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唐睿宗长子李成器为何让出太子之位给三弟李隆基

历史典故 2023-07-22 22:36:07

毫无实权的父亲时刻担心自己会像哥哥们一样被祖母杀掉,所以年幼时李成器就常常能感受到那份恐惧。姑母太平公主一向野心勃勃,之所以选择自己而不是三弟,只是因为自己软弱好控制。即使自己以后能登上太子之位,恐怕遭遇也只能和当年的父亲一样,成为姑母问鼎最高权力的垫脚石。

生在帝王之家,很少有人不想登上那至高无上的宝座,甚而为此勾心斗角、手足相残。但宋王李成器却为何坚决地将太子之位让给自己的弟弟呢?

唐景龙四年,太平公主与临淄王李隆基发动了一场政变,将弄权的韦后与安乐公主赶下了台,大唐终于结束了由女性主宰的命运,唐睿宗正式登基,立谁为太子被提上了皇家最紧要的议事日程。

其中最热门的人选是睿宗的长子当时的宋王李成器,也就是后来的宁王李宪。当他在自己的府中,悠闲地吹着心爱的紫玉笛时,尚不知自己即将面临人生中最至关重要的抉择。这时,忽然听到奴仆来报说:“镇国太平公主驾到。”李成器知道自己的这位姑姑是武后最宠爱的女儿,其威势无论是在武后天朝,还是在当下,都足以令皇亲国戚们仰视。宋王自然也不敢怠慢,连忙起身迎了出去。

太平公主走进来,虽然已步入中年,但那种威严的气势,仍让李成器不由自主地想起当年自己和父亲在祖母强权下提心吊胆的日子。不过,今天的太平公主似乎和蔼了许多,她笑着对自己的侄子说:“听说成器又在研习新曲,真乃风雅之人,这样的人才当得起我们李家子弟的声名。我常告诉儿子崇简,应该多与宋王来往学习,可惜他总是不把我的话放在心上!”

李成器听她这样说,觉得虽是夸奖自己,却分明是话里有话,暗地将自己和三弟李隆基拿来对比,心下十分不安。知道太平公主此来一定有非同小可的事,于是客气地说:“我只懂这些风花雪月的事情,如果崇简对音乐有兴趣,大家不妨一起切磋。除了我之外,各位兄弟的音乐造诣各有千秋,譬如三弟的羯鼓,便已进入化境,无人能敌。”

太平公主见李成器顾左右而言他,遂挑明了来意:“如今满朝都在议论立太子之事,你既身为陛下的长子,按照礼法需立嫡立长,所以我会全力支持你问鼎宝座的。”

李成器听了之后急忙推让道:“太子乃国之根基,成器一介闲人,岂能当之?姑母不要折杀了我。何况这种大事,应该由陛下决定,轮不到我等臣子妄言揣测。”

李成器说得滴水不漏,不肯主动表明自己的心思。太平公主无计可施,只好闲话几句便离开了。她前脚刚走,后脚又来了一名贵客,正是李成器的三弟李隆基。他诛杀韦后和安乐公主,为政局的稳定立下大功,也是太子之位有力的竞争者。

李成器想到姑母刚刚离开,三弟一定知道姑母来找过他,心里有几分不安。李隆基却是一副兴致勃勃的样子,一进来就大喊:“好久未与大哥合奏,今日一定要玩个痛快!”于是兄弟两人默契地合奏了起来。李隆基在宋王府呆了大半天时间,除了切磋乐理,其他什么都没谈。临走时,李隆基只对自己的哥哥说:“真希望以后我们兄弟可以这样永远合奏下去!”李成器拍拍他的肩膀笑着说:“一定会的。”

送走了三弟,李成器陷入了沉思。目前朝野上最大的两派势力代表,在一天之内造访了自己,看来想要置身事外是不太可能了,俗话说“识时务者为俊杰”,但到底怎么做才是最恰当的呢?

其实,太子之位,李成器并不是没有坐过。事实上,当父亲睿宗还是祖母武则天的傀儡时,年仅六岁的他就已经被立为太子。毫无实权的父亲时刻担心自己会像哥哥们一样被祖母杀掉,所以年幼时李成器就常常能感受到那份恐惧。姑母太平公主一向野心勃勃,之所以选择自己而不是三弟,只是因为自己软弱好控制。即使自己以后能登上太子之位,恐怕遭遇也只能和当年的父亲一样,成为姑母问鼎最高权力的垫脚石。

而能与姑母抗衡的只有三弟李隆基,他不但拨乱反正有功,而且手里握有兵权,总之各方面一对比,自己除了长子这个名头之外,什么地方都不如他。既然自己能力所限,不可能当一个令人心服口服的太子,与其做姑母的棋子,不如干脆给三弟做个顺水人情。

