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这个称号不管是在现代还是古代,都是一个很有重量的称号。能冠上此称号,便是对才能的肯定。然而你想不到历史上有这样一位状元,能登上高位,竟然是因为能吃。
康熙三十六年开丁丑科,各地举子们纷纷赶考进京。当时的科举考试,不像咱们今天的高考,考完一科就可以出考场。古代为了防止作弊行为的出现,书生们入考场之后,一定要等所有科目都考完之后方能出场。
因为完全封闭,所以食物都是在进考场前自备,经检查后携带入场。为了方便,许多人往往带几个大饼匆匆果腹便可。但是历史上有这么一位状元,揣36个馒头上考场,而且还不够吃。此人就是康熙丁丑科状元李蟠。
李蟠身材高大,特别能吃。进入考场之后,他一边思考,一边吃馒头,一边答题。时间慢慢的过去,他的36个馒头也吃完了。
李蟠思路来的慢,没了馒头填肚子后,就更慢了。许多考生都交卷了,李蟠还在慢慢答题呢。虽然时间还没到,但是考官也顺便过来看了,当然可能带了那么点让他快点,注意时间的意思。
李蟠本来就饿的有些着急,监考官如此,让他馒头大汗。李蟠说:“学生毕生所学在此一举,还请大人不要催逼,容我慢慢写完。”
监考官见他如此,心生怜惜之意,便没有在督促。写了没一会儿,李蟠实在饿得受不住了,又厚着脸皮找到监考官,讨了几个馒头。
李蟠后来顺利考完考试,但是他讨要馒头的事情,却不知道怎么的传到康熙耳朵里。康熙知道后,并不责怪他,反而认为他是一位难得的苦学之士,印象分大增。
后来殿试,康熙因此特别留意李蟠,见他对军政、吏治、河防靖条答对贴切,符合事理,且很有自己的见解,龙颜大悦,竟然将李蟠钦点为一甲第一名,俗称状元,授官翰林院编修。
因为这件事,同榜探花郎还专门写诗调侃“望重彭城郡,名高进土科。仪容好绛勃,刀笔似萧何。木下还生子,虫边还出番。一般难学处,三十六饽饽”,此后“饽饽状元”李蟠的大名传遍士林。
康熙三十八年,李蟠任顺天府乡试主考官,因为一些流言蜚语被罢官。其实这件事李蟠是被冤枉的,一切都是因为他太正直了。
李蟠出生书香门第,担任主考官期间,不畏权贵,坚持唯才是举。当时他选出许多有才干的俊彦,如鄂尔泰、史贻直、杜讷,都是后世响当当的名臣。
但是李蟠的不近情面,让当时许多落第学子记恨,又因为他得罪了权贵。所以京城里一时间关于李蟠徇私作弊的谣言,风风火火,他因此被罢职。
后来查明李蟠被冤枉,李蟠却已经回到家乡闭门著书不入官场。康熙南巡的时候,还曾召他重新入官,都被李蟠推辞拒绝了。
就这样史上最能吃的状元,在官场上昙花一现,但至少他最后安稳度过余生。
关于你说的这个饽饽状元,我觉得他还是很厉害的也是很有能力的,的确也是一位十分勤俭的人,他的家境如此的贫寒,靠着啃饽饽一步一步的走到了成为一名状元的地步,真的是一个十分厉害的角色,我们现在的人都应该学习他这种刻苦努力学习的精神。
这个如此厉害的,饽饽状元是来自我们江苏铜山的一名叫李蟠的人,这个人真的是十分厉害的,因为他的家境十分的贫寒,他想要读书却没有什么钱,但是进京赶考的话途中需要经过很多的城市,他又没有钱,所以说他想到了用饽饽来作为他的食粮,于是他就准备了30多个这个东西,然后就去进京赶考了。
正所谓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位状元虽然家境如此的贫寒,但是凭借着他刻苦努力的精神,最终在他的努力下,获得了状元的桂冠,当他成为状元之后,当时的皇帝知道了他的这个行为十分的开心和赞赏他,于是就称他为饽饽状元。
虽然就我们现在的人看来,这个人的名字叫饽饽状元的确是有点傻,但是不得不说这也是皇帝对他如此的刻苦努力的精神地赞同和认可,他能够从一个如此平凡的家庭中靠着看饽饽慢慢的一步一步走到状元的地步,的确是一位十分优秀的人。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习他身上的精神,所以他叫饽饽状元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他是靠着他手中的30多个饽饽作为他的食粮,最终进京赶考成为状元的。称他为饽饽状元是为了让我们记住他学习他身上的优良品质,鼓励像他一样,勤俭朴素好好学习。
