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曹阿瞒假装中风逃避惩罚

人生百味 2023-07-22 10:14:14

曹操小名阿瞒,幼年时喜好飞鹰走兽,放荡不羁,叔父很不喜欢他,常在他父亲曹嵩面前说他坏话,曹嵩就屡次鞭挞曹操。有一次见叔父走来,曹操忽然想出一个计策,他假装生病倒地,口歪目斜,像突然中风的样子。叔父于是回家告诉他父亲曹嵩。这时曹操潜藏到另一个地方,把衣服鞋袜整理好,端端正正的回家。曹嵩很惊奇问说:“刚才你叔父说你中风倒地,怎么这么快就痊愈了?”曹操回答说:“儿从来没有这种病症,只因为不受叔父的喜爱,所以被诬陷啊!”曹嵩相信儿子曹操的话,以后叔父再说他的坏话,他的父亲曹嵩也不听信了。

你与曹阿瞒有何区别呢?

曹阿瞒的优点大多是我的缺点,而曹阿瞒的缺点也一样是我的缺点,这个区别太大了。

曹阿瞒即是曹操。曹操这个人的优点太多了聪明、遇事有决断、能够听取他人的建议、在逆境中不颓废。曹操的缺点就一个:人的共性在顺境中永远觉得自己没有对手。


选择在生活中会有很多的不如意,受到挫折我选择的往往是逃避,让逆境中的我变得更加被动。一件事可以让我们受到挫折、打击,严重时可能使我变得一蹶不振,然后被现实牵着鼻子走,越来越被动,越来越不如意。这就证明了在现实生活中我面对挫折和打击后所选择的路是不对的。

而历史中,曹操在成为一方霸主的过程中,面对的挫折和打击更多,而且这样的失败是我不能承受的。在逆境中,曹操却做了正确的选择,改变了自己所处于的环境,可以说是绝地逢生。例如在官渡之战后期时,曹操所剩的兵马不足万人,而袁绍至少还有七八万人之众,在曹操想要撤退时,手下的谋士对曹操说:“这是您和袁绍之间的决战,如果一旦撤退了,从此再难有机会翻身。”在这种逆境中,曹操毅然决然的选择了继续和袁绍开战,而且最终曹操获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

在现实中,我应该学习曹操这种不畏艰难的性格。即使在逆境之中,我们也不应该被打趴下,更要做出正确的抉择,继续完成自己所要完成的。

顺境之中容易迷失自己在现实生活中只要我们取得了阶段性的小胜利,整个人在短时间内都会飘飘然,也就是说迷失了自己。顺境之中,虽然会让自己觉得志得意满,但是接下来可能会让自己陷入更大的挫折中。

曹操在征讨刘表时还未到达荆州,刘表就已经去世了,刘表的小儿子刘琮继位后率领荆州各文武大臣投降曹操。征讨荆州在曹操认为可能会是一场恶战,但是因为刘表的去世,让荆州轻而易举的落入了曹操的手中。因为刘琮的投降,让曹操减少了兵力的损失,曹操认为自己大军锐气尚存,所以想挥师过江征讨东吴。曹操在顺境中并未能听取贾诩的建议,贾诩建议曹操固守荆州,安心发展,几年后东吴孙权就会率众投降,到时可不费一兵一卒,就可收复江东之地。结果曹操执意攻打江东,导致赤壁失利。

这就提示着我,无论目前处境有多么的顺利,都要谨慎。如果一旦被胜利冲昏了头脑,那么接下来迎接你的必然是失败。

总结:无论是曹操还是刘备或者是其他的历史名人,他们都有我们可以学习的优点。就包括我们日常中相处的朋友、同事他们的长处,我们一样值得学习。无论是在顺境还是逆境之中,我们不仅要勇敢的面对,更重要的是能正确的选择自己的道路,否则一样是白费力气。

