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乾陵葬的是谁,乾陵为何没有被盗,

历史典故 2023-07-22 04:52:00

古人视死如生,对待死亡与对待“生”同样重要。在这种思想的催生下,厚葬成了习俗。上至皇帝王公,下到工商农者,都会随葬与经济能力对等的陪葬品。

而随着这个习俗的开始,一个新兴群体也随之形成,那便是盗墓贼。有能力的盗墓贼专发大墓,干一票可以吃一年。

当朝帝陵有护墓卫兵自然不敢动,往期王朝的大墓就成了他们最好的选择。特别是在国家混乱,战争频发的时候,别说专业盗墓贼,就连军队都要打起王公大臣帝王陵寝的主意。

中国历史上出了那么多帝王,每一个都有一座自己的帝陵。虽然生前显赫,但是死后不被打扰,坟墓未被盗者少之又少。

未被盗的帝陵,最出名的当属统一天下的嬴政的始皇陵。而除了始皇陵之外,其实还有一座盛世陵寝没有被破坏,那便是唐朝的乾陵。

乾陵是一座帝后合葬墓,当然也有称之为双帝墓的。因为这座陵寝,是唐高宗李治和女皇武则天的陵墓。

唐高宗去世之后,武则天遵循他想要回到关中的想法,在关中选择陵寝,最终定在了陕西省咸阳市乾县县城北部6公里的梁山。

乾陵因山为陵,公元683年开始动工,684年唐高宗李治被葬入,但是陵寝的修建仍然没有停止。公元706年武则天葬入,工期长达23年。

乾陵修建时期正是盛唐,葬入的还相当于双帝,其中的陪葬品有多丰富,世人难以想象。这就像是一个巨大的金元宝,无时无刻不再吸引着大家,为何它偏偏成为唐十八陵中主墓保存最完好,唯一一座没有被盗的陵寝呢?

一是因为陵寝修建的坚固,二还要归属于运气。不是没有人动乾陵,但都因为各种原因而未能成功。

唐朝末年爆发黄巢起义,攻入长安之后,黄巢便带了40万大军前往发掘乾陵。这些人在梁山上挖了一条40米深的大沟都没有找到主墓,最终只能作罢。

五代诸国混乱之时,后梁崇州节度使温韬,曾有目的的组织军队发掘前朝陵寝,也就是唐朝大陵。

有史料记载:“唐诸陵在其境内者,悉发掘之,取之所藏金宝。……惟乾陵风雨不可发。”

唐朝其余帝陵贵族陵寝都遭到摧残,只有乾陵安稳无恙。

据说温韬曾三次命人前去发掘乾陵,但是每次这些人一到了山上,必定天气大变,风雨交加。等人下山后,又立刻晴空万里。如此反复几次,温韬因为这奇特的现象,而不敢再动乾陵,使得乾陵得以逃过劫难。

时间一转,又到了民国初年。当时军阀混战,挖掘陵寝者不在少数。著名的清东陵,也就是慈禧太后的陵寝都被孙殿英给炸开,珍宝被悉数取尽。

热武器比之人工那可方便多了,乾陵为何还能逃过一劫,到了现代都未被盗呢?

国民党将领孙连仲以保护乾陵为幌子,率部下驻扎乾陵,用真枪真炮演习的办法掩护一个师的兵力盗掘乾陵。士兵们炸了很多处,都没有找到墓道口,最终作罢。

还有人说,当时其实已经炸开了墓道三层竖立石条,但是突然一股浓烟喷出,七个士兵当场死亡。如此异象,阻止了孙连仲的步伐。

就这样,乾陵完整的保存到了现代,到了现代也曾有人提出发掘乾陵用于学术研究。但是周恩来总理就这一计划,亲自做出指示,说:“我们不能把好事做完,此事可以留作后人来完成”,所以乾陵又躲过一劫。

武则天乾陵藏有500吨陪葬品,1300多年过去了,为何却无人能盗?

武则天的乾陵肯定有无数的价值连城的宝贝,1000多年以来,自从武则天被下葬以后,她的墓葬就被很多盗墓贼盯上了。不过,很多盗墓贼前去盗墓都是空手而回,有的还搭上了性命,一直没有人能盗取墓葬。因为武则天的墓葬十分隐秘和坚固,很难找到,而且有的盗墓贼碰到了一些离奇的事情,也就不敢去盗了。

武则天作为一代有为的女王,在位期间做出了很大的功绩,当时的盛唐处于十分繁华的时期,后来,武则天自己做皇帝,改国号为周,也使得国家空前繁荣。这样一位雍容华贵的女皇帝下葬,墓葬肯定是极尽奢华,据有人推算,墓葬里起码有500吨的宝藏。

武则天的墓葬里有这么多的数之不尽的宝贝,肯定吸引了无数的盗墓贼前来盗挖,可是一千多年来,无论是冷兵器时代的各种器具还是热兵器时代的威力巨大的大炮,都没有将墓葬挖开。武则天的乾陵难以盗取的原因是武则天的墓葬很难找到,盗墓贼曾经挖掉了半座山,也没有找到,再加上墓葬十分坚固。

其实,新中国建国以后,居然有一次,一个农民无意中发现了武则天的墓葬的出口。不过,虽然已经勘探到武则天的墓葬情况了,不过因为现在的技术还不够成熟,专家担心墓葬挖掘以后,难以保证陪葬品的完好不被氧化,也担心挖掘乾陵会引起对陵墓和环境的破坏,因此武则天的乾陵一直没有挖掘。

唐高宗和武则天的乾陵为什么没有被盗掘?

