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琼,字叔宝,隋末唐初名将,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最末。秦琼先后在来护儿,裴仁基帐下任职。后随裴仁基投奔瓦岗山李密。,瓦岗山解散后又转投王世充。后因王世充奸诈,猜忌疑心重,遂投奔李唐。秦琼在李唐阵营中随李世民南征北战战功赫赫。后参与玄武门事变,拜为左武卫大将军。秦琼病死后被封为胡国公,陪葬昭陵。
在演义中的秦琼在历城府是一个捕头,为人十分仗义,甘愿为朋友两肋插刀,人送绰号“小孟尝。后与徐茂公单雄信一起聚义起事,并任天下兵马大元帅。进行反隋大业。后因瓦岗解散而转投李世民帐下,随李世民南征北战。后被封为护国公。演义中的形象跟正史中的形象是有差别的。”秦琼卖马、传枪递锏等典故虽然在民间广为流传,但都是小说虚构情节,而正史却无考。正史中的秦琼早期在来护儿手下任职。秦琼骁勇彪悍,而且有志向,人品又好,将来肯定能自己取得富贵,不会永远都卑微这是来护儿对秦琼的评价。投奔李唐后,秦琼随李世民大战宋金刚,将宋金刚打的大败。并协助李世民招降尉迟恭。同年七月,李世民率军攻打王世充、窦建德,用秦琼为先锋,大败王世充,秦琼获封翼国公。秦琼去世后李世民将秦琼的全身像挂入凌烟阁,以彰显秦琼的功绩。
史书中对秦琼的评价很高,李世民:司徒赵国公无忌、……故辅国大将军扬州都督褒忠壮公志元、……故徐州都督胡壮公秦叔宝等:或材推栋梁,谋猷经远,纲纪帷帐,经纶霸图;或学综经籍,德范光炜,隐犯同致,忠谠日闻;或竭力义旗,委质藩邸,一心表节,百战标奇;或受庙堂,辟土方面,重氛载朗,王略遐宣。并契阔屯夷。劬劳师旅,赞景业於草昧,翼淳化於隆平。这是李世民对其评价。黄彭年:颍考叔蝥弧先登,秦琼跃马挺枪,刺骁将于万人中,勇在力也。刘餗:秦武卫勇力绝人。刘昫:敬德夺槊陷阵,鼓勇王师,却赂报恩,竭忠霸主。然而奋拳负气,非自全之道;文皇告诫之言,可为功臣药石。叔宝善用马槊,拔贼垒则以寡敌众,可谓勇矣。知节志平国难,拜隼篽则致命辅君,可谓忠矣。而并晓世充之猜贰, 识唐代之霸图,可谓见几君子矣。志玄中镝不言,竟安师旅。公谨投龟定议,志助储君。皆所谓猛将谋臣,知机识变。有唐之盛,斯实赖焉。
历史中的秦琼能征善战勇武过人。对唐朝的建立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唐初猛将”秦琼秦叔宝在《隋唐演义》里,却仅仅被排在第十六位好汉,也是在吹,不过是往弱了吹!历史上的秦琼,要比演义里厉害得多!李元霸是虚构人物,李世民可没有这么猛的弟弟,而秦琼却是真实存在过的历史人物,是李世民的心腹大将!
秦琼(571年-638年),字叔宝,齐州历城(今山东济南)人。生前官至左武卫大将军,封翼国公,死后追赠徐州都督、胡国公,谥曰“壮”,陪葬昭陵,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最后一位,后与尉迟恭同尊为我国传统门神,被千家万户所熟知。
秦琼家世并不显赫,他老爹只是北齐时一个默默无闻的录事参军,后战死沙场,秦琼和母亲相依为命,过着贫寒无靠的生活。但是,秦琼自小就胸怀大志,以侠义和义气而著称在乡里。秦琼的军旅生涯,始于隋军大将来护儿麾下,曾跟着三征高句丽。秦琼的悍勇,来护儿看在眼里。
秦琼母亲过世,来护儿专门派人前往吊唁。时人不解,秦琼不过是低级士兵,一个军中主将为何如此高看一个大头兵?来护儿说:“此人勇悍,加有志节,必当自取富贵,岂得以卑贱处之?”秦琼感动不已,更加死心塌地的报效于他。隋末天下大乱,来护儿安排秦琼加入了隋将张须陀的军队,攻打拥兵十万的贼寇卢明月。
张须陀兵力不足,首战失利,决定派兵奇袭。谁知众将胆怯,皆“低头不语”,唯秦琼和罗士信挺身而出,领千余兵马袭营,敌军惊慌大乱,随后秦琼和张须陀前后夹击卢明月,贼寇一战而溃,十万大军仅逃脱数百人!这样的悍勇,评书演义又能写出几分?
