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可立是明朝天启年间重臣,是著名的抗金将领,以推官入仕,成为皇帝的肱骨大臣,为人刚正不阿,不畏权贵,忧国忧民,是清正廉洁官员的典范,有四朝重臣、五世恩荣赞誉。
袁可立是一位名垂千古之人,一生做了不少令人敬佩而望尘莫及之事。这样一个人,好像从出生起就注定了不平凡。
据《道藏辑要·在陆肇祥》记载,袁可立出生的那天,他的父亲袁淮梦见了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吕洞宾带着一个小童子到袁淮的面前,对他说:“你们家世代都是行善积福之家,而且平日里也知道敬我信奉我,所以今天我把自己的这个小徒弟带来给你,成为你的后代。后又说:‘此地日后定能出一个仙人。’”
袁淮刚做了这个梦,然后同一天袁可立就出身了,于是以此为祥兆,对袁可立寄予厚望。也不知是否世上真有鬼神,是命中注定,还是机缘巧合。袁可立在天启年间,居然真的来到了传说中吕洞宾现身的登莱,担任巡抚之职,领兵抗击后金军队的进攻。
在率军奋战之时,有传言说袁可立曾经在海战之中遇险,受到了吕洞宾的保护。所以在袁可立离职退休,回到老家之后,在袁家山道场供奉吕洞宾。
据说袁可立是在指挥士兵到琉球,与倭寇作战之时,遇到的吕洞宾。当时袁可立所处的战船行到大海中间,忽遇狂风大作,海上波浪汹涌,恶浪掀天。袁可立所在的战船在广阔的海域之中,就像是脆弱的树叶一般,经不起打击。
狂风暴浪之下,战船摇晃的厉害,袁可立站立不稳,头晕目眩。在激烈动荡、昏暗恍惚中,袁可立似乎看见吕洞宾现身于自己面前。这个时候袁可立也顾不上惊异,急忙祷告保佑。狂暴海面,居然在霎时间安静下来。风平浪静,要不是大家都一身狼藉,甚至会让人误以为,方才的汹涌波涛,只是错觉。海浪平静之后,袁可立镇定指挥,获取了海战的胜利。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经历,所以袁可立才会在袁家山供奉吕洞宾还愿。而随着时间的发展,袁家山竟然还成为了睢州远近闻名的大道场,香火不灭。
袁可立离任登莱之时,甚至还遇见了世人难遇的奇景“海市蜃楼”。“岛下先涌白气,状如奔潮,河亭水榭,应目而具…忽艨艟数十扬帆来,各立介士,甲光耀目,朱旗蔽天,相顾错愕。急罢酒料理城守,而船将抵岸,忽然不见,乃知是海市。”
在看见这一奇景之后,袁可立写下了《观海市》诗:“登楼披绮疏,天水色相溶。云霭洚无际,豁达来长风。须臾蜃气吐,岛屿失恒踪。茫茫浩波里,突忽起崇墉。坦隅迥如削,瑞采郁葱葱。阿阁叠飞槛,烟霄直荡胸。遥岑相映带,变幻纷不同。峭壁成广阜,平峦秀奇峰。高下时翻覆,分合瞬息中。云林荫琦坷,阳麓焕丹丛。浮屠相对峙,峥嵘信鬼工。村落敷洲渚,断岸驾长虹。人物出没间,罔辨色与空。倏显还倏隐,造化有元功。秉钺来渤海,三载始一逢。纵观临已申,渴肠此日充。行矣感神异,赋诗愧长公。”
袁可立除了在吏治和军事上的成就之外,还在间谍工作上,有着不小的成就。明朝策反清朝的最高将领刘爱塔,即刘兴祚就是他一手促成的。
刘爱塔原本是明朝的将领,后来被后金掳去,成为努尔哈赤的姻亲,受到努尔哈赤的重用。甚至于“爱塔”这个名字,还是努尔哈赤为他取的。
刘爱塔受到努尔哈赤的重用,在后金官职不低,但是他本人却身在曹营心在汉。他之所以选择留在后金,多是为了保证汉人的利益。但是在他秉公处理汉人与女真人之间的纠纷,反和受到女真人排挤之后,就有了归明的想法。