想到这里,李成器下定了决心。第二天,他上奏睿宗,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坚决要求立三弟李隆基为太子。睿宗看了他的奏章,沉吟半晌才说道:“立储先嫡先长,这也是历朝历代的规矩。”

李成器马上跪下大声说道:“国家平安时,立储先嫡先长;国家有难时,则应立贤能者。太子是天下之本,太子的人选不应当让天下百姓失望。三弟为大唐立下不朽功勋,他才是众望所归,儿臣无论如何也不接受太子之位。”说完,李成器便开始大力叩头,泣不成声,以示自己的决心和诚意。

实际上,唐睿宗本来就觉得李隆基才能过人,而且手握兵权,在朝中的威信大大高于温和的长子。自己之所以迟迟没有宣布太子人选,不但有嫡长之别的顾虑,也担心万一立储之事不恰当,又会酿造兄弟相残的惨剧。如今见宋王李成器如此识大体,自然十分高兴,他连忙扶起李成器说:“你们兄友弟恭,实在是李家之福,朕也感到十分欣慰。”

李隆基听说哥哥上奏保举自己为太子,也十分识趣,上疏礼让了一番。唐睿宗随后便颁下旨意,正式立李隆基为太子,太平公主的企图就此落空。

不久,唐睿宗正式传位给太子,李隆基登基即唐玄宗,李隆基对曾经将皇位让给自己的宋王李成器始终十分感激,李成器的这个举措得到了极大的回报,封地和赏赐自不用说,后半辈子过得风平浪静、富贵惬意。在他死后,唐玄宗还将他追封为“让皇帝”,恩惠荫及子孙,而这一切都应归功于他明智的决定。

李成器是李旦嫡长子,为何他心甘情愿,将储位让给庶子李隆基?

李成器,原名李宪,是唐睿宗李旦的嫡长子。公元710年,李旦再次登基,随即提出立太子的想法。李成器是他的嫡长子,于是成为太子的热门人选。

当时还有个热门继承人,那就是临淄王李隆基。不过从表面来看,李隆基根本比不上大哥,为什么这样说呢?

李隆基的生母是窦德妃,也就是说,李隆基是庶子。是庶子也就算了,他还是庶次子,上面还有个二哥李成义。按照古代立嫡立长的传统观念,除非李成器和李成义都死了,李隆基才能成为名正言顺的继承人。

所以当李旦提出,想要立嫡长子为储君的时候,群臣并没有反对。还有一个原因是,李旦这是第二次当皇帝,当他首次登基的时候,李成器就是皇太子,那时候李成器才六岁。既然曾经就是皇太子,如今皇帝复位,那么太子跟着复位也很正常。

李隆基虽然内心很想当太子,可也不好违逆,心中却是焦急万分。这时候谁都没有想到,李成器会主动站出来,推辞即将到手的储位,这令满朝文武都十分诧异。不仅如此,他还极力推荐三弟李隆基,希望李旦能立他为太子。

自古为了争夺皇位,手足相残的现象数不胜数,李成器是李旦嫡长子,拥有绝对的继承资格,为何他会心甘情愿,将储位让给庶子李隆基?笔者认为,主要是出于以下这些原因。

一、李成器无意当皇帝

史书中的李成器,是个喜好诗书的人,他通晓音律,擅长多种乐器。不喜欢结交朝中大臣,不喜欢处理国家大事,只希望终日与诗歌音律为伴。他第一次当太子时,只有六岁而已,什么都不知道。这时候他已经成年,拥有自己的想法,便可以主动提出让位了。

那么有人会说了,皇帝谁不想当呢?李成器推辞,肯定也是谦虚一下,他肯定还是想当皇帝的。如果这样想就错了,笔者翻阅史书发现,李成器还真是个不爱名利的人。

唐中宗李显复位以后,封李成器为蔡王,并加赐实封四百户,没想到

?成器固辞不敢当大国,依旧为寿春郡王。?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来,李成器根本不贪权,甚至不想做皇帝。如果他想当皇帝的话,李显的一切册封,他都应该欣然接受,毕竟这样才能一步步,为自己培养势力。可他拒绝了,就说明他不在乎有没有势。

二、李旦复位,李隆基功劳最大

李成器拒绝储位的理由是:

?储副者,天下之公器,时平则先嫡长,国难则归有功。若失其宜,海内失望,非社稷之福。臣今敢以死请。?

