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枋是明末清初画家,父亲是明朝的少詹事徐汧。徐枋是江苏苏州人氏,字昭法,号俟斋、秦余山人,生于公元1522年,去世于公元1694年。
徐枋十六岁的时候,听从父亲的命令,跟随朱集璜学习,于崇祯十五年中举人。崇祯十七年,明朝覆灭,其父以死殉国。
徐汧自杀的时候,徐枋也想跟随父亲一起赴死,但是却被徐汧阻止了。徐汧说:“吾不可以不死,若长为农夫以没世可也!”
听从父亲的吩咐,徐枋虽然没有自杀殉国,但是却也一生不仕清朝。在父亲去世之后,他遁迹于山野 田园之间,过着隐居的生活。甚至他活动的范围,也只是在乡野山林,从不踏足于城市。
徐枋与宣城沈寿民、嘉兴巢鸣盛,称“海内三遗民”。隐居之时,徐枋更加专注于读书学习,书法绘画都有所成就。
徐枋曾经寄过一个灵芝给王士祯,为此王士祯还作咏以记之。虽然徐枋与外界有所联系,但是却并不与人接触。当时雎州汤斌巡抚江南的时候,打听到徐枋的住处。于是汤斌没有带随从,独自一人前往拜访,但是徐枋仍然避而不见。汤斌在堂中坐了很久,诵白驹之诗,最后无奈离去。
徐枋书画闻名之后,川湖总督蔡毓荣亲自写信求画,夹带重金。然而徐枋虽然回了信,但是却也将金钱一道退回,并未给蔡毓荣作画,还说:“明府是殷荆州,吾薄顾长康不为耳。”
一介书生,不善耕种,也不出仕做官,徐枋的隐居生活过的十分清贫。因为生活贫寒,他的二儿一女先后在饥寒交迫中殒命。而他自己也经常衣食不继,“日食一饭一糜”、“冬夏止服一苎衣”。
三十七岁的时候,徐枋生了一场大病,呕血沉疴八十日、绝食六十日,嘱托后事,已经静待死亡。后来还是“郑三山先生来视疾,以药起之”,这才活了性命。但是病好不久,又牵入“逋赋”案之中,只能四处躲藏,居无定所,这个时候他已经是“家止四壁、薇蕨不供,朝夕仰屋无所出,势岌岌殆”。
尽管生活如此贫困,徐枋仍然坚持自己的气节。据说当时他喂养了一头驴,此驴通人性。徐枋每次要换什么生活必需品之时,就将所作书画放置在驴背的篮子中。
驴儿肚子一人前行到城市,在城门外就停止,不往前夺走一步。当时人都十分惊奇,每次见到这头驴都要争先观看,说:“高士驴至矣!”然后大家就将徐枋所作书画取出,然后再添上徐枋需要的日用品。
等到驴背装满之后,驴儿就自己掉头回家,习以为常。
徐枋活了七十三岁,在临死之前,还不忘坚持。他嘱托道:“宋中丞甚知我,若我死,勿受其赙也。”徐枋去世之后,宋荦果然赠送棺材,但是家人却没有接受。
因为家境贫寒,徐枋无棺安葬,还是大家凑钱为其办理了后事。
潘耒,字次耕,吴江人。生而奇慧,读书十行并下,自经史、音韵、算数及宗乘之学,无不通贯。康熙时,以布衣试鸿博,授检讨,纂修《明史》。上书总裁言要义八端宜搜采博而考证精职任分而义例一秉笔直而持论平岁月宽而卷帙简总裁善其说令撰食货志兼他纪传,自洪武以下五朝稿皆所订定。寻充日讲起居注官,修《实录》、《圣训》。尝应诏陈言,谓:“建言古无专责,梅福以南昌尉言外戚,柳伉以太常博士言程元振,陈东以太学生攻六贼,杨继盛以部曹劾严嵩。本朝旧制,京官并许条陈。自康熙十年宪臣奏请停止,凡非言官而言事为越职。夫人主明目达聪,宜导之使言。今乃禁之,岂盛世事?臣请弛其禁,俾大小臣工各得献替,庶罔上行私之徒,有所忌而不敢肆。于此辈甚不便,于国家甚便也。其在外监司守令,遇地方大利弊,许其条奏。水旱灾荒,州县官得上闻。如此,则民间疾苦无不周知矣。”更请许台谏官得风闻言事,有能奋击奸回者,不次超擢,以作敢言之气。二十三年,分校礼闱,称得士,名益甚。既以布衣进,齿最少,又傲睨不能容人,因此忌者颇众。议起,坐浮躁降调,遂归。
耒有至性,初被征,辞以母老,不获命,乃行。既除官,三牒吏部以独子请终养,卒格于议不果归。逮居丧,哀毁骨立。少受学同郡徐枋、顾炎武。枋殁,睭恤其孤孙,而刻炎武所著书,师门之谊甚笃焉。四十二年,圣祖南巡,复原官。大学士陈廷敬欲荐起之,力辞而止。平生嗜山水,登高赋咏,名流折服。有《遂初堂集》。又因炎武《音学五书》为《类音》八卷。炎武复古,耒则务穷后世之变云。当时词科以史才称者,汪琬、吴任臣及耒为最著。
(选自,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上书总裁/言要义八端/宜搜采博而考证精/职任分而义例一/秉笔直而持论平/岁月宽而卷帙简/总裁善/其说令撰食货志/兼他纪传
