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圣祖仁皇帝爱新觉罗·玄烨(穆麟德:Hiowan Yei,蒙古人称为恩赫阿木古朗汗 ,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即康熙帝,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年号康熙:康,安宁;熙,兴盛–取万民康宁、天下熙盛的意思。蒙古人称为恩赫阿木古朗汗(Enkh Amgahan)或阿木古朗汗(蒙语“平和宁静”之意,为汉语“康熙”的意译)。他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
如果憎恨一个人到了极点,就会想出各种残忍的办法对付他,尤其是谁惹了万人之上的皇帝。皇帝是九五之尊,想办谁就办谁,其实不是”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真是的是你不死皇帝也会想出狠招把你弄死。历史上用最恨的招的人莫过于康熙对待吴三桂。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正月十九,玄烨谕令,将吴三桂骸骨分发各省。这种发泄仇恨的奇特做法,堪称首创。对于死了四年之久的吴三桂,康熙竟如此地气急败坏、恨之入骨,因为这位皇帝差一点栽倒在吴三桂手下。吴三桂为中国历史上最大的汉奸之一,但是,康熙有相当一段时期,被这个吴三桂逼到墙根,康熙说什么也没想到局促在云南一隅的吴三桂,居然挥师北上,来势凶猛。虽然,康熙最后险胜了。
吴三桂死时已七十四岁,这年玄烨刚二十五岁,两人相差四十九,康熙有足够的时间等到吴三桂自然死亡树倒猢狲散。何必打八年仗,生灵涂炭,满目疮痍?然而,年轻气盛的他,等不及。康熙非常自信:朕八岁登基。十四岁亲政。十六岁就不动声色地拿下辅臣鳌拜,独掌朝政大权。那么,朕二十岁了,还不撤除三藩,以去心腹之患,更待何时?
然而,康熙高估了自己,他以为能把拥有至高权力,如四辅臣,如鳌拜等统统拿下,吴三桂岂在话下?可他没有仔细思量,鳌拜之流固然在朝廷里有党羽,有耳目,可都在陛下的视线之内,掌控之中呀!而吴三桂却远在南疆,鞭长莫及,何况那是有地盘,有军队的实力派!现在,你一纸谕令,要他和他的部属,撤出经营了十年之久的云南、贵州,再去驻防山海关,再去拓荒垦边,分明是激其生变,促其反叛。
结果,这场仗,打了八年,吴三桂差不多打下了长江以南的半壁江山,这其间,双方进行过六次殊死决战,吴军胜四,清军胜二,吴三桂是占上风的。几年的仗打下来,吴的总兵力为清军的两倍,无论数量和质量上,玄烨都不是吴的对手。因此,如果不是吴三桂病死,战争未必很快结束。既然战争还要进行下去,那么,他被吴三桂打败的可能是存在的。所以说,玄烨的赢,赢得有些忐忑。
吴三桂因引军入关,击溃了大顺军,又奉命追剿李自成,后李自成被杀,吴三桂率领部队抵达汉中,接着进入四川,最后南下贵州、广西、云南,杀了南明皇帝,公园内1662年,吴三桂因战功赫赫,晋升为平西亲王。
吴三桂画像
康熙十二年,清政府下令撤藩,吴三桂自然不同意,遂起兵反抗,康熙十七年,在衡州称帝,国号大周,而后又因不得人心,节节败退,被康熙击败,公元1678年,吴三桂病逝。孙子吴世璠继位,康熙二十年,昆明被攻破,康熙下令清军入城,屠杀了吴三桂全家几百口人,并搜寻吴三桂墓,最后得知吴三桂是火葬,骨灰匣藏在安福园石桥水底下,康熙命人将骨灰匣送往北京,将?逆贼吴三桂骸骨分发各省?示众。
在康熙将吴三桂全家满门抄斩之时,因为疏漏,跑了一人,这个人就是吴应麒,据说吴三桂去世之后,还是陈圆圆毅然决定携带吴三桂的儿子吴应麒离开云南,潜入岑巩县的密林山洞,在这里隐居了数年,等清军撤退之后,陈圆圆和吴应麒才搬迁至马家寨定居,公元1689年,陈圆圆病逝,享年67岁。
康熙灭吴三桂时,漏掉的是吴应麒,现那么这个吴应麒之后又怎么样了?吴应麒是吴三桂的次子,吴三桂在世的时候,吴应麒就与大将马宝等人在贵州、广西、四川一带,吴三桂去世之后,吴应麒和自己的侄子吴世璠坚守昆明,自此关于吴应麒的记载就没有了,这些都是《东华录》与《清史稿》所记载的。很多人都有疑问,康熙杀了吴三桂整个家族,还下令通缉全国,但凡吴三桂家有头有脸的人物基本上都被残杀,而且还有记载,为何吴应麒逃跑之后就销声匿迹?