此后,秦琼兜兜转转,最终归降了李唐。见秦琼来降,李渊嘴都快笑歪了!美良川大战,秦琼战败尉迟敬德,李渊专门派使者前去赏赐秦琼,并附带了一封肉麻不已的信,《旧唐书》对此有专门记载:
高祖遣使赐以金瓶,劳之曰:卿不顾妻子,远来投我,又立功效。朕肉可为卿用者,当割以赐卿,况子女玉帛乎?卿当勉之。”爱卿你太猛了,就算你想吃我的肉,我都切下来给你!啧啧!李渊可真会说话!作为一名武将,秦琼的武力值在当时绝对是最巅峰级别的存在。
“叔宝每从太宗征伐,敌中有骁将锐卒,炫耀人马,出入来去者,太宗颇怒之,辄命叔宝往取。叔宝应命,跃马负枪而进,必刺之万众之中,人马辟易。”——《旧唐书·秦琼传》。
李世民起兵时才十八、九岁,年轻气盛,最瞧不得敌人在自己面前耀武扬威。只要秦琼跟李世民一起出征,如果两军阵有敌将胆敢嚣张,秦琼二话不说,跃马负枪而进,必刺之万众之中,人马辟易。秦琼面前,谁也不好使!这不是吹,是被记录在《旧唐书》中的,而且还不是一次两次。秦琼还有一个绝技:“飞马植枪”。
初从太宗围王充于洛阳,驰马顿之城下而去,城中数十人,共拔不能动,叔宝复驰马举之以还。迄今国家每大陈设,必列于殿庭,以旌异之。——刘餗《隋唐嘉话》
平定王世充时期,秦琼出战无人敢应,秦琼纵马狂奔,把自己的枪猛插到地上,然后回去了,王世充派手下人出去拔枪,竟然十几个人一起都没有拔出来。过了一阵秦琼回来,一只手就拔了出来。后来这支枪成了国家礼器,每次朝廷举行重大典礼的时候,都把它陈列出来。
因此,秦琼才被评为“唐初第一猛将”,其知名度和影响力,从来都是第一,各路猛将都难望其项背!不过,秦琼不仅有超高的武力,更为人称道的是他的忠义。可能会有朋友质疑,历来“一马不鞴双鞍,忠臣不事二主。”
秦琼数次易主,凭什么能有忠义之名?
原因其实很简单。
秦琼有个特点,就是忠而勇,不管跟着谁,都尽心尽力,很有职业军人的风范。跟随名将来护儿,获赞“此人勇悍,加有志节”。到了张须陀手下,勇武征战,仅率千人就敢奇袭十万敌军大营!张须陀在荥阳大战瓦岗李密,不幸战死,秦琼投奔裴仁基,没想到裴仁基又投降了李密,秦琼被“捆绑销售”给了李密。
李密与宇文化及的大军激战于黎阳童山,李密为流矢所伤,堕马昏死过去,身边护卫全跑了,唯有秦琼孤身誓死捍卫,李密才获救。而后秦琼又收拾兵力,与宇文化及大军力战,并将其击退。只是此后李密开始骄傲自负,瓦岗军团上下离心离德,逐渐衰落,最终被王世充击溃。
没想到,李密竟然不管兵败被俘的秦琼等人,跑去长安投靠了李渊,秦琼无奈,只得投靠了王世充。王世充大喜,任命秦琼为“龙骧大将军”,但秦琼却对王世充的为人颇为不齿,认为此人阴险狡诈,心胸狭隘,“非人主也”。几个月后,秦琼、程知节(程咬金)等人于九曲对阵之时,在两军阵前投奔了李唐。良禽择木而栖,走也走得光明正大!
投奔李渊,秦琼被分配给了李世民,他最后一位老板。秦琼表现出了山东大汉一惯的忠勇,跟随李世民先后击败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等多路义军,为唐王朝的创建立下了汗马功劳。
“孝母似专诸,交友赛孟尝”、“锏打山东六府,马踏黄河两岸,威震山东半边天”,秦琼秦叔宝的“忠义勇武”能在民间流传千年,可不是浪得虚名!
秦叔宝在唐朝的地位还不错,至少是位于24功臣的最末端,在李世民的心中还是有一点地位的,只不过却排在最低。而且秦叔宝在当时可是非常有名的武将,之所以在最末端,还是因为他在后期一直称病,并且在玄武门之变中也没有立下大功,自然就让李世民很失望。
一、一代武将首先秦叔宝是一个武艺非常高超的将军,可以说是非常的勇猛善战,在战场上也是让敌人胆怯的一个角色。所以别人对他的评价也是很高的,比如说非常的勇猛无敌,凭借着一柄钢枪就可以抵挡无数人。他跟随着李世民为唐朝的建立立下了许多的功劳,就算敌方的将领十分的嚣张,只要秦叔宝一个人上场,就可以将对方的头颅给砍下来。
二、24功臣的排序也象征着在皇帝心中的地位可以说当时在李世民还是秦王的时候,秦叔宝是李世民身边的一张王牌,为李世民也创立了许多的功勋。只不过在李世民成为皇帝之后,秦叔宝的地位反而倒是降低了,并且在朝廷之上也没有过于的露出锋芒,不断的撑病。而李世民所封的24功臣,从排续上就可以看出那些人从高到低在皇帝心中的位置。秦叔宝的位置无疑就是最低的,这也是证明在后来的时候秦叔宝同李世民并没有过多的交流,不过能够上榜也就很不错了。
三、为了躲避锋芒秦叔宝知道共富贵的困难之处,所以在李世民大权在握的时候,他也非常识趣的知难而退。他也没有过多的参与玄武门之变,因为他认为这个和他心中的道义不符合。为了能够避免兔死狗烹的下场,秦叔宝就借助称病来隐退,让自己的表现机会变少,也能够保证生命安全。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9670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大唐公主李裹儿:比杨贵妃美比武则天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