B. 上书总裁言/要义八端/宜搜采博而考证精/职任分而义例一/秉笔直而持论平/岁月宽而卷帙简/总裁善/其说令撰食/货志兼他纪传
C. 上书总裁/言要义八端/宜搜采博而考证精/职任分而义例一/秉笔直而持论平/岁月宽而卷帙简/总裁善其说/令撰食货志/兼他纪传
D. 上书总裁言/要义八端/宜搜采博而考证精/职任分而义例一/秉笔直而持论平/岁月宽而卷帙简/总裁善/其说令撰/食货志兼他纪传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鸿博”,意为学问渊博,后来清代科举设博学鸿词科,亦称鸿博。
B. “部曹”,汉代尚书分曹治事,魏晋以后,渐改吏曹为吏部,明清时代,部曹就成为各部司官之称。
C. “超擢”指超越一级或更多等级而晋升官员,相当于现在的破格提拔,是不合法度的。
D. “词科”是科举名目之一,主要选拔学问渊博、文辞清丽、能草拟朝廷日常文稿的人才。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潘耒很有才干。他天生聪慧,读书一目十行,从经史、音韵、算数到佛教知识,没有不精通的,后来参与朝廷《明史》的编辑修订。
B. 潘耒敢于直言。他引用典故,指出不是言官而向皇帝进言被视为逾越职权的做法是错误的,请求放松禁令,让群臣能够进言劝谏。
C. 潘耒事母至孝。当初被征召时,他以母亲年老推辞;被授予官职后,三次上书吏部请求归乡奉养老母;母亲去世,他因过分悲伤而异常消瘦。
D. 潘耒敬重师长。他年少时于徐枋、顾炎武,徐枋去世后,潘耒周到地抚恤徐枋的孤孙,刻印了顾炎武的著述,思想上师承顾炎武。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请弛其禁,俾大小臣工各得献替,庶罔上行私之徒,有所忌而不敢肆。
(2)既以布衣进,齿最少,又傲睨不能容人,因此忌者颇众。
【答案】10. C 11. C 12. D
13. (1)臣请求放松禁令,让大小臣子们都能够进言劝谏,或许那些欺君罔上专为私利的人,就会有所顾忌而不敢肆意妄为。( “弛”“俾”“罔”)
(2)潘耒凭平民的身份任官,年龄最小,又轻慢不能容人,因此忌恨他的人很多。( “以”“齿”“傲睨”)
【解析】
10.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本题,可以采用语法分析法,排除错误选项,找出答案。各选项第一处断句,或在“总裁”后,或在“言”后。“上书总裁”句意完整,“言”当为“要义八端”的谓语,因此只能在“总裁”后断开,不可在“言”后断开。排除B、D。“总裁善其说”,“善”是意动用法,认为……善,“其说”是“善”的宾语,因此必须在“其说”后断开,不可在“善”后断开。故选C。
11. C项中“不合法度”错。超擢:意思是指升迁;越级提升。是合法度的.。
点睛:文言文中的文学常识注重平常的积累,在高中阶段要注意下列六个方面的知识积累: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二、官职人物常用词语;三、值得重视的特殊单音词;四、值得了解的相关复音词;五、相对稳定的通假字;六、表示时间的词。
12. D项中“思想上师承顾炎武”分析不当。顾炎武主张复古,潘耒却主张变革。
13. 翻译句子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达到“信、达、雅”的标准。同时要注意实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的翻译;还要注意一些虚词,一些虚词,也有意义;再就是注意一些特殊句式的翻译也要到位。本题在翻译是要注意下列字词:“弛”“俾”“罔”“以”“齿”“傲睨”。
参考译文:
