为此民间称之为?促织皇帝?。这俩皇帝总的来说干得还不错,可算作好皇帝之列。
明朝的第六任皇位为英宗朱祁镇,第七任皇帝为景泰帝朱祁钰,这是一对兄弟,他们的父亲朱瞻基就这俩儿子。朱祁镇在位的时候宠信宦官王振,受了他的怂恿御驾亲征瓦剌,结果在土木堡被围,50万明军精锐全军覆没,朱祁镇也被活捉成了俘虏,成了中国历史上继宋朝徽钦二帝之后第三个被俘虏的中原皇帝。
朱祁镇被俘后,朱祁钰在于谦等人拥立下登基,年号景泰,他在位八年,期间首先是打退了瓦剌人的进攻,之后在治理国家方面中规中矩。景泰八年,朱祁镇发动?夺门之变?,重新当上了皇帝,改元天顺。天顺期间,朱祁镇对自己之前的行为进行了认真反思,开始重用贤臣,政绩上取得了不错成绩,为自己加分不少。
总的来看,朱祁镇有被瓦剌人俘虏的?不良记录?,虽然后来表现尚可,但是功难抵过,只能给予?中下?的评价。朱祁钰虽然没有做出多少政绩,但打赢了北京保卫战,避免了国人再次遭受外族统治,所以可给予?中等?评价。
明朝第八位皇帝是宪宗朱见深。朱见深绝对算不上一个好皇帝,他宠信万贵妃搞得后宫一团乱,重新太监汪直,搞得朝野上下天怒人怨;设立皇庄,拉开了明朝土地兼并的序幕;设立特务机关西厂、传奉官等等,基本上就没什么好的。不过朱见深对文官特别好,在文人中的威望比较高。综合起来,给他一个?坏皇帝?的称号应该没多少人反对。
但是,朱见深虽然不咋地,但是他生了一个好儿子朱佑樘,也就是明朝第九任皇帝明孝宗。朱佑樘是明朝历史上为数不多的明君,他提倡直言进谏,为人宽厚仁慈,躬行节俭,不近声色,勤于政事,在位期间吏治清明,任贤用能,与民休息,是明代历史上少有的经济繁荣景象、人民安居乐业的和平时期,史称弘治中兴。将他列入?好皇帝?之列应该没有争议。
明朝的皇位本来不会落到朱棣手中,但是朱棣做出了一件被人饱受诟病的事情,那就是起兵造反,成功的从自己的侄子手中拿回了权力。按照道理来说,虽然朱棣起兵造反,但是中国历史上仍然有非常多的皇帝起兵造反,也赢得了好名声,比如说李世民,所以这并不足以让他背负千古骂名,他也更不会因此成为人们口中的“暴君”。
不过人们在讨论朱棣成为皇帝之时,更多的时候不是说他谋权篡位,成功拿到了皇权,而是说他并不具备登上皇位的条件,也就是人们口中说的不是正统,曾经强烈反对他当上皇帝的儒家大生方孝孺本人,以及十族就被他以非常残忍的方式,清理的干干净净。朱棣的这一举动,无疑是给自己披上了暴行的外壳,很多人在提到他的名字之时,多少都有点忌惮。
当这些宦官的权力越来越大之时,民众变得苦不堪言,曾经政治非常清明的永乐盛世,也变成了税负繁重的人间炼狱,而这一系列都逐渐隐藏了下去,直到后来的皇帝再次登基之时,所有的矛盾都无法掩盖了,明朝也就逐渐走向了灭亡。
在提到朱棣的整个政治史时,他的确是一个才干十分杰出的君王,也的确创造了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盛世,但是他的政策以及他四处征战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非常之巨大,也正是因为他喜忧参半的一生,导致人们对他的评价出现了非常严重的分歧,有些人赞美他,有些人诋毁他。后期的朱棣,的确让民众苦不堪言,站在普通民众的立场上,朱棣也自然是一个暴君。
朱棣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也是明朝的第三位皇帝,他统治期间年号叫永乐,所以人们也称他为永乐帝。他为明朝的建设和发展做了很多事情,是一位好皇帝,却被后人唾骂几百年,这主要是因为朱棣的皇位是抢来的,而且他的统治风格比较严苛。
朱棣登基
朱元璋因为太子朱标早逝,将帝位传给了朱标的儿子朱允文,也就是后来的建文帝。建文帝掌管天下时,当时的朱棣在做燕王。由于建文帝想要削弱他的势力,再加上他认为建文帝朱允文软弱无能,不适合做皇帝,而自己才是做皇帝的料,于是他就使用了各种手段,逼迫建文帝把帝位让给了自己。在1402年,朱棣登上了帝位,改年号为“永乐”。
为何被骂几百年
朱棣在明朝的建设上做出过巨大的贡献,还扩大了疆土,但即使这样,他依然被人们骂了几百年。因为明太祖朱元璋的地位是传给建文帝的,朱棣一面逼迫建文帝,一面又发动政变得来的皇位,名不正言不顺。建文帝朱允文性格温和,统治手段也比较怀柔,而朱棣却颇有朱元璋之风,统治手段也比较狠辣,以至于几百年来一直被人骂。
真相
建文帝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温和,他因为担心藩王会造反,就开始削藩,朱元璋的第12个儿子朱柏的全家,都死于建文帝之手,朱棣不想步其后尘,于是发起兵变。所以朱棣当时夺取帝位,也有一定的被迫因素,他担心自己像朱柏一样被建文帝杀死。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9974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太监系列:喜宁不是汉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