天启三年,刘爱塔奉命镇守金、复二州,距明朝的军事重镇登州仅一水之遥。抓住这个机会,刘爱塔迅速派自己的心腹金应魁与袁可立接触。但是在之前,金应魁却被沈有容抓住。沈有容考虑到广宁之失,就有王化贞亲信投靠后金之人会成为自己内应的原因。所以沈有容是反对此事的,但是袁可立却认为不管是真是假,此事若能真成,对于边疆的局面却有着很大的助力,认为机不可失。
在袁可立的争取下,朝廷对此事也采取积极的态度,于是刘爱塔的归明之路开启。不过其中还是波折不断,刘爱塔归明之事被王丙举报。后金对刘爱塔进行搜查,没有找出证据,于是杀了王丙,想要收拢刘爱塔,刘爱塔却坚决了归明之心。
后来事情进行到关键时刻,后金终于发现了刘爱塔归明的证据,于是“将爱塔并李永芳长子械去,杀其弟刘兴仁及王丙。屠城,驱其余民于永宁。”刘爱塔本人被关押起来,后来刘爱塔找了一个酷似自己的金兵以酒灌醉毙后纵火烧之,金人勘验竟信以为真。
刘爱塔本人趁着夜色,回到明朝。刘爱塔的归明,对于后金在辽东的军事布置有着重大的打击。而刘爱塔这位高级将领的回归,也让后金大失面子。不过可惜的是,刘爱塔归明之时已经是崇祯初年,袁可立不再处理此事。所以刘爱塔归明之后,并没有得到重用,十分可惜。
权万纪、胡宗宪、鲍宣、袁可立、陈庆镛等。
1、权万纪
权万纪是唐太宗皇子吴王李恪的老师,敢于犯颜直谏,在他的督导下,吴王收敛许多,还博得了尊师的美名,权万纪却因吴王狩猎破坏了农田,被唐太宗以师之过削去了封户。
后改为教导李世民第五子李祐,因万纪多次犯颜劝谏,斥退昝君谟、梁猛彪等小人,引起李佑的不满。贞观十七年(643年)被李佑指使燕弘亮等率20骑射杀支解而死。
2、胡宗宪
胡宗宪(1512年11月4日—1565年11月25日),字汝贞,号梅林。祖籍安徽绩溪,家族世代锦衣卫出身,在东南倭乱时期任直浙总督。
嘉靖十七年(1538年)中进士,嘉靖十九年(1540年),被授官为山东青州府益都县县令,累迁浙江巡按监察御史,为官二十五年,忠心为国,抗倭有力,官至兵部尚书和右都御史。死后追谥襄懋。
3、鲍宣
鲍宣(前30-3年),西汉大夫。字子都。渤海高城(今河北盐山东南)人。哀帝时,为谏大夫,敢于上书直言,抨击时政。他在上书中,曾指出:“民有七亡而无一得”,“有七死而无一生”。
后任司隶校尉。哀帝时为豫州牧,征为谏大夫,对哀帝宠信外戚子弟及幸臣董贤等,谏争甚切,其言少文多实。后拜司隶,因摧辱丞相,下狱,博士弟子王威等千余人上书营救,得减灭髡钳。王莽秉政,因宣不附己,以事逮之入狱,自杀。
4、袁可立
袁可立(1562.4.25-1633.11.12),字礼卿,号节寰,河南睢州(今河南省睢县)人。曾任苏州府推官、巡城御史、左通政、兵部尚书等职。
明朝万历十七年进士,初任苏州府推官。二十三年升山西道监察御史,五月初九日因直谏罚岁俸。二十四年正月初十被罢官回籍二十六年。泰昌元年八月十七日起尚宝司司丞。
天启元年二月初四日升本司少卿,同年七月十六日晋太仆寺少卿。天启二年三月初七日升通政使司左通政署司事、侍经筵,同年三月十四日,充廷试读卷官,同年四月初十日以右佥都御史巡抚登莱。
天启三年十月初六日晋兵部右侍郎,天启四年三月初三日七上疏予告归。天启五年十一月十八日起兵部添设右侍郎。
天启六年润六月初九为右侍郎,同年七月二十八日转左侍郎,同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廷推南京户部尚书,十二月初一日加兵部尚书致仕。