潘耒,字次耕,是吴江人。天生异常聪慧,读书一目十行,从经史、音韵、算数到佛教知识,没有不精通的。康熙时,以平民身份参加鸿博考试,被授予检讨的官职,编辑修订《明史》。他曾给总裁上书,提出编纂史书的八个重要原则:“应当广泛搜罗采集,考证精当;分工明确而主旨、体例统一;书写历史不隐瞒、不夸大,真实地反映情况,发表议论要公正;所记时间要长,文字要简短。”总裁认为他的观点很好,让他撰写《食货志》,兼及其他纪传体史书,从洪武以下五任皇帝的史稿都是潘耒修编定稿的。不久担任皇帝身边的日讲起居注官,修订《实录》、《圣训》。潘耒曾应皇帝的诏命进言,说:“向皇帝进言自古就没有专门的职责,梅福凭南昌尉的身份进言外戚,柳伉凭太常博士的身份进言程元振,陈东凭太学生的身份攻讦六贼,杨继盛凭部属的身份弹劾严嵩。我朝有旧规定,京官允许向皇帝进言。从康熙十年宪臣上奏请求停止后,凡不是言官却向皇帝进言的都视为逾越职权。皇帝您目明耳聪,应当引导群臣让他们敢于进言。现在竟然下令禁止,难道这是安定兴盛的朝代所应该做的事吗?臣请求放松禁令,让大小臣子们都能够进言劝谏,或许那些欺君罔上专为私利的人,就会有所顾忌而不敢肆意妄为。这样做对于这些人是很不利的,但是对于国家却非常有利。那些在朝廷外做地方官的,遇到地方上有大的利益与弊病,允许他们上奏。水旱灾荒,州县官要向上报告。像这样,那么民间百姓的疾苦就都知道了。”又请求允许台谏官可以根据传言进谏,有能够奋力抗击奸恶邪僻的人,可以不按照规定越级提拔,来振作敢于进谏的风气。康熙二十三年,主持礼部考试,被称誉为善于得士,名声更加显筹。潘耒凭平民的身份任官,年龄最小,又轻慢不能容人,因此忌恨他的人很多。非议的声音渐起,因行事浮躁的罪名而降职外调,于是归乡。
潘耒性情诚挚纯厚,当初被征召,他以母亲年老推辞,没有被批准,于是赴任。被授予官职之后,三次上书吏部以自己是独子请求归乡奉养母亲,最终没有被批准而无法归乡。等到母亲去世守丧时,因为过分悲伤而异常消瘦。年少时求学于同郡的徐枋、顾炎武。徐枋去世后,周到地抚恤徐枋的孤孙,刻印了顾炎武所著的书籍,对老师的感情很深。康熙四十三年,皇帝南巡,潘来恢复原来的官职。大学士陈廷敬想推荐起用他,潘耒极力推辞而作罢。潘耒平生嗜好山水,登高赋诗吟咏,名流常被他折服。著有《遂初堂集》。又沿袭顾炎武《音学五书》而写了《类音》八卷。顾炎武主张复古,潘耒却主张变革。当时博学宏词科以史才被称道的,汪琬、吴任辰及潘耒最为出名。
语文阅读是语文学习的一大板块。无论在考试还是在平日的积累中都非常重要,在升学考试中也占据着相当大的比例。为快速提高同学们的阅读能力,我给大家整理了,希望对同学们的语文学习有帮助。
《瓶庵小传》的阅读附答案及翻译
吴门枫江之市,有君子焉,人皆称曰瓶庵。或曰守口如瓶,取谨言之义。或曰瓶窄口而广腹,善容物者也。
瓶庵幼失怙废学,长自力于学,好文墨士,于贤人隐君子尤尊敬之。朋友之穷老,无所归者,曰:?于我乎养生送死。?于是士君子皆贤瓶庵。人有急难之日,好行其德。尝僦小舟,问舟子曰:?几何钱曰数若干,瓶庵曰:?米贵甚,如是,汝安得自活乃增其值。故负贩人亦曰瓶庵盛德长者。吴门高士徐枋,难衣食,瓶庵尝馈遗之,枋不辞。
瓶庵年六十,家人将觞客,瓶庵曰:?吾将归故乡,以是费为祖宗祠墓费。吾六十,善病,不于此时一拜先陇①,更何待耶于是去倡建始祖祠修五世以上墓拜故旧之陇而酹之不令其子孙知。事竣,力疾游黄山而后返。里有事,尝就瓶庵平曲直,白徒②悍卒皆服之。或曰:?瓶庵之父,往侨维扬,会逆阉魏忠贤用事,有假其威虐人者,君以布衣叩阍③。抗疏,既危而免。?瓶庵殊多父风也,父尝刲股以疗亲痛,瓶庵父病亦刲股。瓶庵之妹死,有遗子女,并婚嫁之如己出。其孝友如此。于是远近士至吴门者,皆欲争识瓶庵矣。
【注】①先陇:祖先陇地,祖墓。②白徒:本指无军籍临时征集的壮丁。此处指散漫无管束的人。③叩阍(hūn):向朝廷进言。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瓶庵幼失怙废学 怙:依靠
B.于是士君子皆贤瓶庵 贤:有才德
C.尝僦小舟,问舟子曰 僦:租赁
D.吾六十,善病 善:很容易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 朋友之穷老 ②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B.① 有假其威虐人者 ② 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C.① 以是费为祖宗祠墓费 ②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D.① 拜故旧之陇而酹之 ②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文中看,人们称他?瓶庵?的主要原因是瓶子的口很窄而腹较大,很能装东西,比喻做人有度量。
