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人们认为人生有四喜,分别是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如果有幸能遇到其中的一喜,就已经足够满足了,更何况是同时遇到好几种喜事呢!
可是,唐朝有位叫郑颢的状元同时遇到了两种喜事,洞房花烛夜和金榜题名时,他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
郑颢是唐宪宗宰相郑絪的孙子,那一年他在京城考试,高中状元,全家大喜。而早在他奔赴考场之前,家中就已经替他说好了楚州卢氏的亲事,拿到成绩以后,郑颢便迫不及待带着迎亲队伍去楚州迎娶他心爱的女子卢氏了。
郑颢不知道,京城这边正在上演一桩选驸马的年度大戏呢!当朝宰相白敏中是白居易的堂弟,唐宣宗问他:“宰相啊,朕的大女儿万寿公主已经到了适婚的年龄,朕最宠爱这个女儿,很想给她找一个优秀的丈夫,不知宰相心中可有合适的人选?”
白敏中赶紧调取脑海中的年轻俊才们的档案,想了想回答到:“臣觉得当今状元郑颢挺不错的!这个郑颢不但文采出众,长得还特别俊秀,可是听说那郑颢已经去楚州迎娶卢氏女了。”
宣宗一听急了,那还不赶快把他给我追回来呀,我就这么个女儿,驸马跑了唯你是问!
郑颢这队人马走到郑州的时候,就被白敏中派去的人追上了,当郑颢得知自己和万寿公主被白敏中给牵了红线以后,气得脸红脖子粗的,估计白敏中要是在他面前,都有可能被他当场瞪死吧。
没办法,郑颢和卢氏是不可能了,你见过哪个驸马敢让公主当妾的?郑颢和卢氏青梅竹马,他哪里想娶什么公主呢?
最后郑颢被白敏中逼着回了京城,只差一点他就能和他相爱的女子相依相守,最后梦境破灭,这全都要怪白敏中。从此以后,郑颢便把白敏中当做仇人,在朝堂上处处针对白敏中,还多次弹劾他,估计白敏中是有史以来唯一一个被驸马恨死了的月老吧。
其实这真的不怪郑颢,因为白敏中给他介绍的对象偏偏是那个被宣宗给宠得骄横无比的万寿公主,两人的婚后生活并不美好。公主善妒,常常以势欺人,不讲道理,可郑颢也不是软柿子啊,哪个男人能忍受万寿公主的脾气?每次都要大吵一顿,而他一见到万寿公主,就会想起自己的青梅竹马卢氏,卢氏比万寿公主美,比万寿公主善良,比万寿公主性格好,都怪白敏中啊,于是弹劾白敏中的时候,郑颢毫不留情,一点愧疚的感觉也没有。
在电视剧中,读书人高中状元了,皇帝往往会把公主嫁给他,但是在古代历史上,状元驸马就只有郑颢一个,还是被逼的,他是有多惨,哈哈——
在这件事中,郑颢一味的怨恨白敏中也是不对的,真要说起来,还是他自己害怕皇权,怕死,否则他完全可以坚持迎娶他的青梅竹马卢氏,皇帝的女儿又如何,还能光天化日的逼婚不成?他和万寿公主之所以会成为怨偶,也是因为他心里始终放不下卢氏,而公主娇生惯养了的,哪里能忍受丈夫心里有别人呢?郑颢当时最应该做的,就是纠正公主的脾气,踏踏实实和公主过日子,毕竟他娶了公主,公主对他又能坏到哪里去。
宣宗倒是知道自己当年逼婚的做法理亏,所以每当郑颢弹劾白敏中的时候,他都不会当真,也不会责罚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人。
这位状元驸马名叫郑颢,他娶的是唐宣宗的女儿万寿公主,但是因为郑颢喜欢的是一名卢氏女子,而且当时都到了要谈婚论嫁的地步了,所以郑颢被逼着娶了万寿公主之后,他是非常的不开心。
