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明朝梃击案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在中国古代,皇太子是皇位的法定继承人,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然而,发生在大明万历年间的梃击案,改变了人们对于皇太子地位尊贵的看法。一个乡野村夫竟然可以轻易地夜闯东宫,欲置太子于死地,这件不可思议的案件,是否隐藏着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呢。
万历九年,明神宗朱翊钧去慈宁宫向自己的母亲李太后问安的时候,偶然与慈宁宫一位王姓宫女发生了关系。不久,这件事就被朱翊钧忘了,但是李太后发现了王氏有了怀孕的迹象。有一次在宴席上,李太后向朱翊钧提起了此事。万历虽然心里不是很乐意,但在李太后的劝说下,承认了王氏的妃子地位,直到万历十四年四月才将王氏立为了恭妃。万历九年八月王氏生了一个男孩,也就是后来的皇长子,明光宗朱常洛。按照古代的立嗣原则,有嫡立嫡,无嫡立长,正宫皇后多年无子,正合无嫡立长的规矩,于是大臣们就直接将朱常洛视为太子。没多久,万历又有了次子朱常溆,但是一岁就夭折了。
明神宗朱翊钧
万历十四年(1586年),郑贵妃生下了皇三子朱常洵,这便使朱常洛的地位发生了动摇。朱常洵的生母郑贵妃最得皇帝的宠爱,他在没有生子的时候就已被封到了贵妃,地位在皇长子的母亲恭妃之上,现在郑氏又喜得贵子,万历皇帝更加高兴,立刻下旨将郑氏封为皇贵妃。这就激起大臣的不满,由此引发了一场长达十年之久的储位之争,一直僵持到了朱常洛十五岁,要举行冠婚的年龄。郑贵妃一派建议按照一般皇子礼仪先行冠婚,而群臣则认为应当先立朱常洛为太子,然后进行冠婚大典,这使双方又燃战火。万历皇帝欲将此事再次拖延下去,然而这时李太后出面了,不得已万历皇帝下令册立皇长子朱常洛为太子,次年冠婚,就这样一场旷久的皇储之争,以皇长子的胜利而告终。
明光宗朱常洛
然而在皇储之位上的皇长子真能够享受太子的待遇吗?答案是否定的。朱常洛过得每一天都如履薄冰,更加不幸的是万历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李太后去世了。朱常洛之所以能当上皇太子,主要是李太后的支持,现在李太后没了,郑氏就可以联合皇帝肆无忌惮的活动了,且阴谋直接酿成了试图加害太子的梃击案。
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五月初四的夜晚,各家各户都在忙着过端午节所需的物品,大街小巷显得十分宁静,就在这时,有一位身份不明的男子,手持一根枣木大棍,趁着夜色闯入太子所居的慈庆宫。他来到第一道宫门,见只有两名六七十岁的老太监守门,便举棒打伤其中一人,然后直闯入宫。到第二道宫门竟然是寂静无人,于是他顺利进入直到殿檐下,拾级而上,试图加害太子,就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太监韩本用发现了这位刺客,便大声呼喊,于是七八名太监从四处赶来,一齐拥上将凶犯捉住,由于天色已晚,他们便将凶犯交往东华门守卫监收。
