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大寿墓位于北京海淀清河,也有说法指祖墓位于北京丰台铁匠营,1919年,在天津做生意的英国皮货商人克拉虎 ,接受了加拿大安大略皇家博物馆采购任务,准备采买一座明清墓葬运回加拿大,当时有自称祖大寿的后人联系卖墓事宜。1920年,他亲自到丰台铁匠营墓地现场经过考察,经博物馆认可后,花50大洋买下了祖大寿墓,然后不远万里,通过轮船海运到加拿大,再经过博物馆修复作为展品陈列在博物馆,这方面花销总共两万加元。
祖大寿是典型的人格矛盾型人物,后世有一副对联评价祖大寿的为人,一代名将,据关外,收关内,堪称往复有忠义;两朝贰臣,悖前主,负后主,真个里外不是人。
祖大寿是明末清初的一个传奇人物。说他传奇,一是因为他战功显赫,名噪一时;二是因为他利用炮火,干掉了满清老祖努尔哈赤;三是因为他在降清问题上出尔反尔,前后两次投降;四是他虽然降清,但鲜有汉奸的骂名;五是因为他死在北京,葬于北京,其坟墓却被搬到了加拿大。
祖大寿(?—1656年),字复宇,明末清初辽东宁远(今辽宁兴城)人,吴三桂的舅舅。在明朝时,祖大寿从基层游击军士干起,凭着多年摸打滚爬赢得的战功,屡获升迁,后驻守宁远。天启六年(1626年)正月,努尔哈赤率军攻宁远,祖大寿还之以炮火,结果努尔哈赤被炸城重伤,退回大本营后不久便死去。皇太极即位后,二国战火更加猛烈,祖大寿也历练成一代名将。
崇祯元年(1628年),祖大寿因“宁远大捷”升为前锋总兵官,被明委派驻守锦州,后成为袁崇焕手下最得力的大将,在历次保卫战中都立下了汗马功劳。后来,袁崇焕因故下狱,祖大寿担心受到牵连,于是毁山海关逃出。崇祯皇帝不想失去这样一位名将,忙命袁崇焕写信招抚,祖大寿这才返回关内。崇祯四年(1631年)十月,祖大寿在大凌河之战中奋力抗敌,最终因粮尽援绝,被迫投降,皇太极大喜过望,以女真人最高贵的抱腰礼相见,并设坛盟誓。
祖大寿降清,不过是权宜之计,是不得已而为之。旋即,祖大寿便向皇太极打报告,称自己妻子儿女均在锦州,趁锦州不知他已归降,想返回锦州,进而夺取锦州,结果皇太极上了当。祖大寿一回到锦州城,就立马组织防御,抗击清军。事情传到北京后,崇祯皇帝对祖大寿降清一事不仅没有降罪,反而提升他为左都督,领锦州。崇祯皇帝猜忌心很重,对祖大寿不惩反赏,不过是为了稳住他,再设法加害。对此,祖大寿心知肚明,故多次拒绝进京,死活不肯离开锦州半步。
先投降,后背弃,祖大寿出尔反尔,皇太极虽然窝火,却也敬重祖大寿,故三番五次派密使前来,提醒祖大寿不要忘记盟誓,并督促他赶紧献出锦州。祖大寿不但不听,反而多次与清兵激战。皇太极想争取祖大寿,想夺下锦州城,却毫无办法,只能频繁地给祖大寿写信,如泥牛入海。十年后,也就是崇祯十四年(1641年)三月,皇太极发起“松锦大战”,锦州被困,援军洪承畴兵败投降,祖大寿又顽强地坚守了一年,粮尽军疲。在难以言表的绝望和困境中,崇祯十五年(1642年)三月,祖大寿为保存军民姓名,率部第二次降清。
当祖大寿跪倒在崇政殿时,皇太极竟走下宝座,亲自将他扶起,好言抚慰:“你上次背叛我,是为了你的国君,为了亲人。我曾经对大臣们说过,祖大寿一定不能死,如果日后再次投降,我决不会杀他。以前的事情既往不咎。”皇太极对祖大寿非常优待,封其为汉军正黄旗总兵,希望他能够为己效力。然而,祖大寿虽被迫投降,却不甘心为满清效力。直到顺治十三年(1656年)病逝,祖大寿除了给外甥吴三桂写过一封劝降信,再无任何汉奸记录。
祖大寿寿终正寝后,葬于北京清河附近的永泰村。对于这位炮杀努尔哈赤,二次降清,双手沾满八旗将士鲜血的明朝降将,顺治皇帝还是给予了诸如“持身敬慎”“秉性老成”的高度评价。祖大寿的传奇并没有就此结束,二百六十多年后,约1919年左右,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委托英籍皮货商克罗夫茨在中国采购一套完整的明清高官显爵墓葬,克罗夫茨选来选去,最终选择了祖大寿墓。后来,克罗夫茨将祖大寿墓及墓前的石雕、石桌、文武翁仲、石骆驼等一起装运上船,漂洋过海,整体倒卖给了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如今,一走进皇家安大略博物馆,赫然映入眼帘的就是祖大寿墓。
