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明朝的棉甲作用如何,棉甲防御能力如何,

话历史 2023-07-22 07:20:20

明朝洪武元年(1368),开基建国的明太祖朱元璋,开始甩开膀子施行一样治国大招:全民种棉花。自此以后,满目疮痍的大明全境,到处都是这般折腾:全国五亩地以上的家庭,至少家家种半亩棉花。

朝廷特派的官吏走遍各省,挨家挨户教着种。种的好的家庭重奖,敢不种的却要坐牢。效果更立竿见影:元朝时还是奢侈品的棉花,从此产量暴涨,棉衣棉布更是走进千家万户。一穷二白的大明经济,硬是被霸气带动起来。不过连朱元璋自己都没想到的是,这个奇葩国策不止“富国”,而且还“强兵”。

随着棉花产量激增,外加棉纺工业的日益红火。软软的棉花,竟成了明清两朝军队的新宠,潜移默化的催生了一场装备革命,在之后五百多年的战争里扮演了重要角色。尤其惹眼的,就是一款火速风靡的盔甲:棉甲。

一:防护强大的棉甲

棉花能用来做盔甲?这件事,七十年前抗日战场上的老兵们,就很有发言权。

那时的敌后抗日游击队,常喜欢用一种叫“棉被桌”的神器:三床以上的棉被浸湿,棉被间铺好土,捆到倒扣的八仙桌上,就能硬接五十米外的日本步枪子弹。八路军老兵郭进财更证实:顶着“棉被桌”被子弹打中时,会“感到背部遭受了一下痛击”,“(子弹)停留在距离他背部十厘米的地方”。棉花,就有这救命的防护力!

其实,以棉花为材质的棉甲,元朝时就已出现。待到明代棉纺生产突飞猛进,棉甲的工艺也更成熟,以《涌幢小品》记载,把七斤棉花浸透踏实后,包裹上铁片缝进夹袄,外面用铜钉固定布面,一件棉甲就能制成。精锐骑兵部队,更有棉花包裹铁丝网牛皮,形成多层防御的“暗棉甲,”比起宋元年间各式铁甲来,堪称成本低廉,迅速装备部队。

而性价比更高的,却是棉甲的防御效果,尤其擅长防御冷兵器。隆庆年间,明朝名将马芳,率领部下对鞑靼发起“捣巢”战役时,麾下的精锐都是清一色的“暗棉甲”装备,杀得鞑靼“边外野草尽烧”。明末崇祯年间,争议名将袁崇焕在广渠门浴血阻击后金八旗时,身穿“暗棉甲”的他全身多处中箭中刀,却是“重甲难透”,靠这强大防护熬过恶战。

甚至,就是在明朝覆灭前夜,周遇吉统帅的装备各式棉甲的京营部队,依然可以先在杨柳青血战里硬杠清军八旗,然后在宁武关以数千孤军阻击数十万李自成农民军,杀得李自成一度差点撤退。看似软软的棉花,从明初到明末,都是明军战场上重要的防护加持。

而多次体会到明朝棉花防护威力的,更有一个古代中国的“老邻居”:日本。

更多>>(接下文评论)

铁甲为何被棉甲所取代了?

关于这个问题,大致有三种原因:一是铁甲分量过重,不利于行军作战;二是当时人们开采铁矿能力较弱,无法保证所有士兵都能用上铁甲;三是伴随着科技的进步,铁甲已经逐渐被历史淘汰。

宋朝文学家欧阳修,曾在诗句中描述了边疆将士们,身披甲胄的艰苦:“须怜铁甲冷彻骨,四十余万屯边兵。”根据记载,宋朝精壮将领使用的铁甲,分为1000多块,总重量达到了四十多斤。而且在笨重的同时,还没有丝毫保暖的作用,冬天将士们穿上铁甲,如同进入了冰窖之中。

穿着这么个大家伙,除了防御能力强之外,其他地方简直就是队伍的拖油瓶。而且长时间使用铁甲,人的身体会非常疲惫,又冷又累的情况下,非常不利于行军作战。

而且在古代,人们对于铁矿的开采能力非常弱,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穿铁甲。比如在《三国演义》中,严颜投降时,刘备将自己的铁甲送给了他,顷刻间就收买了人心。一方面是因为这是刘备亲自送的东西,另一方面也证明了铁甲的珍贵性。