第二天是端午节,太子朱常洛却显得心神不宁,他将昨晚之事奏报给了父皇,皇帝立刻下旨就近送审,于是这件案子交到了巡城御史刘廷元等人手里。联系多年的储位之争,刘廷元等人深感此事背景复杂,因此他们草草结案,将案子推给刑部。刘廷元在报告审讯情形的奏疏中说:犯人名叫张差,蓟州人,经再三拷讯,本犯呶呶称吃斋讨封等语,话非实情,语无伦次,按其迹苦涉疯魔,稽其貌的系黠滑,预留退路,迹若疯魔。可以理解成该犯是个疯子,而貌系黠滑,又可视为预谋不轨,将来无论此案如何了结,刘廷元等人都不会担责任,而且刘廷元的结论是,这样的案犯,不能详细审讯,从重拟罪,而刘廷元一个巡城御史当然就不能担此重任。
于是案子推到刑部,交给了刑部郎中胡士相、岳骏声等人,他们也深知此案发生的蹊跷,干系重大,稍有不慎就会得罪郑贵妃等人,唯一的办法就是照着刘廷元提供的线索继续审讯。胡士相、岳骏声等人在上报朝廷的报告中说:张差是蓟州人,前不久由于当地开办了一座烧砖的官窑,一时柴薪走俏,于是张差变卖了田产,收购了大批柴薪,要卖给官窑,谁知当地人李自强等认为张差抢了他生意,便放火烧掉了张差的所有柴薪。张差一气之下得了疯病,于本年四月进京告状,路上有两个不知名的人告诉他说,你要告状申冤没有状子不要紧,可以用一根木棒代替,张差信以为真于是便发生了这起梃击案,报告的最后拟定按照大明律将张差立即斩首。
表面上,这起案件就此了结了,可事情的真相真如报告所说的那么简单吗?关于梃击一事早就传遍了街头巷尾,人们纷纷猜测此事一定与郑氏有关,而刘廷元、胡士相等人的审讯分明是在包庇幕后主使者,一些正直的大臣们呼吁非要将此事查个水落石出不可,刑部主事,王之采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
王之采曾经做过县令,颇有审案经验。这一天,他带领一班狱卒给犯人送饭,偏偏留下张差的饭最后才送,饭拿到张差的牢房,王之采见他身体强壮,精神正常,毫无疯癫之状,便对他突击审讯说:"你说实话便给你饭吃,否则就饿死你。"张差长时间低头不语,后来实在忍不住饥饿便小声说道:"不敢说。"王之采便令狱卒退下,只留两人看守,随后张差开始招供。据供,张差小名叫张五儿,此次进京是受乡人马三舅、李外父指使,跟随一个不知名的太监来的,并许诺事成之后给他几亩田地作为报答。张差自己也不知道进京来干什么,到京后住在一所大的宅院里,有太监给他饭吃,后来给他一根枣木棍,告诉他说:"你先闯宫,遇见一个人就打死一个人,事后由我们来救你。"于是就有了当夜的事情发生了。
王之采的这次审问显然已经初步的揭开了谜底,张差就是受人指使,并由太监引入宫中,目的就是为了打死太子。王之采立即将此事奏报万历皇帝,并请求万历皇帝立即进行朝审,以明真相。然而万历皇帝深怕此事再审下去,会牵连皇贵妃郑氏,于是将奏折留中不发,可是舆论已经无法控制了,大臣们的奏折铺天盖地的而来,要求彻底查清此事。十几天后刑部会同十三司和王之采等人再审张差,这一次,张差进一步交代了实情,其实带张差来京的那个不知名的太监叫做庞保,来京后所住的宅院是太监刘诚的住宅,在来京时就已经对张差说好:"打了小爷,吃也有,住也有。"小爷是宫中对太子的称呼,而庞保、刘诚均是郑贵妃的亲信太监。
