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上金贝古墓是什么,上金贝古墓是建文帝坟墓,

人生百味 2023-07-22 07:16:07

三年靖难之役,燕王朱棣夺了侄儿朱允炆的皇位,此后建文帝下落不明。史书说:“遂阖宫自已焚燃。上望见宫中烟起,急遣中使往救,至已不及,中使出其尸于火中,还白上,上哭曰,果然,若是痴呆耶!”

史书虽然记载说建文帝自焚而死,但建文帝借火烧宫殿,实际暗中逃走之说却一直存在。甚至有传,朱棣曾多次派人暗中寻找建文帝。就连郑和下西洋,也有这一目的。

如果建文帝真的暗中逃了,那么他又到哪儿去了呢?说法多样:出家为僧,遁入道门,流落南洋。

而朱棣遍寻不到朱允炆踪迹,但是现代人却发现了朱允炆之墓,这又是怎么回事儿呢?这个有建文帝之墓之说的墓葬,便是上金贝古墓。

上金贝古墓,位于福建宁德市蕉城区金涵畲族乡上金贝村北半山腰上的丛林之中,专家发现的时候,墓室已经被盗墓贼洗劫一空。不过墓室将近200平方米,规模不小。

专家考察古墓时,没有发现有墓主人记载的墓碑,只有落款为“御赐金佛日圆明大师第三代沧海珠禅师之塔”字样。既然是禅师那么就是和尚,与朱允炆出家为僧之说符合。当然说此墓为朱允炆之墓,自然有依据。专家在考察此墓时,发现了不少明皇室人才能用的雕刻,甚至许多还有龙的造型。

首先古墓推断时间为元末明初,墓室顶上有一处莲花座托着的火龙珠雕刻,此雕刻是明代佛教中标志性器物构造,所以基本可以定于明初。

古墓中舍利塔的莲花基座,与明皇陵和明祖陵的莲花基座造型完全一致。而这种造型,正好在当时只有明朝皇室可以使用。而这就说明,墓主人虽然可能是和尚,但是却与朱家脱不开关系,身份尊贵。

正好当地华严寺,收藏了一件袈裟,本认为很有可能是建文帝从南京逃亡之时所穿。此云锦袈裟,由五十片面料拼接而成,袈裟周边设计的图腾状十八只五爪金龙,均是闭嘴龙,是典型的明初皇家龙的专属造型,而袈裟下半部内嵌“福、寿”宫灯状图饰为朱元璋的独家标志。正好袈裟还是永乐之前所制,则证据更加充分。

华严寺与古墓相距不远,云锦袈裟是朱允炆所穿衣物的可能性很大,那么连带着上金贝古墓是建文帝之墓的可能也更大。

不过其实中国发现的建文帝墓不少,因为刚登基之后,按照惯例,就已经在修建建文帝墓室了。而建文帝的祖父朱元璋,为了防止墓葬被侵扰,所以才用秘葬的形式。

各地修有多处墓穴,但是到底葬在哪儿,却世人难知。朱元璋的葬礼是由朱允炆主持的,下葬之时,十三口棺材同时抬出城门,哪口是真棺无人能知。

建文帝墓葬形式,肯定和朱元璋一样,有许多虚冢疑穴。而上金贝古墓,虽然有许多符合明朝皇室人的造型,但是却并没有确切的文字表明,所以不能将其认定为建文帝墓。

上金贝古墓的历史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死后,由于皇太子朱标已逝,皇太孙朱允炆即位,即建文帝。建文帝即位不久,燕王朱棣以讨逆为名,发动靖难之役,攻陷京师(今南京)后称帝,是为明成祖。朱棣攻入南京时,皇宫一片火海,建文帝下落不明。此后,有关其出逃的传闻颇多,数百年来,建文帝的下落被史学家称为明史第一谜案,全国发现建文帝的墓葬多达五十多座。

上金贝古墓的起源

二零零九年二月,福建省博物馆研究员王振镛率队实地考察时发现,该墓起码被盗三次,墓室空空,没有发现墓碑等有关墓主人身份的文字,只发现落款为“御赐金佛日圆明大师第三代沧海珠禅师之塔”字样的石刻。考古专家初步确认,古墓建造于元末明初,至今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墓的格局是三层六阔,各种构件精致豪华,弧形条石砌成高大圆拱,墓前石柱高约四五米,墓顶雕刻火珠莲花,墓壁旁墙头石雕云纹螭首,仿佛皇家气派。王振镛推测此墓认为与建文帝有关,不久又推翻了此前的初步设想。当地则成立了建文帝研究小组,陆续找到一些建文帝在当地留下的文物。

解密历史上的一大悬案:建文帝的下落出亡宁德

建文帝下落之谜:

建文帝朱允是大明王朝的第二代皇帝,他是朱元璋的孙子,但是他的叔叔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夺取了皇位。对于建文帝的下路,可谓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大悬案。那么降温地出亡宁德吗? 《破解600年第一谜案―――建文帝最终出亡福建宁德?!》中叙述了建文帝即位的政治环境,解密建文帝生死之谜、逃亡何处之谜、归葬地之谜。宁德蕉城区上金贝村神秘的古墓被发现后,一直是众多历史学者关注的焦点。一些中国明史研究专家综合各种田野考古信息和文献资料,认定上金贝古墓为明朝建文帝陵寝,支提寺藏宝―――五爪金龙云锦袈裟为建文帝所有。

全国很多地方都发现和建文帝有关的文物,有寺庙、墓葬等,为什么明史专家认定是宁德呢?“建文帝的下落,现在传播最广的是‘广西’和‘云南’”,从《明太宗实录》中发现,明成祖朱棣与“云南王”沐家之间是双重亲家等特殊关系,排除了建文帝最终出亡云贵的可能性。史学家马渭源从宁德优越的地理位置与明初人文环境出发,考察了建文帝出亡福建的可行性问题,既用了正史《明实录》、《明史》,又引用了当地的方志及文人笔记。

马渭源不仅发现了潜伏在浙江、福建的“亲建文帝”分子,还从300多万字的《明神宗实录》中找到244个福建籍“建文奸党”分子蒙难的史实,再结合正史与野史中有关建文帝披缁出亡的史料记载,进一步夯实了建文帝最终出亡福建的学术根基。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9562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