伴随着科技的进步,火药、火炮等热武器相继在战场上使用,那时候铁甲不仅很难防御这种攻击范围较大的武器,反而还会经常因为坚硬的铠甲,而造成对人体的二次伤害。

根据明朝《武备志》的记载:“雨地湿,铁甲易生金肃烂,必不可用矣。倭夷土贼率用火铳神器,而甲有藤有角,皆可用。但铅子俱能洞入,且体重难久。今择其利者,步兵性有辑甲,用辑布不等。若纸绵俱薄,则箭亦可入,无论铅子。今需厚一寸用绵密辑,可长至膝。”从该记载来看,铁甲在湿气比较重的地区,非常容易出现生锈和溃烂的情况。根据倭寇使用的藤甲,明朝军队开始使用纸甲或者棉甲。

从相关记载来看,棉甲的防御能力并不比铁甲差很多,而且棉甲可以大规模制造,并且还可以保暖,重量也比以前轻了很多。最主要的是,在面对火炮等攻击范围较大的武器,棉甲上面柔软的一层,可以抵消掉部分冲击力,使人们受到伤害的幅度减小。

其实并不是铁甲非要被棉甲所替代,而是随着科技的进步,不管有没有棉甲,像铁甲这种严重影响行军作战的工具,注定要被淘汰。

清朝时期,棉甲为何取代铁甲?二者哪个防御性更强?

在古代的战争中,盔甲是重要的防护武器,在夏商时期就已经出现盔甲,之后随着铁器的出现,铁制铠甲也开始成为战场上的重要装备,比如魏国就曾经打造过全身铁甲的魏武卒,成功横扫天下成为中原霸主。

从战国开始,铁甲就成为军队里面重要的装备,但我们也知道,中国古代条件没有那么好,生产力也没有那么发达,铁器一直都是稀缺资源,大部分军队是没有办法装备铁甲,因此皮甲,板甲这样的才是军队常备的盔甲。

清朝时期,棉甲为何取代铁甲?二者哪个防御性更强?

按理说越往后,盔甲的制作应该越来越成熟,不过随着明朝的建立,铁甲就渐渐被棉甲所取代,等到清朝的时候,军队已经是大量装备棉甲。棉甲外表看起来就和棉大衣是一样的,只不过这种盔甲在棉花中镶嵌铁片,而外部是厚实的棉花,看起来这种盔甲防护力应该是不如之前的纯铁甲,偏偏明清时期军队更加喜欢去装备这种盔甲,为何会出现这样的变化呢?其实最主要的因素还是与热兵器的出现有关,从明代开始,火器在战场上被大量运用。

清朝时期,棉甲为何取代铁甲?二者哪个防御性更强?

朱棣在靖难时期就吃了火器的亏,他登基之后大力开始研发火器,棉甲并不单纯是什么棉花铠甲,而是一种由棉花,铁片再加上其他一些材质组成的复合铠甲。这种铠甲要比传统铠甲有着更好的防护力,之前的火器还没有那么先进,因此刚刚出现的火器不仅没有准度,杀伤力也不见得要比后来的火器强多少,使用棉甲能够有效抵抗住火器的攻击。可这也是有着严格要求的,必须是在一定射程内,其实纯棉甲的防护能力不如板甲以及纯铁甲。

清朝作为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它也是生产力和科技最发达的一个王朝,清代时期铠甲也是有很大的发展。

《清会典》记载清军主要是有?明甲,暗甲,棉甲与铁甲。?

清朝时期,棉甲为何取代铁甲?二者哪个防御性更强?

这四种铠甲,清军唯独偏爱棉甲,根据史书记载,在乾隆二十一年的时候,朝廷正式将八旗里面三分之一的铁甲换为棉甲,并额外又打造将近两万件棉甲。从这个时候开始,清军才渐渐有自己样式的盔甲,之前清军的盔甲没有统一的规制,大部分还是当初从明朝那里继承过来的,军队里面铁甲的装备率也很高。

但康熙之后,清军内部棉甲的普及率越来越高,要单单来对比两种盔甲的防护能力,铁甲最大的特点就是浑身甲片数量非常多,从隋唐开始,盔甲中的甲片数量就在不断减少,首先要打造一套完整的铠甲是需要很长的时间,而甲片数量太多,对装备的影响也很大。

而棉花主要是利用纤维和韧性来做防御,但它的硬度与铁是有着明显差距的。因此要打造纯棉甲也是不太实用的,真正意义上的棉甲与铁甲有着很多相似的地方。

清朝时期,棉甲为何取代铁甲?二者哪个防御性更强?