这一真相的大白,使得群情鼎沸。郑贵妃顿时也慌了神,她在万历皇帝面前苦苦哀求,而万历皇帝也感到了事情的难办,只好叫郑氏先去求太子,郑氏见到太子,又是痛哭又是作揖,极力为自己辩护。而朱常洛自幼遭到冷落,哪里见过这样的场面,见皇贵妃如此,大受感动并答应郑贵妃尽快了结此案。但是鉴于外廷对此案已是议论汹汹,万历皇帝也只好亲自出面朝见大臣,内阁辅臣、六部、科道官员无不到场,万历皇帝端坐于上,太子朱常洛素服侍立于御座之右,这时万历皇帝说:"近日有疯人张差闯入宫中伤人一案,外廷议论纷纷,你们都是父子之人,为什么要离间我们父子呢?"最后拉起了太子的手,对群臣说:"这个儿子十分的孝顺,我非常的喜欢他。"这一席话使得在场的大臣哑口无言,紧接着万历皇帝下诏将张差处死,但不许牵连无辜,又对太子说:"你有什么话,尽管对群臣说吧。",于是朱常洛就顺着父亲的意思继续说道:"我们父子如此的亲爱,外间竟有许多议论,这是想让我背上不孝之子的骂名吗?"这一番话正说到了万历皇帝的心坎上,也使得众臣只有叩头称谢的份了。
随后,张差被凌迟处死,不久司礼监便会同九卿、三法司提审庞保、刘诚,但由于张差一死,他们便来个死不承认,把自己推得干干净净。就在审问期间,忽然传来了东宫太子之谕说:庞、刘两人或许曾经虐待过张差,张差为了报复,故意说是此二人指使的。于是审讯只能停止,但为了避免节外生枝,万历皇帝还是将这两位太监秘密的处死了,其余涉及此案之人按情节定罪,梃击案至此总算是了结了。
此案三名要犯一名凌迟处死,两名莫名其妙的突然毙命,留下一片疑云。后世之人虽然认为郑贵妃可疑,然而一切都死无对证,查无实据了,疑云永远成为了疑云。
《红丸案》是著名的明末《梃击案》、《移宫案》三大迷案之一。这三件谜案,分别发生在万历皇帝、万历儿子,明光宗朱常洛、万历孙子,明熹宗朱由校时期。
明朝到万历皇帝(1573年-1620年七月)朱翊均的时候,前十年,经张居正变法,重用戚继光等,大有中兴图强之势,但后期,张居正被清算,新法被废除,国家危机四伏。在东北关外,努尔哈赤在1616年建立后金,严重威胁明王朝统治。在北京的后宫里,围绕皇帝宝座,一桩桩勾心斗角、相互拆台的闹剧,却不断上演,红丸案就是其中之一。
万历皇帝在位共四十八年,是明朝皇帝中,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这样,继位的太子朱常洛,等万历腾出位子,登上皇帝宝座时,已经快四十岁了。当上皇帝本来就迟,还只干一个月,就拜拜上路了,刷新了明朝第四位皇帝——明仁宗朱高炽,朱高炽爬上最高位,呆一年撒手人寰就够短暂,没想到朱常洛竟然十二分之一。
朱常洛身体本就很差,由于常时间被边缘化,精神空虚,成天花天酒地,纵欲无度,掏空身子,也在所不惜。朱常洛的正妃郭氏,病逝较早,但朱常洛身边,还有四位品级低的妃子,称作选侍。
这年的八月末九月初,一天晚上,朱常洛突然拉稀,肚子疼得厉害,还伴着头疼。一位叫李可灼的大臣,手里拿一颗红丸,进献皇帝,自称是祖传秘方,百病都能治好。
朱常洛看了这红艳艳的药丸,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吞了下去。也别说,第二天,朱常洛果然精神焕发,红光满面,像换了个人。朱常洛十分高兴,把李可灼大大表扬一番,叫李可灼再进献一颗。但这第二颗却不友好,当夜吃了,立时就疼痛难忍,拼命挣扎,御医们全束手无策,时间不长,朱常洛就一命呜呼了。所有人都搞不清,皇帝为啥就这么暴毙,由此,这神秘的红丸案,就成一个千古之谜。
李可灼,万历皇帝时,任鸿胪寺丞。李可灼进献红丸,内阁首辅方从哲曾经推荐。方从哲(?-1628年),字中涵,万历十一年进士,曾任国子监祭酒、吏部左侍郎。万历末年,出任内阁首辅。要说这红丸案有啥阴谋?得简单说下前面的梃击案,这一案的核心就是皇位,也就是太子接班人选谁?