名家点评祖大寿:
皇太极:“能久守者,读书明理之效。”
石廷柱:“第明国京都,倚祖大寿为保障。”
夏允彝:“大寿家富而勇,曾犯法,几被戮于承宗,赖崇焕力救,故相得甚欢。及为大帅,子弟皆贵为刘帅,家丁皆夷人、辽人,多善战。都下擅归,以崇焕下狱激之使然。而其母痛责之,其妻故妾也,亦持之甚坚,故仍为国用。永平恢复、锦州力守,皆有功。但围既久,粮已竭,而援兵不起,遂以城降,而身自逃归。或云已输诚于东夷,已谓吾归即举八城尽降,故东夷纵之。然归而即为国固守,虽其子在虏中不之顾也,亦非有意负国者。力守松山、杏〔山〕,与洪承畴被围年余,力竭而陷,遂致失节。”
梁启超:“祖氏兄弟,大寿、大弼、大乐以督师裨将,遵其方略,犹能为睢阳之守着岁余,非洪承畴之降,锦州固未易下也。”
蔡东藩:”献城卖国卖友。“
佚名:“一代名将,据关外,收关内,堪称往复有忠义;两朝贰臣,悖前主,负后主,真个里外不是人。
安大略皇家博物馆-祖大寿墓
这位明末名将他不是活着的时候被卖到加拿大的,而是他的子孙不争气。被洋鬼子的大洋给冲昏了头,把自己祖宗的坟墓都给卖出去了。然后这位名将的坟墓于是就被运送到了加拿大,并且经过精心修缮放在博物馆里陈列。
要我说的话,还是因为咱们中国以前给世界留下的印象太强了。在几千年来除了那一两百年,咱们中华一直是屹立世界之巅的存在,特别是在汉唐朝这些存在,不仅将生意做到了遥远的彼岸,甚至连军队都打过去了。所以中国的名声可以说闻名世界,而中国的物品在其他国家也是颇为受欢迎的东西,说来有点夸张,不仅是咱们的工艺品,咱们的一砖一瓦在遥远的地方都是一些宝贝的存在。但是为什么只是一个汉末名将的墓被卖到了加拿大,而其他人并没有这种遭遇。
原因很简单,因为如果地位太高的话,他们的墓不仅大,并且如果有人敢擅动的话,那就是属于影响极大的存在。而这位明末名将就不一样了,他是那种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加上他的子孙不争气,家道中落,家里穷得受不了。如果像其他家族的话,谁会把自己的祖宗给卖了?不单单如此,如果你当着别人的子孙后代说出了这种话,可以说是对别人的极大侮辱。特别是对于咱们中国人而言,你说出了这句话,说不定你人都会被干掉。所以机缘巧合之下,连整个坟墓都贩卖到国外的存在就只有这个唯一了。
而这位祖大寿为什么会称为最不像汉奸的汉奸?是因为他做过汉奸事,但是他的心并不是汉奸的心。祖大寿是属于明朝末年的大将,主要的作战对象就是清朝的部队。当时的明朝军队太弱了,而清朝太强了,由好几次亲着的军队直接把祖大寿所在的城池给围困了。因为缺乏粮食,当时的城池实属无奈,甚至出现了人吃人的现象。祖大寿冒着遗臭万年的风险,选择了向清朝投降。但是他投降之后又使用计策回到了明朝,而清朝的那位皇太极也对他非常的欣赏,于是又将他围困的,最终迫于无奈他又选择了投降。
所以最终才会有他最不像汉奸的汉奸称呼。
说起这段历史非常有意思,说起祖大寿这个人也非常的让人摸不着头脑。但是你要说祖大寿他的陵墓在中国,那么你还真说错了!下面我就去带大家了解这段不为人知的历史。
祖大寿这个人在宁远非常出名,整个家族在宁园也非常兴旺!但是祖大寿他的祖籍却不是辽宁,也不是京师!祖大寿的祖籍在安徽,是因为他的祖上就是明朝军官,后来迁居到宁远(今辽宁兴城)。既然是军官,所以也是大户。他们家就不断的世袭宁远卫的职务,逐渐成为了宁远的大族!祖大寿一生投靠皇太极两次,第一次为崇祯四年1631年,阴历十月二十八。后来摆皇太极一道,骗他说去锦州里应外合,献给皇太极。皇太极放他逃去锦州城,祖大寿回到锦州,就开始组织士兵抵抗清军。过了十一年,崇祯十五年1642年。锦州城和上次大凌河一样,粮尽人亡,人吃人皆可见,一片惨绝人寰!在这种情况下祖大寿开城投降!