天启七年八月十二日,以三殿功加太子少保,累加太子太保,三上疏辞。“公自此绝意仕进”居家不出。南都以子枢赠光禄大夫。
袁可立历经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四帝,为 ‘’四朝元老”之臣,诰 ‘’五世恩荣”之赏。为官不阿权贵,敢于为民请命,是明代后期著名的清官廉吏和抗金名臣, 曾策反努尔哈赤姻婿刘爱塔。清兴“文字狱”,其传记和著作遭禁毁。
乾隆四十二年,有关袁可立的《节寰袁公行状》和宋岳飞的《岳鄂王精忠祠记》同时遭满清封杀令。
5、陈庆镛
陈庆镛(1795~1858年)字乾翔、笙叔,号颂南,泉州西门外塔后村(今属丰泽区北峰镇人)。
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进士,官至监察御史,是清末一位著名的抗英和一系列改革政治、军事以匡国振民的主张的官员。
在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上奏《申明弄赏疏》,极力反对起用在鸦片战争中丧权辱国而被革职的大臣琦善、奕山、牛鉴、文蔚等人,谏草流传、读者咋舌,真声震天下,与朱琦、苏廷魁并称为“天下三大鲠直御史”。
他又是一位精研汉学和金石学学问渊博的学者,著有《籀经堂文集》、《三家诗考》、《说文释》《古籀考》等。卒赠光禄寺卿,钦赐祭葬,进祀贤祠。
——陈庆镛
——鲍宣
——胡宗宪
——袁可立
——权万纪
关于文字狱,大家比较熟悉的就是清朝文字狱,其实中国历史上有很多朝代都有文字狱的记录,不过清朝时期最为严重。清朝的文字狱是清代统治者为了文化控制而进行的措施之一,是世界上非常罕见的,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一次文化恐怖制度。清朝的文字狱可以说是贯穿了整个清朝时期,只要有文人在文字中表露出一丝丝好像是不满的意思,就要被株连,很多文人因此被冤杀。
不得不说,岳飞也是挺倒霉的,光绪年间有一个人叫恽毓鼎,他发现乾隆时期的文字狱中,岳飞也受到了牵连,起因是因为有个叫陆时化的人收录了明朝书法家董其昌书写的岳飞的《精忠祠记》,朝廷知道后非常生气,陆时化差点掉脑袋,陆时化赶紧将自己的书籍全部都得焚烧了,并且将已经印刷好的书全都给收了回来。董其昌的字十分漂亮,所以清朝时期还有有些人偷偷的收藏,但是迫于朝廷的压力,无奈下不得不将有关于岳飞的一切作品全部进行了涂抹,所以这也导致了《精忠祠记》被严重破坏。
事实上,早在明朝刚刚灭亡的时候,岳飞就已经成为了清朝人心头的一根刺,尤其是在雍正第四年,雍正曾下令将岳飞移出武庙,并且改成了关帝庙,通过抬高关羽来贬低岳飞,而其他关于岳飞的记载也都被删改。其实不仅仅是岳飞受到了这种待遇,文字狱刚开始兴起的时候,曾经拿明朝人下手,此人就是董其昌书写的《兵部左侍郎节寰表公行状》中的主人“袁公”——袁可立。
不仅仅董其昌的这部作品被“封杀”,清政府在修订《明史》时,也没有为其立传,而且还直接将其从史书中直接抹掉了,一直到了光绪17年,袁可立还没有被放过,睢州知州曾以“年久失修”的借口将董其昌书写的“袁尚书大石坊”强行给拆了。其实满清痛恨岳飞还是可以理解的,毕竟是上一辈的仇恨,但是满清为什么也要如此对待一个明朝人呢?