郑颢长相英俊,又有才华,当时是中了状元的,所以唐宣宗在为万寿公主选驸马的时候,选中了他。用现在的话来说,郑颢就是个有颜有才的小鲜肉,所以自然是很多人喜欢他的,其中就包括唐宣宗,但是郑颢的心只属于一名卢氏女子,并且已经决定要与她成婚了,唐宣宗当时也是知道的,所以打算另选位驸马。
但是,当时的宰相白敏中跟皇上说他有办法让郑颢娶了公主,皇帝便让他去了。本来,唐宣宗已经不奢求郑颢能娶了自己的女儿的,突然白敏中又跟他说他有办法,唐宣宗很喜欢郑颢,所以就让白敏中去试试劝服郑颢。
之后,白敏中利用自己宰相的权力,硬是让郑颢娶了万寿公主。当时,郑颢已经在去迎娶卢氏女子的路上了,本来很快,两个人就可以有情人终成眷属了,但是半路却出现了白敏中,白敏中利用了自己的权力,硬是把郑颢带回去了。
郑颢跟公主的婚后生活很不幸福,因为他们根本就不相爱呀,郑颢还是心心念念着卢氏女子,郑颢很生气,就开始弹劾他的媒人白敏中。郑颢和公主成婚后,他的怨气很大,不能跟相爱的人在一起对他来说是一种折磨,所以他就开始报复白敏中,一直向皇帝弹劾他,最后白敏中被免去宰相之职。
当时只说了八个字就是君若不从,大祸将至。然后状元立刻就答应取公主了。
其实古代也喜欢聪明人,最能反应出来的就是皇帝原因把公主嫁给这些有才华的人。但是也有人不愿意取公主就是这位唐宣宗时候的状元郑颢。
他本身是官宦人家出身,祖父曾经当过丞相。唐宣宗时期考上了状元,做了翰林学士。后来唐宣宗给自己的公主找驸马,让自己的丞相给介绍。丞相知道皇上喜欢有才华的就推荐了他。
公主当时很喜欢郑颢,皇上也很高兴就赐婚了。但是郑颢不同意,因为当时他其实已经有了婚约了,和卢氏也是一个大户人家的小姐订婚了。所以当时就想拒绝。
但是丞相也没有多劝他,就和说了八个字,就是君若不从,大祸将至。后来郑颢就同意了这门婚事,最后取了公主。
一般驸马都不会太干预朝廷,因为就是娶了公主也算是外戚了。这就是很多人为什么不想当驸马的原因。毕竟谁也不想自己辛苦考上了状元,结果满腔抱负不得重用。
但是唐宣宗是真的对他欣赏有加。郑颢虽然娶了公主,但是依旧收到了朝廷的重视,后来还当了大官。这是历史有考据的当了驸马的状元。
在古代这种封建社会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所以虽然他为了婚姻想勇于反抗,但是无奈最后还是娶了公主。毕竟还是要为自己的仕途做考虑。只是可怜的那个卢氏。最终还是错付他人。
状元为什么难成驸马?
文/张秀阳
过去说人生有“四喜”:“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如果这四喜事碰到一起了呢?那叫“四美俱”,岂不是上天的眷顾?
小时候看民间传统戏剧,以及长大后看古典话本小说、唐宋传奇,看到那些读书人,三更灯火五更鸡,头悬梁椎刺骨,十年寒窗无人问,最后一举成名天下知。高中状元后并当上驸马,最后衣锦还乡、光宗耀祖。比如陈世美中状元,就当了驸马,虽然最后死在包黑子的轧刀下。冯素贞虽然是个雌儿,但皇帝老儿却不辨雄雌,也要招她为驸马。这些戏曲小说,初看时很开心过瘾,觉得热闹非凡,觉得人生“四喜”状元一下子占了“两喜”,也是醉了吧?但看得多了,也有怀疑,考上状元就真能成为驸马吗?皇帝得有多少女儿在宫中等着下嫁状元呀?