这些都不重要,后来清军入关,祖大寿也跟随回京。1656年,顺治十三年。祖大寿病死在首都祖家府邸,祖大寿死后,自己家府邸被改造成祖家祠堂(今位于首都富国节3号)。祖大寿本人也葬在京师清河附近的永泰村。可是为什么他的寝陵却移到加拿大了呢?原来,1918年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委托英国鬼子,皮货商人“克罗夫茨”在中国买一套完整的明清高官陵寝,这克罗夫茨洋鬼子选来选去,最终选择了祖大寿的墓。得到加拿大博物馆认可后就开始进行不要脸的盗墓行为,把墓葬整体都卖给了加拿大博物馆。墓葬高六米,其中包括精美的石雕石门,石供桌,坟丘,石人和石骆驼。
不知道祖大寿的后人知道此事作何感想?反正作为一个中国人,我认为这种行为是非常可耻的!不道德的!这些外国人不仅掠夺我们中国的珍宝,而且还做这种盗墓走私的非法勾当。这种垃圾国家,迟早会找他们清算。
01
如果你去加拿大旅游,逛一逛多伦多的安大略皇家博物馆,你会惊奇地发现,在它的一层展厅里,有一个中国厅,里面堂皇地陈列着大量的中国文物,展品之丰富、之珍贵让人啧啧称奇。
毫不夸张的说,多数中国博物馆都没有它的的藏品丰富,皇家安大略博物馆中国藏品的稀有程度在世界上也是名列前茅,就它展出的部分来看,恐怕大英博物馆和卢浮宫都要自叹不如。
藏品从中国原始社会的石器到青铜器,从佛像到钱币,从甲骨文到青花瓷,数量之多、质量之高,蔚为奇观。
琳琅满目的中国文物
当然了,熟知一点历史的都能马上会意:都是列强抢去的!
在主楼第一层展室的中国藏品当中,有一座墓室很引人注目。
吸引人的第一个原因当然是它很大,整个墓室、随葬、石雕都被原封不动地搬进了博物馆,雕刻精美的石门、看门的石像、一米多高的石雕八角裙围,一座标准的明清高官墓葬。
墓前的石像
而更吸引人驻足的则是边上的说明牌和电子解说器:上面赫然写着“祖大寿”这个名字!
电子解说器上赫然写着“祖大寿”的名字
02
熟悉一点明清史的人,哪个不会觉得祖大寿这个名字如雷贯耳呢?
