蟒蛇形似蛟龙,被古人称为“王蛇”,乃是百蛇之王。民间还一直流传着蛟蛇化龙的传说。因此王公贵族皆有穿蟒袍之习。何为蟒袍?就是绣有蟒蛇纹饰的袍服。各个朝代叫法不一,明朝叫蟒衣,清朝称之为蟒袍。
明朝时蟒袍一般只赏赐给皇帝近臣或有功之人,其他人等不许私自穿戴。而清朝管制就比较宽松了,文武官员皆可服蟒,有资格穿着补服的人就有资格穿着蟒袍。蟒袍可与补服配穿,官员补服之下内衬蟒袍。
清代蟒袍的基本款式为圆领、大襟、窄马蹄袖、通体蟒纹。宗室皇族的袍为前后左右四开衩,一般的为二开衩式。蟒袍中的蟒纹有正蟒、侧蟒、行蟒三种:正蟒的形象是蟒首向正面,头部左右对称,好像正面而坐,所以又称坐蟒;侧蟒是侧身之蟒;行蟒是蟒在行走的形象,所以也叫走蟒。蟒袍的颜色、蟒纹数量、蟒纹爪数上的区别体现着穿着者身份地位的不同。根据服色与蟒数可将蟒袍划分为四等,《清会典图》记载:
皇子蟒袍,色用金黄,片金缘,通绣九蟒,裙四开,亲王、郡王蟒袍制同,惟色用蓝及石青。曾赐用金黄者,亦得用之,裙四开之制,凡宗室皆如之。贝勒蟒袍,蓝及石青诸色随所用,片金缘,通绣九蟒四爪。贝子、固伦额附下至文武三品官、奉国将军、郡君额驸、一等侍卫,蟒袍制同。贝勒以下、民公以上,曾赐五爪蟒缎者,亦得用之。文四品官蟒袍,蓝及石青诸色随所用,片金缘,通绣八蟒四爪;武四品官、奉恩将军、县君额驸、二等侍卫,下至文武六品官、蓝翎侍卫,蟒袍制同。文七品官蟒袍,蓝及石青诸色随所用,片金缘,通绣五蟒四爪;武七品、文武八九品、未入流官,蟒袍制同。
此外,福晋、命妇也可穿着蟒袍。皇子福晋蟒袍,色用秋香,通绣九蟒。亲王福晋、固伦公主、和硕公主、郡王福晋、郡主、县主,蟒袍制同。贝勒夫人蟒袍,蓝及石青诸色随所用,通绣九蟒四爪。贝子夫人、郡君下至三品命妇、奉国将军淑人,蟒袍制同。四品命妇蟒袍,蓝及石青诸色随所用,通绣八蟒四爪,奉恩将军恭人、五六品命妇,蟒袍制同。七品命妇蟒袍,蓝及石青诸色随所用,通绣五蟒四爪。据《清会典图》而知,贝勒夫人以下的命妇朝褂,也绣蟒纹。如贝勒夫人朝褂,前行蟒四,后行蟒三;贝勒夫人冬朝褂,绣蟒纹四爪;民公夫人朝褂,前行蟒二,后行蟒一;四品命妇朝褂,前后行蟒各二;七品命妇蟒袍,五蟒四爪。
在清代,蟒袍也可作为一种赏赐。皇帝将之视为恩宠赐予官员。
参考书目:
1.王渊著,《服装纹样中的等级制度 中国明清补服的形与制》, 2016.05,第161页
2.黄强著,《服饰礼仪》, 2015.08
3.黄能馥,陈娟娟,黄钢编著,《服饰中华 中华服饰七千年 第四卷》, 2011.09
4.顾雪梁,刘法公著,《中西文化对比 十二生肖寓意详解 文化篇》, 2006.12
5.朱正昌总主编 王绣等编著,《服饰》,2002.10
作者:延安大学历史系本科生闫红,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
古代官员的服饰主要有朝服,祭服,公服,常服,赐服。蟒袍属于赐服,多是皇帝为了表示恩宠所赏赐的,文武官员穿蟒袍,是一种位极人臣的象征。
官员的朝服主要是在大典时所穿,祭服则是在祭祀等重大活动时穿,公服相当于制服,日常场合则穿常服,赐服不在官服之列,往往是特赏服饰,在明代主要是内使监宦官、宰辅蒙恩特赏的,获得这类赐服被认为是极大的荣宠。因此,明代的蟒袍多是皇帝对?有功之臣?的赏赐,清代时蟒袍则成为一种?吉服?,所谓吉服,泛指在祭祀时所穿的服饰,因此清代的文武百官均在自己补褂里面穿蟒袍。在极度重视礼法的中国传统社会,蟒是一种仅次于龙的象征。古代官员所穿的蟒袍,是一种花衣,上面绣着蟒纹,并因此而得名蟒服。所谓蟒,是一种四趾生物,而龙是五趾,款式为圆领阔袖,除了男子所穿的赐服之外,还有女式蟒服,主要是受到封诰的夫人所穿。终明一朝,蟒服的穿戴都是受到严格限制的,只有到了清代才放宽限制,上至皇子下至未入流也即是从九品以外者都可以穿,只是在颜色和蟒数上做规定以区别。清代的服饰主要是在顶戴花翎上做区分,夏天的凉帽冬天的暖帽制作各有不同,分别包括顶珠、翎管、领羽,袍服则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朝服袍一类是吉服袍,朝服的规格相对来说要高于吉服,而吉服其实就是我们要说的蟒袍,因为是穿在补褂里面的,所以区别主要在蟒数。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9740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甲午战争惨败原因,日本间谍都干了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