朱常洛是长子,但万历中意的是,宠妃郑贵妃所生的朱常洵,也就是后来在洛阳,被李自成杀掉的福王。
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一个中年男人,手执木棍,闯入太子朱常洛的慈庆宫,见人就打,眼看就要进入太子房间,多亏警卫及时赶到,把这人抓了起来。经刑部审问,这人真名叫张五儿,连带出庞保、刘成两位太监,这两人都是郑贵妃宫中太监,万历来到郑妃宫中,把供词摔给她,郑贵妃忙跪下求饶,万历也就下令只杀掉庞保、刘成、张五儿了事。经过这件事情,郑妃虽逃过惩处,但朱常洵当太子也就黄了。
就红丸案涉及的直接人物,李可灼、方从哲来看,应该是带累的、无辜的,主要应是朱常洛太虚,红丸本身含有汞、铅等重金属,朱常洛经不起这么折腾,一下子就暴毙了。所以,“红丸案”要说内幕,肯定与皇位继承有关,但由于万历装糊涂,不愿再深究,最后也就稀里糊涂,以杀三个替罪羊放下了这件事情。
明末第一大案:梃击案
明神宗万历年间,郑贵妃得到皇帝的宠爱。皇长子朱常洛的储位受到了威胁,大臣们都怀疑神宗会因为郑贵妃的缘故而废长立幼,为此他们接连上书请求立太子,弄得神宗苦不堪言。朱常洛被立为太子后,大臣们怕皇上变心,坚决请求神宗遣福王到藩国去,神宗只得应允。
就在万历四十五年五月四日,忽然有一个人手持枣木梃闯入太子所住的慈庆宫,打伤了守门人。这个怪人一直冲到前殿才被太监和侍卫们制服。皇太子急忙禀奏神宗,于是刑部奉命将这个梃击的人捉拿审问。
根据巡城御史刘廷元的汇报,犯人名叫张差,说话语无伦次,看上去像个疯子。问他为什么冒闯皇宫,他也只疯疯癫癫地回答说?吃斋讨封?。经第二轮审问后,进一步了解到张差因与人发生纠纷,打算赴朝鸣冤。结果在路上遇见两名男子,他们骗张差说没有凭据是不能进宫的,要想伸冤,需手持木棒才能进去。张差稀里糊涂的就相信了,他在次日闯入宫中,不慎打伤了守门官。所以依大明律法,可按在宫殿前伤人的罪名,将张差处以斩首。
刑部本想以疯子误闯宫门来结案,但提牢主事王之寀认为另有隐情。他在提审张差后,又上奏说罪犯可能是在装疯!在王之寀的威逼利诱下,张差进一步供认说自己的父亲亡故后,有马三舅和李外父两人介绍他跟随一个老公公进京。那个公公给他饭吃,还叫他去一个地方打杀人,说?撞着一个打杀一个,打杀了我们救得你?。说完便给他一根木棒,领到慈庆宫外,叫去他冲进去打人。这样,张差的案件就不单是疯子持棍扰乱宫廷案,而是有主谋唆使的谋杀案,谋害的对象正是太子!
这一审下来非同小可,文官们纷纷上疏,通过各种方式来暗示郑贵妃是幕后的主谋。后来通过审讯,又得知那名老公公就是郑贵妃手下太监庞保。贵妃为此大为惊恐,急忙请求神宗做主,神宗则让她亲自去向太子解释。贵妃与太子见面后说:?凡事仗小爷顾看?,太子也回答说:?还仗娘娘顾看?,二人且拜且泣,神宗也在一旁掩泪。
二十八日神宗召集百官来到太子的慈庆宫,宫中摆有太后的灵象。神宗对群臣说,自从太后驾崩后,自己哀痛不已,为此还生了病。谁知前几天有一个疯子闯入皇宫,惹出是非来,造成满朝的流言蜚语。为此,他斥责群臣说:
?尔等谁无父子,乃辄来离间我耶??
接着又表达了不愿再追究下去,以免伤害家庭和睦的态度。然后便下令将张差、庞保等人即时处死,余者皆不问。
说完后,神宗便拉着太子的手对百官说:?我儿极孝,我极爱惜他。?不料御史刘光复却在朝班中大叫,抗议这么草率的处理。神宗为此大怒,连呼?锦衣官何在??下令将刘光复拖出去梃杖。百官见此,都不敢再力争。于是神宗又接着安抚太子,说储位已定,绝无改立的可能,又问太子还有什么要说的。太子见父皇为了袒护贵妃,不许再追究,也只好说:
?似此风癫之人,决了便罢,不许诛连。?
