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知道:秀才是什么学历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从隋朝以来,科举制代替了南北朝盛行的察举制,成为朝廷选官的最基础依据,因此社会中下层的读书人有能力进入社会上层,获得施展才智的机会。我们经常听到的秀才,在科举考试中也是一种等级,“秀才”相当于现在什么学历,博士能考上吗?别再被电视剧误导了。
在一部观众耳熟能详的电视喜剧《武林外传》里面就有吕秀才这么一个角色,他身为堂堂秀才,却只能在同福客栈担任算账的掌柜,大家自然而然的将秀才这个角色看轻了。
《儒林外史》里面,范进最初中了秀才,屠夫也是单纯的带了一点猪大肠过来庆贺,而中举人之后,态度竟然180度大转弯,范进也兴奋地发狂,其实大家都不知道,秀才也并非能够轻松得到的。
古代人的文盲率非常高,在很多名著当中都出现过这样的桥段,官府贴一张告示在城门口,大家围着看,却都不认识,必须要有一个识字的人站出来,大声朗读。这才能解决大家的疑惑,这足以说明过去读书人之少见。
而秀才更加稀有了。在过去,读过几年诗书,需要考取功名的学生,首先要在当地县郡州府参加初次的选拔,叫做“县试”或者“府试”,这些学生被称作为“文童”“生童”,只有经过初次选拔,才能被称作为“童生”。
第一轮考试,就要刷掉不少的人,然后通过的童生再接着考。经过更上一层的“院试”,这样才能被称之为秀才,很多人都一直卡在童生的考核之上,无法更进一步,五六十岁头发发白还在考秀才的人一抓一大把。
鲁迅文章当中的孔乙己,也就是一名老童生,这些人得不到政府扶持,也不能任官,只能去私塾当当教书先生什么的,地位非常低。
但是考取秀才之后就不同了,他们的地位能够得到很快的提升,政府官员都要从秀才里面选拔出来,因此他们能够得到政府的资助继续读书,尽管没有实权,地位却已经不低了。
清朝明令规定,秀才看见县官是不用下跪的,而且犯罪还不能上刑罚,必须由县令向上禀报,取消其秀才资格,才能够进行处罚,而且最为重要的是,古代人往往要缴税徭役,秀才这两项都能免除,他还有免除家中两个男丁徭役的资格。
因此古代很多秀才成为了富贵人家争相巴结的对象,也有很多人想把自己的女儿嫁给秀才,其目的就是为了能够近水楼台,免除自己的徭役。过去秀才往往是白衣飘飘的形象,这是因为政府允许其能够穿着长跑,带方巾。
这可是单独给予秀才的特权,而老百姓们只能够穿普通的衣裳,要是也穿上这么一身行头被发现了,是要埃衙门大板子的。清朝末年全国各地有大约50万的秀才,每年录取秀才大概占全国人口比重的万分之一。
而如今我国每年录取博士的数量为5万人,每年不到万分之三的人成为博士,也就是说,秀才这个职位,地位和如今的博士是差不多高,是能考上博士的,但他们的权益比起博士可就要高多了。
我们都知道古代很是重视教育,朝廷也通过考试来选拔一些有才华的人才,而学子们也通过努力读书来为自己谋一条不错的出路。那么古代的秀才、举人和进士相当于现代的什么学历呢?秀才相当于现在的大学,举人相当于硕士,进学相当于博士,而童生是相当于高中毕业而已。大家受一些电视节目的影响,觉得秀才也不过是平平无奇,甚至还形容他们是穷酸秀才。
其实当时的秀才是相当于现在的重点本科生。秀才前面还要经过童生,科举考试的最低一级考试就是童生试。考试一共有三场,只要学子们考过了县试、府试、院试,就是考中了秀才,也就有了最低级的功名。虽然秀才是最低级的士大夫,但是它也挺不容易考上的,有的人甚至到了老年还没有通过童试。而秀才还是享有一些特权的,比如看见官员可以不用跪拜,办了什么事也不用动行,而且可以免疫、不用交公粮还可以有奴婢。
接下来就是举人了,举人就相当于现在的研究生,毕竟他们也是从众多秀才中脱颖而出的人才。举人一般可以做县令这类的小官,由此看来古代举人的地位还是比较高的。考中乡试的被称为举人,乡试的考官也是由皇帝派来的,乡试是每三年考一次,而全国每次录取的举人也仅有1000多人,有时候一个县也难出来一个举人。
而进士的学历就相当于现在的博士了。当时全国各地的举人都要去京城参加全国性的会试,一般是在第二年春天举行的。会试结束以后就是参加殿试,进士的第一名是状元,第二名是榜眼,第三名是探花。虽然进士的第一个官位刚开始并不高,但是升官还是很容易的。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973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