义绝为什么是关羽

现在在我们的论坛上我看到许多人对关羽做了褒贬不一的评价。有人对关羽几乎可以算是敬若神明,而有人却将关羽贬的一文不值。其实,我认为这样都是不对的,就我个人认为,历史上关羽绝对算的上是一个勇冠三军的猛将,而且他的忠义也绝对值得称赞。试想一下,如果关羽没有他的过人之处,以曹操对人才的挑剔又怎会对关羽那般喜爱和欣赏,有人可能会说是因为关羽勇猛,我认为其实不然,因为曹操手上猛将如云,即使像关羽张飞一般级别的也不是没有,再则曹操要是真的喜欢猛将的话为什么又要白门楼斩吕布,他大可将吕布归为己用,而且他有足够实力和智慧让吕布不能背叛自己,这些都足以证明曹操欣赏关羽的不仅仅是他的勇猛,关羽的忠义和他身上特有的英雄气概都是吸引曹操的地方,曹操一生哭过很多次,不是为自己就是为别人,而所有值得他哭的人不是名震天下的豪杰就是智慧超卓的谋士,关羽算一个。再则,有些人说罗贯中写《三国演义》明显有贬曹褒刘的倾向,的确,这是对历史的不负责任,但是,大家试想一下,老罗就算要偏向属国,要夸大属国的将领,他也要找真正值得他去夸大的人去写啊,属国那么多武将,他为什么谁都不写,偏偏选择关羽,这说明关羽的确有他值得去写的地方,其实早在《三国演义》出书之前,关羽的事迹就在民间流传了。 关羽是一名真正的大将,但是人无完人,关羽的性格就不怎么令人喜欢,俗话说有本事的人容易自大,关羽的确有骄傲了些,这一点即使是从演义上面也可以看到许多方面证明,最出名当数关云长骄失荆州。另外,当关羽听说庞德要抬棺战他的时候,竟然大怒,道:“天下英雄谁听了我关羽的名字,都被吓的胆颤三分,他一个庞德竟赶来战我!”可见关羽是何等的高傲和自大,不过也没办法,谁叫他有本事呢,而且在失去荆州之前,关羽也的确没怎么败过,这也是导致关羽自大的重要原因之一。另外一个原因可能是因为关羽在自己的蜀国猛将当中已经找不到对手了,历史上,论武艺张飞、赵云、马超和黄忠其实都不如关羽。我还听说张飞曾打遍蜀中无敌手,而关羽一出马一招就将张飞的大枪压了下来,谁强谁弱,一招便分出。从此,关羽当之无愧的蜀中第一猛,可能,真是由于关羽在蜀中里的无敌导致了他以为天下也无人可敌他,而与庞德那一战让他得到了惨痛的教训,可惜的是,这一败,也没有让他的骄傲有所改变,反而因为大胜于禁使他更加骄傲,直接导致了关羽后面的彻底惨败,可叹一代名将,最后竟败在自己手中。 最后,我该来说说文章的主题“关羽的忠和义”。无论关羽是不是勇猛无敌还是他性格高傲,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关羽的确对得起忠义二字。关羽为了他心目中的君王甚至是神明--刘备可谓是忠心不二,为了刘备关羽不牺抛头颅(当然,天下也没有几人可取他头颅),撒热血。天下什么样的诱惑和酷刑都不能让他对刘备动摇。不过,总是有列外,直到有一个人的出现让关羽内心产生一丝的动摇,这人就是曹操,我一直在想,如果没有刘备,关羽一定会为曹操所用。关羽一向高傲,可曹操却是能够让他尊敬的人,甚至让他对刘备的忠心产生一丝的动摇。为什么会这样呢,可能是关羽在曹操身上发现了一些刘备所不具备的东西,最起码的是曹操在军事上的才能是刘备远不能比拟的,再则曹操直来直去,时而放声大笑,时而纵酒狂歌,时而号啕大哭的真性情到使得刘备的仁慈和宽容显的有些虚伪,而且,曹操同样也孤傲和自赏,关羽也许在曹操身上看到了些许自己的影子。另外,曹操也是极少数让关羽自叹不如的人,关羽虽然骄傲,但对于本领比自己好的人还是敬重的,再加曹操在关羽被降的一段时间对关羽是十分关照,这使得关羽对曹操心存感激。而且,根据我的了解,关羽和曹操的私交是很好的。历史没有过五关斩六将之说,因为以曹操和关羽的交情,曹操是绝对不会在关羽的去留问题上为难关羽。