吴应麒剧照
现如今的马家寨人说吴应麒逃跑之后,就改名换姓?吴启华?,然后进入思州龙鳌里隐居度日,大势已去,当时的陈圆圆怕吴三桂最后的香火断去,为了保住吴氏血脉,每日都小心翼翼,生怕他人发现。
吴应麒改名吴启华之后一直生活在马家寨,而且他还娶妻生子,有两个儿子,分别是吴仕杰、吴仕龙,众所周知,吴三桂孙子辈都带?世?字,而吴启华给儿子取名时将?世?改成了?仕?。后来吴启华去世,后人还发现了吴启华和大将马宝的墓,皆为隐姓埋名,墓碑上刻有?隐姓于斯上承一代统绪,藏身在此下衍百年箕裘?。
就连吴启华的两个儿子去世时都是隐姓埋名,可见他们对于此事的看重程度,他们怕清政府一旦搜查到此,随即而来的又是一场屠杀,要知道清朝历史记载,吴三桂家族遭到了清朝两次灭门,清政府将吴三桂祖、孙?锉其尸骨、传示各省?。
不仅如此,吴氏家族还设立?秘传人?,秘传人到了吴永鹏已经是第十代,他说吴三桂就是马家寨人(仅指吴氏)的直系祖先,吴氏家族在吴应麒的遗训,一直坚持口头传述,因为他们为了吴氏血脉,不得向外界透露半字,就连家谱也不能撰写,为了家族史不被遗忘,所以每一代人都会选一个优秀的传人,让上一代的人口述吴氏家族史,直到记住为止,而这个吴永鹏作为第十代,当他说起吴三桂之后的家族史时,很多专家都自愧不如。
而清朝当时所漏掉的这个?吴应麒?,在马家寨繁衍生息,现如今马家寨已有200多户,1300多人皆为吴三桂后裔,也不知康熙知道后作何感想?