如果你还不了解这么人,那咩咩用八个字来给你概括一下祖大寿其人:一代名将,两朝贰臣。
祖大寿,明末武将,辽东宁远人,吴三桂的舅舅。祖大寿出身于宁远望族,祖上世代为将。祖大寿于1620年(泰昌元年)为官,授职靖东营游击,战功显赫,屡获升迁,后驻军宁远。
1626年(天启六年)正月,努尔哈赤攻宁远,被守城的祖大寿将士用大炮炸伤,大败而退的努尔哈赤不久后伤重不治,一命呜呼,而祖大寿从此一战成名,扬名关内外。
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继任,再攻宁远,袁崇焕令祖大寿带领精兵四千人绕到敌后,总兵满桂、尤世威等率军至敌前形成犄角之势,和清兵激战于宁远城下。同年农历六月,清军败走,是为著名的“宁锦大捷”。祖大寿成为袁崇焕手下最得力的大将。
1629年,皇太极绕开宁远、锦州,突入关内,直逼北京城,是为己巳之变。皇太极施反间计,袁崇焕因故下狱,祖大寿担心受到牵连,于是毁山海关逃出。崇祯皇帝不想失去这样一位名将,忙命袁崇焕写信招抚,祖大寿这才返回关内。
1631年大凌河之战,祖大寿粮尽援绝,被迫投降清军,但他此番降清只是权宜之计,不久又寻机逃回锦州。崇祯猜忌心重,有袁崇焕惨案在前,祖大寿不敢进京,而这边,皇太极依然在不断笼络。
1641年,皇太极发起松锦大战,援军洪承畴降清,祖大寿弹尽粮绝,坚守一年后,再次降清。
面对这位炮杀努尔哈赤,投降又反复,双手沾满八旗将士鲜血的明朝降将,皇太极给予优待,授予他汉军正黄旗总兵的职位。祖大寿在皇太极授意下写招降信给外甥吴三桂,但被吴三桂拒绝。
清军一路势如破竹,山海关外,仅存宁远一座孤城。在这以后,崇祯吊死,京城失陷,吴三桂亦降清,清军入关,占领北京。祖大寿亦跟随入关,顺治十三年病死于北京府邸。
03
寥寥数语,讲完了一代名将的一生。
祖大寿的一生,是壮士饥餐胡虏肉的一生,为保家国,浴血沙场,刀斧下不曾眨眼,强权下不肯低头。他虽兵败降清,晚节不保,但这并不影响他依然是那个沙场铁将、铮铮男儿。
话说回他的墓,前文已经说过,祖大寿病死于北京祖家街的府宅,那为何他的墓会到了加拿大呢?
这桩事情,要从祖大寿死后264年说起···
掐指一算,祖大寿死后两百多年,已是清末民初。
那个时候,那个时候中国不大太平,人民也未开化,外国不知来了多少传教士、资本家和投机者,大肆搜刮。
中国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投机者们看中了中国的大量珍贵文物,偏偏在那个时候的中国,普通老百姓根本不知道那些古物有多值钱,统统低价卖给了外国的文物收购商们,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甲骨文了。
中国老百姓不知这些古代的龟甲兽骨上记载了多珍贵的史料,反而把它们当做一味药材“龙骨”在药店出售,被外国的文物贩子发现,低价收购了去,导致大量珍贵甲骨文字流失海外。
而祖大寿墓,也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被一个外国传教士转卖到了加拿大。这个人叫怀履光,英文名字是威廉·查尔斯·怀特,1897年初,怀履光以英国圣公会的名义来到福建。他和大多数的传教士一样,在中国传教、创办医院和学校,后担任基督教河南圣公会的主教。
与此同时,他利用主教的身份大肆攫取河南的文物,尤其是对洛阳的两处周代贵族大墓,进行了破坏性的盗掘,致使大量珍贵文物流散国外,对中国文化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加拿大是英国自治领,他和其他传教士、皮货商、文物贩子们将盗掘来的大量文物都偷运到了加拿大。在这期间,安大略皇家博物馆托怀履光等人在中国购买一座完整的明清墓葬回去。
1920年,他亲自到丰台铁匠营墓地现场经过考察,经博物馆认可后,这才花了50大洋买下了这群石雕以及墓主人的八角形坟墓石雕壁,然后不远万里,通过轮船海运到加拿大。
当时怀履光提供给博物馆的墓主姓名是英文译音,馆方很长时间都不知道墓主是谁,只把它当作一个典型的明清墓葬来研究。一直到了许多年以后,经过专家的研究鉴定,方才确定墓主是祖大寿。
祖大寿的墓在加拿大“定居”已经逾百年,一代名将,死后几百年竟还远离故土、漂洋过海,成了“中国展品”,着实令人感慨。有人说,祖大寿是最早的中国移民,这话也没毛病···
墓门前的石像生
墓壁上精美的浮雕
04
近年来关于祖大寿的墓有了不同的声音,有专家说,在加拿大博物馆的祖大寿墓其实是祖大寿子侄的墓,真正的祖大寿墓仍在其老家兴城。当年的文物贩子将墓葬卖给外国人时,可能是为了提高卖价,便借用了祖大寿这个历史名人的招牌。
但安大略皇家博物馆的专家则一口咬定那墓葬就是祖大寿本人,举出许多例证来。而在国内,则始终没有发现所谓的“真正的祖大寿墓”。是耶非耶,其中的历史疑云,我们看客也不得而知了。
可以说的是,在一百多年前,的确有这么一座明清达官显贵的完整墓葬,漂洋过海被人贩卖到了异国,而类似的事情决不在少数。
外国的历史学家曾有一句话:“中国文化在中国,文化研究在外国。”
从藏品丰富的大英博物馆、卢浮宫、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到本文的安大略皇家博物馆,无数的中国珍贵古物因为各种历史原因流到了海外,或陈列在博物馆展出,或入了私人收藏家的口袋,或者已经被损毁,再难追回,此乃国之大憾!