之后,张差等全被灭口,而王之寀也被罢黜为民,一场涉嫌谋害太子的梃击案也就这样不了了之了。
天启元年,神宗与太子都相继离世后。朝廷便恢复了王之寀的官,他向熹宗上疏说梃击案的主谋是郑国泰,请求追究当年刑部官员的责任,熹宗答复说?不必追论?。等到魏忠贤专权后,《三朝要典》却再次翻案,说王之寀?诬皇祖于不慈,陷先帝于不孝?,给他扣上了一顶大帽子。还指控王之寀曾借梃击案来敲诈郑国泰三万两白银,最终将其下狱治死。
在明神宗的干预下,梃击案草草了结
明末第二大案:红丸案
万历四十八年,神宗驾崩,太子朱常洛继位。当时郑贵妃还住在乾清宫,她向朱常洛进献八名美女,结果仅过了十天,皇帝的身体就被弄垮了。内侍崔文升等服侍朱常洛用药,当晚出现腹泻的症状,皇帝为此起了三四十次床。
朱常洛自知时日无多,便招阁臣方从哲等入内受顾命,他偶尔听说到李可灼有仙丹,便传其进来诊视。可灼进献数粒红丸,常洛吃了一粒后,病情逐渐好转,感觉身体舒畅。诸臣于是退出,临睡前皇帝又吃了一粒,结果第二天再也没有醒过来。
皇帝驾崩后,方从哲拟旨赏赐李可灼白银五十两,御史王安舜率先提出质疑,认为红丸对皇帝的病症非但无效,反而有害,李可灼只是一个庸医,犯有轻率用药之罪,哪里谈得上赏赐呢?之后孙慎行等纷纷进言,攻击李可灼与崔文升。认为崔文升先是用泻药加重了皇帝的病情,李可灼再进红丸伤害了皇帝的生命。高攀龙更是说崔文升是郑贵妃的心腹,其罪应不在张差之下。之后,矛头又指向了方从哲,认为他对皇帝的死应负主要责任。
熹宗继位后,将崔文升发遣南京,李可灼遣戍边疆。天启五年,阉党当政,又把案件翻过来,赦免了李可灼的罪,认为大臣们?妄疑先帝不得正其终?,诽谤朱常洛死于非命,故而涉事的皆削职戍边,成为阉党打击东林的借口。
群臣怀疑明光宗死于庸医之手
明末第三大案:移宫案
朱常洛刚继位时,他的爱妃李选侍曾请求尊郑贵妃为皇太后,光宗应允了下来。当时宫中传言郑贵妃送美女给光宗,才导致龙体欠安,御史杨涟借此弹劾崔文升用药失误,又劝光宗不要封郑贵妃为太后。
三天后,光宗召见大臣,屡次向杨涟使眼色,要求他不要轻信谣言,随后驱逐崔文升,搁置了封太后的命令。不久,光宗病重,李选侍请求封自己为皇后,谁料光宗没来得及答应,就因红丸而驾崩了。当天杨涟、刘一燝等阁臣急忙入宫祭奠,有太监持棍把守,诸臣夺门而入。
刘一燝问太监们说:?皇长子何在??
东宫伴读王安回答说:?为李选侍所匿耳。?
刘一燝大呼:?谁敢匿新天子者??
王安急忙入宫见李选侍,骗她将皇长子送出来。大臣们见到了皇长子,急忙叩头呼万岁。皇长子回答:?不敢当?。群臣共请皇长子到文华殿去举行登基仪式,他们左拥右抱,护卫着皇长子。李选侍命人传皇长子回来,太监李进忠呵斥群臣说:?汝辈挟之何往??杨涟也反过来斥责了太监。
皇长子到达文华殿后,群臣请求他立即登基,长子回答说等到六日再继位。于是大家又拥皇长子入住慈庆宫。刘一燝说:?今乾清宫未净,殿下请暂居此。?接着,周嘉谟等联合上疏,请求李选侍移出乾清宫,以便皇长子登基后好回去居住。
就在登基的那天,李选侍仍然没有移出去。杨涟与方从哲为此发生了争执,后者认为移宫可以暂缓几天,杨涟则大声说:
?天子无复返东宫礼,选侍今不移,岂容姑息,且汝辈何敢如是!?