首先我们先来明确下三位藩王是谁,他们三人分别是吴三桂,耿精忠和尚可喜。这三人最后都死了,不过尚可喜并不是康熙赐死而是自己病逝的,这还和其他两位藩王不一样。我一直觉得平定三藩之乱是康熙一生中的不可磨灭的闪光点之一,并且年纪轻轻的康熙还采用了抚剿并用的战术,集中对付平西王,对耿精忠和尚可喜采用招抚的策略,这可以算得上是很有智谋了。
首先我们来说说吴三桂吧。在康熙十七年的时候吴三桂就称帝了。按照常理来说既然吴三桂此时已经称帝,那么他应该是权力已经到达了顶峰了,但是此时的吴三桂其实已经是被消灭之前的狂欢了。还值得一提的是,在被康熙剿灭之前吴三桂自己就抑郁而终了,并且很搞笑的是他还把自己的帝位传给了孙子。
耿精忠的下场其实比吴三桂还惨,因为他投降大清也是无奈之举,他心里想的还是谋反。于是就被他的下属给告发了,因为耿精忠太过于反复无常,所以康熙就执意把他给绞杀了。这三位藩王中,耿精忠的下场是最惨的。
尚可喜其实是这三位藩王
中最有自知之明的,在康熙决定动三藩之前他就已经决定要告老还乡了。但是没想到的是他的儿子却异常迷恋权力,结果尚之信就被康熙赐死了。后来尚可喜也在广州病逝了。我认为,尚可喜才是这三人结局最好的。
藩王在各朝各代都具有,有为开国立下功劳的异姓王,有宗族关系而封的亲王。无论哪一种藩王,都具有实实在在的权力,拥有自己的封地,自己的军队,这对于中央的皇帝来说既是一种依靠,也是一种威胁,卧榻之上岂容他人酣睡。
藩王大多数都是有开国皇帝分封,封地大都在边疆,分封藩王,镇守边界,拱卫京都,以实现国家领土完整,不受外来侵犯。
有的皇帝对权力十分向往,对于藩王,时刻提防,不想将自己的权力分给藩王,于是就采取削藩政策,打压地方分权,加强中央集权。对于拥有实权和军队的藩王来说,如果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可能会适得其反,不仅没能加强中央集权,反而会引发动荡,危机统治地位,搞不好皇帝就得换人。历史上几次著名的削藩,削藩收权者有之,削藩失败引起动荡者有之,削藩把自己皇位削没的也有。
削藩成功收权者
一,汉武帝时期推行的“推恩令”
由于开国皇帝刘邦出身低下,所以在开国之初,采取分封制,分封有功之臣的异姓王和刘氏宗亲。刘邦驾崩后,即位的汉文帝、汉景帝不满老刘分封的藩王采取削藩,但失败引起动荡,在下面介绍,我干不完的是,我的儿子干,儿子干不完的事,孙子干,子子孙孙总能成功,对于削藩这一事业要当成传家宝传下去。孙子汉武帝刘彻不负他爷爷、老爹的厚望,成功实现了先辈们没有完成的任务。
武帝刘彻采取主父偃的“推恩令”,削藩是对藩王的权力进行打压,没有哪个藩王愿意拱手让出自己的权力。封建社会实行“嫡长子继承制”,藩王爵位只能老大嫡长子继承,其余庶子老二、老三~~~~都没有权力继承,只能眼红,谁让你没有人家生的好。“推恩令”的实行给了这些老二老三们机会,他们也能从老爹的爵位中分的一杯羹,庶子与嫡长子具有同样的权力,古代孩子又多,这样分封下去,没有几代,就只剩下种麦子的地了,权力随着时间一点一点从藩王手中流到皇帝手中,达到了削藩的目的,加强了中央集权。
“推恩令”是历史上的一大阳谋,明明知道皇帝削藩,藩王却无可奈何,只能乖乖就范。“推恩令”通过得罪嫡长子而得到更多庶子的支持,不赔本的买卖。
二,康熙皇帝平三藩
清王朝是东北的女真建立的,公元1644年正式入关,对于辽阔的疆域,八旗兵力有限,只能依靠汉人打天下。清朝初年,对于其中功勋卓著的将领分封藩王。清王朝的三藩由此诞生:
NO.1
爵位:平西王
姓名:吴三桂
封地:云南
NO.2
爵位:平南王
姓名:尚可喜
封地:广东
NO.3
爵位:靖南王
姓名:耿精忠
封地:福建
三藩之中,吴三桂势力最大,实力最强,是三藩中的核心(我有篇文章专门介绍吴三桂的,欢迎垂阅斧正)。康熙皇帝八岁登基,十四亲政,是一个雄才大略的皇帝,他不允许任何人对他的权力有所侵犯,少年康熙智斗鳌拜,成功铲除鳌拜一党。鳌拜之后,康熙将眼光对准了在南方的三大异姓王,吴三桂是明朝降将,他对于权力也是十分热衷,他想要作清朝的云南王沐英,世袭罔替,世代镇守云南。康熙皇帝打碎了他的幻想,康熙皇帝决心削藩。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9583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