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著名的宦官不少,比如刘瑾、魏忠贤等。此二人都是大名鼎鼎的奸宦,但历史上另有一位宦官,比二人还奸诈恶劣,却不知为何不如前二人来的广为人知。此人就是唐朝宦官仇士良。
说起仇士良,就如何也不能忽视大肆诛杀忠臣,堪比朱元璋大狱的“甘露之变”。仇士良就是通过此事,青云直上的。
“甘露事变”,在一开始的时候,原本是唐文宗为了铲除宦官集团,和大臣们制定的计划,但是最后反倒成全了仇士良等宦官。
唐文宗因为信任李训,于是就与他商议铲除专权独断的宦官集团。李训和舒元舆合作事先制定“甘露”计划。
太和九年唐文宗前往上朝,左金吾卫大将军韩约上奏:“左金吾卫中庭后面的石榴树上,夜里降下甘露。”大意就是这应该是国家祥瑞的征兆,请皇帝去看看。
唐文宗假意让李训前往查看,李训到了那儿实为布置暗杀仇士良等宦官的金吾卫。李训回来之后,就表示自己并不能肯定,希望皇帝能再拍仇士良等宦官前往查看。
唐文宗于是下令,仇士良等宦官跟随韩约前去做金吾卫中庭查看。走到路上,也许是因为紧张,韩约竟然汗流不止,仇士良因此心生怀疑。正好当时一阵风吹来,将遮掩金吾卫的帐幔吹起。
仇士良一眼就看见里面藏着的士兵,当即大退喊道:“不好,退回!”宦官们纷纷退回含元殿,其中几位宦官还顺势抬了顶轿子。回到大殿,就将唐文宗塞入轿内,抬起轿子就走,入了宣政殿,关了殿门。
大臣们原本是想铲除宦官,却不想事情没成,皇帝反被抢走。有唐文宗在仇士良手里,大臣们一时毫无办法,而仇士良则进一步掌握朝政。
挟天子以令诸侯,仇士良任意以皇帝的名义发布诏令,成为实际上的皇帝。仇士良本来手里就有神策军,脱离险境之后,就开始大肆复仇。他命令神策军追杀左金吾卫,这些皇帝近卫伤亡惨重。
不止如此,七十多岁的宰相被仇士良活活打死。等到唐文宗上朝后,仇士良一纸证书判了王涯谋反之罪。李训作为计划头头,自然也被捕斩杀。几天后,王涯、贾餗、郭行馀、王璠一同被斩。仇士良还专门让百官观看执行,让他们看着这些人以及家人被斩情景。韩约、郑注等被抓到后,也丢了性命。
而这些被仇士良斩杀的大臣,还只是冰山一角。后来郑覃、李石拜相,与仇士良多有争执,下了朝之后被仇士良派来的刺客伏击,差点就丢了性命。经此一事,李石辞去相位,唐文宗无可奈何。
仇士良后来得知唐文宗也曾参与了铲除宦官的计划,就连唐文宗都不放在眼里,对他爱搭不理的,唐文宗过的十分憋屈。
唐文宗去世之后,应该让太子继位。枢密使刘弘逸、薛季眣,宰相李珏、杨嗣复打算奉太子监国。但是仇士良则颁发伪诏,立唐穆宗第五子颍王李鏶为皇太弟,暂领军国大事。
唐武宗继位之后,李珏、杨嗣复罢官,刘弘逸、薛季眣被杀。当初想立安王溶为太子的杨贤妃,以及安王李溶、太子陈王李成美三人皆遭赐死。
因为唐武宗是自己扶持上位的,所以仇士良行事越发毫无顾忌。但实际上唐武宗心有城府,表面上附和仇士良,实际上静候时机,最终通过扶持另一宠臣与仇士良对立,然后逐步削减仇士良大权,直到最后被迫致士归家。
二王、一妃、四宰相,皇帝都得让他三分,仇士良最后还能保住一命,也是可以的。
提起古代的宦官专权,一般人的脑海中都会想到东汉末年的十常侍乱政。如果细读唐史会发现,唐后期的宦官专权,比起东汉,那可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其中的甘露之变就是一个代表性事件。
公元835年(唐大和九年),27岁的唐文宗不甘心为宦官所控制,一心想寻找机会铲除宦官的核心权力人物,即皇宫的左右神策军中尉——仇士良和鱼弘志。左右神策军是当时的皇宫卫队,本来职责是保卫皇帝及皇宫的安全,结果发展到能控制在宫内办公的宰相和大臣,重要官员的任免,甚至干预到了皇帝的废立。