B.瓶庵小时候辍学,但长大后靠自己奋力学习。他喜欢读书写文章的人,对有道德的人、隐士特别尊敬。
C.瓶庵的父亲在扬州时,阉党头目魏忠贤把持朝政,仗势压人。先生因此以平民身份给朝廷直言上书。
D.远近的人士都争先恐后地想要结识瓶庵,是因为他具有济贫扶弱、敬老爱幼、公正无私等优秀品格。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于 是 去 倡 建 始 祖 祠 修 五 世 以 上 墓 拜 故 旧 之 陇 而 酹 之 不 令 其 子 孙 知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米贵甚,如是,汝安得自活?(3分)
翻译:▲
(2)有遗子女,并婚嫁之如己出。其孝友如此。(3分)
翻译:▲
参考答案:
16.B(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有才德?)
17.C(①②都是用。 A项: ①结构助词;②动词。到。B项: ①代词,他的 ②语气副词,表反问。D项:①连词,表承接;②连词,表转折?却?。)
18.C(是有人借魏忠贤的权势威逼欺压别人,而不是魏忠贤自己?仗势压人?)
19.于 是 去 /倡 建 始 祖 祠 /修 五 世 以 上 墓 /拜 故 旧 之 陇 而 酹 之 /不 令 其 子 孙 知
20.(1)米价很贵,像这一点钱,你怎能养活自己?(?是?、?安?,倒装句式,各1分。共3分)
(2)留下了子女,(瓶庵)为他们操办了婚嫁之事,就像对待亲生子女一样。他就是这样孝敬长辈、友爱同辈的。(?如己出?、?孝友?,语意连贯,各1分。共3分)
参考译文:
苏州枫江市集中,住着一位有道德的人,人们都称呼他?瓶庵?。有人说,这称呼是指守口如瓶,取说话谨慎的意义。有人说,瓶子口窄而腹大,很能装东西,比喻做人有度量。
瓶庵小时候父亲去世,停止了学业,长大后靠自己奋力学习,喜欢读书写文章的人,对有道德的人、隐士特别尊敬。对朋友中贫穷年老,没有生活依靠的人,他就说:?到我这里来养老送终吧。?所以,讲德行的读书人都认为瓶庵有才德。别人遇到急迫患难的事,他总是喜欢帮助人家。瓶庵曾经雇下一只小船,他问船夫:?船钱多少? ?对方回答说多少多少钱,瓶庵听了说:?米价很贵,像这一点钱,你怎能养活自己? ?就增加了船钱。所以,背负肩挑做买卖的小贩也说瓶庵是道德高尚的长者。苏州高风亮节之士徐枋,生活困难,瓶庵常赠送周济他,徐枋也不拒绝。
瓶庵六十岁那年,家里人要请客摆酒为他作寿,瓶庵说:?我将回故乡去,拿这笔钱做修整祖宗祠堂坟墓的费用吧。我六十岁了,容易患病,不趁这个机会去拜一拜先人的墓地,更待何时呢? ?于是离开苏州,回乡倡议修建了始祖的祠堂,修整了五世以上先辈的坟墓,拜望了已故亲友的墓园并洒酒祭奠,但不让自己的子孙们知道。办完事,他带病勉力游览了黄山,然后返回家中。邻居间发生了纠纷,常到瓶庵那里请他评判是非,连市井无赖或不讲道理的士兵都听他的话。有人说:?瓶庵的父亲到扬州寄居时,正赶上反逆的阉党头目魏忠贤把持朝政,有人借他的权势威逼欺压别人,先生以平民身份给朝廷直言上书,一度处境很危险,后来总算平安无事。?瓶庵很有父亲的风格,他的父亲曾割下大腿肉为父治病,瓶庵的父亲生病了,他也割下大腿肉为自己的父亲治病。瓶庵的妹妹去世后,留下了子女,瓶庵为他们操办了婚嫁之事,就像对待亲生子女一样。他就是这样孝敬长辈、友爱同辈的。所以无论远近的人士来到苏州,都争先恐后地想要结识瓶庵。
龙启瑞《病说》阅读附答案
清?龙启瑞
客有患郁湮之疾者,龙子过而问焉,见其兀然而坐,偃然而息,日饭三釜,食之尽器。龙子曰:?子病乎曰:?病矣。然则子何病曰:?吾苦腹疾而事圊(如厕)焉,医者治之,三月而不效,吾忧之不知所出,辍吾业以治之,则痰益以剧。?