分类:社会/文化 >> 历史话题
解析:

乾陵是否被盗?这一直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据有关史书记载,乾陵自建成至现在的1000多年间,曾发生过多次盗陵事件,但又都因各种原因中途停止而未盗成。史书记载的比较大的盗掘活动有三次。

第一次是在唐末,掘陵者为农民起义领袖黄巢。《陕西通志》对此有过记载。依据是已经失传的唐人著作《雪航肤见》一书。书中说“武后陵,黄巢伐之”。查阅有关资料,唐朝末年,黄巢部将王潘确曾攻克奉天。在此期间,王潘受黄巢指派或自做主张盗掘乾陵,当墓道快要挖开时,忽然袭来一阵雷雨,士兵们立即联想起“姑婆显灵”的民间传说并信以为真,终于四散而逃。传说总归传说,不能当真,但如果当时真的掘开了陵墓,《雪航肤见》一书是不会只简单地记下“黄巢伐之”四个字的。这四个字,只能说明黄巢或部下掘过乾陵,并不等于说黄巢掘开了该陵。因此,郭沫若也认为“黄巢拟盗掘陵未逞”。

第二次发生在五代时期。据《新五代史》记载:温韬为耀州(今陕西耀县,当时乾县为其辖地)节度使,“……韬在镇七年;唐诸陵在其境内者,悉发掘之……惟乾陵风雨不可发。”

第二次发生在民国初年,是盘踞在关中地区的小军阀孙连仲所为。据翦伯赞和郭沫若1960年春游乾陵时介绍:当时孙连仲派工兵用黑色炸药炸开了墓道表面封石,仍看不到根底,正犹豫间,忽然刮来一阵狂风,顿时天昏地暗,飞沙走石。炸墓道的工兵纷纷想起了当地群众给他们讲过的许多稀奇古怪的事儿,内心十分恐慌。孙连仲本人也对盗陵必遭报应的传说半信半疑起来,于是只好重新回填了炸开的墓道口。

建国后,有关部门曾对乾陵墓道进行试掘。从试掘的现状分析,认定乾陵没有被盗。其理由:一是宽约3.9米、全长63.1米的墓道全用石条封砌,石条之间又用铁拴板或铁棍牵拉,再以白铁浇铸其缝,使2000余块石条连成一体。据勘察,除了墓道中段上层的石条有移动和损坏外,上段、下段均完整如初。二是乾陵地宫凿在石山腹部,舍墓道而另凿新洞入地宫,难度很大,同时通过对包括黄巢沟在内的所有盗窃可疑点进行勘察,都没有发现新的盗洞。至于试掘后发现墓道封石部分残缺,并有损坏痕迹和顺序紊乱情况,这很可能是二次启陵葬武则天时留下来的。因此许多专家断定乾陵是唐关中十八陵中惟一未被盗掘的陵墓。

乾陵陪葬了500吨国宝,历经千年为何无人敢盗呢?

因为武则天当时建造乾陵的时候,就请了著名的风水大师为她挑选地址,还请了特别厉害的工匠为她的陵墓设置机关等等,所以历经千年都没有人敢动乾陵。其实很多人都知道乾陵里面有大量的宝藏,它被无数盗墓贼、军阀虎视眈眈地盯了一千多年,其实是有人去过这个乾陵的,但是从没有成功进去过。所以里面的国宝依然保存的很好,已成为世界奇迹。那么历经千年,也没有人敢盗它呢?

起初,在武则天修建乾陵时非常谨慎。她特地邀请了两位风水大师来为她挑选风水最好的地方。结果,两位大师都选择了同一个地方,就是现在乾陵所在的位置。在地址选定后,武则天和两位大师共同设计了乾陵的各种机关。因此,即便是历经千年,也依旧没有人能够成功进入乾陵中盗取国宝。

早在晚唐黄巢起义时,通过科举考试的黄巢就想到了武则天的陵墓。然而,当他一进入武则天的陵墓后,暴风雨就没有停止过,可当他一出来,天就又放晴了。吓得他们赶紧逃走了,从此再也不敢再去了。最后一个去盗墓的是民国军阀孙仲连,他当时派了很多人去挖乾陵,并用炸药炸开了那个洞。然而,乾陵里冒出的烟形成了龙卷风,前排的七名士兵当场死亡,吓得孙仲连屁滚尿流地逃走了。从那以后,就再没人敢提挖乾陵的事了。


这些盗墓的故事虽然可能有些夸大的成分,但确实有无数的迹象表明有人打算去偷盗过乾陵,但没有一个人成功了,这是铁一般的事实。这座乾陵里面埋葬着武则天和唐高宗,她是历史上唯一的女帝王,她的一生有功也有过。但是她建造的这个乾陵,竟然千年以来都没人成功进去过,这真是令人钦佩。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9503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