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典故出自《后汉书·卷十七·冯异传第七》):“玺书劳异曰:‘赤眉破平,士吏劳苦,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黾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方论功赏,以答大勋。’”
记载的史事是:东汉刘秀登基为皇帝后,派大将冯异率军西征,敉平赤眉军。赤眉佯败,在回溪之地大破冯军。冯异败回营寨后,重召散兵,复使人混入赤眉,然后内外夹攻,在崤底之地大破赤眉。事后,刘秀下诏奖之,谓冯异初虽在回溪失利,但终能在渑池获胜。可谓在此先有所失,后在彼终有所得,当论功行赏,以表战功。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出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卷十七·冯异传第七》,讲的是光武帝刘秀派大将冯异与邓禹去围剿赤眉农民起义军,交战后不幸损兵折将,冯异命令部队加强防御,收拢溃散的散兵,并派军装成赤眉军打入其内部,结果大获全胜。成语意思是在刚开始有所失去,但是最后还是有所收获。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出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卷十七·冯异传第七》,“玺书劳异 曰:‘赤眉破平,士吏劳苦,始虽垂翅回 溪,终能奋翼黾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 桑榆。方论功赏,以答大勋。’”
这是汉光武帝刘秀奖励冯异时说的一句话,意思是你们打败赤眉,将士都很劳苦,开始虽然在回溪吃了败仗,但是最终在渑池一战取胜,有失有得,应论功行赏。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意思是开始时或暂时在某一方面失利,但最终得到了补偿,成语详细介绍如下:
1、基本释义: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该成语最早出自于《后汉书冯异传》。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原义是早晨丢失了,傍晚得到了,东隅指日出处借指早晨。桑榆日将落时余光在桑榆之间,因用以指日落处,借指傍晚。后比喻开始时或暂时在某一方面失利,但最终得到了补偿,该成语在句中多作谓语也作定语分句。
2、成语出处:玺书劳异曰赤眉破平,士吏劳苦,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黾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方论功赏,以答大勋。成语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即出自于此。
3、寓意: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讲的是事物在特定条件下相互转换的辩证关系,对于指导人们的思想和行动大有裨益。这句古语与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有异曲同工之妙,讲的都是不要因为失去一些东西而灰心泄气,而应当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变不利为有利。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总是不断运动变化,做买卖也不能保证只盈利不亏损。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9627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
下一篇: 历史名人对光武帝刘秀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