实际上,状元要想成为驸马,可是难上加难。
中国的科举,从隋朝到清朝,将近1300年。读书人的科考是“三部曲”:考“秀才”,考“举人”,考“进士”。考是“进士”第一名后,就是所谓的“状元”。根据记载,从科举考试开始,隋朝没有殿试,所以没有产生状元。直到清朝最后一个状元刘春霖止,历史上一共产生状元638名(武状元除外),这其中还包括太平天国的15名。有唐一朝,状元共148名,而有据可查的公主成婚的共有111名。嫁给状元的公主只有唐宣宗长女万寿公主,她嫁给了状元郑颢。这位郑附马,也是中国古代唯一的状元驸马。
其间原因,最主要的是,状元是科举考试中的佼佼者,是天子门生,都是将来可能要委以重任的人,皇帝当然不会让儿女私情束缚住自己的手脚;其次,皇室中的嫁女,往往是政治联姻,明太祖朱元璋为了笼络良将,16个女儿全都嫁了勋臣子弟,其子孙们也基本上沿袭如此。清代的公主和格格们,大多嫁给了蒙古贵族。如果说公主们去向有什么共性,大概一是政治,二是外交。还有第三个最直接的原因,考状元,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古人又多早婚,这一圈考下来,读书人没添孙子,儿子该满地跑了。虽然大多数人没有范进举人那么老,怎么地也都是“大叔”了,让皇帝将女儿嫁给老男人,皇帝除非傻了。
今天说说中国历史上唯一的状元驸马郑先生的故事。
说到郑驸马,要先说说驸马爷的岳父大人唐宣宗。在唐代历史上,除了开创时期的李渊、李世民,和盛唐时期的唐玄宗李隆基,这位唐宪宗李忱,也是一位数得着的英明的主。2009年,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制作的一部古装电视剧,由佘诗曼、杨怡、陈豪、郑嘉颖领主衔主演,以唐朝宫廷为背景,讲述了唐朝后宫为权为情尔虞我诈,各怀鬼胎、明争暗斗。这部叫《宫心计》的电视剧就是以唐宣宗为原型展开的故事。
元和五年(810年),李怡(后改名李忱)生于唐长安城大明宫,他的老子是唐宪宗李纯,他是李纯的第十三子。李怡的生母郑氏(孝明皇后)原为镇海节度使李?的侍妾,李?谋反失败后,郑氏入宫为郭贵妃(懿安皇后)的侍女,后来被唐宪宗临幸,生下李怡。
唐穆宗长庆元年(821年)三月,李怡被封为光王。论辈分,李怡是敬、文、武宗的皇叔,论年龄却比唐敬宗和唐文宗还小一岁。
在唐朝二十二位皇帝中,唐宣宗李怡无疑是最富有传奇色彩的一个,他是历史上头一个以皇太叔身份登基的皇帝。
李忱努力仿效唐太宗,以“至乱未尝不任不肖,至治未尝不任忠贤”为座右铭。他将《贞观政要》书于屏风之上,每每正色拱手拜读。他处理天下事务,明察果断,用法无私,从谏如流,重惜官赏,恭谨节俭,惠爱民物,故其大中年间所施之政,直到唐亡,尤被入称颂,时称为“小太宗”。
由于李忱在位时之年号为大中,故史家以“大中之治”称之,并且将大中之治比作汉朝的文景之治,将唐宣宗比作唐太宗和汉文帝一样的明君。
唐太宗以及他一手开创的贞观之治开启了唐代的盛世,而宣宗李忱的成就竟然能用太宗和贞观之治来形容,可见其不凡之处。二十年来的政治斗争经验锻炼了他的权谋智略,流落民间的非人待遇使他更加了解民间疾苦,这些都在李忱登基之后表现出来。
李忱在私事方面是极端的自律,除此之外,他身上还有很多其它的优点,诸如多才多艺,生活节俭,喜爱读书等等。
李忱对于子女的要求更是严格,为儿女们的婚事,他没少操心。他有个女儿万寿公主,嫁给了状元郑颢,郑颢成了中国历史上唯一的状元驸马爷,但就是这唯一的一个状元驸马,还是拉郎配才得以成婚的。
郑颢是唐宪宗时宰相郑?的孙子。郑?,字文明。父羡,池州刺史。郑?少有奇志,好学,善属文。大历中,有儒学高名如张参、蒋?V、杨绾、常衮,皆相知重。郑?擢进士第,不过他没有考中状元,登宏词科,授秘书省校书郎、?县尉。张延赏镇西川,辟为书记,入除补阙、起居郎,兼史职。无几,擢为翰林,转司勋员外郎、知制诰。德宗朝,在内职十三年,小心兢谦,上遇之颇厚。
郑?以文学进,出入中外者逾四十年。守道敦笃,耽悦坟典,与当时博闻好古之士,为讲论名理之游,时人皆仰其耆德焉。及文宗即位,以年力衰耄,累表陈乞,遂以太子太傅致仕。三年十月卒,年七十八,赠司空,谥曰宣。