在演义上,描写华容道这件事时,说是曹操屈尊向关羽求情以博得关羽的同情,实则不是这样,而是曹操在被逼入绝境时一看领将是关羽便放声大笑,好像来的不是取他人头的敌人而是多年未见的好友,关羽也许正是被曹操在这种绝境中还能放声大笑的豪气和气概所折服,而不惜冒死放了曹操,这也跟加证明了关羽是何等重情重义。 如果说刘备是天生的王者,那么曹操就是天生的霸者,霸者可以让一个国家空前的强盛,而王者可以让一个国家长久的安定。如果关羽是一把绝世的好刀,那么三国之中用的起这把刀的就只有刘备和曹操了,就在于谁先得到他,看来刘备运气好了些,那么关羽的忠和义也就注定为刘备所有,而曹操只能是一个曾经让关羽感动过的人。 从古至今,只有关羽被奉为武圣人!由此可见关羽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他的武艺高强,斩颜良文丑,过五关斩六将等等,数不胜数;品德高尚,忠于义兄,为保嫂嫂安全而归降曹操,侍奉嫂嫂以礼相待,为与义兄相逢千里走单骑;曹操有礼以待,关羽有义以还,解白马之围,放之于华容道。从个人角度来说,关羽有礼,有忠,有义,不愧为武圣人! 我以现代人去评义三国人物,无任何荒唐之想法,只是对华容道之事心有不甘。在近代中国历史中有多少为了党派或者政治的理想而大义灭亲的。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先大家后小家,为了革命的事业可以放弃自己的一切,包括名誉和生命。 关羽在华容道要面对是忠于兄长还是义于曹操的抉择,忠于兄长杀了曹操就有可能兴盛汉室,终成霸业,开国功臣美名传播;义于曹操则放虎归山,再战江湖则孰知未来,义气美名扬……最终,关于还是选择了放曹操,以成就自己的良心和义举。当国家和个人的利益冲突的时候,很不幸关羽选择了个人,也许他觉得自己有把握再消灭曹操,但是我个人认为这对整个刘备集团的称霸宏图来说是不利的。 歼其首脑不仅敌国丧气而无心恋战,而本军长气则可趁北魏将乱的时候大力发展自己的势力范围,也许那种混乱的局面更适合刘备他们的发展、壮大,因为那个时候他们几乎一无所有。 关羽回到营地,即愿领死服众,这个真实个豪杰所为。但是,既愚认为:关羽有如此胸怀和胆气,为什么不能杀曹操在霸业成就后而再以死报义呢,这样是不是忠效都能两全呢。他难道就没有想过将曹操放走可能带来的危害么?曹操一定要复仇,以刘备的实力还是无法阻挡,而且这样的战争开始,谁也不知道结果如何,如果刘备失败,难道曹操可能放过刘备么?这样不是就害死刘备么,那这个义是对的还是错的?那这个忠有从何谈起? 张飞再当初误解关羽,以为关羽为私利投降曹操而与关羽动手。张飞和关羽有兄弟之情、手足之义却仍然要和关羽决一死战,不就是以为关羽不忠么?连张飞都知道先忠而后义,难道关羽不懂么?说到义,难道桃园三结义的义不如曹操的义么? 这个也许是关羽的性格决定的,他刚愎自用,很少仔细思量自己的控制能力,往往只考虑自己的行为方式更本不考虑可能给大家带来的危险和混乱。诸葛亮派他驻守华容道时就曾说关羽会放曹操生路,而关圣人拍着胸脯说:解白马之围,斩颜良杀文丑已经报恩,决不会放曹。可惜的是他没有控制住自己的感情;马超归顺,他就要和马超比武;黄忠被列入五虎上将,关羽不管安定团结直接提出不满,这不是一个圣人所应该具备的宽广胸怀。关羽鄙视东吴的竖子,却终被东吴竖子所灭。 我以现在的思维去评价当年舍身取义的年代,也许本身就是错误。我只是对刘备未能重振汉室感到遗憾!对关羽的个人成就我无话可说,只是对于结局很悲哀。 只是希望在现在和未来,当我们面对祖国的忠和个人的义的时候好好想想,希望在大海对面岛上的同胞们在面对炎黄子孙的历史根源、国家大义和某些人的私利的时候好好想想,是让老百姓幸福生活还是无可奈何自杀,对个人而言是选择流芳百世还是遗臭万年。 其实很多事都能体现出关羽“义绝”:千里走单骑。。。

