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黄庭坚行书陈子昂《修竹篇》高清书法图片欣赏,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黄山谷时年57岁书。
共5页:12345下一页
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宋四家
苏轼代表作《黄州寒食帖》现藏台湾故宫博物院,黄庭坚以《松风阁》为代表,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米芾《蜀素帖》写于哲宗元祐三年(1088年),以行书写成。蔡襄《蔡襄自书诗帖》等,碑刻有《万安桥记》等。?
1、苏轼不仅在文学上有很高成就,在书法方面也有很高成就。他的书法艺术风格的特点是潇洒丰润,豪放活泼。他长于行书,他的字受到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和五代时书法家杨凝式书法的影响。
他为了精研书法,曾下过苦功。他揣摩古人的笔意,推陈出新,突破了晋、唐以来书法的传统,创造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存世的苏字真迹,有《黄州寒食诗帖》《赤壁赋》《祭黄儿道文》 等。
2、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洪州分宁人。他的楷书、行书、草书都很好,风格雄健秀美。他学习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和唐代大书法家张旭的笔意,加以变化,自成一格。存世的黄字真迹,碑刻有《狄梁公碑》,墨迹有《松风阁诗》《王长者史诗老墓志铭》《华严疏》等。
3、米芾,他的行书、草书都自成一家。他对书法艺术的看法,主张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发展创造,既不墨守成规,也不否定传统。他认为书法贵乎天真自然,流露个性,反对矫揉造作,装腔作态。米带的墨迹,存世的有《蜀素帖》《米芾二帖册》《法书三种》等。
4、蔡襄,字君谟,福建仙游人。他的书法学习唐颜真卿,兼取法晋人。他的草书参用“飞白法”,写得非常精妙。所谓“飞白”是写出来的字笔画中露出一丝一丝白道,像枯笔写成的一样。他传世的真迹,碑刻有《万安桥记》《昼锦堂记》,墨迹有《谢赐御书诗》等。
扩展资料:
他们已将唐法融会到自己的笔墨之中,成就了新的法度。”苏、黄、米、蔡对前贤经典都下过很深的功夫,他们的师法、崇古,既有共性,又个性突出,各呈特色。
书法史上,历代善书者代不乏人,能够独创一体并流传下来的可谓凤毛麟角。苏轼富于艺术创新精神,在各个领域内都戛戛独造,文章称“苏文”、词称“苏词”、书法亦称“苏体”,在生活中也标新立异,戴的帽子称“子瞻帽”,吃的肉称“东坡肉”。
才华横溢的苏轼凭借自己的天才和对书法艺术的独特审美与领悟,创造出了书史上具有自家面目的“苏体”。
米芾师法的对象十分广泛,是由唐人而入魏晋的,取法甚至兼及古篆《石鼓文》、竹简和器鼎铭文。唐人中颜真卿、欧阳询、沈传师、段季展和褚遂良这五人对他的影响最深。
-书法四大家
黄庭坚的书风具有明显的叛逆性格,当我们从创作意识和创新意识的维度将北宋四家作一比较,就会发现,与蔡襄的最古典相比,黄庭坚的书法则处于最叛逆、最前沿的一端。他的所有书作几乎都能找到这种反叛的性格,在漫长的中国书法史上我们几乎很难再找出几个像这样具有叛逆性格和创新意识的书家。总体而言,黄庭坚的书法在线条上显得锋利、爽劲而又颇具动感与气势,有暴风骤雨、诡异莫测之势。结体是一种前无古人的跌宕开阖之势,中宫紧缩而呈“放射”之状,字里行间充溢着“抖擞”之气。我们虽然无法准确判断古人评论中的“放射”、“抖擞”是褒是贬?但有一点是可以确信无疑的,那便是其作品中充盈的强烈的自我表现意识和极其自由、毫无顾忌的创造意识。正由于黄庭坚在点画结体章法上的不安分、不内敛中和,在另一个侧面,正突显着黄庭坚的成功,首先体现在其书风作为一种创作范型的成功。 遍观黄庭坚的传世墨迹,我们认为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他的大字行书,如诗文草稿和写经作品,字径约为四五厘米,是黄庭坚最为知名的作品类型,也是黄庭坚功力型作品的具体表现,如《松风阁诗帖》、《华严疏》、《寒山子宠居士诗帖》的均是突显山谷老人的力作。第二类是行草书长卷,从传世的几篇著名作品看,其规格一般为高至三四十厘米,较长的有十七八米,为前世所无,后世之罕见,如《诸上座帖》、《李白忆旧游诗卷》、《廉颇蔺相如传卷》等。另外一类是黄庭坚的尺牍翰札、文稿和跋语,世人有谓此为黄氏法书最佳者,信然!其中有许多的精彩之作,如《跋苏轼黄州寒食诗帖》、《致齐君尺牍》、《花气帖》和几篇墓志铭文稿。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治平元年举进士,碉叶县尉,历官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迁著书郎,加集贤校理。《实录》作成以后升为起居舍人。并曾兼为国史编修官,绍圣初出知宣州,又改鄂州,后因章敦、蔡卞及其党羽论《实录》多诬,被贬为涪州别驾、黔州安置。徽宗即位后,召其为吏部员外郎,他辞而不就,得知太平州,之后又遭谗除名,羁管宣州。三年,徙永州,未闻命而卒。像许多优秀的大文人一样,他在官场上的命运多不佳,然而其文章书法才华却很高。黄庭坚在中国书法风格史上的地位和其书法在形态学上的意义,尤其是行草书的形态学定位,主要是由其用笔的特点来决定的。他那长枪大戟、纵横奇崛的艺术特点不仅强化了“山谷体”书法的个性风格,而且正依此特点,使其能在书法风格史的序列中获得无人能比的重要地位。从严格意义上讲,对于黄庭坚的贡献,我们更倾向于他的用笔而不是他的字法和章法特点。黄庭坚学识渊博,诗文书法俱佳,其书法师法颜真卿、怀素、杨凝式。值得说明的是,自张旭、颜真卿复兴中锋用笔的古法以来,宋代书家中有许多都在力图复兴中锋笔法,以改二王的侧锋取妍的笔法。然而,杨凝式师法欧阳询、颜真卿;东坡用笔又多出颜真卿、徐浩、蔡襄的书法,是典型的“王书”风格序列,故均无大的突破,而只有黄庭坚,主张高腕执笔,笔笔中锋,行笔从容有度,所以尽管黄书总体上是奇崛宕逸,但我们依然能从中找到清雅爽利、意态万千的艺术美丽。对于用笔,黄庭坚的观点是独特的。他认为“古人工书无他异,但能用笔耳”、“锋在笔中、意在笔前”、“心能转腕、手能转笔”,只有这样才能有“落笔奇伟,丰劲多力”的艺术效果。品味黄庭坚的用笔理论及其用笔实践,我们可以发现,其动作特征表现在张与驰、顿与挫的关系处理上。其行笔速度可用“从容”一词来概括,尽管明人王世贞说从容是山谷老人用笔之“病缓”,但我们认为,此之“病缓”实非“病”也,应当是黄庭坚书风特点之一。就像苏东坡其书“石压蛤蟆”之“病”却实成妍势,山谷之病缓亦别有一格,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在艺术领域却是正常合理的。不过从另一个角度看,黄庭坚的“病缓”也非处处皆是,例如其晚年的行草长卷,就是最好的反证。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9961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北宋书法家米芾《兰亭序跋赞》欣赏
下一篇: 揭秘:历史上唯一妓女出身的神医柔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