李选侍无奈,只得迁了出去。之后宫中出现了许多传言,说李选侍被撵出乾清宫后曾想自杀,她的女儿皇八妹也想投井自尽等等。这些传言让刚继位的熹宗很烦恼,他对阁臣们说李选侍虽然凌辱过自己的母亲。但是看在先帝的面上,自己始终善意的奉养她,从无虐待之事,外界传闻,令人寒心。为了保卫皇上的名声,杨涟便写了一篇《移宫始末》上奏朝廷,证明熹宗与诸臣从未逼迫过李选侍。熹宗读后,下诏说?极公极正,极真极切,甚惬朕心?。
后来魏忠贤当政,杨涟上疏弹劾他,阉党便借为?移宫?翻案为借口来打击杨涟,把整个案件搞得面目全非。
> 明光宗的皇位得来着实很不容易,他从出生后,始终处于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境遇之中,在他正式登基之前,曾多次发生意图谋害他的事情,“妖书 案”和“梃击案”就是其中较突出的。然而,命运对朱常洛又开了个不大不小的玩笑:继位仅仅四天,就忽然病倒了,并且一病不起,在他当上皇帝仅仅一个月的时 候,因为吃了鸿胪寺官员所进的红丸而一命呜呼。这就是有名的“明末三案”之一“红丸案”。明光宗为什么会忽然病倒?红丸是什么样的药呢?“红丸案”是不是 有什么不可告人的内幕呢?> > 对于光宗在登极后即病倒的原因,《明史》中有较详细的记载。据说当时京城里都盛传,说是前朝的宠妃郑贵 妃与光宗宠爱的李选侍相勾结,向皇帝进献了八个美女,致使皇帝过度纵欲,然后郑贵妃又暗中指使以前的贴身太监崔文舁给皇上服下让人腹泻的大黄类泻药,结果 弄得光宗一天之内腹泻三四十次,躺在床上不能动弹,病倒了,并埋下了日后病死的祸根。> > 光宗朱常洛在未登基之前长期担惊受吓,使得他在 摆脱威胁之后自然开始放纵自己的欲望,尽情享乐。而按照惯例,这位年纪已经39岁的新皇帝除了自己东宫原有的妃子外,还可以占有父亲留下的妃子,并新立妃 子。因此,朱常洛在刚继位几天内,就放纵地贪恋女色,虽然史书中没有明确记载具体情形,但从有关的史书记载中却能反映出,光宗的病倒确实与纵欲相关。> > 再说郑贵妃,她虽然未能如愿让自己的儿子朱常洵当上太子,但仍然费尽心思想维持自己的地位,“明末三案”都与她有纠葛就说明了这一点。在朱常洛继位之 前,郑贵妃就已经发现长期处于被排挤处境中的太子有着贪色纵欲之心,便想用美人计来实现自己的目的。于是她唆使自己的贴身太监崔文舁去侍奉光宗,并献八名 美姬。这一招确实收到了效果,光宗很快就忘记了这是一个想害自己的女人,还十分感激郑贵妃,并让礼部议封其为皇太后。这时候,又掺和进了另外一个女人 李选侍,“选侍”是晚明时代的特产,明朝后期称入选宫内的侍女为选侍。李选侍很受朱常洛的宠爱,并为他生了个儿子,她因此梦想被封为皇后。为了达到各自的 目的,郑贵妃与李选侍勾结在了一起。> > 两人勾结起来意图左右朱常洛的野心很快就被朝中的大臣们注意到了,因此光宗一病倒,很快便有人上 奏劝谏皇帝。兵科给事中杨涟首先进奏折说,崔文舁给皇上乱用药罪该万死;而对于郑贵妃想当太后,皇上自己既有嫡母,又有生母,如果封郑贵妃为太后,那么如 何安置嫡母和生母呢?结果,三天后,光宗就召集大臣宣布驱逐崔文舁,并停止封太后。> > 但是,官员们对郑贵妃等人的打击并不能抑制朱常洛 自身的纵欲之心。据《明史?周嘉谟传》记载,八月二十六日那天,吏部尚书周嘉谟劝皇帝不要过度纵欲,皇帝注视了他很长一会儿,才让长子向宫外宣旨说那些都 是传言不可相信,这也可见皇帝纵欲之事是众人皆知的事情,光宗本人还试图掩盖有关自己的传闻以维护帝王尊严。可是纵欲的严重后果毕竟已经显露出来了,这之 后光宗的精神状态变得越来越差。八月二十九日,看到病情越来越重,朱常洛已经开始召集大臣考虑自己死后寝宫的建设之事,而大臣们则要求皇上尽快定下太子的 名位,以免来不及。也就是在这一天,有个鸿胪寺官员叫李可灼的向皇上进了一种红色的药丸。这个红药丸,据李可灼的说法,是得到道士传授的“仙方”炼制而成 的,吃下去就可以治愈皇帝的病。在场的大臣们心存疑问,但皇帝本人却要吃。