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玄武门之变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坐天下时要么害怕被儿子篡权,要么害怕功臣造反。这始终都是一柄双刃剑。
李渊可以说是历史上最憋屈的开国之君了,手里拿着最好的牌,结果晚年不但被儿子篡了权,还彻底成为儿子的背景。李渊为什么会混得这么差呢?为什么三个儿子争皇位却没有什么朝中重臣支持自己呢?
提起历代开国之君,刘邦手下有韩信,朱元璋手下有徐达,就连刘秀手下也能想起邓禹、冯异、吴汉,赵匡胤手下有石守信、曹彬。而李渊呢,手下其实只有李世民。李靖虽然是不世出的军事奇才,但是出征大多是作为李孝恭的助手。唐朝的其他开国功臣也大多是作为李世民的助手出现的,很少有单独领军的情况。
这是李渊作为开国之君的第一点不同,“任人唯亲”。这并没有什么不对,毕竟将自己的军队托付给陌生人,一旦发生叛乱就会造成很大的困惑。可这也导致了朝廷的实际掌控权从自己手里转移到自己的儿子手中。毕竟,没有人是跟随自己打天下的,自然很难对自己产生忠心,这些人反而会对自己的儿子们更加忠心。
我们可以做一假设,假如李渊像刘邦用韩信一样用李靖,李世民的功劳会大大减少,也就可能不会发生玄武门之变了。
如果说“任人唯亲”是李渊失去朝廷掌控能力的第一个错误的话,那么冤杀刘文静就是李渊犯的第二个错误。刘文静是唐朝取得天下过程中的首义功臣,仅仅因为有人告其谋反就被李渊杀掉。这样做在当时虽然并没有产生太大的影响,但在功臣心中无疑埋下一颗定时炸弹,功臣们更加不会选择对李渊忠心了。
李渊犯下的第三个错误就是任由两个儿子争夺权力。李渊任由两个儿子争夺权力的后果就是逼迫手下群臣站队,因为他们必须要做出三种选择:支持李建成、支持李世民、谁也不支持。在这里的选项中根本就没有支持李渊这一选项。李渊缺少明确表态,导致群臣根本不会去选择去效忠一个很快可能就会失去权力的人。康熙时期也是一样,当康熙默许儿子们争夺储君的地位时,就意味着朝臣会选边站。而无论选哪一边站最终的结果都不会是支持当时的皇帝。
隋朝末年,群雄并起。李氏宗族能够在唐朝建立过程中立下汗马功劳,固有自身出色的因素,但不得不说这与李渊“任人唯亲”的态度密不可分,这样的态度导致李世民逐渐做大,之后的放任儿子争权,导致事情一发不可收拾,最终落得个被儿子完全架空的局面。这不得不说是李渊自己之前选择导致的结果。
争夺天下过程中,要么倚重亲族,要么倚重功臣,没有第三条路。同样的,坐天下时要么害怕被儿子篡权,要么害怕功臣造反。这始终都是一柄双刃剑。
李渊登基之前就5个儿子,老大李建成、老二李世民、老三李玄霸、老四李元吉、老五李智云。从老六李元景开始到最小的李元缨,都是当皇帝之后生的。自古以来,皇帝的宝座是很多普通男人向往的地方,更别提是皇子了,自从他们出生,就已经成功一半了,而另一半的可能,则需要他们自己去努力。
皇子有很多个,但是太子之位只有一个,我相信这斗争一定会异常激烈。但是后来我们只知道李建成、李元吉还有李世民这三个人的斗争,是因为他们三人在一众皇子的斗争中脱颖而出,这也就有了后来广为人知的宣武门之变。
李渊性格保守,思维古板,一心要立嫡长子李建成为皇帝;但是在军国大事上又不得不依赖次子李世民。因此在选接班人问题上,李渊一直是左右摇摆,难以下定决心,后来他还是将李建成封为太子。
但李世民不服,他自认功高,再加上起兵之初,李渊口头答应过得天下后,封他为太子。所以他很不满,这就间接引发了李世民和太子李建成之间的斗争。李渊虽然一直想努力维持二者之间的平衡,但是在权力斗争中,结果只有你死我活。
最终李世民在玄武门亲手射死了自己哥哥李建成,三子李元吉也被尉迟敬德刺死,双方部队在玄武门处刀兵相见,死伤无数。玄武门之变后,李渊退位给李世民,就过起了退休生活。大唐在李世民的领导下,繁荣发展。
李渊有子嗣二十二人,为何参与皇位争夺的只有三人呢?原因有以下几点
太子李建成与秦王李世民的争斗李渊、李建成
唐朝建立之初,李渊论功行赏时,就已经分封诸子了,太子之位是早已确定,长子李建成是毫无疑问的太子人选。而皇位的争夺,实际上只是李建成与李世民二人的争夺,齐王李元吉只是后来的参与者。太子之位已经尘埃落定,还会引起兄弟争夺的原因就是太子李建成的不安心。在建立唐朝的时候,李世民的功劳远远大于李建成,就是权力也略压李建成一筹,身边又有徐茂公、尉迟恭等人辅助,从哪方面看,李建成似乎都没有安心的理由。
李建成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李世明功高劳苦,心里很是不服气,经常埋怨李渊为何将太子之位给李建成,只是表面不说罢了。从实力上来看,李世民完全有能力与李建成进行争夺,为了万无一失、高枕无忧,李建成必须除掉李世民这个潜在的隐患。至于李元吉,他完全是外来者,甚至有点小心思,“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说不定哪天两败俱伤的时候,太子之位就属于自己。李元吉选择帮助李建成,只是因为与李建成的关系好。
李世民
李建成太过缜密,反而引起了一场祸乱,俗话说“小心行得万年船”,但太过小心,就会物极必反。李建成的担心不无道理,但又有些多虑,唐高祖李渊根本没有废太子之心,更有没立秦王李世民为太子的心。在这一点上,李渊表现得十分坚定,反倒是身居太子之位的李建成有些犹豫不决。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只有三人是嫡子
李渊虽然子嗣众多,但很多都不是嫡子,是嫡子的只有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李玄霸。李玄霸在征战四方时,就已经阵亡,而且李玄霸在历史上的存在感很低,可能是不像其他三人,文韬武略样样精通。而我国古代封建王朝,皇位传承一直采取的都是“嫡长子制”,从出身上来看,李建成做太子合情合理。“立嫡不立长”,这也说明不是嫡子出身,几乎是丧失了皇位继承的机会,所以就算其它皇子参与皇位争夺,那无疑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再说,李渊其它诸子的年龄都比较小,最大的也不超过十岁。不论是出身、地位,还是权势、年龄,其它诸子都没有能力去争夺皇位,更不愿争夺皇位。
结语
李建成
小编认为李渊子嗣虽多,但能继承大统的也就三人,嫡长子李建成和功劳极高的李世民。二人之间并没有什么矛盾,能互相残杀,李渊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他没有处理好嫡子之间的关系,更没有合理的解决他们之间的矛盾,反而是火上浇油,一场皇位之争,似乎已经成了必然。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图片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994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