做为前朝宰相的孙子,郑颢继承家风,不但青出于蓝,而且胜于蓝,考中状元,而且成了皇上的乘龙快婿。
万寿公主是唐宣宗的长女,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后,宣宗择驸马有几个条件,要出身高贵、身家清白、本人文化程度高,用现在话说就是高考状元。
要符合这样的条件,说实话很难。选了好长时间,也没有合适的,正应了那句话:皇上女儿也愁嫁。宣宗皇帝为公主婚事发愁,就找到大诗人白居易堂哥白敏中,白敏中是当时的宰相,皇帝身边的大红人,为主解忧,是应尽职责,就想到了一个人,就是上面所说的郑颢。
郑颢是唐武宗会昌三年(843)状元,时任校书郎、右拾遗内供奉,以文才风度儒雅而著称于士林。最难得的是,他还是单身,没有娶妻。宣宗皇帝十分高兴,马上派人到郑府上去传诏,要亲自见他,为公主先行相亲过目。不料来人去到郑府一宣诏,郑颢不在家,一打听,原来郑颢早已和江南的卢家姑娘定亲,现在婚事都准备好,已经去往江南接卢姑娘了。当差的着急了,立即将这意外情况禀报宣宗皇帝,宣宗皇帝绝不放过这个好姻缘,皇家看中的女婿,谁人敢先下手为强?一封诏书,一直追到郑州,硬是把迎亲队伍拽了回来。
郑颢垂头丧气回到家里,皇命难违,加之白敏中对他百般说合,郑颢能有什么办法,只能退掉卢家婚姻,依照圣旨娶了万寿公主。但郑颢心中随时非常想念卢姑娘,并且从此对白敏中恨之入骨。
公主出嫁时,按常例要用银箔饰车,从李忱开始,改为铜饰。皇帝给公主规定了“三不守则”:“无鄙夫家”,“无干时事”,“有子而寡,不得复嫁。”前两条:不得瞧不起夫家,不得干预政事。后一条,如果丈夫死了,留有儿子,就必须守寡,不得再嫁,在唐朝当时就显得苛刻。之前,唐代公主找情人,改嫁两三个丈夫的,大有人在。
有一次,郑颢的弟弟生病了,皇帝派使臣去探病。使臣回来汇报,皇帝问:“公主有没有去探过病?”使臣说:“没有。”皇帝又问:“那公主在哪里?”使臣答:“在慈恩寺看戏。”
李忱大怒,说:“朕有时怪士大夫家不愿娶公主为妻,至今才知其情。”于是命人把公主叫来,当面斥责道:“小郎有病,你为何不去看视,反倒去看戏?成何体统!”公主一看父皇发怒,吓得连忙请罪,表示洗心革面,不再敢犯。
尽管宣宗皇帝严格要求万寿公主恪守妇道,万寿公主也力求做得好一些,但郑颢的心中还是难以割舍卢姑娘,强摘的瓜不甜,拉郎配的婚姻终归不是很幸福,郑颢想到这些就特别恨白敏中,这一恨就是许多年,经常在老岳父皇上面前说白敏中的坏话。
白敏中本是宰相,后来因为党祸之争被外放。他离开京城前,面见皇上,吞吞吐吐地说:“皇上啊,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皇上说:“爱卿但说无妨。”
白敏中说:“当初我好心做了个媒人,将郑颢配与万寿公主,但是他对这桩婚姻一直不高兴,隔三差五就向陛下您说我的坏话。之前我还在京城,他不能把我怎样;现在我要去外省,看来我离死期不远了。现在不得不把我的担心说与皇上知道。”
皇上说:“原来是为这个。我给你看一样东西。”
皇帝让人抬出个小木箱子来,箱子被锁得严严地。打开一看,里面全都是郑颢骂白敏中的奏折。原封不动地放在里面。白敏中十分诧异:这是何意?
皇上说:“这个箱子你可以带走。我早就知道你们的恩怨是怎么回事了,我若是相信他,怎么会任用你到现在?”
郑颢(?—860年),唐朝荥阳(今河南郑州境内)人,唐宪宗宰相郑絪之孙。后落籍河清(今河南孟津)。唐武宗会昌二年(公元842年)郑颢在京城长安考中状元,是中国历史上总计可考的777位文武状元中唯一有据可查的“状元驸马”。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9787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手握实权的女宰相:风流的上官婉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