袁可立是睢州人,曾经出任过巡城御史、兵部尚书等职位。袁可立一直被世人低估,但实际上,袁可立作为明朝末年著名的抗清将领,曾被后人冠以“后金粉碎机”的称号。其实满人最害怕的两个明朝人,其中一位是孙承宗,另一位就是袁可立。不过在明朝人眼里,还是袁可立更胜一筹。袁可立不仅性格刚正不阿,敢直言进谏,而且还曾扳倒过四品大员。不仅如此,袁可立可以说是元老级别的人物了,他历经万历、泰昌、天启和崇祯四个皇帝,是“四朝元老”,并且还享有“五世恩荣”。
在《苏州府志》中,袁可立和白居易、文天祥、司马光、于成龙等人的名字列在一起,而其中唯一的明朝人,就是袁可立,由此看来,袁可立的实力可见一斑。
后金人之所以对袁可立恨到咬牙切齿,不仅仅因为他是“辽东三袁”之一,而是袁可立在抗清战争中,实实在在的让后金人吃过亏。当时沈阳和辽阳相继被后金占领,辽西已经落到了后金人的手中,而且辽东也已经危在旦夕,天启皇帝无奈之下派出袁可立收拾这个烂摊子。袁可立不负众望,带领着五万多人多次打败后金,将一些已经被后金占领的领地收复了回来。在天启第三年,袁可立一次性夺回了金州,之后又将旅顺等战略要地也收复了回来。大部分土地都重新回到了明朝的手中。
这还没完,之后袁可立再一次来了一场猛攻,大败后金,夺回复州和永宁。后金面对如此威猛的袁可立,吓得丢下武器慌忙逃窜。袁可立一路无障碍取胜,让明朝人对袁可立刮目相看,同时也称为了后金人中的眼中钉。袁可立取得了如此大的胜利,让袁可立受到了朝廷的关注,武装设备也得到了增强,之后袁可立改变战术,步步为营,并且推进海上的防御。而有着雄才大略的努尔哈赤,面对着来势汹汹的袁可立,搞得自己是寸步难行,最后只能放弃,这一放弃,就是好多年。
曾经让后金吃过亏的人也不单单有袁可立一个人,但是后金人就是对其他人没有那么大的怨恨,唯独对袁可立是恨之入骨。其实这也不是没有原因的:袁可立曾经策反努尔哈赤的女婿刘爱唐反清复明,并且还成功了。刘爱塔原来是个汉人,因为努尔哈赤非常喜欢他,于是便将他招为了女婿。努尔哈赤非常器重刘爱塔,并且还经常将一些重要的事情交给他处理。
但是刘爱塔其实一直心系大明,所以明面上向着努尔哈赤,但是背地里经过袁可立的“蛊惑”,早就有了想要回归大明的想法,于是便暗地里和袁可立来往,里应外合。事实证明袁可立的做法是对的,不过其实袁可立也是做了两手准备,不过好在刘爱塔没有骗他,成功的回到了大明。
根据史料记载,刘爱塔为了重回大明还故意和妻子挑起事端,大吵了一架,之后两个人便开始分居,这件事闹得是满城风雨。之后刘爱塔便找了一个和自己身材长相差不多的人,将其灌醉,然后换上自己的衣服纵火烧死。之后后金人都以为刘爱塔被烧死了,于是刘爱塔便趁着这个机会逃出来了。
他的回归路,终于结束了。努尔哈赤的女婿策反,这一度成了后金人的耻辱,成为了后金人心中的一块诟病,所以,后金人对于袁可立也是恨之入骨,并且采取一切手段,想要将袁可立这个人从历史上抹掉,其实这样看来,也是有情可原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9866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