龙子喟然叹曰:?吁!吾乃今知子诚病也。夫子之所谓腹疾者,是特饮食寒热之为患也。夫万物生于神,养于神,故神聚则强,神王则昌,神衰则病,神散则亡。是以啜糟之夫,卧之颠崖之侧而不堕者,其神全也;嫛嫛(婴儿)之子,遇猛虎则折三尺之莛(草茎)以殴之,虎犹不害。何则?心忘乎物,则物莫之能贼也。今子未甚病也,而日以病为忧,夫忧者,实病之所从集也。子盍朝作而于于(从容散步的样子),夜瞑而蘧蘧(自得的样子),无怀无惟,以宁子居,痰其庶有瘳(病愈)乎!?
曰:?善!将从子之言。?三日试之,其痛良已。
22.?吾乃今知子诚病也?中的?病?是指____方面的毛病;?今子未甚病也?中的?病?是指____方面的毛病。(2分)
23.?神聚则强,神王则昌,神衰则病,神散则亡?运用____的修辞手法;强调了__________________。(3分)
24.对客所说的?将从子之言?中的?子之言?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是特饮食寒热之为患也 B.日饭三釜.食之尽器 C.夫忧者,实病之所从集也
D.心忘乎物,则物莫之能贼也 E.无怀元惟,以宁子居
25.本文着重谈论了□与□的关系,并由此启示人们:_____________。(4分)
参考答案:
22.精神(心理);生理(身体)(意思对即可,每空1分,共2分) 23.对比(1分) 保持精神健康的重要性(2分) 24.D、E(每空2分,共4分) 25.疾(病)、神(各1分,共2分) 精神(心理)因素对于治病养生有着巨大的作用。(或:如能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无怀无惟?,不以病为意,反而有助于把病治好。 在生活、工作中遇到困难,也应该保持良好的心态。)(2分)
译文
有一个得了郁积病的客人,我去拜访慰问他。见到他昏昏沉沉地坐着,或者仰卧休息,每天能吃三锅饭,吃饭时能把餐具中的食物全吃尽。我说:?你生病了客人回答说:?病了。那么你得的是什么病他回答说:?我苦于肠胃肚子有病而总是上厕所,医生治疗它,三个月不见效,我担忧不知道治病的方法,停下了我的工作学业来治疗,病却越发厉害了。?
我叹息说:?唉!我现在才知道你确实病了。先生之所谓肠胃有病,只是饮食冷热(不当)造成的。你把饭吃饱,保养你的气色,就能使体质根基牢固,(这样)就没有什么疾病能伤害你了,只要等待(身体调养好)就可以了。你却放弃你的工作,一天天使你的身体枯瘦,使你的心神惶惑,整日忧心忡忡,好像大难将至,这是你的精神先衰弱了。和疾病有什么关系呢?天地万物生成于精神,保养于精神,所以精神饱满身体就强壮,精神旺盛生命力就旺盛,精神衰弱则会生病,精神散失就会死亡。所以喝了酒的人,躺在悬崖旁边而不至于掉下去,这是因为他的精神健全。一个小孩子,遇到猛虎就折断三尺的草茎打老虎,老虎也不伤害他。为什么?他心里忘了外物(不害怕),那么外物就没有什么能伤害他。现在你没有什么病,但每天以生病为忧。害怕忧虑,实在是疾病得以集于身的原因。你何不早晨起床去轻松散步,夜间舒舒服服睡觉,不胡思乱想,来使你的生活安定?(这样)疾病大概就接近治愈了!?
客人说:?好!我要按你的意见办。?试了三天,他的病好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9858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嘉定四先生之娄坚简介娄坚的代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