在古代的科举考试中,有无数的书生为了可以出人头地,所以他们都经过十多年的寒窗苦读,进京赶考,而李蟠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在康熙36年的时候,高中了状元。而且他的这个状元是被康熙皇帝特别照顾钦点出来的。
李蟠之所以被称为馒头状元,就是因为他的家境贫寒,他经过了那么多年的寒窗苦读,虽然是要进京赶考,但是因为家里穷困而没有路费,所以他的母亲就像家里值钱的东西全部变卖了,但变卖的结果不尽如人意,只有几两银子,但是这几两银子只能作为进京途中住宿的费用,所以他母亲就连夜为他蒸了几大锅的馒头,让他打包带着在路上,以馒头作为自己吃食,补充饥饿。所以李蟠在这一路上都是一日三餐以馒头为食的,他历经千幸万苦进京赶考,所幸没有错过赶考的时间。
李蟠虽然才华横溢,但是他的反应能力确实很差的,所以他并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写完自己的题目,但是当时主考的考官看他这么认真着急,也没有催促他,而是答应他可以继续进行答题,但是李蟠一直答题,直到第二天早晨才交卷儿。
当时康熙皇帝得知还有一个人交卷这么晚的时候,就开始询问考官李蟠的情况,所以康熙皇帝也因此得知了李蟠的家境贫寒,但是却对他本身的毅力所感动,他相信李蟠能够这么坚持的去努力,将来也一定可以成就一番事业,所以李蟠便被康熙皇帝特点为状元,更因为他在进京赶考的路上,全部都吃的馒头,所以被民间百姓戏称为馒头状元。
之所以钦点李蟠为状元,是因为李蟠的文章写得条理分明、对国家大事都有独到的见解,君王看完之后龙颜大悦。我们都知道,在古代很多寒门子弟唯一能够出人头地的机会就是读书,然后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只有这样才能有一个好的前程,科举考试会进行一整天的时间,很多有钱人家的子弟都会携带各种点心,而有这样一个人却带了一兜子馒头,他叫做李蟠。
李蟠出生在一户贫苦农户家庭,父母都是以种地为生的农民,虽然家里日子过得非常辛苦,但李蟠的父母却非常重视对他的教育,在四岁的时候便将他送到私塾开蒙读书。小时候的李蟠也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读书非常刻苦认真,古代科举考试是有阶级的,必须通过乡试和府试之后才能进京赶考,李蟠先后通过了乡试和府试,最终进京赶考。
在进京之后的考试中,由于考试要一整天的时间,为了填饱肚子,李蟠入场之前买了一袋馒头,这让他在一众学子当中成为异类,大家都对他指指点点,但李蟠丝毫不在意。之后李蟠带馒头进场的事情惊动了康熙帝,康熙便前往考场查看,在走到李蟠身边的时候,见他正在一边吃馒头一边写文章,而其他的学子带的吃食都是精美的点心,康熙不禁对李蟠刮目相看。
不久考试结束之后,康熙帝立刻调阅出李蟠的考卷,想看一看李蟠是否有真才实学,这一看不要紧,李蟠的文章震惊了康熙。文章不但用词精美,而且观点独到又符合当下的实际,当即决定钦点李蟠为新科状元,并且将李蟠安排到翰林院任职,而李蟠带馒头进考场的事情也被人们所称赞。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9736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安德海是谁,为何说安德海自己作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