灵帝废宋皇后曹操被连坐,和皇后关系更近的曹仁为何安然无恙?

曹操受牵连也就是是被免官而已,又不是死罪。曹仁早期的情况历史记载不多,很有可能也受到了此案牵连,不见得就能说安然无恙了。

所谓汉灵帝废宋皇后牵连了曹操,是这样的情况。光和元年,中常侍王甫枉因为与勃海王刘悝结怨,诬告刘悝谋反,致使其下狱自杀,其王妃宋氏也因此丧命,而宋氏是汉灵帝宋皇后的姑母,所以王甫担心宋皇后会为姑母、姑父申冤,牵扯出自己,于是先下手为强,诬告宋皇后在宫中行巫蛊之术。宋皇后本不得宠,故而汉灵帝听信诬告,废后,宋皇后最终死于冷宫。其父执金吾、不其乡侯宋酆和几个儿子也被王甫斩草除根,全部杀害。

宋酆的儿子中有一个叫做宋奇,封濦强侯,也在宋皇后一案中被杀。宋奇的妻子是沛国谯县人,侍中、太中大夫、长水校尉曹炽的女儿。曹炽的父亲曹褒是曹操祖父曹腾的哥哥(曹操之父曹嵩为曹腾养子,曹嵩出自夏侯氏一说并不可信,其实很有可能就是曹褒的儿子),所以曹炽是曹操的堂叔,曹炽的儿子就是后来随同曹操起兵,立下汗马功劳的曹仁、曹纯。

宋奇因为岳父的关系认识了曹操,曹操也对这个从妹夫很看重,二人关系很好。宋奇被杀,时任顿丘令的曹操被免官,回乡。相比而言,宋奇是曹操的从妹夫,却是曹仁的亲妹夫,曹仁的关系确实比曹操更近,似乎应该受到更重的惩罚。但是没有这方面记载,原因可能如下:

第一,与宋皇后关系已经很远,未必要受牵连

宋皇后被认为是行巫蛊之术,牵连到兄弟宋奇很正常,但再要牵连到宋奇的大舅哥曹仁就太远了,犯不上。曹操虽然关系更远,但被免官很可能是因为曹操自己得罪人(曾在洛阳北部尉任上打死当权宦官蹇硕的叔父蹇图),被人借此事趁机打击而免官。如果曹操平时结交权贵,妥善打点,可能也不会受牵连。

第二,受牵连也仅仅是免官,而曹仁不是官,无官可免

就算要受牵连,曹操这样免官也就是了。曹仁早年没有做官。《三国志?诸夏侯曹传》记载曹仁早年经历:“曹仁字子孝,太祖从弟也。少好弓马弋猎。后豪杰并起,仁亦阴结少年,得千馀人,周旋淮、泗之间 ,遂从太祖为别部司马,行厉锋校尉。”曹仁只是结交一些江湖豪杰,在各处游荡。后来曹操起兵才去投奔。因此,在宋皇后案时,他根本不是官,无官可免,也就不需要什么进一步的处罚了。

第三,曹仁或许受到了牵连,因此才当不了官

另有一种可能,曹仁真的受到了牵连,所以他才“周旋淮、泗之间”。当时曹家也是名门望族。汉代用察举制选拔官吏,曹仁的出身,当官原本不难。但他却外出游荡,可能正是因为收到大舅哥宋奇的牵连,有了“案底”,没法获得推荐进入仕途,才只能四处游荡。甚至不排除他为了逃避处罚而出走。都是不可知的。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9638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