皇天不负有心人,文宗终于等来了2个重要的人物——李训和郑注,经过多番沟通和交流,确定两人也是对宦官干政非常痛恶和厌烦,自此开始做一些准备和策划工作。由于这两人是由宦官集团推荐的,因此他们与皇帝的过多亲密接触并没有引起宦官集团的警觉。
策划和准备工作基本完成了,主要计划是以某个祥瑞为名,诱使重要的宦官头目到皇宫的后院,后院里预先埋伏的几百个从外面引进的刀斧手,待目标宦官到达指定位置后,关门将他们全部干掉。一切准备就绪,就差执行了。
11月21日,跟往常一样,早上百官列队在大殿上早朝,这时一位值班的将军来报告说左金吾衙门后院的石榴树上昨晚有甘露降临,这是祥瑞的征兆。于是,百官向文宗下拜称贺,李训等乘机劝文宗亲自前往观看,以便承受上天赐予的祥瑞。
文宗表示同意,接着让百官先行退下,先派宰相及中书门下的官员先去察看。李训与这些官员一起去查看后过了很久才回来了,李训凑报说,“我和众人去检查过了,不象是真正的甘露,不可匆忙向全国宣布,否则各地就会向陛下祝贺。”
文宗说:“难道还有这种事!”随即命左右神策军中尉仇士良、鱼弘志率领诸位宦官前去查看。到达后院后,那位知情的将军非常紧张,脸色非常难看,引起了仇士良的警觉。这时一阵风吹来,旁边的幕布中传来兵器碰撞的响声,部分手持武器的士兵隐约可见。仇士良等人大惊,赶紧往门外跑,负责守门的士卒在他的呵斥下竟紧张得没关上门栓。
这时预先埋伏的士兵们开始追击并斩杀宦官,仇士良等几位跑到文宗所在的含元殿报告发生兵变,随即抬来软轿让皇帝回宫。李训拉着软轿不放,说奏请朝政还没结束,陛下不可回宫。
其中一位有些勇力的宦官挥拳奋击李训得胸部,李训被打倒在地,文宗的软轿被迅速地抬进宣政门,大门随即关上,宦官们大呼万岁。李训见文宗已进入后宫,知道大事不好,随即乘一匹马逃走了。
文宗进入宫门后,仇士良随即命左右神策军出动了500多人,先将还在宫里的官员多数斩杀,还在全城通缉参与甘露之变的重要官员。不仅这些官员,连其家属也全部受到牵连,前后接连被杀的有一千多人。史称“甘露之变”。
“甘露之变”是什么典故?甘露之变最后怎么样了?
从唐穆宗以后,唐朝的皇帝都是由宦官拥立的。这样一来,宦官的权力就更大了,连皇帝的命运都掌握在他们的手里,还有谁敢跟他们作对呢?
唐文宗李昂(穆宗的儿子)即位的第二年,各地推荐的举人到京都应试。有一个举人叫做刘蕡(音fén),在试卷里公开反对宦官掌权,认为要国家安定,应该排斥宦官,把政权交给宰相,把兵权交给将帅。
这份考卷落在几个考官手里,考官们传来传去地看,赞不绝口,觉得不但文采好,而且说理精辟,是篇难得的好文章。但是到了决定录取的时候,谁也不敢表示态度,因为录取了刘蕡,得罪了宦官,他们的位子也就保不住了。
结果,跟刘蕡一起来投考的二十二人都中了,刘蕡却落了选。刘蕡是大家公认的杰出人才,这次因为说了些正直话落选,大家都觉得委屈了他。中选的举人说:“刘蕡落选,我们倒中了榜,太叫人惭愧了。”
唐文宗在宦官操纵之下过日子,自己也很气恼,他一心一意想除掉宦官。有一次,唐文宗生了一场病,急于找医生。正好宦官头子王守澄手下有个官员叫做郑注,精通医道。王守澄把他推荐给唐文宗治病。文宗服了他的药,果然病一天天好了起来。唐文宗很高兴,召见郑注,发现郑注口齿伶俐,像是个有才干的人,就把他提拔为御史大人。
郑注有个朋友李训,原是个很不得志的小官员,听到郑注受到朝廷重用,就带了一些礼物求见郑注。郑注正好想找个帮手,就请王守澄把李训推荐给文宗。李训也得到文宗的信任,后来,竟被提升为宰相。
李训、郑注两人取得了唐文宗的信任,文宗把自己想除掉宦官的心事告诉他们。他们就跟文宗秘密商量,想法削弱王守澄的权。他们打听到王守澄手下有个宦官仇士良,跟王守澄有矛盾,就请文宗封仇士良为左神策中尉,带领一部分禁卫军。
接着,李训又解除了王守澄的兵权。王守澄失了兵权,就容易摆布了。最后,唐文宗给王守澄一杯毒酒,把他杀了。去了王守澄,接下来就要除掉仇士良了。李训经过一番策划,联络了禁卫军将军韩约,决定动手。公元835年的一天,唐文宗上朝的时候,韩约上殿启奏,说禁卫军大厅后院的一棵石榴树上,昨天夜里降了甘露。
