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蜚声海内外的“中国福尔摩斯”,但在史籍中,他是知人善任、能力超群的政治家;他帮武则天驾驭帝国航船躲过多处险滩,却在临终前预谋政变将大周带回大唐;他品德高尚但手段灵活多变,最终在实现人生目标的同时得以保全自身。
阎庄是阎立本的侄子,他父亲以前也是宰相,但很早就去世了,此时阎家的大家长就是阎立本。那场血雨腥风的惨案发生的时候,阎立本估计也是急在心里,不敢吭声。阎庄死后不是从家谱里被除名了吗?估计也是阎立本的无奈之举。这事儿太大了,直接牵扯到武则天,闹不好全家跟着一起倒霉啊。
那么狄仁杰呢?按理来说,此事正在他的职权范围内,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此时他担任大理寺丞,唐代按照规定,遇到重大案件,必须实行三司推事,也就是大理寺、刑部、御史台三个司法机关一起审理,这就是后来戏文里经常说的“三堂会审”(现代也有学者认为高宗时期的“三司”指的是中书舍人、给事中和御史台。或者说“三司”本身是一个灵活的临时组成的审判机构)。阎庄这个事儿,那当然是大事儿,应该由三司会审。狄仁杰有机会参与。依狄仁杰的耿直性格,估计他会为阎庄说话,那倒不是他以公谋私,给阎立本报恩,而是因为这个事情本来就不合法,既然宣布太子是死于疾病,那你办人家太子家令干什么?人家说什么了,说出来大家听听嘛。
您想想,杀死阎庄的人,能让这事情摆到明面上大张旗鼓公审吗?所以,此事绕开了三司,秘密进行了。狄仁杰纵使知道这件事,也是爱莫能助。大概他会对自己的恩人阎立本怀有一丝歉意吧。
这就是中国古代专制社会的悲哀,表面看起来有律法,不痛不痒的事情可以在律法框架内进行,一旦涉及统治者核心利益了,他就能绕开这套律法,擅自行动。这种局面一百个狄仁杰也无能为力。
这件事是狄仁杰步入仕途之后亲身经历的第一次重大政治斗争。就在此事之后,发生了上一讲说到的权善才事件,狄仁杰劝谏皇帝成功,一时间名声大噪,由此当了侍御史,这更让他如鱼得水。唐代御史台是负责监察官员的,官员贪污腐化、渎职失职,甚至包括私生活都在御史台监察范围内。御史威风八面,谁见谁怕,他们有捕风捉影的特权,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御史们有权在没有明确证据的情况下弹劾官员,说错了也有豁免权。你上朝要接受御史的监督,嬉皮笑脸了、帽子戴歪了都不行。
蜜蜂蛰了你也得忍着,否则要罚俸。你下班了,觉得自由了,还想夜总会KTV?美得你。曾有个官员,下朝了肚子饿,路边买了个蒸饼一边走一边吃,恰巧让御史看到了,对不起,弹劾。为什么弹劾?穿着朝服大街上吃蒸饼什么样子,成何体统!御史弹劾到武则天那里,武则天知道了也很生气,本来此人要升迁的,就此黄了。吃个饼都不行,你看监察有多严。曾有个监察御史叫韦思谦,每次出巡都盛排仪仗,威仪赫赫,一时人们议论纷纷,说这人怎么这么臭显摆,他解释说:“御史出都,若不动摇山岳,震慑州县,诚旷职耳。”也就是说,御史们还有意摆个架子吓唬吓唬大家。人人都怕御史台官员,唐代大诗人杜牧也当过御史,结果非常尴尬,别人请客吃饭,谁都请到了,就不请他,为什么?谁愿意在宴席上坐个定时炸弹啊。噢,我们吃饭,你盯着我们,我嘬个牙花子回头你再告我个有失仪态?
武则天认为他在集市上吃饼的行为有失官员风范,损坏了朝廷官员的良好形象,而且他的做法也违法了武周的规定,于是一怒之下将他贬谪到了外地。
一、他在集市吃饭的行为有损官员的形象
这位倒霉的官员名叫张衡,平时工作很努力。有一次工作忙得忘了吃饭,下朝骑着马回家的途中感到饥饿难耐,看到路边有卖热腾腾的蒸饼,他没有多想便买了一张饼,直到吃完饼才离开。
他的运气实在是太差了,吃饼的时候时候正巧被御史看见了。御史作为君王的耳目,看到张衡的行为直接以他穿着朝服在外面吃饭有损朝廷官员形象为由,向武则天弹劾他。
武则天知道这件事情后也认为张衡做法十分不妥,他作为朝廷的四品大员,在街边吃饭和贩夫走卒无异,他的行为已经影响到了朝廷官员在百姓心中的形象,于是将他降职外放,并且下旨张衡终生都不得进入三品之列。
二、他违反了武周朝的规定
武则天时期对商贾之人很是轻视,不仅规定商贾之家的子弟不能考取功名,同时也规定五品以上的官员不得入市。
可是张衡呢,作为一名四品大员,明知道有这样的规定,却穿着朝服堂而皇之地去了集市,并且在大庭广众之下吃完饼才不紧不慢地离开。他的这种做法已经严重违反了武周时期的规定,是在挑战武则天的权威,因此张衡被武则天降职一点也不亏,算是自作自受。
武则天和慈禧最大的区别:
1、所处的年代不同:
武则天(624年-705年),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的女皇帝,也是即位年龄最大(67岁即位)、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
慈禧太后(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人称老佛爷,长时间垂帘听政,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清朝晚期的实际统治者。1908年11月15日17点,慈禧于中南海仪鸾殿病逝,享年74岁。
2、把持朝政的形式上不同:慈禧太后仅仅是垂帘听政;武则天明目张胆的做了女皇。
3、治国理念上不同:
武则天依法治国,酷吏存在,法律过于苛刻毒辣,武则天时期更繁荣。慈禧相对保守,看问题的高度略低于武则天,慈禧垂帘听政时期,整个国家走下坡路。
武则天思维开放,能接受新的事物,从她提拔女官可以看出。慈禧思想保守软弱,害怕新的变革,迫害维新。
4、从影响力上看:武则天的影响比慈禧更大一些。
5、结局上看:慈禧太后寿终正寝,权力持续到最后;武则天提前被众臣赶下台。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9917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浅谈唐朝在大非川之战中的战略战术
下一篇: 大将侯君集的功与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