通常情况下棉甲是与铁甲复合成的新盔甲,将棉花压缩,两层之间加上一层铁片甲,然后用铜钉固定,实际上棉花在外面起到一层缓冲的作用,里面的铁片仍然是防御的主体。

相比纯铁甲,棉甲的综合防御能力要强一些,对付火器要更好使。还有一点也很重要,棉甲有着非常好的防寒能力,古代军队条件是非常差的,而明朝末期,整个中国陷入到小冰河时期,气候异常寒冷,甚至连广东等地都出现下雪的情况,明军主要集中在辽东等地,清军本身就是来自辽东,这里气候异常寒冷。

清朝时期,棉甲为何取代铁甲?二者哪个防御性更强?

军队在作战的时候就需要考虑到防寒的事情,由于明代普遍种植棉花,因此军队就有用来防寒的大衣,可这样做成本太高,于是将棉花外衬在铁甲上,这样铠甲就有了很好的防寒能力,等于在作战的时候随身就穿着一身军大衣。努尔哈赤在起兵时期翻出来的盔甲,就属于明制的棉甲,在清代对于棉甲的样式有了新的规定,八旗官兵按照旗的颜色身着不同颜色的棉甲,具体则是甲身,披膊,甲袖,前档,左档,甲裙,护心镜这几个部位。

可总得来看,清军的棉甲不过是铁甲的一种变化形态,而当时西方人也研制出一种全身的板甲,这种铠甲的防护能力要比棉甲强很多。但清军一直就坚持使用这种甲片少的复合棉甲,乾隆就有几套特制棉甲,在后来出土的一些清代的画中,我们也能看到,清军在阅兵和作战的是都常常穿这种铠甲。其实在清代中期,他们已经没有必要去专门考虑防寒的事情,况且到了夏天棉甲是非常难受的,清军主要以骑兵为主,但清代棉甲重达40斤左右,穿起来一点都不轻便。

清朝时期,棉甲为何取代铁甲?二者哪个防御性更强?

到了中期开始,棉甲应用就不再去考虑什么实用性,更多是去考虑美观性,我们看到现在清朝流传下来的一些棉甲外表打造得非常好看,其实无论什么时期,军队里面真正有盔甲的人都是少数,清军里面真正装备这些铠甲的还是八旗,其他的地方军很少能装备这么多铠甲。从雍正朝开始,清朝就已经没有什么大规模的战事,棉甲更多就成为一种摆设,当然,相比铁甲来说,棉甲在维护的时候要稍稍好一些。

根据《武备志》中记载?天雨地湿,铁甲易生金肃烂,必不可用矣。?

这就是铁甲最大的问题,防护性虽然很不错,但要维护起来就真的很麻烦,容易生锈,也很容易就被淘汰掉。对清政府来说,给军队装备棉甲成本相对低一些,从康乾时代开始,棉甲其实也没有盛行太久,由于欧洲的火器迅猛发展,棉甲的防御力就成大问题,它没有办法去抵挡欧洲的先进火枪,这也让它快速就遭到淘汰,铠甲本质是用来增加战士的防御能力,可一旦它失去这个作用,存在的意义也就不大。

清朝时期,棉甲为何取代铁甲?二者哪个防御性更强?

那么后来铠甲也渐渐退出历史舞台,说到底,还是由于火器发展太过先进,在枪炮面前,什么盔甲都不好用。自然就没有使用的必要,战争环境发生大的变化,军事装备也必然要发生改变。欧洲当初那么先进的板甲,到后面也没有人再用了,毕竟怎么都挡不住枪炮,不过目前,清代的棉甲还是古代留存下来数量最多的盔甲,因此相比其他种类的铠甲,人们要更熟悉棉甲,可并不代表它就是古代防护能力最强的铠甲,综合来看它的防护能力只能是中上等的水准,清军普遍使用它是有着客观原因的。

参考文献:

《武备志》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9564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