原来,封建王朝是最讲迷信的,天降甘露被认为是好兆头。李训当即带领文武百官向文宗庆贺,还请唐文宗亲自到后院观赏甘露。唐文宗命令宰相李训先去察看。李训装模作样到院子里去兜了一转回来说:“我去看了一下,恐怕不是真的甘露,请陛下派人复查。”
唐文宗又命令仇士良带领宦官去观看。仇士良叫韩约陪着一起去。韩约走到门边,神情紧张,脸色也发白了。仇士良发现这个情况,觉得奇怪,问韩约说:“韩将军,您怎么啦?”正说着,一阵风吹来,吹动了门边挂的布幕。仇士良发现布幕里埋伏了不少手拿明晃晃武器的兵士。
仇士良大吃一惊,连忙退出,奔回唐文宗那里。李训看到仇士良逃走,立刻命令埋伏的卫士赶上去。哪知道仇士良和宦官们已经把文宗抢在手里,把他拉进软轿,抬起就走。李训赶上去,拉住文宗的轿子不放,一个宦官抢前一步,朝李训劈胸一拳,把他打倒在地。仇士良趁机扶着文宗的软轿,进内宫去了。
李训预谋失败,只好从小吏身上讨了一件便衣,化装逃走。仇士良立即派兵出宫,大规模逮捕一些参加预谋的官员,把他们全都杀害。李训东奔西逃,走投无路,在路上被杀。郑注正从凤翔带兵进京,得到消息,想退回凤翔,也被监军的宦官杀死。
唐文宗和李训、郑注策划的杀宦官的计谋彻底失败,在这次事变后受株连被杀的一千多人。历史上把这个事件称为“甘露之变”。从这个事件后,宦官把唐文宗严密监视起来,唐文宗的日子更不好过。过了五年得病死去。仇士良立文宗的兄弟李炎即位,这就是唐武宗。
宝历二年(826)十二月八日,18岁的敬宗李湛被刘克明等宦官杀害。四天后,敬宗的弟弟,17岁的李昂即位,是为文宗。文宗力图,要将皇权 掌控在自己手中,与宦官集团的矛盾日益激化。文宗自此着手物色人选,积蓄力量,准备将宦官一网打尽。在随后的9年里,数次策划诛杀宦官,其中以“甘露之 变”最为著名。 >太和二年(828)三月,文宗亲试“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进士刘?在对策中痛斥宦官之祸,极力反对宦官掌权,要 求宦官把政权交给宰相,把兵权交还将帅,重新确立皇帝的威严。对宦官,要“制侵凌迫胁之心,复门户扫除之役”(《旧唐书》卷190《文苑下·刘?传》)。 时任考官的左散骑常侍冯宿、太常少卿贾?等对刘?的对策十分欣赏,认为刘?的才能可以与汉代的晁错、董仲舒相比。因惧怕宦官王守澄、梁守谦等人,在登科 22人中,无刘?名,登科的李为刘?抱不平,愤然道:“刘?不第,我辈登科,实厚颜矣。”(《旧唐书》卷190《文苑下·刘?传》)并上书请求将自己所 授的官职让给刘?,以嘉扬刘?的忠直。这使文宗左右为难,他虽然十分愿意录用刘?,但同样惧怕宦官,故而对李的奏疏留中不答。文宗对宦官势力有了更清醒 的认识,诛灭宦官的决心更加坚定。 >刘?事件之后,王守澄等人看出了文宗的软弱,行事更加肆无忌惮,全不把年轻皇帝放在眼里。文宗采取 了应对措施,太和五年(831),文宗与宰相宋申锡密谋除掉王守澄等宦官。宋申锡引荐吏部侍郎王为京兆尹,文宗准其所请并下密旨晓谕王,令他与宋申锡 共谋诛杀王守澄。不料王将这消息透露给王守澄的亲信郑注,郑注立即报告王守澄。王守澄当即设谋陷害宋申锡。他先令人放风说宋申锡阴谋废黜文宗,拥立漳王 李凑,然后唆使神策都虞候豆卢著向文宗告发,使文宗产生疑心,然后自己再秘密报告文宗。王守澄此法立即奏效,文宗由于帝位得之不正,担心其他弟兄不服,而 弟弟漳王李凑有贤名、素负众望,这更加重了他的疑心,对王守澄的密报也就相信了。于是,他命王守澄对宋申锡和漳王李凑进行侦察。王守澄打算调集数百骑兵包 围宋申锡府第,杀其全家,飞龙厩使马存亮认为宋申锡罪状不明,杀他全家容易引起众怒,导致大乱,王守澄遂放弃了屠宋申锡全家的初衷。