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太子李建成简介李建成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人生百味 2023-07-22 10:50:46

唐高祖李渊太原起义,随后建立唐朝,进而统一中国。李渊之后,唐太宗李世民继位,创贞观之治。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著名帝王,对于他的历史事迹,不管是从电视剧上还是从书本中,大家应该都有所了解。他的继位,实际上缺乏正统性。

李世民玄武门之变,杀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李建成五子也全部遇难。李世民的上位,是通过政变实现的,说难听点就是篡权夺位。

成王败寇,李世民继位之后,后世人大多数都遗忘了那个被夺位的太子李建成。而且因为史书以及电视剧对李建成人物形象塑造的关系,很多人都将李建成看成是昏庸之人。

李建成不仅没有治国良才,同时还是一个与父亲嫔妃有私的无礼之人。而李世民之所以发动玄武门之变,是因为他发现了李建成与嫔妃的关系。李建成想要铲除李世民,解除把柄,李世民抢先一步。

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而唐太宗曾多次干预和审核“史书”稿件,似乎也昭告了有什么被掩埋在正史之中。关于李建成的事迹,是不是其中一个方面呢?

中国近代历史学家吕思勉先生曾说:“至前此蓄谋叛隋,则二人亦不能不与也。”李建成出生于素有习武之风的李氏宗族,还是李渊的长子,起兵这么大的事不可能瞒着他。所以李建成不管是起兵之前还是之后,都是参与其中的。

大业十二年,李渊派李建成到河东广结义士,招兵买马,而留李世民与自己一道在太原招兵。倒不是因为看不上李建成,相反是太看重了。

河东是军事重镇,是通往关中的要地,而李渊也曾在这里招揽农民兵,有一定的政治基础。除了基地太原之外,河东是李渊绝不能放弃之地。派李建成前往,正是因为信任。

至于李世民,当时他只有十六岁,还没有形成成熟的政治思想,所以李渊要将他带在身边,不敢派他前去独挡一面。王夫之言:“人谓唐之有天下也,秦王之勇略志大而功成,不知高祖慎重之心。”

李渊太原起兵,李建成曾说:“儿等早蒙弘训,禀教义方,奉以周旋,不敢失坠。”后来的一系列战争,也证明了李建成在军事方面的才能。西河之战、霍邑之战李建成率领获取胜利,后又扼潼关,败屈突通,与李渊汇合共同拿下长安。

李渊建唐之后,天下还没有统一所以“巡幸”成为必要。李建成已被封为太子,李渊离京之后,实际上是李建成处理军国大事。

李渊曾言:“帝欲其习事,乃敕非军国大务听裁决之。”武德初年建立官制政体、改革税法、颁布律令。积极发展农业、恢复生产,推行均田制,改革租庸调。并办儒学、兴科举、宣扬教化等一些列政治活动建立起的唐初的政治框架,又有多少李建成的功绩呢?

李建成与李世民一同制定了“废皇帝而立代王,兴义兵以檄郡县,改旗帜以示突厥,师出有名,以辑夷夏”的战略方针。当李渊和李世民在外征战之时,也是他在后方调度,同时防备突厥,解决李渊的后顾之忧。

李建成“太子及王(世民),俱禀圣略,倾财赈施,卑身下士”,招揽了许多人才,其中名臣魏征、王珪、李钢等都是东宫属臣。

而后来李世民在外征战,建立威望,最终有心争夺皇位。李建成出手削其权利,最终被李世民夺位,此后埋没英明。

李建成不仅成为一个荒唐昏庸,不懂政治的太子,还是一个不知礼教,与小妈偷情之辈。可笑可叹!

历史其实很容易理解,成王败寇,赢了就是李世民、朱元璋,输了就是李建成、陈友谅。

在历史中,李建成到底是什么样的人?真实的。

李建成身系嫡长子,为唐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史学者何木风在《太子李建成:被弟弟扭曲的准皇帝》中说:“他是大唐第一位太子,也是被历史扭曲了多年的真太子。作为李渊的长子,李建成在唐帝国未成时所立功勋是卓著的。

和李世民一样,李建成也曾广罗人才,善待贤才,“倾财赈施,卑身下士,逮乎僧道博徒监门厮养,一技可称,一艺可取,与之抗礼,未尝云倦,故得士庶之心,无不至者”。

在建唐前后,李建成招揽了许多谋臣猛将,为他出谋献策。这些人中的许多人都成为后来的贞观名臣,为贞观之治作出了贡献。如李建成的谋臣魏征后来在贞观年间以谏诤之臣而闻名,李建成曾甚礼之;武将中的冯立也在后来的贞观年间“甚有惠政”,也曾被李建成视为心腹;名臣韦挺,“太子遇之甚厚”;另外还有郑善国、李纲等,都受到李建成的优待。

史书上有确切记载,在李建成死后,其党徒散亡于民间。李世民费了很大的劲儿也没有捉到这些人,不是因为这些人神通广大,而是因为人们同情李建成,所以想办法将这些人藏到朝廷无法找到的地方。