众所周知,李旦能够复位,全靠李隆基发动了?唐隆政变?,清除了韦后一党。对于李唐宗室来说,他就是头号功臣。

李成器既然饱读诗书,自然就明白这些道理。很多大臣表面不说,其实内心是拥护李隆基的,大家都佩服他的才干。当然李成器当太子,也没人敢反对,可立李隆基为储,更能收服人心。

不得不说,李成器是个既聪明,又有远见的人。他自己不想做皇帝,却又不能随意让某个弟弟继承,于是他推举有才的李隆基。目的有两个:一来可以令大家服气,二来自己推辞容易得到李旦应允。事实证明他成功了。

三、兄弟情深

通过对历史的了解,我们知道太多皇家的兄弟,为了皇位而自相残杀的故事。唯独到了李成器兄弟这里,就变了一种画风。那么不禁有人怀疑,他们兄弟是真的手足情深吗?会不会是面和心不和?

当然不是,他们兄弟之间的感情,那是有历史依据证明的。武则天在位时,就封了李成器为皇孙,当时他就和兄弟们,一同搬到宫外居住。兄弟五人同住一个屋檐下,感情自然深厚。

后来武则天赐了新的宅第,称为?五王宅?。此时每个人都有独自的院落,李隆基便常常请其他兄弟,到自己的宅第同乐。他们一起登楼、饮酒、作诗、游戏,时间晚了,就直接睡在同一张床上。《旧唐书》记载:

?游践之所,中使相望,以为天子友悌,近古无比,故人无间然。?

就是这样的兄弟情深,才使李成器的让位,变得如此心甘情愿。大哥的这种做法,也深深感动李隆基,他即位以后,一直对大哥敬重有加。

李隆基最初宠爱武惠妃,可惜武惠妃前两个儿子都夭折了,等到第三子出生后,李隆基就不敢自己带了。这时他想起大哥,便让人将儿子送到大哥府上,由李成器的妃子元氏来养育。

等到皇子健康成长后,李隆基才把他接回来,这个皇子就是寿王李瑁。这个儿子对李隆基来说十分重要,他能够放心交给大哥大嫂养育,足见兄弟二人之间的信任。而李成器也无半点私心,一直将李瑁喂养及教育得很好。

有一次李隆基服药,此药是他发现的一神方,说是?服之必验?。在他服药之前,他想到古代那些兄弟相残的画面,不禁心生感慨。随即命人将这延年益寿的丹药,分发给诸位兄弟,还说:

?今分此药,愿与兄弟等同保长龄,永无限极。?

开元二十八年,李成器卧病在床,李隆基担心不已,每天派人送去医药和珍膳。好在当时遇到一高僧,治好了李成器的病,李隆基重赏了此人。随着年纪的增长,其余兄弟都相继去世,只剩下李成器和李隆基二人。

李隆基特别害怕大哥也离开自己,于是对他的身体倍加关注。无论有什么灵丹妙药,或是奇珍佳肴,总是要与大哥分享。

只可惜一年之后,李成器还是去世了,李隆基为此痛哭不止。第二天便下诏,追谥大哥为?让皇帝?,追赠大嫂元氏为?恭皇后?。由此可见,当初李成器主动让位一事,确实深深撼动了李隆基的心。

李成器将太子之位让给李隆基,他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唐睿宗李旦第一次登基的时候,虽然其仅仅是母后武则天推向前台的傀儡,无法正常行使皇权,大权完全掌握在母亲的手里,但其终究有皇帝之名,也顺理成章的立了一位皇太子,这位皇太子就是李旦的嫡长子李成器。后来面对野心勃勃的母亲,善于明哲保身的李旦主动提出辞位,并一再奏请母后武则天登基。武则天建周改元之后,李旦降为皇嗣,李成器也随之失去了皇太子的地位。

在后来的唐隆政变中,李隆基立下大功,和姑母太平公主剪灭了韦后和安乐公主乱党,拥立李旦再次登上帝位。古帝王以预立储贰为根本大事,不过这一次立皇太子,唐睿宗李旦却一直犹豫难决,按照宗法制度,嫡长子李成器仍然应当是天然的皇太子,但此时的李旦却不能不考虑立有大功的三子李隆基。在看出父皇的难为之后,李成器主动问父皇提出“国家安则先嫡长,国家危则先有功”,主动辞让太子之位,建议父亲立三弟李隆基为太子。

李成器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和他的父亲李旦一样懂得明哲保身,唐朝自立国以来发生过太多的皇权倾轧,他自己本人就经历和目睹过不少,比如韦后之乱和唐隆政变。皇位争夺战血腥而残酷,尽管目前他与李隆基兄友弟恭,但面对有大功于社稷的三弟李隆基,如果不选择退让,未来会发生什么谁也无法逆料,在皇权面前,亲情往往是靠不住的。

后来发生的事实表明,李成器是明智的,他的退让使他避免自己步入李建成李承乾之流的后尘,相反,他得以安享富贵,寿终正寝。在李成器去世之后,李隆基悲痛不已,追尊其为让皇帝。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9934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