实际上李可灼并不是医生,而是负责朝廷庆贺礼仪的官员,相当于今天的司仪。李可 灼上午向皇上进了一粒,下午又进了一粒。两粒红药丸吃过后,据说当时皇帝确实感觉好些了,但到了夜里情况如何,史书没有明确记载,只是到了九月初一的早 上,宫中就突然传出皇上驾崩的消息。一个不到40岁的中年人突然死去,又是一国之君,这就很自然在宫廷内外引起了轩然 *** 。> > 人们首先 怀疑的就是这个红色的药丸,因为皇上才吃过它就突然死去了,确实让人怀疑。《明史》中只说这是道士提供的“仙方”,但语焉未详。有学者提出,红丸跟汉代的 春恤胶属同类的药,主要功能是 *** 男性的 *** ,想想皇帝本来就因为纵欲而致病,再服这种药加以 *** ,更是火上浇油,结果过量了,就导致了死亡。> > 不管这种红丸是什么药,吃死了皇帝,这可是不得了的事情,因此红丸一案的主要后继情节就是追查害死皇上的凶手,不想却演变成了朝廷大臣之间争夺权力的斗争,党争与私仇夹杂其中,牵连受死的人很多。> > 首先受到怀疑的就是崔文舁和进红丸的李可灼。杨涟认为在此之前宫廷内外传言说皇上纵欲,实际上是崔文用来掩盖他用药害死光宗的借口,皇帝就是被崔文舁下 药毒死的。杨涟的说法得到了当时的御史左光斗等人的支持。当时不少正直的大臣都认同这一说法,认为崔文的罪比李可灼还要大,因为他懂得医药,是有意用药加 害光宗,进而又指出幕后主使人是郑贵妃,要求严惩崔文舁等人。> > 但是,对崔文舁的指控很不顺利,一直到明熹宗天启二年,中间几经反复。 原因是,除了杨涟、左光斗等人外,朝中大臣大多从一开始就把矛头指向了当时担任内阁首辅的大学士方从哲,认为是他同意李可灼给皇帝用药的,因此最有罪的应 该是方从哲。这实际上掺杂了很浓重的权力倾轧,这样,大臣们攻击的重点就不在李、崔二人,反而是方从哲。> > 之所以会这样,和方从哲本人 的处置不当也有关。最初,对李可灼进红丸导致皇帝死亡应该被治死罪,大多数大臣都同意,但是方从哲却不同意,反而下令让李可灼以疾病引退,并送给他很多钱 财。这样,其他敌对的官员就抓住了把柄,纷纷引经据典,认为方从哲同意李可灼进药,虽无害君之心,却有弑君之实,要求首先处置方从哲,以泄神人之愤。一开 始,熹宗还为他开脱,这应该说不无道理。有学者从与方从哲一同主政的另一大臣韩(的叙述中发现,服不服红丸,都是光宗一人决定的,确实与方从哲无关。但 是,在晚明时期,朝廷之中朋党互相倾轧非常厉害。既然有这样一个很好的攻击机会,方从哲的政敌自然不会放过,于是形成了一个攻击方从哲的群体。明末着名的 东林党人也支持这一立场,名士高攀龙就力主惩罚方从哲,并称其为“贼臣”。结果,方从哲想逃脱罪责,慌忙上书请求退休,可说是被从首辅的位子上拉下来的。 即便这样,声讨他、要求严办他的书文仍然很多,方从哲只好一面竭力为自己辩护,一面自请削职为民,远离中原。> > 而真正的涉案人李可灼被发配戍边贵州,崔文舁被贬到南京,都是很轻的处罚。特别是崔文舁,至魏忠贤掌权后,因为受其赏识,又被重用提拔为总督兼管河道。只是在大臣们的连连上折抨击下,明熹宗才最终判决崔文舁被杖一百,然后发往明孝陵作杂役守卫。> > 从红丸一案的发生过程和处理结果来看,放过了主犯郑贵妃及崔、李二人不去重判,却抓住方从哲不放,借此争权夺利,显然是不恰当的,这也正是明末政治腐败 的表现。红丸一案的后果是,不久之后就导致了宦官魏忠贤集团的操控朝政。天启年间,魏忠贤当权,又为“红丸案”翻案。结果,当初声讨方从哲的一些官员被革 除了官职,流放边疆,而抨击崔文舁、方从哲的东林党人也受了追罚,高攀龙被迫投池而死。到了年间,惩办了魏忠贤,又将此案翻了回来。再后来崇祯死后, 南明王朝又一次以此为题材挑起党争,最终明朝廷在一片内斗之中彻底走向末途。小小的一粒红丸,却引出这么多的波折,确实是当时人难以预料的。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960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