宋申锡随后被贬为开州 司马,最终病死于贬所。漳王则被贬为巢县公,不久亦死。文宗这次诛杀宦官的计划因宋申锡案而破产。 >宋申锡事件以后,王守澄更加跋扈, 手操大臣的任免和生死,文宗几乎成了傀儡。除掉王守澄成了文宗的,他采纳谋臣的建议,提拔宦官仇士良为神策中尉,以分割王守澄的军权,同时重用王 守澄宠信却想致王于死地的郑注和李训。仇士良与王守澄素来不和,仇士良有翊戴文宗登基之功,却长期受王守澄压制,数年不能升迁。王守澄位高权重,飞扬跋 扈,是仇士良政治前途上的绊脚石,王守澄不死,他仇士良便不能出头。郑注和李训则想通过扳倒王守澄建立功业,获取更高的政治地位和更多的政治权力。这些人 各怀心事,互相勾结在一起对付王守澄。他们以诛讨弑杀宪宗的元和逆党为名,将矛头指向元和逆党的后台王守澄。李训诱使王守澄召兴元监军陈弘志进京,文宗趁 机下诏将陈弘志杖死在青泥驿,剪除了王守澄在朝外的帮凶。然后,李训、郑注又建议文宗任命王守澄为左右神策观军容使,兼十二卫统军,用虚衔尊崇王守澄,明 升暗降削弱了王守澄的权力。王守澄意识到形势不妙,但此时他大权已失,没有多大的反抗能力。太和九年(835)十月,文宗遣宦官李好古赐毒酒杀了王守澄。 “于是元和之逆党略尽矣。”(《资治通鉴》卷245,唐文宗太和九年十月)宦官势力得到削弱,文宗对宦官的斗争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提拔仇士良去对付王守 澄却无异于驱狼引虎,留下了无穷后患。 >王守澄死后,朝廷中掌握权势的宦官只剩下仇士良、鱼弘志等不多几人。李训、郑注想铲除宦官,独揽大权,所以积极地与文宗谋划将宦官。 由于李训有功,被提升为宰相。李训、郑注计划由郑注出镇凤翔,挑选精锐为亲兵,在十一月于水葬王守澄时,郑注带亲兵暗藏利刃护卫丧事,同时奏请文宗下 诏令宦官中尉以下者都去水送葬,届时关门,命亲兵将宦官全部诛杀。但李训担心这样会使功劳全部落到郑注头上,对自己不利。于是,李训改变了主意。命大理 卿郭行余为宁节度使,户部尚书、判度支王为河东节度使,部署他们大量招兵充实力量;同时又任命刑部侍郎李孝本为御史中丞,太府卿韩约为左金吾卫大将 军,直接掌握首都长安及宫廷的防卫。安排妥当之后,准备内外夹攻将宦官集团铲除,李训还计划“俟诛内竖,即兼图注”,(《旧唐书》卷169《李训传》)诛 宦官的同时收拾郑注,免得日后威胁自己! >太和九年(835)十一月二十一日,文宗在紫宸殿上朝,百官于左右班序刚毕,左金吾卫大将军 韩约出班奏称:左金吾厅后的石榴树上夜降甘露。说罢,即舞蹈再拜,宰相李训、魏元舆等也率百官拜贺。天降甘露是吉兆。李训请文宗亲自去观赏,文宗欣然同 意。于是文宗坐龙辇出紫宸门,于含元殿东阶升殿。升殿后,文宗令李训等先去核实甘露,李训等人很久才返回。回来后,李训奏称:“臣等恐非真甘露,不敢轻 言。言出,四方必称贺也。”(《旧唐书》卷169《李训传》)文宗明知是假,故作惊奇地说:“韩约妄耶?”于是命左、右中尉仇士良、鱼志弘率领诸宦官前去 复查。 >仇士良率领众宦官去后,李训立即召郭行余、王等人受诏。王吓得全身哆嗦,不敢前去。只有郭行余率领招募的亲兵数百人,持刀等候在丹凤门外。 仇士良与众宦官至金吾厅,见韩约变色流汗。仇士良觉察韩约神色不对,便问:“将军何为如是?”韩约还未回答,突然一阵风将金吾厅帷幕吹起,露出伏于其后 的持器士兵,传出兵器轻微碰撞的声音,仇士良见状大惊,立即率众往回跑。金吾厅门卫刚想关门,被仇士良呵斥震住,未能关上门,众宦官急忙逃了出去。韩约惊 慌失措,竟忘了指挥士兵冲出围杀。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9666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