贞观元年(627年),一直支持李建成的燕郡王李艺造反。不久,利州都督李孝常、右武卫将军刘德裕造反。

可见,李建成还是颇得人心的。

历史上李建成是一个怎么样的人,不是象电视剧里说的那样吧

李建成,历史上最可怜的太子 历史记载都给黑白颠倒了。现在电视里都说得老大烂得一塌糊涂(除了那个《秦王李世民》)。

李建成 (589~626)

唐高祖李渊长子。小字毗沙门。陇西成纪人。隋大业十三年),李渊起兵反隋,密召他与其弟李元吉至太原援助。授左领军大都督,封陇西郡公。李渊立隋炀帝孙代王侑为恭帝,改元义宁。恭帝封李渊为唐王,封建成为唐王世子,开府置官属。义宁二年,李渊即位,立建成为皇太子。他身为太子,仁孝至善、勤于政事、谦虚有礼、招缆人才是大唐不可多得的仁义之君,但由于他平刘黑闼有功,立功树威,遭来李世民妒忌,李世民与他的一般草寇密谋,污告建成、元吉淫乱后宫之罪,翌日李渊召二子入宫,同众大臣审核,至玄武门,建成被世民用非法、非道德的手段残害了。
而李世民的脸上可谓浓妆艳抹,厚厚地擦上了一层脂粉,而费心费力为他上妆的正是他手下主管删略《国史》,编《高祖实录》、《太宗实录》的房玄龄、许敬宗、李延寿、李淳风等人。李世民杀兄屠弟逼父做了皇帝之后,便责令当朝史官抹杀李建成、李元吉的功绩,这就使李建成 “史官杰作,沉冤千年”了!
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更是猛烈抨击李世民亲手射杀同胞兄长,穷凶极恶,简直不齿于人类。宋人范祖禹直接指出,建成是“父之统也”,你李世民根本就是篡逆作乱,“无君父也”。
李世民用逼父、弑兄、屠弟、夺妻、灭侄,血腥篡权上台,即如贞观之治”,也是空洞无物的虚词。没有实际的东西。其实李世民一直延用高祖李渊和太子李建成一贯实施均田制与租庸调制,关中农业大丰收。贞观初李世民上台不久,关东农业还受到严重破坏,以至人相食,丰裕的关中严重饥荒,李世民不得不率百姓到洛阳就食。
贞观政治便进入中期。租庸调制实际上也废弃了。农民劳役极其繁重,兄去弟还,道路相继,营缮不休,民安得息,虽加恩诏,使之裁损,徒有文书,曾无事实。甚而有春耕前服役至秋收仍未回家的。可他竟还提出百姓无事则骄逸,劳役则易使。逼得有些农民自断手足以避重役。可李世民比隋炀帝还冷酷,竟下令凡自残者罪之,并继续服役。日益奢纵、大兴土木,徒起边衅,灭高昌,置西州、不听魏征言致使劳民伤财,以后更见骄纵。对谏言虚心接受,一犯再犯。正象魏征所说:“听言则远超于上圣,论事则未逾于中主。”

我为大唐失去这样一位英才而痛惜,为大唐有李世民这样一位悲劣之人而扼腕。

关于毒酒事件,仔细分析就能发现是李世民让史官的YY之作,李建成真要毒害李世民,会上让他喝一杯毒不死的酒?毒酒那个,太扯了,当是周星星呢?吐呀吐呀的死不了?我承认李世民是一位不错的皇帝,我也相信李建成更是位优秀的皇帝,成大事者定要六亲不认,李建成没做到这点,却让自已丢了性命。

现在的史书都是李世民整理过的,建成是不是真的要“焚都远避”,还不一定呢。李世民自然要把自己打扮的卓尔不群,拿兄弟们当反面典型,让读书只看表面的人庆幸幸好江山没到建成手里,使得自己杀兄夺位正当化。

李世民能灭突厥,很大部分原因是手底下有不少名将,没有二李,他自己估计也干不了这活。要不然后来御驾亲征怎么干不掉一个小小的高丽呢?

御林军是皇帝的卫队,打突厥也不是他们的活,你提他们有什么用?难道皇帝操练一下御林军,连北方的作战部队战斗力也跟着暴涨不成?

李世民只是个篡改历史的政治投机者,李世民是造星运动神化的。论治,贞观之治不如文景之治,文景之治推行的是老子的思想,贞观之治是以庄子的思想为主导,文景两帝,景帝次之,汉文帝采取了休养生息、轻徭薄赋的政策、取消了肉刑与诽谤罪、拓宽言路,汉文帝治国的时间多于投入策划权谋的时间,没有人为地制造过多的内讧,政治形势平稳,典型的太平盛世。被后世所效仿。然观贞观,并无经典之处,贞观之治可以与康乾盛世比下。
李世民自身无可取之处,李曾为一马暴死而盛怒,欲杀养马人、宠信小人权万纪、李仁发、大封皇室诸王和功臣数十人为世袭刺史、好大喜功劳民伤财征高丽无功而返,全靠一帮能臣,当这些老臣子们都死了,李世民的治国弱点就暴露出来.贞观之治是战后的自然恢复,以一些措施保证租税的收入,李与扬帝一样奢侈腐化、纵情声色,贞观十一年在东都洛阳修飞山宫,二十一年又修翠微宫,李又说百姓无事则骄逸,劳役则易使,使得雅、邛、眉三州僚人的反抗到最后迷信丹药不治身亡。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9654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