明朝末年,在辽东的抗清前线,活跃着一大批能征贯战的骁将,诸如洪孙承宗、袁崇焕、洪承畴、毛文龙、祖大寿等等。其中,祖大寿的人生就颇具传奇——祖籍安徽,世居宁远,曾是袁崇焕的直接部下,他还有个外甥叫吴三桂;参与广宁之战,于宁远城炮轰努尔哈赤,导致其伤重身亡;为解决军粮短缺,曾以城内百姓为食,取得宁远大捷,因功累迁至辽东前锋总兵;屡次降清又屡次反悔,死后葬于北京近郊,坟墓被人整体盗卖到加拿大,现成文物供人参观……
祖大寿出生于军人世家,宁远城筑成的当年,他的先祖、原籍安徽的军官祖庆就率全家老小迁居宁远,世袭明朝宁远卫军职,他的父亲祖承训因抵御蒙古骑兵作战有功,升任辽东副总兵,祖家成为宁远望族。
祖大寿的军旅生涯中最值得书写的一章,就是参与广宁之战与取得宁远大捷。天启二年(1622年),努尔哈赤率部与明朝发生了广宁之战,明军战败,祖大寿带领部队退守觉华岛。次年,祖大寿回防宁远,为了加强守卫能力,将城墙加高增厚。天启六年(1626年)正月,努尔哈赤又率部进攻宁远,结果被祖大寿的将士用大炮炸伤,金兵败退。大败而退的努尔哈赤不久后伤重不治而死亡,大败后金军之后,祖大寿以军功升副总兵。
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继位。为了给父亲报仇,皇太极纠集重兵于次年五月再攻宁远。为破敌人锋锐,祖大寿奉命带领精兵四千人绕到敌后,与总兵满桂、尤世威等率军至敌前形成犄角之势,和清兵激战于宁远城下。同年农历六月,清军败走,创造了著名的“宁锦大捷”。
次年六月,祖大寿因功升为辽东前锋总兵,挂征辽前锋将军印,驻守锦州。为了和平解决锦州,皇太极多次派人招降祖大寿,但是,祖大寿不为所动,坚决予以回绝。
而最惨痛的一战,是大凌河守卫战。因筑城未成,仓促应战,城中粮草仅够几天之用,围了不几天城中就断粮了。城中将士无不惊恐万状,祖大寿作过几次试探性的突围,都被金兵杀了回去。无奈之下,只好坐困愁城,盼着援兵。但是,明军几路救兵四次援救,都被后金军击败。祖大寿的多次突围也没有成功。大凌河城被围了三个月,城内的粮食吃完了就杀马吃,马吃没了,就杀人相食。大凌河城百姓被充作军粮杀尽。
无险可守后,祖大寿开门纳敌,投降后金。投降后的祖大寿向皇太极建言:自己妻子儿女均在锦州城里,趁锦州不知自己已经投降,愿带一支兵马去锦州,在城里当内应,夺取锦州城。皇太极同意放祖大寿去锦州城。结果,祖大寿一去不返,一回到锦州城就组织防御,抗击清军。
大约1918年,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委托英籍皮货商克罗夫茨在中国采购一套完整的明清高官显爵墓葬,克罗夫茨最终选择了祖大寿墓,经皇家安大略博物馆认可后,克罗夫茨掘墓后整体倒卖给了加拿大。整个墓包括高六米、上有精美石雕的石门;石供桌;高高拱起的坟丘;成对的石人和石骆驼。现在,祖大寿的墓仍在加拿大的皇家安大略博物馆里,成为该馆最具特色的文物供人参观。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9553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中国历史上发生在中秋夜的一场大屠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